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时候的古钱币值钱
历代古钱币具有历史、文物价值,钱币存世量很少、版别少的钱币。如:古钱诊稀50品。金的开元通宝,金的淳化元宝,九叠篆皇宋通宝、靖康通宝、元宝,三孔布、齐留字刀、圜钱、楚贝币(金质)等。近几年历代中档古钱币也升值也很快。http://xiangce..com/picture/album/list/#pic
『贰』 清朝哪些古币值钱排行
清朝古币,值钱的当属,光绪元宝,银元。
光绪元宝户部一两银币的特征
一、户部库平一两为中国最大的机制龙银。
二、
户部一两可由"两"字笔法从"人"、或"入"分为两版。
三、
该币市场价值高,市场价值应当在百万以上。
四、
该币规格尺寸:本币直径是43.4毫米,边缘高起处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为14:1,标准库平一两的重量应当在37.3克。尺寸规格来历:户部造币厂委托日本正金银行代办模具,洽询日本大阪造币局,该局认为若以边缘凸起处为准,硬币的直径应为其14倍或15倍,如以钱币本身地章处的厚度为准,则直径应在17至18倍。
五、
该币实际生产数量:本币在袁世凯批准后总共试制了六七千枚。
六、
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户部一两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户部一两银币,楷书文字书法极为精湛、大气,间架结构平衡舒展,在龙洋里首屈一指。而赝品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具有文字不流畅、图像模糊的特征,其文字走失风神,一般含银量低,也没有什么锈色包浆,防伪暗记更是无从谈起!赝品伪币纯属东施效颦。
事实上,迄今铸造的银、铜币的文字也没有哪一种可以与户部一两的文字相比。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该币几乎每一笔笔画中以及纹饰中均添加了迄今难以模仿的圆点暗记,令人叹为观止。二是背面盘龙龙眼内有两颗清晰的内视龙睛,直指龙珠,简直就是最优秀的盘龙浮雕作品。至今为止的诸多的臆造币、仿造币文字和铸造上无一可望其项背。
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库平七钱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英文"库平七钱二分",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
『叁』 古币一般都值钱吗
古币的价值主要和以下几方面有关:存世量,也就是稀有程度;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制造工艺等有关。如果存世量大就是时间较久远价格也不会有很高的价格。例如五铢钱,最近的使用年限距今也有1300多年了,但是因为它共使用了700多年所以品相好的也就5元左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肆』 中国最值钱的50大古币
钱币是人类社会流通的衡量价值的主要工具,古钱币因其货币价值和历史价值一直受到广大收藏者的青睐:清代镇库祺祥重宝、辽代年号平钱、十七两三孔布、一两三孔布、咸丰重宝宝福局背印"大清壹百"、宝源局背镇库钱。
1、清代镇库祺祥重宝
古钱"祺祥重宝"背大清镇库大钱,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热河,载垣等八大臣受遗诏辅政,改元"祺祥"铸祺祥通宝、祺祥重宝。
通宝为小平,重宝为当十。 不久发生政变载垣、肃顺、端华三大臣被杀,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
2012年10月23日,在北京诚轩拍卖,起拍价8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以368万人民币成交。
4、一两三孔布
重15.5克,此布也属于大型三孔布,上世纪出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边廓完整,浇口在首部,合范准确,铸造精美;仅有极小微修,极美品。
2010年5月12日,中国嘉德2010春拍古钱专场中,以352.8万元人民币落锤,刷新了当时中国古钱拍卖新纪录。
5、咸丰重宝宝福局背印"大清壹百"
咸丰重宝是清代咸丰年间铸造的一种钱币,由于政治腐败以及经济原因,流通不久就遭遇严重贬值,不得不停止!流通极少,所以珍贵!尤其宝福局制造的背面印有"大清壹百"的最为珍贵!其估价在270多万一枚!
6、宝源局背镇库钱
镇库钱严格意义上不是一种流通货币!是一种为了赈灾驱邪,供奉神灵用的!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记载的镇库钱,属于花钱中的珍品!在2013年一枚宝源局背镇库钱以253万的价格拍出,也从而刷新了镇库钱交易记录!
