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解】民法 关于诉讼时效的案例分析题
民法时效是指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的一定期限内应当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间,如果在此期间内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则丧失了权利获得司法保护的机会。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促使当事人及时主张自身的合法权益,解决相关纠纷,使社会及时恢复至有序状态。
诉讼时效期间按其适用范围分为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两种。《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亦即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有些特殊情况法律另有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按其规定。
案例如下:
我于1997年将我的股票账户委托给一好朋友进行交易,但是证件没有给他,2004年3月份我发现他已在2002年1月份将我账户上的部分资金和股票转出,但是并没有告诉我,证券公司也承认在此问题上有过失,请问我可以用什么方法要求他归还?
答: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因为不了解相关的诉讼时效而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机会,致使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从提供的案件材料分析,该股民与其朋友之间已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并且其作为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已受到其朋友的侵害。另外由于证券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未尽到审慎审查的义务,因此,与该股民的朋友一起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当对该股民的连带赔偿责任。对该共同侵权行为,适用诉讼时效期间中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2年。如能提供证据证明证券公司承认在此问题上存在过失并同意进行赔偿,则属于诉讼时效中断之情形,该股民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证券公司承认其过失并同意进行赔偿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否则,则丧失了权利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该事件教育广大股民,应当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自身财产应定时进行核查。一旦发现自身权益遭受不法侵害,则应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以免超过诉讼时效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和延长
《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这是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所作出的规定。但由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权利人应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诉讼时效期间具体开始的日期也就不同。
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是为了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但权利人如有不能行使权利的情形,法律就应给予期限的宽容,使并非由于主观原因不行使权利或积极行使权利的权利人能获得时效期间的特殊待遇。而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及延长制度,则是为了满足这些特殊情形而设置的期间优惠法律制度。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障碍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一般包括不可抗力、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行为能力以及其他事由。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权利人的请求、义务人的同意、提起诉讼以及申请调解或仲裁。诉讼时效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给予延展。
2. 刑事诉讼时效案例
关于具体案例无法随便获悉,但是关于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是有严格的法律依据的。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3. 刑法追诉期限问题真实案例。
按照刑法规定,法定刑不足5年的刑事案件,追诉期是5年。该案件还在追诉期内,问题是你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4. 有关诉讼时效的一个案例问题
关于诉讼时效,民法通则规定如下: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因此,你这个案件没有过诉讼时效,重新达成的还款协议就是对方自愿履行的一种承诺,诉讼时效从协议约定的一个月还款日的次日重新计算。
5. 关于民法中诉讼时效的案例
1、到1990年7月27日已经届满,两年诉讼时效。
2、重新确立了债权债务关系。在1992年10月以前,张某均可主张要回这笔款。
3、张某可以要回,因为在诉讼时效内。
6. 适用一年诉讼时效案例有哪些
诉讼时效为一年的案件类型包括:身体受到伤害需要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7. 求诉讼时效案例谢谢
多年前,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张女士的妹妹在实习的时候受伤去世了,工厂认为当时国家没有这方面如何赔偿的规定,就说将来国家有规定了,再赔偿。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35年,直到2001,张女士觉得父母都年龄很大了,再不解决此事就可能享受不到妹妹伤亡的待遇了,问:此事应该如何解决?
8. 诉讼时效的案例
法定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从81到至今已超出时效,法院不予受理。
从本案来看,内(先不论无证据容证明甲乙二人之间的协议)此房虽为国有,但也有户主(即甲的使用权),而从时间上推算,甲为80年获得此房的使用权,也就是说从80年他就知道该房“属于”他所有,直至97年他去世,历时17年整,如果他要提起诉讼的话,离最长诉讼时效还有3年,可是他并未提出,况且还是他将此房作为偿还乙的欠款。
另外,甲一天也没在此房内住过,虽然他房屋的使用权,却是名义上的,而乙妻从81年起今都有实际上的使用权。
所以,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该房应为乙方所有。
P.S
1.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达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归于消灭(即胜诉权消灭)的时效。
2.普通诉讼时效:2年
3.短期诉讼时效:1年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寄存的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4.特殊诉讼时效:
a.4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b.3年:环保法规定的
c.180天: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
9. 刑事追诉时效案例
如果已经报案,则再无追诉时效。。。
追诉时效是针对没有报案,公安机关没有调查的情况下才有规定的。
10. 诉讼时效案例
这是96年律考的原题啊,从网上可以找到答案的。
分析方法:对于普通诉讼时效方面的案例,第一步先要确定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时间,一般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时间”开始计算;第二步要看诉讼时效期间是否届满,如果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超过2年不行使权利的,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如果发生了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的法定事由的,则应按法律的有关规定处理。应当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为1年的特殊诉讼时效,也可以适用有关中止、中断和延长的有关规定。
1、上述案例中,甲、乙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的付清余款截止时间为1991年1月10日,在此日期前,乙未向甲付款,诉讼时效开始计算为2年,截止时间应为1993年1月10日。
2、本案的诉讼时效在甲提起诉讼时已经超过,但是,作为权利人甲,丧失的仅仅是程度上的诉权,实体上的权利并不因此消灭,甲仍然有权要求乙清偿债权,乙也有义务清偿。
3、双方在诉讼时效之外的时间内达成还款协议,应视为是债权人给予债务人清偿债务的宽限,诉讼时效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