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用卡透支民事诉讼的时效为多长时间过了诉讼期持卡人还需还欠款吗
普通诉讼时效是两年,当然需要还款。信用卡发卡机构给予持卡人在持卡购物消费时规定限额内的短期透支。对于贷记信用卡,允许 “先消费,后还款”,允许透支是重要的特征。
对于借记信用卡,应 “先存款,后消费”,但在经审核确定属于善意透支并且还款有保证的前提下,也允许持卡人在急需用款时在较短时限内透支适量金额。透支利息一般比同期银行贷款高得多,发卡机构还有一整套措施防范和追索透支风险损失。
以刷卡消费50000元为例,如果从记账日到还款日为期45天,且持卡人在还款日时还了40000元,尚余10000元未按时还。如果持有的是建行或者招行的卡,则需以5万元为基数每日按万分之五计息, 45天里需支付透支利息1125元;
如果持的是工行的信用卡,则只需对未还的1万元计透支利息,45天里需支付的透支利息为225元,两者相差5倍。如果未按时还款不是因为没有还款能力,而是因为记错而导致很小数目的误差,则差别更大。
⑵ 信用卡欠款多久过追诉期
不存在所谓追诉期,没有还款的这个欠款就一直在,征信无法恢复,必须还清才会更新。
⑶ 信用卡欠款有追诉期吗
如果涉嫌信用卡诈骗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按照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追诉时效分别为5年、10年、15年、20年。 如果作为民事欠款处理,则银行主张权利的时效为两年。
⑷ 信用卡诈骗罪的追诉期是多久
刑法关于追诉时效,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中国刑法还规定,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犯信用卡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犯信用卡诈骗罪,可能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那么追诉时效是5年;若可能被判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10年;可能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追诉时效是15年;所以信用卡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可能适用最长诉讼时效,经过20年还没有被追诉的,那么就不会再承担刑事责任了。
⑸ 信用卡逾期有追诉期吗
一般情况下的信用最长还款期为50天,以账单日开始到还款日结束一般是20天,超过后一般有两到三天的宽限期(不是所有银行都有)
⑹ 关于信用卡与诉讼时效
你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很复杂。没有看到原始材料,不好妄加断言,建议你找专业律师当面咨询一下较好,以免误了大事。
这里只是简单发表几点看法,供你参考:
1、某甲刷卡后没有及时还款,这是客观事实。自然,某甲违约在先,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这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某甲因故离开原地,且没有及时通知银行更改联系地址和通讯方式,错在某甲,属于违约在先[一般协议条款要求客户及时变更联系办法],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该行为时间跨度3年多,看似超过了2年的诉讼时效。但是,举证不容易。银行只要出具3年内多次发出催收函的挂号信证明收据,或者电子邮件,或者短信通知等等,就等于一直在催要该笔欠款本金及其巨额利息。除非您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比如自己没有消费这笔款项,属于被盗刷;或者自己没有刷卡消费,也没有收到银行的任何挂号信催收函等[单位传达代为签收的也算]。并且在此期间,自己一直能正常使用该信用卡,也能及时还款。故银行方面存在错误,否则完全可以锁定卡片,不能正常消费等等。但只有咨询专业律师后才能具体判断如何应诉。这里只是推测。
虽然有因为诉讼时效问题银行败诉的案例,但那些都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银行的过错责任。就你的材料来看,你的问题非常棘手。强烈建议你找专业律师咨询后再作决定。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只要你年满18岁,就要切实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量入为出。卡奴是世界性的问题,虽然社会上谴责银行滥发信用卡的行为,但是,个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深远的,更是惨重的!教训深刻,不可不引以为戒啊!
⑺ 信用卡透支诉讼时效怎么算
信用卡透支诉讼时效计算方法是信用卡透支后的还款日期是1个月,诉讼时效是2年。
法条如下: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