小结:
清代货币最为珍贵,备受收藏着喜爱!其原因可能是保存的好,造诣比较成熟,钱币的欣赏性要比其他朝代更加美观!
『伍』 古币,大洋,银元价格排行
中国历史上。有古钱币五千多种,,还有没有发现的,每种每枚市场价格不都一样,你想了解那些钱币。
『陆』 关于古币年份怎么看
-- 古币的鉴定方法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是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有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币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币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粒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人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税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造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伪品放人盐卤(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不易干,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故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人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3.看铸币铭文
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 古钱真伪的依据。
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秦汉时期,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但已有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悬针篆。魏晋南北朝书体复杂。唐钱钱币为八分隶书,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绍熙以后至元、明、清,钱文均以楷书(真书)为主,间或篆、隶书体。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币钱文又有蒙、满、回、党项(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
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如“益化”圜钱虽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时有齐文字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各国之圜钱文字;发现有东周、西周的圜钱,若其钱文是小篆书写,显然是伪品无疑;秦半两在古钱中颇负盛名,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钱文隆起而雄伟,半两的“两”字中。“人”字高耸,如发现钱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伪品;如见到清代宝源或宝泉局钱币中的满文书写有错误,则应考虑到宝泉、宝源二局是清代国家级的 、最正规的铸钱局,满文的书写绝不会出现错误,则所见之钱币必属伪品。
4.听声音
现在许多钱币学家和收藏者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鉴定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暗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都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则此钱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怀疑。
5.观版别
从版别上辨别古钱最主要的办法是除了多看钱谱之外,必须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钱币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种。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特征。如战国时期刀布形制特殊,造伪者只好用真品翻砂制造赝品,其破绽在于翻砂铸造后的钱币偏小,较为厚重,文字肤浅,铜质粗糙,锈色不对且易脱落。而且刀币在铸造时其浇口在刀环上,布币的浇口在首端,出范后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状态,而造假者往往为了品相美观,将刀币、布币边缘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再如会昌开元,因扬州已以昌字纪年,故不在再纪地,如发现背“扬”字者,无论传世品还是出土品均应将其视为伪品。因北宋各代和清咸丰钱币版别最为复杂,也是造假者竞相仿掣的对象,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它们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征,以防上当受骗。
6.了解铸造方法
我国古代铸币的铸造,大概经过了子范(土、石、铜)、母范(砖、铜),翻砂等几个发展阶段。无论是真钱还是伪品的各种铸造方法,都会在钱币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的一个有力依据。
7.闻气味
此种方法是古钱鉴定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这种怪味。
『柒』 我想知道中国各个时期的钱币的名称,有人能告诉我吗有加分
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在商朝已有了贝壳的使用,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它已发展成为十足的货币,但至少已接近货币了。而由农器进化到刀币和布币,的确需要很长时间的。
把铜用来作为货币,也许是从仿铸贝开始的。铜贝也有几种: 有些凸起的更象真贝,锯齿纹成曲线;有些则比较扁平,锯齿纹成直线。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工具日益显得重要,于是大家在交换时将刀、产、纹轮等作为货币一样使用。一个地方对一种生产工具用得最多的话,这种生产工具就变成了这一地区的货币。
从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货币,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了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钱。
布币:古代有一种农具叫做鏄,布币的形状就很象鏄,由于"鏄"、"布"同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很象鏄的钱币叫做布币了。布币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而变成平实,所以又叫平首布。
空首布也有很多种类,最早的空首布特别粗大,简直就象农具铲。这大概是由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态,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布币。还有一种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而布的两面大都没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上也有文字了。这种又可以分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一种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
空首布中有些比较小型的,上面有两个字,如:济釿、郉釿、东安、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个字的。
