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债务有效期
起码要有对方的签收记录或者其他可以证明对方收了你的货的证明,你专单方面的发货记录证明力不够属,不然即使没有过期,也会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的
另外有效期是指如果合同有约定付款日,从合同约定付款日起两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从你发货起算两年
2. 债权的有效期
债权的有效期是2年...但只要申请了强制执行,则该债权永久有效,除非被法院终结执行版.
欠费6个月会停机,权然后对你个人信用有影响。。
电信不差这点钱,你可以不交。
但你是违反合同,欠费故意不交,要是还更换新地址,就是故意行为,造成电信无法找到你。那样在法律上,算是找到日开始再追究。
要是钱不多,劝你补交,欠钱还钱。。省的以后麻烦。
3. 债务追讨的有效期是多久
债务追讨的诉讼时效抄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欠款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2年)。
3、对于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也就是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民间借贷,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但是受最长20年保护期的限制。
4、对于不定期的民间借贷,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的(当然由借款人举证证明其已经明确表示不予还款),则
4. 债务有效期是多少年
两年复左右,公司债务是民法中制债务概念与公司的简单组合,包括贷款、应付账款、未付款的采购件等等。公司债务包括公司与特定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其转让受合同法的限制,它具有不同的偿还方式和期限,且形式是多样性的。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法》第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5. 债务的有效期
楼主你好!
按合同法规定时效期为两年.
但:1.如果借据上注明了还款日期,超过该日期两版年则超过诉讼时效。但权在两年之内有催讨的凭据,诉讼时效从该凭据日期重新计算。
2.如果借据上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没有两年的时效限制,在未还之前都一直有效。
6. 公司债务有效期是几年
两年左右。
公司债务是民法中债务概念与公司的简单组合,包括贷专款、应付账属款、未付款的采购件等等。公司债务包括公司与特定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其转让受合同法的限制,它具有不同的偿还方式和期限,且形式是多样性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法》第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7. 债权担保有效期为多长时间
根据《担保自法》的规定,担保责任的期限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的6个月。根据《担保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责任的期限,是要求债权人必须要在期限届满前,向担保人主张担保责任。同一般的合同履行责任不同,一般的债权债务纠纷的履行期限必须是约定的期限届满后向对方主张权利。
8. 债券的期限如何计算
我帮你
债券价值V=I*(P/A,i,n)+M*(P/F,i,n)
n=10年时
V=100*5.5602+1000*0.3320=888.02
因为是折价发行为887
所以期限为10年
9. 发行可转债证监会受理后多久批复
为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依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国证监会依照下列程序审核发行证券的申请:收到申请文件后,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中国证监会受理后,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申请文件;中国证监会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
自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上市公司应在六个月内发行证券;超过六个月未发行的,核准文件失效,须重新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方可发行。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前发生重大事项的,应暂缓发行,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该事项对本次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影响的,发行证券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9)债券业务批复有效期扩展阅读:
发行可转债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格式,编制公开募集证券说明书或者其他信息披露文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上市公司应当保证投资者及时、充分、公平地获得法定披露的信息,信息披露文件使用的文字应当简洁、平实、易懂。
3、使用募集资金收购资产或者股权的,应当在公告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同时,披露该资产或者股权的基本情况、交易价格、定价依据以及是否与公司股东或其他关联人存在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