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权属纠纷行政裁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权属纠纷行政裁决法

发布时间:2021-08-12 19:26:18

㈠ 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的概念】行政裁决有时又称“行政处理”,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特定的民事纠纷或行政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行政裁决的主要特征】①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特定的行政机关;②行政裁决的对象主要是法律规定的特定的民事纠纷或行政争议;③行政裁决具有裁判性和准司法性质;④行政裁决在性质上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的种类】行政裁决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土地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治安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裁决主要有对权属纠纷的裁决、对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对征地补偿或安置争议的裁决等。

【对权属纠纷的裁决】是指行政机关对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纠纷所作出的确权性裁决。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山企业之间的矿区范围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依法核定的矿区范围处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区范围的争议,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处理。又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对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是指行政机关对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并因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损害而引起的赔偿纠纷所作的裁决。如环境保护管理中,对因违反环境保护法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与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所作的处理等。

【对征地补偿或安置争议的裁决】对征地补偿或安置争议的裁决,在性质上是一种对行政争议的裁决。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㈡ 土地部十七号令《土地权属纠纷处理办法》

该办法不是行政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年12月20日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部门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的制定权专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的效力底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㈢ 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程序是怎样的

处理土地权属纠纷,一般按以下三个程序进行:
一.当事人协商解决
所谓协商解决是指土地纠纷发生以后,由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纠纷的办法。协商解决后,当事人双方应当签署协议。该协议由当事人自愿执行,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一方后悔,拒绝执行,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处。
二.人民政府调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
人民政府受理土地纠纷,一般采用调解和裁决两种方式调处。
1.调解
调解是由第三者从中调停,促使当事人和解的一种方式。土地纠纷是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属于行政调解。它是根据《土地管理法》授权进行的,具有行政效力。
调解的程序是:①受理纠纷当事人的申诉。土地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以口头、信访或书面报告形式,将纠纷的事实向人民政府提出申诉,并出示有关地权地界的证明文件。②地权纠纷的调查。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诉及地权地界的证明文件进行调查。查明争议地界的历史情况及文件(政府过去确定地权的文件、协议、图件及历史上使用情况等)以及发生纠纷的原因、过程、造成的危害和双方对纠纷处理的意见。③调解。土地管理部门依据政策、法规, 根据调查结果,向当事人进行宣传、说服工作,使认识逐步趋向一致,使纠纷得到解决。调解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有一定灵活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④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成功后,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该包括:当事人姓名、地址,代表人和代理人姓名职务;纠纷的主要事实;协议内容和费用承担等项目。调解协议书要由当事人、调解员和书记员签字,并加盖主持调解机关的公章。调解协议书送达后,当事人均应当自觉执行。
2.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是仲裁的一种形式,是有关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依照法律对纠纷作出的公正的具有约束力的处理决定。裁决与调解的区别在于:调解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而裁决完全是第三者的行为。调解时,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愿接受调解,就可立即终止调解,而当事人一旦申请裁决,则仲裁机构有权依据法律作出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裁决。
裁决的程序是:①当事人提出裁决申请。当土地纠纷调解不成时,当事人任何一方均可向被诉一 方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提出裁决申请,裁决申请采用书面形式。②调解。土地管理部门在做出裁决以前,要在纠纷当事人之间再次做出调解。调解不成的,即进行裁决。③裁决。裁决前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到场。土地管理部门依据法律和调查结果,本着保障合法权益,有利团结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原则,作出决定。
裁决书要写明以下事项:申诉人和被申诉人姓名、地址,代理人和代表人姓名、职务;申诉理由、争议事实和要求;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裁决结果和裁决费用的承担;不服裁决时申请行政复议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等。
三.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下达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根据《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 的有关规定,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提出复议意见报人民政府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未申请复议也未起诉的,处理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并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
当事人拒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处理决定的,按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请作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提出《强制执行申请书》,送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根据协议、处理决定(裁决)或判决结果,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换取新的土地证。
在土地争议解决前,土地管理机关有权确定临时处置办法,合理使用、保护有争议的土地,争议各方均需服从,不得荒废土地;不准破坏土地及其附着物;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不得聚众闹事;不得强占土地。

㈣ 行政裁决 和行政仲裁求法律高手各举一事例 多谢

这是一个有难度的法学问题,你至少应给100分的,我的解答如下 :

  1. 行政裁决是行政法上的一个概念,对于省级政府或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如果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做出的裁决就是最终决定。这是我国立法上唯一的行政裁决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

    第十四条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2. 行政仲裁相对简单一点,比如说,劳动争议仲裁、人事争议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仲裁等,这些都是有仲裁之名,无仲裁之实的行政(仲裁)行为。

㈤ 关于土地所有权的纠纷,懂土地法的朋友来帮帮忙,急啊!

中国土地所有权只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如果是村集体的农田,这块地一般是集体所有,乙方如果是自然人,对这块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㈥ 土地权属争议及在土地权属方面涉及行政复议中的法律依据有哪些需要详细点的。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二章(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㈦ 土地权属发生争议 民事诉讼是继续审理还是裁定驳回起诉

裁定驳回起诉。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处理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回序,也就是说,关于土答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当事人在自行协商解决不成的,必须先申请有关人民政府进行行政处理,只有对有关人民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当事人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不能不经人民政府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条链接:《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

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2、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3、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解析:

对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裁决,这是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工作。所作出的裁决涉及到行政权力的运用,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作出后,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执行。按照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政府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㈧ 谁能知道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处理是依照什么法律吗

处理农村林地权属纠纷的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土内地所有权和使用容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林业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处理各类纠纷问题的通知》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们的证据,县发放得管业证是有力的证据,你们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由人民政府处理,对人民政府的处理不服,起诉到人民法院解决。

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权属纠纷行政裁决法草案为什么没有发布

你觉得行政区划和土地所有权没有关系吗?行政区划 是确定的,就没有权属纠纷,纯属有些人吃饱了撑的,故意干违法的事

㈩ 农村土地权属纠纷的行政处理时限是多少

根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 17 号 )规定内收到申请书容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
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
第十三条 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
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及时拟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办的争议案件,按照本条有关规定审查处理。

阅读全文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权属纠纷行政裁决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