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铁道部关于专用线装卸货物的规定
第一条 凡在铁路车站内进行货物装卸火车、汽车(或其它车辆,以下同)和船舶的作业以及货场内的搬运作业,无论是以机械还是以人力或者人机混合方式进行,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 铁路货物装卸搬运作业费用以铁道部规定的“装卸费专用收据”(表五)、“装卸作业定额收据”或“运费杂费收据”,由铁路专职人员统一核收,按规定清算。在站内从事装卸搬运作业的人员或组织,均不得使用其它票据自行收费和结算。
第三条 铁路货物装卸搬运作业的收费项目分为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装卸搬运费和杂项作业费四种。
铁路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收费实行地区差别费率,每一地区适用的费率由铁道部规定。
第四条 “装卸作业计费项目单”是实际发生作业项目的凭证,各铁路局应制定管内适用的统一格式,并加强其使用管理。各车站按实际发生的项目和铁道部规定的费率核收其作业费,未发生的项目不得核收。
第五条 计算装卸搬运作业的货物重量,整车货物以吨为单位,吨以下四舍五入;零担货物以10千克为单位,不足10千克进为10千克;集装箱货物以箱为单位,按箱计费。
第六条 铁路整车货物装卸火车、汽车、船舶的计费重量,均按铁路货车标记载重量(以下简称标重)计费;货物重量超过货车标重时,按货物重量计费。但下列情况除外:
1.使用矿石车或侧板高度不足1.3米的敞车(包括平车、砂石车)装运煤、焦炭以及使用平车、砂石车、尖底矿石车装运碎石、片石、泥土、沙、石膏,均按货物重量计费;
2.使用冷藏车装运的货物,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规定的计费重量计算,货物重量超过规定的计费重量时,按货物重量计费;
3.容积72立方米以下的40吨棚车按30吨计费,但货物重量超过30吨时,按货物重量计费;
4.未装容器的活动物,装一层按货车标重50%,装二层按标重70%计费,装三层按货车标重计费;
5.全车货物的单件重量均超过200千克时,按货物的重量计费;
6.特定调温电器、洗衣机、纸制品、海绵、泡沫塑料、草秸、芦苇、芒秆、家具、搬家货物、特定集装化运输用具等货物,货物重量不足货车标重的60%时,按货车标重的60%计费;货物重量超过货车标重的60%时,按货车标重计费。
第七条 零担货物除《铁路货物运价规则》中有规定计费重量者外,均按货物重量计费。
按一批办理的零担货物,其起码计费重量为100千克。
第八条 铁路货物装卸作业的范围是:整车、零担货物和集装箱装车(船)系由车站规定的货物堆放地点装到货车(船舶)上,卸车(船)系由货车(船舶)上卸至车站指定的货物堆放地点,作业以一次完成为限。
货物装卸车、船的距离规定为:
1.装卸火车时,货物堆放地点与货车的距离,除本条另有规定者外,整车、零担货物为30米,集装箱货物为50米;
2.轨行式装卸机械和作业中固定位置的机械,其装卸火车、汽车和船舶作业的距离为该机械的有效范围内;
3.堆放于仓库和雨棚之外的整车货物以人力装卸火车时,成件包装货物和木材、草秸、竹材类货物的装卸距离为20米,其它散堆装货物的装卸距离均为6米;
4.堆放于仓库和雨棚之外的整车货物以人力或本条2项外的其它机械装卸汽车作业时,不分货物品类其装卸距离均为6米。
凡作业距离超过上述规定范围的,对超距离作业的部分均另按搬运作业计费。
计算装卸作业的距离,由所装卸、搬运货物的货堆中心(集装箱为其本身)算起,以实际走行至车辆中心止。
第九条 受托运人或收货人的委托,在站内将货物由一堆放地点搬至另一地点时,整车、零担货物的搬运基本距离(以下简称搬运基距)为30米,集装箱的搬运基距为50米。凡超过上述规定基距的,另按超基距搬运计费。
第十条 货物由汽车卸下搬入仓库、雨棚内,或由仓库、雨棚搬出装上汽车,均按装卸汽车作业和进出库搬运作业分别计费。
除铁道部另有特别规定的货场外,进出库搬运作业均按基距内搬运计费。
第十一条 集装箱的掏、装箱作业范围是:在货场内的掏、装箱专用地点,将货物由集装箱内掏出码放或将货物装入箱内。
掏、装箱作业时须取送重(空)集装箱和将货物装或卸汽车的,另按实际发生的作业分别计费。
第十二条 冷藏车加冰、盐的作业范围是:由站内的冰、盐库或指定的堆放地点取出冰、盐,经碎冰后加入冷藏车冰箱内。
由汽车卸下冰、盐,经搬运直接装入冷藏车冰箱内时,其卸汽车和加冰、盐作业应分别计费。卸汽车作业费按加冰、盐作业费率核收。
第十三条 煤、沙、卵石等散装货物以桥、门式起重机装火车,搬入时卸在运货通道上的货物,需予以平堆、清道等作业的,另按搬运计费。
Ⅱ 易燃液体铁路运输、装卸有何要求
1.易燃液体铁路装卸鹤管的要求
鹤管是铁路罐车上部装卸液体的主要设备,它的主体由直径108mm的钢管或铝管制成。鹤管的结构尺寸及安装位置必须符合《标准轨距铁路接近限界》的相关规定。
(1)当易燃液体的装卸作业线与丙B类液体的装卸作业线合为一条且同时作业时,两种鹤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4m;当不同时作业时,两种鹤管之间的距离可不受限制。
