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期限跟时限

期限跟时限

发布时间:2021-07-29 10:26:11

❶ 时限和年限的区别

工作年限
顾名思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作的时间,称为工作年限回。
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既包含劳答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其中,职工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也包含劳动者灵活就业期间由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❷ 一般法定期限是多少时间

法定期限即法律规定的期限。不同的法律关系、法律程序有不同的期限或时限。比如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定保护(支持提出诉求)的期限一般为三年,也有更短的为一年,还有更长的期限为二十年,等等。

❸ 期限和诉讼时效的问题.

诉讼时效适用中断,中止。根据《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自还款期满之日起两年内,权利人每向对方主张一次权利,诉讼时效发生中断,即诉讼时效从向对方主张权利时起重新计算两年,这是法定的。
二,比如借款合同中,2008年5月16日到期,那么当5月17日没有偿还本息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为次日即5月18日起,往后推两年,即2010年5月17日止为法定两年诉讼时效期间。
三,2005年1月1日起下落不明的,自2005年1月2日起算,推后两年,即2007年1月1日截止。2007年1月2日,失踪人的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失踪。

再解释详细点,1月2日起算,到1月3日就是两天,而不是3减2等于1天,起算天也算一天的(即1月2日一天,1月3日一天)。你自己推一推。

❹ 统计调查时间与期限

调查时间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登记从何时起到何时止的资料,若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

调查期限调查期限是指从调查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一般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的时间。

在某些专项调查中,它包括从调查方案设计到提交调查报告的整个工作时间。为了提高统计资料的时效性,在可能的情况下,调查期限尽可能缩短。规定调查期限的目的是使调查工作能及时开展、按时完成。

例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属企业在2007年1月10上报2006年产成品库存资料,调查时间是标准时间2006年12月31日。调查期限是10天。

(4)期限跟时限扩展阅读:

统计调查亦称“统计观察”。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表,规定调查时间和地点等,是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前提。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进行登记)和非全面调查(包括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按调查时间的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取得调查资料的具体方式,可分为报告法、直接观察法和采访法等。

应根据调查对象特点制定调查方案,如实反映,确保统计资料准确、全面。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三类。

普查

定义: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

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

意义: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❺ 时限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deadline] 完成某事所限定的时间;期限

超过时限,即应罚款

引证解释

指限定的时间。

❻ 期限指的是一个决定的期限是什么意思

期限,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一定时间。期限由事实构成,并以将来确定要发生的事实为内容。构成期限的事实,亦称为期限。

期限 [qī xiàn]
期限,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一定时间。期限由事实构成,并以将来确定要发生的事实为内容。构成期限的事实,亦称为期限。
中文名
期限
外文名
deadline
注音
ㄑㄧ ㄒㄧㄢˋ
拼音
qī xiàn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1、[time limit]:限定的一段时间。
延长期限。
2、[deadline]:时限的最后界线。
超过规定的期限。
引证解释
1、限定的一段时间。
《隶释·汉郎中郑固碑》:“以疾锢辞,未满期限。” 南朝 梁 刘孝威 《思归引》:“乘障无期限,思归安可论!” 宋 司马光 《遗表》:“丰岁谷贱,已自伤农,又迫於期限,不得半价,尽糶所收,未能充数。”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你不预备下船只,可不误了我的期限。” 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五:“我们以三个月为期限,让我做一次试验。”
2、指时限的最后界线。
唐 元稹 《赠乐天》诗:“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法律含义
依《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期限分为法定、指定和约定三种。比如,合同约定借款于1988年10月30日返还,则债权人的请求权在该年的10月30日以前不发生效力,而到了10月30日,债权人的请求权和债务人的还款义务均于此确定之日同时发生效力。期限通常可以附加于法律行为,称为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期限合同的期限,指当事人约定的作为合同生效或终止的条件的时间。
附期限合同期限的特征:
①是将来肯定发生的事实;
②是“能”的期限,而不是不能的期限。
③是约定期限,而不是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期限的种类:
①生效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才发生
②终止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消灭
固定收益证券的期限(maturity)
对于固定收益证券,所借金额全部返还的时间长度,也就是到清偿全部借款为止的时间长度。
民法中的期限是指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时间,分为期间和日期。期间是指从某一特定的时间到另一特定的点所经过的时间。它是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如1995年5月1日到1996年5月1日即是一个期间。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时间。它是时间的某以特定的点,如1996年10月1日即是一个星期日。期间是时间某一动态的阶段,即期日与期日之间的间隔时间;期日则是时间的某一静态的点。
期限可以有法律规定,也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判确定,还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由当事人一方依法指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期限一旦确定之后,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
民法上的期限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1)决定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享有和消灭的时间。如自然人出生之日,即是其享有法定民事权利能力之时;智力健全的自然人成年之日,即是其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时;自然人死亡之日,即是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之时。法人成立之日,即是其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之时。(2)决定某些事实的推定时间。如失踪宣告和死亡宣告中失踪人失踪时间的推定。(3)决定权利的取得和丧失时间。如专利权取得的时间、所有权丧失的时间等。(4)权力的行使和义务履行的期限。如使用商标专用权的期限、合同义务履行的期限等。(5)决定法律关系的效力的期限。如合同的有效期限、支票的有效期限等。

