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污染期限治理制度

污染期限治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1-07-28 23:19:30

『壹』 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①排污管理制度(包括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现场检查排污制度;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
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③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④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
⑤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⑥污染赔偿制度
⑦环境监测制度(经常性监测,又称抽样监测;污染源监测,又称为临视性监测;事故性监测;研究性监测)
⑧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管理是城市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和监督城市各单位和市民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措施。

『贰』 为什么要建立限期治理制度,它的具体内容

(二)主要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3.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4.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5.征收排污费制度。

6.环境标准制度:注意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

7.限期治理制度:注意限期治理的对象有两类:一是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具体指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二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叁』 我国对造成环境严重影响的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在

答案: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县级)解析:《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指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人民政府决定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的制度。环境限期治理制度是对现已存在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做出决定,强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制度。1、限期治理的决定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其中,噪声污染防治法对于小型企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决定权做出了变通规定,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2、限期治理的范围可分为:(1)区域性治理。是指对污染严重的某一区域、某个水域的限期治理。如: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是限期治理的重点区域。(2)行业性限期治理。是针对某个行业某项污染物的行业性限期治理。(3)企业限期治理。是针对某个企业的排污超标情况进行限期治理。3、限期治理的期限法律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一般由决定限期治理的机构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治理的难度等因素来确定。其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年。

『肆』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限期治理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限期治理办法规定: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版部门应当根据完成限期权治理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限期治理期限。
限期治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但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除外。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等方式,变相延长限期治理期限。

『伍』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的治理重点

被列为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主要是那些
1.由于排放污染物严重妨碍居民或其他单位正常工作和生活,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
2.位于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上风向等环境敏感区域,排放污染物严重超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
3.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企业事业单位;
4.污染范围较广,污染危害较大的污染项目;
5.区域或水域环境质量十分恶劣、有碍人民正常生活、观瞻、有损景观的区域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陆』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的介绍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是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在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超标排污的生产、经营设施和活动,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决定、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实施,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消除污染的法律制度。

『柒』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的分类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
1.区域性限期治理,
2.行业性限期治理,
3.污染源限期治理。

『捌』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限期治理制度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在线等

企业做出限期治理计划,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及监督、检查、实施。

『玖』 简述限期治理制度的只要内容

『拾』 限期治理污染制度的特点

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特点是:1.有严厉的法律强制性。由国家强行政机关作法作出的限期治理决定必须履行,给予未按规定履行限期治理决定的排污单位的法律制裁是严厉的,并可采取强制措施。
2.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一制度的实行是以时间限期为界线作为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之一。时间要求既体现了对限期治理对象的压力,也体现了留有余地的政策。
3.有具体的治理任务。体现治理任务和要求的主要衡量尺度,是看是否达到消除或减轻污染的效果和是否符合排放标准。是否完成治理任务是另一个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
4.体现了突出重点的政策,有明确的治理对象。
⑴位于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上风向等环境敏感区,严重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⑵排放有毒有害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群健康。
⑶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

阅读全文

与污染期限治理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