(2)布置在两股专用线两侧且行走距离为±2m的大鹤管的中心线距铁路专用线中心的距离宜为2.6m,相邻鹤管的间距为12m。装卸油鹤管距围墙、铁路大门的距离不应小于20m。
(3)在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区内,内燃机车至另一栈台的鹤管的距离:甲、乙类液体不应小于12m,对丙类液体鹤管不应小于8m。两相邻栈台鹤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但装卸丙类液体的两相邻栈台鹤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7m。当可燃液体采用密闭装卸时,其防火距离可减少25%。
2.易燃液体铁路装卸栈桥的要求
易燃液体铁路装卸栈桥是为装卸作业所设置的操作台,它一般与鹤管建在一起,由栈桥到罐车之间设有吊梯(其倾斜角不大于60°),操作人员可以由此上到罐车进行操作。易燃液体铁路装卸栈桥的构造形式如图5-7所示。
(1)在布置易燃液体铁路收发栈桥时,应当尽可能设在易燃液体仓库的边缘地区,避免与库内道路交叉,并应当布置在辅助作业区的上风方向,而且只能设置在装卸线的一侧,与其他建、构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应当在一条作业线的两侧都设置栈桥,以避免同时装卸作业的影响。
(2)装卸易燃液体的栈桥应当为不燃材料建造,桥面宜高出轨面3.5m,宽度宜为1.5~2m。桥面上应当设安全栏杆,栈桥的立柱间距应当尽量与鹤管间距一致,通常为6m或12m,栈桥的两端和沿栈桥应每隔60~80m设上、下栈桥用的45°斜梯。
(3)新建和扩建的易燃液体装卸栈桥边缘与液体装卸线中心线的距离,自轨面算起3m及以下不应小于2m,自轨面算起3m以上不应小于1.85m。
图5-12铁路油罐车下部卸油示意图
Ⅲ 整装危险品铁路运输、装卸有何要求
1.危险品铁路装卸作业线的安全要求
(1)铁路装卸线是在铁路叉道上建造的专门用来装卸专用货物的铁路线段,一般分为厂外线和厂内线两部分。厂内部分装卸作业线如图5-6所示。由于散装危险品装卸操作复杂,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因此要求危险品铁路装卸线应为尽头式,其总长度L=L1+L2+L3,并应当按照危险品运输量计算确定其车位数。
(2)为了保证机车安全地退出,对于有一条以上装卸线的装卸区,机车在送取、摘挂车后,其前端至前方警冲标应当留有供机车司机向前方及邻线嘹望的不小于31m的距离。终端车位的车钩中心线至装卸线车挡的安全距离应当为20m。以规避在装卸过程中发生火灾时的车厢或罐车,留足其后部车辆后移所必需的安全距离;同时,有此段缓冲距离,也利于列车的调车对位,避免发生车厢或罐车冲出车挡的事故。
图5-6厂内双股铁路装卸作业线示意图
L—装卸作业线的总长度;L1—装卸作业线起端的长度,一般取10m;
L2—装卸作业线末端的长度,一般取20m;L3—辆铁路油罐车的长度
(3)为了便于实现自流装卸,散装铁路铁路专用线的装卸作业线,应当敷设在卸液仓库的最低处或最高处。装卸作业线应当为零坡直线段,并保持严格水平,以防止列车装卸时滑动造成事故。
(4)股道直线段的始端至装卸栈桥第一鹤管的距离,不应小于进库罐车长度的1/2,以利于此罐车的对位和插取鹤管操作。
(5)由于车辆距栈桥的空隙较大,会导致装卸作业既不方便,又不很安全;同时,罐车外相邻的车钩中心线相互错开,车辆的摘挂作业困难,而且也不便于装卸栈桥的修建和输液管道的敷设与维修。所以,如果受地形限制装卸线不得不采用弯道时,可以设在半径不小于600m曲段上。
2.危险品铁路装卸站台的安全要求
(1)承运危险品的车站应当设置危险品专运装卸线、货物货场和保证安全的装卸设施危险品货场要与其他物品货场分开设置,并且在总体布局上,将危险品货场设在城市的郊区。在危险品货场内,对爆炸品、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货物,应当设置专门的货位和堆栈栈台。
(2)危险品货场应当设置专门存放危险品的中转仓库仓库的占地面积及防火墙隔间的面积可比其他仓库的面积增加一倍,但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二级。库房四周50m以内严禁任何明火。
(3)危险品铁路运输货场内要有不受铁路列车阻拦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力求短捷,应当尽量避免与铁路交叉,如果必须交叉时,应当设置备用车道,且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4)危险品货场及较大的栈台,应当设置消防给水,配置应急灭火器材。大型货场的消防供水量应当不小于50L/s。消防水池、消火栓距最远的库房或堆场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另外,每个危险品中转库房或堆场还应当设詈朴灭初期火灾的灭火器材。