❼ 法律条文中的时间及期限如何计算

1、期间以时计算的,开始的时不计算在内,而应从下一个小时算起。比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受当事人诉讼保全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在计算期间时,接受当事人申请的那一个小时不计算在48小时之内,即如果提出申请是在8点,应从9点开始期间的计算。
2、期间以日计算的,开始的日不计算在内,应从第二日开始算起。比如根据民事诉讼法,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间为15日,那么宣判的当天或者判决书送达的当天不计算在15日内,即如果5月10日送达判决书,应当从11日开始期间的计算,5月25日上诉期间届满。
期限,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一定时间。期限由事实构成,并以将来确定要发生的事实为内容。构成期限的事实,亦称为期限。依《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期限分为法定、指定和约定三种。
民法中的期限是指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时间,分为期间和日期。期间是指从某一特定的时间到另一特定的点所经过的时间。它是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如1995年5月1日到1996年5月1日即是一个期间。期日,是指不可分割的一定时间。它是时间的某以特定的点,如1996年10月1日即是一个星期日。期间是时间某一动态的阶段,即期日与期日之间的间隔时间;期日则是时间的某一静态的点。

❽ 期限是什么意思

意思:

1、限定的一段时间。

引用: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五:“我们回以三个月为期限,让我做答一次试验。”

2、指时限的最后界线。

引证:唐·元稹《赠乐天》诗:“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

翻译:垂暮老人相见再分别觉得十分的伤感,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读音:qī xiàn

例句:校长同意延长他的请假期限。

(8)期限跟时限扩展阅读

近义词:

1、限期[ xiàn qī ] 指定的不许超过的日期。

引证:清·周亮工 《复何匡山书》:“限期既迫,恐难再滞。”

翻译:定下来的日子就快要到了,恐怕很难再拖延。

例句:一切犯罪分子必须限期坦白自首,否则将受到严惩。

2、刻日[ kè rì ] 限定日期。刻,通“ 克 ”。

引证:元·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翻译:将某降职到江州司马,在限定日期前就要去赴任了。

例句:今天我统率大军十万,刻日要扫清山寨,擒拿众贼。

❾ 举证期限和举证时限的区别

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回知书。举证通知书应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当事人如何进行证据交换?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举证期限可以改变吗?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当事人可以申请延期举证吗?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

❿ 时限是什么意思

时限的意思:完成某项工作的期限:~紧迫。以三天为~完成这项任务。

拼音:[ shí xiàn ]

引证解释: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李清》:“会当至此,但时限未耳。”

笔画:

时限近义词:

一、限期[ xiàn qī ]

指定日期,不许超过:~归还。~报到。

指定的不许超过的日期:~已满。三天的~。

” 郑观应 《盛世危言·纺织》:“况换约之限期以十年,届期毅然行之,必有成效。”

二、期限[ qī xiàn ]

限定的一段时间,也指所限时间的最后界限:~很短。~三个月。限你五天~。~快到了。

”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阅读全文

与期限跟时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