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保险纠纷调解的特点不包括

保险纠纷调解的特点不包括

发布时间:2021-08-12 22:53:31

Ⅰ 法院调解的特点

1.法院调解是诉讼内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的方式比较多,如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等,但是除法院调解以外,其他方式的调解都不具有诉讼的性质,其所达成的协议一般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法院调解作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在调解过程中,审判组织扮演着较审判模式中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而使调解带有浓厚的诉讼性质。同时经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在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具有与生效判决等同的效力。

2.法院调解体现了私法自治的精神和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并且贯穿于民事审判程序的全过程。法院调解的权威性双方当事人对该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认同,如果当事人双方或一方不愿意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人民法院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否则便会使法院调解丧失其存在的基础。同时,法院调解贯穿于民事审判程序的始终,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都可以适用调解;开庭审理前可以进行调解,开庭审理后、判决作出之前也可以进行调解。

3.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结案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审判模式”和“调解模式”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基本形式。调解协议一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产生诉讼终结的法律后果,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对调解协议提出上诉,其提起再审的理由也受到严格限制。

Ⅱ 保险纠纷调解得特点是什么

保险纠纷调解的特点:

  1. 是纠纷的矛盾对立与复杂多变。进入诉讼程序的保险合同,多为损失大、标的额高且当事双方存在重大分歧,矛盾处于激化状态,调解合意的基础欠缺。实践中新情况新特点案件不断涌现。

  2. 是保险公司内部治理的局限。在正常的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程序繁琐、材料苛刻、服务不到位等情形,促使矛盾进入诉讼程序。保险公司现行理赔模式中,层级之间管理僵化,权限设定僵化,请示汇报手续繁琐且效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下级公司调解权限被上级公司收回,导致下级公司出庭难以有效推动调解。

  3. 是基层保险公司诉讼参与不充分。基层保险公司法务团队诉讼能力不足,甚至无专业应诉人员,理赔人员直接应诉,依赖法院审查证据和认定事实。部分出庭人员存在对法律理解的偏差,扩大免责条款,导致双方分歧较大。部分保险公司将出庭承包给代理律师,以案件数计费,出庭律师干脆不调解只等判决。

  4. 是保险公司追求自身利益。保险公司担心应诉人员与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公司利益,应诉人员面临公司评查调解案件的风险,即使调解有利也不愿调解。或者保险公司要求对方做出很大让步作为同意调解的前提,导致调解不成。

  5. 是交强险与商业险未有效衔接。保险合同的理赔依据为法院此前的处理结果,商业险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处理中不参与诉讼,特别是交强险与商业险不在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的情形,导致商业险保险公司对于此前的判决结果持有异议,对于此前的调解也不予认可。特别是部分交强险公司未出庭参与交强险的处理,案件被缺席判决,商业险的保险公司存有抵制。

Ⅲ 专业性,高效性,公益性是保险纠纷调解得特点这句话对吗

好像很有道理。

Ⅳ 最高法院关于保险纠纷调解是怎样的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保险纠纷诉讼与调版解对接机制建设的意见权》
在加强诉调对接平台建设方面,《意见》要求,开展地区法院要将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有条件地区法院要积极设立保险纠纷调解室。保险监管机构要结合辖区实际,指导当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保险纠纷调解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第三方保险纠纷调解组织。保险行业协会要健全调解组织各项制度,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实现调解组织规范化、标准化。

Ⅳ 保险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第三十条 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因本保险合同事宜发生争议,争议解决方式由双方专从下列两种方式属中选择一种: (一)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双方约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Ⅵ 消保中心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保险纠纷案件以调解方式进行处理调解方式不包括

1)协商
协商是指合同双方在自愿、互谅、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出现的争议直接沟通,友好磋商,消除纠纷,求大同存小异,对所争议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自行解决争议的办法。协商解决争议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节约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协商过程中,增进彼此了解,强化双方互相信任,有利于圆满解决纠纷,并继续执行合同。
(2)仲裁
仲裁指由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对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执、纠纷进行居中调解,并做出裁决。仲裁机构实行“一裁终局”制,其做出的裁决,由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制作仲裁决定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执行。申请仲裁必须以双方自愿基础上达成的仲裁协议为前提。仲裁协议可以是订立保险合同时列明的仲裁条款,也可以是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时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
(3)诉讼
指合同双方将争议诉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解决争议、进行裁决的方式。保险合同纠纷案属民事诉讼法范畴,法院在受理案件时,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选择管辖相结合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我国现行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案件与其他诉讼案一样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且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的,可以在法定的上诉期内向高一级人民法院上诉申请再审。第二审判决为最终判决。一经终审判决,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执行;否则,法院有权强制执行。当事人对二审判决还不服的,只能通过申诉和抗诉程序。

Ⅶ 保险纠纷调解得特点是什么

保险行抄业协会负责保险行业调解组织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明确调解组织经费来源;完善调解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试点地区法院可建立保险纠纷调解组织、调解员名册,引导当事人通过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解决纠纷;有条件的法院可设立保险纠纷调解室。

Ⅷ 再保险业务的特点不包括

建设工程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建设工程是人类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或发挥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是指建造新的或改造原有的固定资产。
从再保险关系形成过程来看,再保险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再保险的双方都是经营直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简称为直接保险公司,下同),一方将自己直接承揽的保险业务的一部分分给另一方。参与分保的双方都是直接公司,前者是分出公司,后者是分入公司。
二是双方都是直接保险公司,二者之间互相分出分入业务。这种分保活动称为相互分保,双方互为分出、分入公司。
三是参与分保活动的双方,一方是直接保险公司,另一方是专门经营再保险业务的再保险公司(即只能接受分保业务,不能从投保人处接受直接保险业务),前者把自己业务的一部分分给后者,后者则分入这部分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保险公司是分出公司,再保险公司是分入公司。
四是参与分保业务的双方,一方是直接保险公司,另一方是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将自己分入的保险业务的一部分,再分给直接保险公司,直接保险公司则分入这部分业务。在这里,再保险公司为分出公司,而直接保险公司则为分入公司。
五是参与分保业务的双方都是再保险公司,一方将自己分入的一部分保险业务再分给另一方,另一方则分入这部分业务。前者为分出公司,后者为分入公司。
六是两个再保险公司之间相互分保,即相互转分保。
以上各种分保业务形式,在各种类型的保险公司之间,互相渗透,错综复杂,范围广泛的保险经济关系的网络和体系,使保险市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Ⅸ 社会保险的特征不包括什么

(一)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凡属于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社会保险。
(二)普遍性
社会保险要求社会化,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
(三)福利性
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完全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四)社会公平性
公平分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具有明显的公平特征。
(五)基本保障性
社会保险的保障标准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六)互济性
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有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保险纠纷调解的特点不包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