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员工自动离职还起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是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范围。
B. 劳动法如何规定员工跳槽
跳槽是员工的自由,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仅供参考
C. 科大讯飞重罚员工跳槽,法院最终的判决如何
科大讯飞是我们国内专注于语音输入技术的一家科技公司。本次事件的主角陆昀原先并非是科大讯飞员工,在2015年的时候其所在的公司被科大讯飞收购,所以他也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科大讯飞,并拿到一份年薪50万元的offer。在科大讯飞工作几年之后,他决定从公司离职去追求更大的平台,因此,就离职去了腾讯。因为本次跳槽,他被原公司科大讯飞起诉,并受到巨额赔偿。
近些年,出现以上这类因离职跳槽而违反竞业协议的事件,其实并不少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发展,员工意识崛起,追求美好事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不断规模壮大,实力不断提升,涌现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而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许多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会高兴聘请人才甚至通过猎头公司去挖掘高新技术人才。选择的机会多了,那么相应员工跳槽的频率也就会相应递增。第二、存量市场下各大巨头相互博弈。各大巨头做大做强之后为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必然会共同涉入有发展潜力的赛道,当前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博弈阶段。
D. 员工跳槽后需要负的法律责任
E. "请问是不是有法律规定立法限制员工跳槽啦
原则上,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但劳动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关的义务。对此《劳动合同法》早就有明确的规定。
1、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2、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4、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F. 两年内跳槽到同行工作被起诉怎么办
保密协议 不让跳槽呀 如果是那样 就按程序来 你可以不签收呀 让你的哥们与你现在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你领工资嘛,但是你的身份不还是个待业青年
G. 企业有权利起诉跳槽员工么
1、起诉不起诉,是它的权利,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它的诉讼请求通常都会被受理的。但是,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则需要看它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赖的事实和理由如何。
2、如果你跳槽,而你在履行合同方面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你和企业之间没有书面的合同或竞业禁止协议,也没有泄露任何商业秘密的因素,那么你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担心的。
3、至于你是否能够要回工资,那和企业索赔是两码事。完全可以独立主张。
H. 跳槽的法律问题
许多公司认为,只要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员工就不敢跳槽了。这个“尚方宝剑”真的灵验吗?还要根据各地的规定来看。上海的《劳动合同条例》就对违约金作出了限制性规定,设立违约金仅限于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义务约定,而且服务期只能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出资培训和提供特殊福利待遇的劳动者设立,因此不是这些法定情况下设立的服务期和违约金条款都是无效的。无效的条款对劳动者而言就没有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对上海的用人单位来说,只有设立的违约金符合这些法定的条件限制,它才能成为“尚方宝剑”,否则即使签了也是“纸老虎”。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即使在上海也并非所有的职工都适用《劳动合同条例》。根据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签订和续签的劳动合同才适用《条例》,而在此之前签订并且正在履行的劳动合同,仍适用原来的《劳动合同规定》。《劳动合同规定》与《劳动合同条例》对违约金的规定是有明显区别的,《劳动合同规定》并未对违约金的设立情况作出严格限制,只是作为引导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因可能对劳动者出资培训或分配住房等原因,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有关协议中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适用《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违约金条款的,或单独约定服务期的一般都是有效的,劳动者必须认真履行,否则也将承担违约责任。
面对有就业优势的员工跳槽,用人单位总感觉无奈,但要动用违约金的“尚方宝剑”,还请三思而后行。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运用劳动法保护商业秘密的方法是最简便和有效的保密措施之一。
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单独签订保密协议。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就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作出约定,但提前通知期不得超过6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脱密措施。因此,用人单位在与涉密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员工应遵守的保密义务,约定提前通知期的,期限要明确。在脱密期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商业秘密。
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竞业限制的范围仅限于劳动者在离开用人单位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由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3年,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约定竞业限制义务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约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如果不支付补偿金的,员工有权要求支付。对单位拒不支付补偿金的,员工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并且要注意的是对员工约定竞业限制义务的,就不得再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
I. 合同没到期就跳槽是否要对公司进行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即,用人单位只有在提供“专项技能培训服务”及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进行“竞业限制”的情况下才能与劳动者签订违约责任。你说的这起情况,企业涉嫌违法劳动合同法,没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