3.整装危险品铁路运输的确认
危险品在装车前,应当根据所运危险品的危险特性,确认是可以配载、禁止配载还是隔离配载。
(1)确认能否运输主要是通过检查包装,看其是否符合所运输危险品的要求;包装的标志及编号与所运危险品是否相符等。对于需在一定稳定剂的保护条件下才能运输的危险品,应当检查其稳定剂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如过氧化氢的含量不应超过40%;硝化纤维素的含氧量不得大于12.5%,湿润剂不小于32%;二硫化碳、黄磷必须浸在水中,且液面应当高于物品4cm;碱金属(金属纳、钾、钙等)必须浸于煤油中等,确认这批危险品货物能否运输和配载。对于包装不符合要求和稳定剂不足的,均不可装运和配载。
(2)确认季节性限制和禁配的危险品有些危险品由于其沸点较低,当气温较高时运输,容易将容器胀破引起危险,所以气温较高时禁止一般包装运输。如铁桶盛装的乙醚在每年的4~9月间,不能敞车和棚车配载;对于两种以上物品相互接触可引起着火、爆炸或其他危险反应的物品禁止配载。例如水合肼、无水肼与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液氢、液氨、液化石油气与液氯、液氟、氧气、压缩空气,硫黄、赤磷与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等均不可以同车配载。
(3)确认外包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品同装在一个外包装内运输时,应当检查确认同一包装内是否装有性质相互抵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品。例如硫黄和铝粉不能装在同一外包装内等。
(4)确认能否同批托运例如硝酸和氢氟酸,不能做同一批托运等。
(5)确认到站为了保障安全,对不具备条件的车站是不允许接收危险品货物的,所以对于整装零担车运输危险品时,其第一、第二到站应当有限制,不能把危险品运至不能接受危险品的车站。例如到达上海、天津或北京地区的危险品,当与普通货物同装一车时,应当将危险品的到站“桃甫”“张贵庄”“大鸿门”作为第一站。对于同一车内装载的危险品,应当严格遵守《危险货物配载表》的有关规定,并按照表的规定检查确认可否运输。
4.整装危险品铁路运输的配载
危险品在运输时,能否同装一车或如何配装积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应当充分考虑。
(1)危险品性质的相互抵触程度危险品能否同车配载,首先取决于相互之间的抵触程度。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品相互接触特别容易起化学反应,甚至可以引起着火或爆炸的严禁配载;对于某些危险品性质虽有抵触,但是抵触程度不太大的可以采取隔离一定的距离配载。如氰化物与酸类;氧化性物质与可燃物质;弱氧化剂与强氧化剂等均不可同车配载。而其他酸性腐蚀品与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可以采取隔离2m以上配载。
(2)灭火方法是否相同有些危险品,虽然性质不那么很抵触,但由于着火时灭火方法不同,也是不能同车配载的。例如硫黄和铝粉、黄磷与烷基铝等就不便同车配载,更不能装于同一外包装内。
(3)包装条件的好坏包装的好坏也是影响配载条件的重要因素,如果包装条件较好,并且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不同性质物品的隔离保护作用。例如铝粉、镁粉与盐酸,虽然性质相互抵触,但只要包装合格也允许同载一车。再如,铁桶包装的乙醚在夏季不可装车运输,但如果盛装在具有一定耐压强度(大于当地极端最高气温下的蒸气压)的容器内运输时,四季均可运输。
(4)运输条件的好坏运输条件、工具的不同,其外界状况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其配载条件也不同。比如铁路运输受到震动、摩擦、冲撞和各地外界气温以及多次装卸作业的影响较大,与生产单位的仓库储存、静置存放的条件不同,因此在积载时要考虑到随时出现包装破损、货物撒漏的可能;再如公路运输受震动、冲撞的可能更大,但由于路途短,事故时的危害、影响面要比铁路小;而水路运输,船舶航行时间长,气候影响大,且一旦出现事故难以施救,损失和伤亡比铁路和公路运输都大,因此配装积载的条件比铁路、公路应当更加严格。
(5)一次最大运输量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性与危害性,除了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其运输量的大小有关。如果本身的危险性较大,一次的运输量也较大时,那么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就更大。反之,如果一次运输的量较小,那么其危险性和危害性也就相应减小。当一次运输的量(从一个容器到一个包件)特别少时,在较好的内储器和外容器的保护下,其危险性就得到了有效的限制,其危害性也就相应地消除,因此就可以按照普通货物的条件进行运输。
