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2009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通知),该通知第1条对企业在 老所得税法下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但是,一些企业对该条规定的理解还存在问题,特别是在不同情形下对折旧究竟是调整、不调整还是可调可不调的问题往往模糊不清,给实务操作带来了困难: 一是该条规定了一种不调整的情形,即对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 此规定说明,只要企业已按照老所得税法的规定正确计提了折旧,则不再对因新税法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变化而调整以前年度(即老税法下)已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这实际上是我国税法“实体从旧”原则的体现。 二是该条规定了一种可调可不调的情形。此情形下,税法将调整或不调整的权利交给了企业自己。 可调整的规定是,新所得税法实施后,对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企 业可以选择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 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此情形下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小于固定资产实际已经使用的年限,即按照新税法确定的折旧年限已到期,相关固定资产在新税法下实际上已无剩余使用年限,则对相关固定资产没有提足的折旧额,企业应该在执行新税法的第一年一次性折旧完毕。例如,企业原确定的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6年,实际已使用4年,仍有净值8万元,而新确定的折旧年限为3年,则此情形下可以将净值8万元在执行新税法的第一年一次性折旧完毕。 可不调整的规定是,对新税法实施后,如果对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 此规定说明,只要企业原确定 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没有违背新税法规定的原则,企业可以不做调整,继续执行。例如,企业原根据老所得税法规定对汽车确定的折旧年限为6年,没有违背新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4年的规定,则企业可以选择不做调整,继续按照原确定的折旧政策将固定资产折旧完毕。 三是该条还规定了一种必须调整的情形。根据该条中“新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的规定,反过来,如果企业原确定的折旧年限违背了新税法规定的原则,则不可以继续执行,必须调整。
❷ 固定资产折旧如果到年限还有余额还可以继续折吗
一般会计都开始就按采用的哪种折旧方法计算出月折旧额的,按正常的话是不会出现余额,要么就是当时预估出来的一笔残值?
借
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时对方科目:资产减值损失)
贷
固定资产-**设备/。。
凡是处理固定资产时
都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走。
❸ 企业折旧年限的长短对本单位有什么影响好与坏
有利也有弊
折旧年限短,当期的费用就多可以减少利润,但由于提的折旧多,资产余额就会少
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是要费用多,还是想资产余额大来选择年限,但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
❹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过长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固定资产计算折旧最低年限如下:
房屋、建筑物,为20年。
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电子设备,为3年。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❺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时间越长好还是越短好呢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都是有规定的,最好按照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所得税法 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❻ 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长好还是短好
肯定是短好啦。固定资产的投入是通过折旧逐步在税前扣除,在越短的时间内分摊完完毕专,就属意味着负担的企业所得税越少。但是,也不可以因此随意加速折旧。加速计提折旧必须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国税发〔2009〕8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这两个条件,同时强调可以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
折旧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涉及到新旧法衔接事项有专门政策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规定,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作调整。新税法实施后,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新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
❼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已过,还有余额,怎样处理
按理说,折旧年限已到而还有账面余额,这余额多数情况下是预计残值,在当初计算折旧额时留下的。
如果该设备残值与原先预估的残值相差不多,可以不做处理,余额挂账,待报废或出让后一并处理。
如果当初预估的残值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技术进步而减值),可以继续计提折旧,直至净值为0。
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只是个会计估计,不是法规,企业可以灵活处理,延长或缩短使用年限。
❽ 年限无法确定,那么该用何种方法确定剩余的折旧年限
什么固定资产?电子产品3年,办公家具5年,飞机、火车、轮船10年,房屋建筑物20年
❾ 问下,固定资产折旧,,比规定的折旧年限长应该没事的嘛
金额不是超大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税务部门是没什么事,可是这样不是减少了之前期间的成本了吗,对公司而言是不利的,不过既然之前年度少提的折旧,现在是不允许补提的,就这么继续少提是没什么话说的,国税部门是你多提了他管,少提了他不管。实在不行,就问问当地专管员,申请一下加速折旧看看可不可以。
❿ 会计折旧年限的长短对企业利润有什么影响
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否有影响,要看你问的是单年度的报表还是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摊销年限所有的N年报表总和。
因为提折旧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最终是记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用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来计提折旧冲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比如:一个机器设备折旧期为10万,折旧年限为10年;管理用的办公楼20万,折旧年限10年,两个固定资产均无残值,采用平均年限法。
每年计提的分录:借:制造费用 1
管理费用 2
贷:累计折旧 3
以上分录做10次(摊销年限为10年,这个过程我就不写了会把人写崩溃的)
一。 该分录第一年会:
1.本年利润表上 减少营业利润2万
2.本年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万,增加制造费用分到生产成本的金额1万,管理费用转到本年利润减少未分配利润2万。即资产负债表两边等式各减少2万(左边资产-3+1=-2;右边所有者权益-2)
二。 若两个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都变为5年,其他条件不变
则每年计提的分录:
借:管理费用 4
制造费用 2
贷:累计折旧 6
1.本年利润表上 减少营业利润2万
2. 本年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万,增加制造费用分到生产成本的金额2万,管理费用转到本年利润减少未分配利润4万,资产负债表两边各减少4万
所以年限的长短可定是影响两个报表的当年金额的。但是我只是说当年,没说固定资产折旧期内所有有关年限的报表总额。因为我们都知道固定资产扣除净残值的金额是确定的,所以无论是1年提完也好10年提完也好,只会影响每期的财务报表金额。
这也是在会计上为什么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变动分成会计估计变更而不是会计政策的意思。折旧方法的不同采用也是一样的道理,只影响每期的金额。但是虽然N年汇总数不影响但折旧年限和方法一样不能随意变更,比如上市公司如果可以随意变更就会利用影响的差异操纵报表,比如如果可以随意变更使用年限,一家上市公司之前规定固定资产使用3年摊销,但是该上市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了,第三年他们决定改为20年(当然有些夸张)提折旧这样不就大大减少费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