到了战国时期,布币的形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这些布的流通地区不同。
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国流通。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种布,形状比尖足布小,铜质比尖足布坚韧,普通的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纹。
圆足币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点是圆肩圆足圆裤裆。铸造的地方有晋阳、大阴等。一般圆足布首是没有竖纹的,而晋阳、离石、大阴铸的圆足布有两道竖纹。圆足布以焛字布为最多。圆足布有在布首和两足上各开一个圆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点。普通圆足布背面多有数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却有纪重或纪值的文字。
杂形布中最要注意的是爰字布和釿字布。爰字布是布币中文字最多的。
釿字布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半釿、一釿、二釿,都冠以地名,如安邑半釿、安邑一釿、晋阳一釿、晋阳二釿等等。这些古币珍稀价高,晋阳半釿在四川价值10000元,晋阳二釿在上海价值2700元,在四川价达8000元。
刀币: 刀币是由日常或军事用途的刀演化而来的。刀币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类:即齐国的大刀和燕国的小刀货币。
齐刀制作都比较精整,一般分为六种,这六种是按照刀面的文字划定的。
一种是六字刀,译作“齐造邦长法化”,简称建邦刀或造邦刀。这种刀有光背的,也有背文的,背文多为一个字,如化、日、上、工、六等字。因为这种刀在齐刀中是稀少的,所以价格也昂贵,在四川一枚六字刀价值7000元左右。
二种是四字刀,面文有四个字,它的制作有点象六字刀,文字较秀丽。四字刀的价值也是1800元以上。
三种是三字刀,这种刀制作较粗,它在形制方面有一点和六字刀相象的,这就是刀缘不中断,其他齐刀的刀缘都在刀柄处中断。因而有人将价低的三字刀改刻为珍贵的六字刀,这是值得注意的。
另外还有墨刀、安阳刀、郯邦刀这几种。因为六字刀是最先铸的,所以它是齐刀中最重要的。
小刀类又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圆首刀等。
针首刀的特点是刀首特别尖,象针尖一样。这种刀多数没有文字,少数有文字,笔划简单,多象形字。
尖首刀都较长大,制作精整,多数有文字,如:行、化、吉、工、大、等。
明刀是刀币中数量最多的。明刀的特点是刀面上的一个字千变万化,背文有一个或多个字。明刀的表制可分为刀身方折和刀身圆折。
环钱: 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中属于一个小体系。它的特点就是呈圆形,中间还有一个孔。环钱是从纺轮演化而来的,纺轮和刀铲一样是古代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早期的环钱在形制上与纺轮无二,如共字钱和垣字钱。后期的环钱中孔较大,它的直径大约与一边的宽度相等。如长垣一釿、半环、西周、东周等。
1 骨贝
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
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 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
钱币长: 26mm, 阔: 17mm
zhshx 2006-04-29 10:36
2 玉贝
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
注: 本藏品真伪未明, 仍待进一步鉴定。
钱币长: 20mm, 阔: 13mm
zhshx 2006-04-29 10:37
3 铜贝
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 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出现於约公元前14-11世纪, 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
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 按一般考究认为: 它应隶属商代之物。
钱币长: 22mm, 阔: 14mm
zhshx 2006-04-29 10:37
4 西周 (前11世纪~B.C.771)
春秋 (B.C.770~B.C.476)
斜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至战国初年周代的货币, 币身有"武"字, 铸於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 青铜制, 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 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
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 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於货币, 此乃中国货币之始, 由於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到了战国中期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徵,
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 自后新莽复古, 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 NGC-72及NGC-49), 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钱币长: 85mm, 阔: 45 mm
zhshx 2006-04-29 10:39
6 战国 (B.C.475~B.C.221)
齐 平首平肩方足布 (平足布)
布币上有"郎"字,
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青铜制, 为战国中至未期货币。
钱币长: 55mm, 阔:
37mm
zhshx 2006-04-29 10:39
7 赵安阳小方足布
战国中~末期,青铜制
钱币长: 47mm, 阔(最大): 31mm
zhshx 2006-04-29 10:40
8 燕 磬折明刀
一般认为是先秦(公元前220年或以前)的战国末期燕国货币。刀币是青铜制品;
因币上有”明”的古字体,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称"磬折刀"。
钱币长度: 133mm
zhshx 2006-04-29 10:41
9 战国 蚁鼻钱(鬼面钱)
楚国货币,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鬼头,
看来很像蚂蚁的鼻尖而称之;又因其上刻有似「贝」非贝的怪异字形,故又称鬼脸钱。它们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铸造工艺己脱离就范刻文的原有方法。因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广大的地区都有它的迹,可见楚国的货币经济文化在当时於较高的水平。
钱币长: (左)21mm (右) 18mm, 阔: (左) 12mm (右)9mm
zhshx 2006-04-29 10:41
10 垣圜钱
战国中至末期, 为中国最原始的圆形货币之一, 币身的右侧有一个大型的"垣"字篆书, 青铜制, 重约8克。
钱币直径: 40mm
zhshx 2006-04-29 10:42
11 燕 明化圆钱
战国中~末期, 青铜制, 直径: 35mm
zhshx 2006-04-29 10:42
12 战国秦半两: 出现於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 藏品仍待鉴定。
秦半两
年代:
出现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 ,经本室成员研究认定本品为秦代末年的版本(又称秦汉半两), 由於当时社会己濒临破产, 故铸币金属(低熔点铜合金
)重量被偷工减料, 币身异常单薄.
