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行天桥是如何发展的
城市中的人行天桥,是从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开初,建造天桥单纯为了解决交叉路口的交通问题。后来,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步扩大了人行天桥的功能,朝着丰富城市人民生活的方向发展,天桥的长度也不断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城市,由于天气寒冷,不便在户外步行,那里建造的许多空中走道,贯穿在许多公共建筑内部,形成迷宫幻境般的空中步行路。在适当的场所,运用宽大的阶梯,把地面上的人流吸引到上层的空中步行道去,把空中的游客流到下面的室外公共广场。空中走道把原来被汽车交通分割了的城市关系重新联系起来,把城市闹市中心的拥挤人群散到第二层平面,使市中心的作用扩大和加深。德国1972年在杜塞尔多夫市“新展览中心”,建造了椭圆形截面的封闭式空中走道,出入口设置有自动扶梯,空中走道的总长度为550米,与8个大厅的二楼连通,纵横交错,四面伸展,十分壮观。
以往,在城市建设中,大都是先造建筑物,而后修建人行天桥;现在,则在制定高层建筑规划时,将人行天桥一起考虑,统一设计,同步建设。上海市共和新路中华新路天桥,与新新百货公司大楼同时规划与设计,就比上海西藏路南京路天桥事后破墙进店设梯经济得多。香港太古城,在建造50多幢大楼的同时,于大楼之间的二层用天桥连接起来,形成连绵不断、星罗棋布的空中步行街。不管刮风下雨,大楼建筑群的居民,不用走出楼,就可以走遍这些设在大楼铺面和二楼的所有商场。还有一个小舞台,位于中心商场,供居民讲演或表演,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应有尽有,可称为自给型城市的雏型。这项人行天桥与建筑同步建设的工程,为城市建设作了一个好的开端。
现在,各地修建人行天桥时,更加重视景观设计,向美化城市的方向发展。我国城市近几年修建的人行天桥,都十分注意桥梁的造型与美化。如上海武宁路的“Y”形人行立交桥,南京西路石门路的“S”形人行天桥,以及国内最长的高脚酒杯形的延安东路西藏路人行天桥等等,构思新颖。重庆南坪人行天桥,是国内第一座玻璃钢斜拉天桥,造型美观,不少人把上桥行走作为一种享受,即使从桥下经过的人,也要驻足观望,留连忘返。香港九龙尖沙嘴东区的空中走道,穿过了海边梳土巴利的正义道两旁的好时中心购物商场、帝苑酒店和香格里拉等十几幢高层建筑,其中主要的两座天桥,向海边伸展,其上下坡道均与海边平行,供人们隔海凭栏观望香港的城市建筑群风光。
人行天桥
㈡ 人行天桥设计中应注意那些方面
主要在舒适性,美观,实用,还有就是一定要考虑自振问题
㈢ 什么是人行天桥
人行天桥又称人行立交桥。人行天桥一般都建造在车流量大、行人稠密的地段,或者是交叉口、广场及铁路上面。一般情况下,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
人行天桥的构建可以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保障人们安全的穿越,进而减慢车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按照结构区分,常见的过街天桥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悬挂式结构、承托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
悬挂式结构的过街天桥是以桥栏杆为主要承重部件,其实,供行人通过的桥板本身并不承重,而是悬挂在作为承重梁的桥栏上,这种结构的过街天桥是将结构性部件和实用型部件结合在了一起,这样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相对降低工程造价,但是这种结构的过街天桥桥栏杆异常粗大结实,因而行人在桥上的视线会被栏杆遮挡,而且粗壮的桥栏杆很难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城市景观功能方面就有所欠缺。
承托式结构的过街天桥是将承重的桥梁直接架设在桥墩上,供行人行走的桥铺在桥梁之上,而桥栏杆仅仅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并不承重,这一类的过街天桥造价相对比较高,但是由于桥栏杆纤细优美,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较好,因而目前各城市中数量最多的还是这一类型的过街天桥。
混合式结构的过街天桥其实是上述两种结构的杂交体,桥栏和桥梁共同作为承重结构分担桥的荷载。
除了上述三种主流结构以外,还有一些城市在某些街区将悬索桥、斜拉桥的结构用于过街天桥的建筑,但是这些特殊结构的过街天桥大多造价昂贵,之所以会选择这些特异的结构,大多是出于城市景观的考虑,并非过街天桥的主流。
一些地方为了方便和吸引行人使用,还特意在天桥上装设了电动扶梯,免除行人爬上梯级。还有一些天桥设有升降机,方便残疾人士使用。部分天桥更设有自动人行道,减少行人的距离。此外,有一些过街天桥是有盖的,部分更是密封式,有空气调节。
㈣ 人行天桥有哪些优势
