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年保外就医期限细则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病情已好转或者到达期限而未通过再次申请的。
保外就医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对于保外就医期限将到的罪犯,监狱应当提前二个月通知罪犯到监狱进行检查,因疾病等原因不能到监狱接受检查的,监狱可以派警察和医生到罪犯居住地调查了解罪犯情况,并收集有关证明材料。对疾病未愈,需要继续保外就医,并经当地公安机关考察同意的,监狱根据其病情和表现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保外就医。对续保罪犯应重新按程序审批,经省监狱管理局批准后再继续执行。具保人应积极配合监狱做好监督管理罪犯的工作,对保外就医期限届满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罪犯,监狱应当收监执行。
『贰』 保外就医有时间限制吗
根据罪犯病情决定保外就医的时间为半年或一年。
根据我国刑法、监狱法及有关监管法规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因患严重疾病,经批准可以保外就医。其保外就医的时间计入刑期的执行时间。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保外就医期满后未及时收监的情况较为常见。同时,未及时收监执行的时间,是否计入刑期执行时间,无明文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引起较多的争议。笔者就此谈点自已的看法,以供大家探讨。
根据《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和《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规定,对身患疾病的罪犯实行定期保外就医制度。根据罪犯病情决定保外就医的时间为半年或一年。期满前,原监狱、看守所应派员进行考察或调查,如果病情基本痊愈的,应及时收监执行。如果病情尚未好转,需要继续治疗的,要依法办理延长保外就医手续,每次可以延长半年至一年。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执行保外就医的罪犯及时收监的规定存在较大的漏洞。一些地方由于监狱、看守所未认真考察,而地方司法机关中又存在监督不力和互相推诿的情况,以致于保外就医罪犯期满没有及时收监执行,长期滞留于社会的情况突出。有的或出现因未及时收监执行而重新犯罪的情况,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我院在进行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制度调查中,就发现罪犯保外就医长达1——2年时间没有及时收监。
对于超过保外就医未及时收监的期限时间是否计入刑期执行时间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不应计入刑期执行时间。其理由是:批准保外就医时间,是法定时间,超过的时间是违法保外就医时间,既然是违法的时间不能计入执行刑期。
笔者认为,对于超过保外医时间的期限,要计入罪犯执行刑期,而对于未及时收监而造成的超过批准的保外就医时间又重新执行是不妥当的。其理由是:
一是罪犯之所以未及时收监,超过保外就医时间,没有及时收监执行是监狱和执行机关没有按规定及时考察而造成,责任不在罪犯本身。现行规定:保外就医人员,由居住地的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日常性的监督考察,期满前,监狱和执行机关应派员进行实地考察或发出信函调查,了解其罪犯病情治疗情况。对于监外执行条件消失,刑期未满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监狱收监。由此可见,造成保外就医罪犯到期后,既不收监,又没有办理续保手续而长期滞留社会的情况,一般是监狱等执行机关没有严格执行考察制度,没有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所致。由于监狱等执行机关的过错造成的失误,不应由罪犯来承担责任;
二是保外就医罪犯满后滞留社会,作为罪犯本人其行为不触犯有关规定,认真遵守了监管法规和纪律,没有违规和重新犯罪,应当视为暂与监外执行,也就不应重新执行其刑期。按监狱法的规定,罪犯被执行刑罚,其义务主要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和参加劳动,罪犯处于被监管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管理的地位。被批准保外就医的罪犯,必须遵守有关暂予监外执行(含保外就医)的规定和纪律。法律及有关监管法规并没有规定保外就医罪犯期满须自行回到监狱或向有关部门报告。所以,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禁止的原则,保外就医期满后,监狱不对其进行收监,公安机关不对其送交监狱执行,导致罪犯滞留社会的,对罪犯而言,是不违反规定的;
三是根据有关规定,由于监狱和执行机关的失职未及时收监超过保外就医期限的情况,不属《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采取非法手段骗取保外就医的,其已执行保外就医时间不应计入执行,应将这部分罪犯收监执行,应将其违法保外就医的时间从执行刑期中扣除的情况,如前所述,由于监狱,公安机关不按时进行考察,保外就医罪犯到期后,既没有收监,又没有办理续保手续,可视为保外就医的继续状态,就应计入执行期。
『叁』 服刑多久可以办保外就医
服刑期间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条件随时都可以办理保外就医。
如果人民法院判决时发现罪犯患有严重疾病,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内执行刑罚,直接决定保外就医。罪犯在劳动改造场所服刑期间,患有严重疾病、短期内有生命危险,或者患严重慢性疾病、在劳动改造场所长期治疗无效,经劳动改造机关批准,可以保外就医。
保外就医的罪犯应由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监督考察,保外就医期间应计算在刑期之内。如果罪犯病已痊愈刑期未满,应收监继续执行剩余刑期;如果刑期已满,则按期释放。
根据《保外就医工作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以下情况准予保外就医的情况:
1、有严重疾病需要狱外治疗的;
2、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3、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罪犯保外就医的病残情况,应符合《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的规定。
根据《保外就医工作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以下情况不准保外就医的情况:
1、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刑、无期徒刑的罪犯未减为有期徒刑的;
2、罪行严重,民愤很大的;
3、服刑期间自伤自残的。
(3)保外就医期限规定扩展阅读:保外就医担保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1、领回保外就医罪犯后,应当于15日内到当地公安机关登记,签订责任书;
2、监督保外就医罪犯遵纪守法;
3、管束保外就医罪犯在限定区域内医治疾病;
4、配合公安、监狱管理机关对罪犯的考察工作,定期向公安、监狱管理机关汇报罪犯的疾病治疗情况和现实表现;
5、发现保外就医罪犯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参考资料:保外就医工作管理条例—网络
『肆』 保外就医最新规定出台有期限吗
实行定期保外就医制度。依据罪犯的病情。可以一次批准决定保外就医时间半年至一年。期满前,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派干警实地考察或者发函调查。保外就医罪犯病情基本好转的,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收监执行;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尚未好转的,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劳改局批准,办理延长保外就医期限手续,每次可以延长半年至一年。
『伍』 法院判决后多长时间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法院判决后可以马上申请保外就医,关键是要符合申请保外就医的条件:
1、《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予保外就医:
(1)、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2)、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
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3)、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4)、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2、《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三条规定下列罪犯不准保外就医:
(1)、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
(2)、罪行严重,民愤很大的。
(3)、为逃避惩罚在狱内自伤自残的。
(5)保外就医期限规定扩展阅读:
保外就医期间的规定:
1、保外就医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收监执行:
(1)、治疗,疾病痊愈或者病情基本好转而刑期未满期的。
(2)、取保外就医的。
(3)、自伤、自残、欺骗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4)、理保外就医后并不就医的。
(5)、反监督管理规定经教育不改的。
(6)、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不向公安机关报到的。
(7)、违法犯罪的。
四、保外就医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计入执行刑期:
(1)、种不正当手段骗取保外就医的。
(2)、伤、自残、欺骗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3)、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外出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