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标驳回怎么办如何提升商标驳回复审的
1.核对商标状态信息
对于涉及在先商标的相对驳回理由,在收到驳回通知的时候,首先应核对《驳回通知》中的引证商标信息。
2.对比申请商标和引证商标的近似程度
审查员在判断商标近似的时候,主要参考商标局编辑印发的《商标审查标准》。因此,申请人在收到《驳回通知》的时候需要基于《商标审查标准》综合分析和判断审查员驳回申请商标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理由。
3.对于引证商标提交异议、无效、撤销
对于引证商标是恶意抢注申请商标的情况,如果引证商标尚未注册,则可以在引证商标初审公告后,依据《商标法》第33条向商标局针对引证商标提起异议。
4.提交同意书/共存协议
在商标评审实践中,如果申请商标和引证商标本身或者指定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一定差异,则申请人可以考虑和引证商标所有人进行协商,要求其出具同意申请商标注册和使用的《商标同意书》或者签署《商标共存协议》同意申请商标和引证商标共存。如果通过协商,引证商标所有人同意出具《商标同意书》或者签署《商标共存协议》的话,则《商标同意书》或者《商标共存协议》通常可以被主管机关采纳,并作为申请商标可以获得注册的依据。
5.协商商标转让
申请人也可以和引证商标所有人进行协商转让引证商标。如果引证商标所有人同意将该商标转让给申请人,双方可以向商标局提交转让申请。如果引证商标最终被核准转让,则引证商标的障碍将被克服。
❷ 共存同意书在注册商标近似判断中有何作用
共存协议书,就是说两个申请人同意对方的近似的商标同时存在
❸ 商标被驳回来了怎么办
商标被驳回后可以做如下处理:
如果驳回的原因是因为数据盲区,存在一模一样或专者极为近似的在先属权利。那么建议放弃,另外项名称申报。
如果驳回理由不够充分,根据《商标法》第第三十四条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
如果驳回理由是商标组成的其中一个部分,建议去掉那个部分重新提交申请。
❹ 商标注册申请驳回复审的时候,共存同意书有用吗
你好,对于考量商标共存同意书的效力有两种观点:
1、商标权是民事权益,申请商标与引证商标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主要是私权性质的民事纠纷,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处分相关权益。如果当事人达成了商标共存协议,应当认定其效力,准予申请商标注册
2、商标权虽然是私权,但商标的基本功能是区分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来源,如果认可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会导致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的商标在市场上共存,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不应当认可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
可以说,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未对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做出明确规定,商评委也曾对驳回复审案件中的共存协议问题进行过认真研究,并认为:《商标法》第三十条的立法目的有二:
第一,保护在先注册或者初步审定商标,避免商标权利冲突;
第二,保护消费者利益,即防止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出现在市场上,造成相关消费者混淆。
商标权为私权,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主要是私权纠纷,应当由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主张,在驳回复审案件中,申请人与引证商标所有人达成共存协议,已经消除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冲突。而且,申请人与引证商标所有人签订共存协议,表明双方在实际使用商标时不会相互“搭车”,并且可以推定其具有相互区分的善意。因此,对当事人之间的共存协议完全不予考虑,不尽合理。但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是《商标法》第三十条的立法目的之一,也是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故在决定是否允许共存时还应考虑双方商标整体上是否能够为消费者区分,共存是否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❺ 注册商标,但是未正式开店,但是已经有企业规划书和加盟人的签字同意书
最好是先拥有自己商标,以免错失。加盟店应该由别人授权的吧!
❻ 同意书对商标近似判断有什么影响
目前,在注册商标驳回复审行政诉讼类案件中,诉争商标的申请人为了克服驳回复审决定中的引证商标给诉争商标(申请商标)所造成的权利障碍,使得申请注册商标可以获得初步审定及注册,除了通过运用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撤销程序、异议程序、无效程序等法律途径对引证商标进行直接“攻击”之外,越来越多的诉争商标申请人开始与引证商标权利人进行协商,通过获得引证商标权利人的商标共存协议书、准许诉争商标注册的同意书等法律文件手段,来达到上述目的。
我国现行商标法中对于商标注册核准的原则,采用的是“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我国现行商标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中均有明确的体现。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服务上在先提出申请、在先被初步审定或在先被核准注册的商标,对于在其之后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提出注册申请的相同/近似商标,均构成在先权利障碍,在后提出注册申请的相关商标,其申请会被驳回。
我国现行商标法中关于在先商标是否构成在后注册商标权利障碍判定的基本原则是混淆原则,即在后商标的存在,是否容易使相关公众认为该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服务系来源于在先商标权利人,或者与之有特定的联系,从而产生来源上的混淆认知。该种混淆,并不是商标在市场中使相关公众产生实际混淆,而只要存在使相关公众产生来源混淆的可能性,即可以认定混淆成立,对于在后的注册商标申请予以驳回。
❼ 如何考量商标共存同意书的效力
对于考量商标共存同意书的效力有两种观点:
1、商标权是民事权益,申请商标与引证商标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主要是私权性质的民事纠纷,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处分相关权益。如果当事人达成了商标共存协议,应当认定其效力,准予申请商标注册
2、商标权虽然是私权,但商标的基本功能是区分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来源,如果认可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会导致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的商标在市场上共存,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不应当认可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
可以说,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未对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做出明确规定,商评委也曾对驳回复审案件中的共存协议问题进行过认真研究,并认为:《商标法》第三十条的立法目的有二:
第一,保护在先注册或者初步审定商标,避免商标权利冲突;
第二,保护消费者利益,即防止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出现在市场上,造成相关消费者混淆。
商标权为私权,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主要是私权纠纷,应当由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主张,在驳回复审案件中,申请人与引证商标所有人达成共存协议,已经消除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冲突。而且,申请人与引证商标所有人签订共存协议,表明双方在实际使用商标时不会相互“搭车”,并且可以推定其具有相互区分的善意。因此,对当事人之间的共存协议完全不予考虑,不尽合理。但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是《商标法》第三十条的立法目的之一,也是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故在决定是否允许共存时还应考虑双方商标整体上是否能够为消费者区分,共存是否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
参考资料1: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10/id/1735033.shtml
参考资料2:http://www.chinaiprlaw.cn/index.php?id=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