对于不同种类的限量内运输的危险品,假使在泄漏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危险反应,那么这些物品可以放入同一外包装(外容器)内运输;对于符合限量运输条件的危险品,其包件可以不加标签,在同一车辆或同一集装箱中也没有任何分隔的要求;对于包装和分发零售给个人或家庭使用的限量内危险品,无须在容器上标注确切的运输名称和联合国编号,也不要求有危险品运输的票据。因此,当危险品若要按照普通货物运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一次的最大运输量必须符合表5-5规定的限量标准。
2)应当有合适的内容器和外包装,且外包装应符合Ⅲ类包装标准。
3)每个包件的总重量不超过30kg,道路运输时每个包件的总重量不大于20kg,一批运量不大于100kg。
4)在发运说明中必须写入“限量”一词。
表5-5危险品限量内运输的一次最大运输量
注:①在含有带某种气体的无毒液体的溶液的空气溶胶体时,这一限量可增至800ml。
②这项例外,不适用于试验工具、修理工具或类似的混合小件,它们可能含有极少量的这类物质。
③玻璃、瓷器或石制品的内容器应封闭在适当的刚性中间容器之内。
Ⅳ 物流货物装卸作业标准是什么
1.运输车船标准
对象是物流系统中从事物品空间位置转移的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货船、拖拉车、卡车、配送车辆等。从各种设备的有效衔接等角度制定的车箱、船舱尺寸标准,载重能力标准,运输环境条件标准等。此外,从物流系统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制定的噪音等级标准,废气排放标准等。
2.作业车辆标准
对象是物流设施内部使用的各种作业的车辆,如叉车、台车、手推车等,包括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重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3.传输机具标准
包括水平、垂直输送的各种机械式、气动式起重机、提升机的尺寸、传输能力等技术标准。
4.仓库技术标准
包括仓库尺寸、建筑面积、有效面积、通道比例、单位储存能力、总吞吐能力、湿度等技术标准。
5.站台技术标准
包括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
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
指包装、托盘、集装系列尺寸标准、包装物强度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重量标准以及各种集装、包装材料、材质标准等。
7.货架、储罐标准
包括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
三、工作标准与作业规范
工作标准与作业规范是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可提供划定各种岗位职责范围、权力与义务、工作方法、检查监督方法、奖罚方法等。可使全系统统一工作方式,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用户的工作联系,防止在工作及作业中出现遗漏、差错,并有利于监督评比。主要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有:
1.岗位责任及权限范围。
2.岗位交换程序及工作执行程序。例如配运车辆每次出车规定应由司机进行的车检程序,车辆定期车检时间及程序等。
3.物流设施、建筑的检查验收规范。
4. 货车、配送车辆运行时间表、运行速度限制等。
5.司机顶岗时间,配送车辆的日配送次数或日配送数量。
6.吊钩、索具使用,放置规定。
7.情报资料收集、处理、使用、更新规定。
8.异常情况的处置办法等。
Ⅳ 装卸作业停歇时间包括什么
车辆装卸作业停歇时间包括:
1、车辆到达作业地点后,等待货物装卸的作业时间;
2、车辆在装卸搬运货物前后,完成调车、摘挂的作业时间;
3、直接装卸货物的作业时间;
4、与运输有关的商务活动等的作业时间。
车辆装卸作业的时间构成车辆因完成货物装卸作业所占用的时间,是车辆停歇时间的组成部分,称为车辆装卸作业停歇时间。
(5)铁路装卸作业标准有效期扩展阅读
车辆等待装卸的作业时间属于非生产性作业时间,它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作业点的装卸能力、需要进行装卸作业的车辆数量及组织管理水平。
如果装卸能力大于或等于装卸作业车辆的工作量,则车辆等待装卸时间一般不应当发生,只有当车辆到达很不均衡、某段时间内车辆过度集中时,才会使某段时间内装卸能力小于所需要进行装卸车辆数的工作量,从而出现车辆等待现象。
装卸能力若小于需要进行装卸车辆数的工作量并达到一定程度时,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车辆等待现象,甚至造成装卸作业现场混乱和阻塞现象,致使装卸作业无法进行。