空中走道也叫人行天桥。人们习惯上把短的叫“桥”,把长的叫“道”。由于交通量增长很快,一些主要街道车辆往来不绝,行人过马路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像北京的西单、东单、王府井和天安门等繁华街道和路口,每条人行横道高峰小时通过行人近1万人次,经常出现“人墙”。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是交通最拥挤、人流最集中的路口,高峰小时横穿路口的人流量为6.4万多人次,车流量为1300多辆。几万行人过马路,还要与1000多辆机动车和几千辆自行车,在人行横道处交叉争抢,不仅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人行天桥就成为城市道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城市中的人行天桥,是从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开初,建造天桥单纯为了解决交叉路口的交通问题。后来,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步扩大了人行天桥的功能,朝着丰富城市人民生活的方向发展,天桥的长度也不断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城市,由于天气寒冷,不便在户外步行,那里建造的许多空中走道,贯穿在许多公共建筑内部,形成迷宫幻境般的空中步行路。在适当的场所,运用宽大的阶梯,把地面上的人流吸引到上层的空中步行道去,把空中的游客流到下面的室外公共广场。空中走道把原来被汽车交通分割了的城市关系重新联系起来,把城市闹市中心的拥挤人群散到第二层平面,使市中心的作用扩大和加深。德国1972年在杜塞尔多夫市“新展览中心”,建造了椭圆形截面的封闭式空中走道,出入口设置有自动扶梯,空中走道的总长度为550米,与8个大厅的二楼连通,纵横交错,四面伸展,十分壮观。
以往,在城市建设中,大都是先造建筑物,而后修建人行天桥;现在,则在制定高层建筑规划时,将人行天桥一起考虑,统一设计,同步建设。上海市共和新路中华新路天桥,与新新百货公司大楼同时规划与设计,就比上海西藏路南京路天桥事后破墙进店设梯经济得多。香港太古城,在建造50多幢大楼的同时,于大楼之间的二层用天桥连接起来,形成连绵不断、星罗棋布的空中步行街。不管刮风下雨,大楼建筑群的居民,不用走出楼,就可以走遍这些设在大楼铺面和二楼的所有商场。还有一个小舞台,位于中心商场,供居民讲演或表演,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应有尽有,可称为自给型城市的雏型。这项人行天桥与建筑同步建设的工程,为城市建设作了一个好的开端。
现在,各地修建人行天桥时,更加重视景观设计,向美化城市的方向发展。我国城市近几年修建的人行天桥,都十分注意桥梁的造型与美化。如上海武宁路的“Y”形人行立交桥,南京西路石门路的“S”形人行天桥,以及国内最长的高脚酒杯形的延安东路西藏路人行天桥等等,构思新颖。重庆南坪人行天桥,是国内第一座玻璃钢斜拉天桥,造型美观,不少人把上桥行走作为一种享受,即使从桥下经过的人,也要驻足观望,留连忘返。香港九龙尖沙嘴东区的空中走道,穿过了海边梳土巴利的正义道两旁的好时中心购物商场、帝苑酒店和香格里拉等十几幢高层建筑,其中主要的两座天桥,向海边伸展,其上下坡道均与海边平行,供人们隔海凭栏观望香港的城市建筑群风光。
㈤ 在人行天桥的设计中,通常都要在阶梯两边安排一定宽度的斜面通道,这是为了
这是天桥的“无障碍设计通道”。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
(5)人行天桥设计使用年限扩展阅读:
无障碍通道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㈥ 关于人行天桥有关的东西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2 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5.2.1 沿人行道设置行道树、公共交通停靠站和候车亭、公用电话亭等设施时,不得妨碍行人的正常通行。
5.2.2 确定人行道通行能力,应按其可通行的人行步道实际净宽度计算。 5.2.3 人行道宽度应按人行带的倍数计算,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5m。人行带的宽度和通行能力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4 在城市的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路段上,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的间距宜为250~300m。
5.2.5 当道路宽度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人行横道应在车行道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上设置行人安全岛。
5.2.6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5.2.6.1 横过交叉口的一个路口的步行人流量大于5000人次/h,且同时进入该路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大于1200辆/h时;
5.2.6.2 通过环形交叉口的步行人流总量达18000人次/h,且同时进入环形交叉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到2000辆/h时;
5.2.6.3 行人横过城市快速路时;
5.2.6.4 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车通过一次阻塞步行人流超过1000人次或道口关闭的时间超过15min时。
5.2.7 人行天桥或地道设计应符合城市景观的要求,并与附近地上或地下建筑物密切结合;人行天桥或地道的出入口处应规划人流集散用地,其面积不宜小于50m2。
5.2.8 地震多发地区的城市,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宜采用地道。
㈦ 人行天桥钢结构桥梁设计取费是多少
我做过一个小的,16米长的钢结构桁架天桥,收费是8000元,我不出图,不签字。只提供图纸,计算书,并且答疑专家的问题保证图纸通过图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