zhshx 2006-04-29 10:43
13 西汉 (B.C.206~A.D.8)
汉半两 (上) 无郭半两 (下)
年代:
汉代半两种类较多,最早出现的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汉文帝铸 "四铢半两"小篆书法已有隶化倾向。
钱币直径: 23mm
zhshx 2006-04-29 10:44
无郭半两
zhshx 2006-04-29 10:45
15 汉五铢
年代: 西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重3.33克,故以为名。五铢,流通达七百多年之久(至隋代仍仿此制)。
钱币直径: 26mm
zhshx 2006-04-29 10:45
17 新莽 (A.D.9~24)
王莽货泉
年代: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货布与货泉。据《汉书》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载: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贷布二品并行。
钱币直径: 23~24mm
zhshx 2006-04-29 10:46
18 王莽货布
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造的一种货币, 青铜制品。为王莽实行最后一次(第四次)改革的产物。货布重25铢,
质货泉并行,对换率为1:25。保存至今的货布仍可见其精美的制作,钱文的悬针篆极为清晰,但从历史而观, 货布的出现,亦为新朝寿终正寝之前夕。
钱币长:
58mm, 阔: 21mm
zhshx 2006-04-29 10:46
20 四出五铢
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时铸造,青铜制品。钱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郭。由於政府腐败无能,民愤日深, 当时民间有传言道:
当此钱铸成时,人民便会四道而逃离东汉。
钱币直径: 25mm
zhshx 2006-04-29 10:47
21 无文小钱 (董卓五铢)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铸造的一种劣质无文无郭钱币。东汉末期,社会架构陷於破产,币值低贬,铸造的币钱既偷工减料,而且工艺极为苟且。从形制而观,
该钱脱离五铢的规范,这是东汉濒临灭亡的徵兆。
钱币直径: 16mm
黄哥 2006-04-29 10:47
钱的发展 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zhshx 2006-04-29 10:47
22 三国 (A.D.220~265)
直百五铢
蜀国刘备政权於公元214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在益州所铸,铜质, 币上的钱文“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的隶书。
钱币直径:
27mm
zhshx 2006-04-29 10:47
23 定平一百
一般认为此币於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290年)时铸, 其钱文薄小,字文欠精。按现今文籍所载:
三国中期时代蜀国所造。
钱币直径: 13mm
zhshx 2006-04-29 10:48
24 东晋 、十六国 (A.D.317~420)
左: 沈充五铢(沈郎钱)
右: 无文五铢
(为劣版的晋代五铢, 未见於泉谱, 而且, 古钱专家对於晋代是否有铸钱仍有争议)
东晋孝元帝太兴元年(公元317~322年),吴兴沈充铸小钱。青铜制,本品为无文字钱。据《晋书》志第十六 食货载: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孝武太元三年,诏曰:「钱,国之重宝,小人贪利,销坏无已,监司当以为意。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於此下贪比轮钱斤两差重,以入广州,货与夷人,铸败作鼓。其重为禁制,得者科罪。」
钱币直径: 21mm
zhshx 2006-04-29 10:49
25 南北朝 (A.D.420~589)
永安五铢
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
其后东、西魏继铸。青铜制, 阔缘。据《魏书》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 食货六 载:
至永安二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铢」,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本品为古币收藏者称为天柱(面星)钱。
钱币直径:
24mm
zhshx 2006-04-29 10:49
26 公式女钱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铸造, 青铜质无外郭的五铢。据《通典》卷第九 食货九 钱币下载:
公式女钱,径一寸,文曰“五铢”,重如新铸五铢,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者,其五铢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三吴属县行之。女钱径一寸,重五铢,无轮郭,郡县皆通用。
钱币直径: 23mm
zhshx 2006-04-29 10:50
27 常平五铢
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铸,青铜制。据《北齐书》帝纪第四 文宣载:
……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又查《隋书》志第十九 食货载:
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至乾明、皇建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别。青、齐、徐、兖、梁、豫州,辈类各殊。武平已后,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於齐亡,卒不能禁。
钱币直径: 25mm
zhshx 2006-04-29 10:50
28 鹅眼五铢
一种轻质劣等的小五铢钱,为各朝各地官私铸的钱币, 正确的年代己不可考,
祗知它出现於六朝(A.D.222~589)时期(中国历史上跨越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是个社会不稳、 局势动荡的时代)。
zhshx 2006-04-29 10:51
29 隋 (A.D.581~618)
五铢
隋文帝於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铸行标准五铢钱,叫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隋五铢有些铜质色白,故又称"白钱五铢"。《隋书》卷二十四 志第十九 食货
载: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
钱币直径: 23mm
zhshx 2006-04-29 10:51
30 唐 (A.D.618~907)
开元通宝
年代: 公元621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
钱币直径: 25 mm
zhshx 2006-04-29 10:52
31 乾元重宝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铜制, 钱币直径: 25 mm
zhshx 2006-04-29 10:52
32 五代十国 (A.D.907~960)
乾亨重宝
南汉高汉祖刘龑乾亨元年(公元917年)
铅制, 钱币直径: 26mm
开元通宝
年代: 公元621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
『捌』 朝代通宝按时间顺序的排列
中国古钱按时间顺序为:
夏 贝壳
商 铜贝
西周 铜贝
春秋 周景王首次铸大钱‘圆形方孔’
战国 圆形方孔钱、刀币、布币、郢瑷‘金币’
秦朝 半两钱
西汉 半两五铢钱
新朝 刀币、五铢钱
东汉 五铢钱
三国 五铢钱、魏五铢钱
西晋 晋五铢钱
东进 晋五铢钱
南北朝 布匹、南北五铢钱
隋朝 隋文帝五铢钱
唐朝 开元通宝
五代十国 唐国通宝
北宋 开宝通宝、太平兴国通宝、雍熙通宝、咸平通宝、皇佑通宝、熙宁通宝、崇宁通宝
南宋 绍兴通报、隆兴通宝、嘉定通宝、宝庆通报、临安交子行在会所宝钞;金 大定通宝、贞佑通宝
元 至正宝钞、中统宝钞、至正通宝
明 洪武通宝、大明宝钞、永乐通宝、弘治通宝、嘉庆通宝、崇祯通宝
清【南明】天命通宝、崇德通宝、顺治通宝、弘光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康熙通宝、昭武通宝、兴化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咸丰通宝、太平天国大花钱、光绪通宝、光绪元宝大清湖北省造、宣统银元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袁大头银元、铜板
【国民政府】‘废两改元’中华民国法币钞票、法币银元
大满洲帝国钞票、铜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元、钞票
日本军票、汪伪政府法币、中华民国边区人民币
中华民国金圆券、中华民国改版发行‘法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币旧版
人民币、港币、澳元、【台湾】中华民国法币‘台币’。
『玖』 十大“古钱币”价格排行榜 光绪元宝钱币收藏价格多少
去这个 古都收藏钱币拍卖群 你可以问 也许有人买
『拾』 最贵的古钱币排行前十名的是什么
这股的古钱币排目前排名有刀币大清铜币抗原袁大头,康熙 乾隆乾隆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