车辆进行调车、摘挂的作业时间,取决于装卸场地及设施设计、布局的合理性,装卸作业线的排列与长度,车辆运行组织方式、进出口通道的完善程度等因素。
对于装卸车辆数很多,涉及装卸设施、设备配备的装卸现场,可以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有关的规划与布局工作。装卸作业时间取决于货物的特性、形态,装卸机械化程度,装卸组织工作水平等因素。
高效率的现代化装卸手段和装卸组织工作,能保证货物装卸质量、装卸效率以及减少装卸成本。缩短装卸作业时间,通常也缩短了车辆装卸货物的停歇时间。
现代化装卸手段的配备与运用,必须注意与货物特性、形态以及运输车辆、承载器具等相匹配与协调。办理商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承托双方业务上的协作、联系以及作业的繁简程度,与整个装卸组织中的工作程序设计也有很大关系。
必须办理的商务手续,可采用平行作业法,即在车辆进行装卸作业的同时进行。此外,还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或在线综合信息系统进行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鹏程物流有限公司-装卸搬运特点
Ⅵ 铁路中级职称评审通过后有效期
铁路系统工程师资格评审标准
具有较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以及与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及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先进管理技术,掌握本专业的规程、规范、规则、细则、标准和技术条件,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设计或工程技术研究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研究和设计成果及相应的经济效益,并发表有一定水平或价值的论文著作。具备指导助理工程师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奉献和协作精神。
一、学历、资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工程师资格);
2.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含3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工程师资格;
3.研究生班毕业生或取得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
4.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实际从事助理级职务工作满4年;
5.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实际受聘担任助理级职务工作累计满5年。
二、外语条件:
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具备在两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3000个以上印刷字符的能力,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规定要求。
三、在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等,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过专著或译著一部;
2.在市(厅局)及以上出版的专业刊物上发表一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应附刊物的封面、目录、统一刊号或准印证号、正文,下同);
3.在市(厅局)级及以上学术团体、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获奖一篇本专业有一定水平或有实用价值的论文(发表的应附封面、目录、统一刊号或准印证号、正文,交流的应附交流与获奖证书及正文;是否有“一定学术水平或有实用价值”由各级评审组织确认);
4.有独特见解水平的与本专业工作相结合的技术报告二篇以上;
5.撰写的技术作业标准、技术管理标准、工程工法、专业部件工艺标准获市(厅局)级及以上单位审批通过;
6.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本专业专利(为第一、第二设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