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哈维是什么时候开始牛逼的
他一直都不错,很年轻是就被誉为西班牙的未来,但一直到08年瓜迪奥拉上任有才真正达到巅峰。在这之前也不错,但没现在这么吊
㈡ 足球界执教同一个队时间最长的教练是谁
足球界执教同一个队时间最长的教练是瓦尔特.温特博滕 Walter Winterbottom(1913.1.31-2002.2.16)
执教时间:1946-1963年。
大赛:1950世界杯(第八名);1954世界杯(第六名);1958世界杯(第十一名);1962世界杯(第八名)。
执教场次:139场 获胜:78场 平:33场 负:28场 胜率:56.1%
温特博滕是英格兰国家队第一任主教练,也是足球界同一支球队在位时间最长的主教练—长达16年。1978年被封为爵士。2005年入选英国足球名人堂。
㈢ 国足世预赛时间确定,你看好国足在极端不利情况下出线吗
中国男子足球队的世界杯预选赛时间已经确定。而且情况对国足非常不利,个人认为国足很难出线。
第四,现在中国足协采取了归化的政策,将很多外国球员转变为中国国籍,代表国足出战。暂且不论这种做法好不好,我认为国内球员心中肯定会非常不满。文化和语言不同的球员之间非常难以产生默契,在球队中非常容易产生拉山头的现象。
所以综合以上的多种原因,我认为国足是很难出线的。但是这只是理论,世界上的奇迹也很多,所以我们还是要一起为国足加油。
㈣ 怎么提高用一年半时间提高成绩(帮忙推荐优秀教辅)
你好,我是成都七中的一名学生,很高兴和你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学校在四川省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学校,年年都是四川第一,每年30人左右可以进入清华北大,我希望我们的一些学习细节能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语文在高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作文,因为在高三虽然可以集中提高基础和阅读(阅读的提升不明显),但作文便无能为力。我们学校是保持每周的作文训练,间周还会随堂作文。
数学,我们用的是《步步高》、《第二教材》这两本教材贴合高考,难度较大,非常适合中上水平的同学提高数学水平。
英语的学习,语法是魂。无论单选题,完型,阅读,改错,作文语法至关重要。我们用的是《各个击破》。这本书扎实地将所有语法知识点解决了。单词也很重要,但建议在背四级单词前先把课内单词搞定这是关键。
物理我们用了很多教辅比如:《导与练》《三维设计》《名师一号》我个人认为名师一号很不错,很好地将重点难点解决好了。
化学我个人建议,什么教辅书都不好。化学要得就是一种对知识点的把握,和全盘把握。你化学不错不知道有这种感受不。我们用的是《世纪金榜》《步步高》
生物其实和化学很像,不要做太多题,我们用的是《导与练》。我觉得你把里面
的题做完然后加强记背就OK了。
就这些了,不知道你们学校什么情况。我觉得高二不要按到一套一套的高考题做,先打好基础是王道。
至于你说的基础体和陷阱题,老实说这种问题是源于你的理科素质不好,你能做对难题,竞赛题说明你聪明智商不错。但是想在一个科目上能达到无敌的状态,聪明只是一个必要条件。真正的在哪科上的强大,是好的习惯+好的技能+好的知识。你技能有了,还需要好的知识和习惯。这些合称素质!
就这些了,我在我们学校现在43名。希望以后能更上一层楼。也祝你学习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
㈤ 巅峰时期的托蒂是什么水平据说能拿金球奖
托蒂怀中的伊莎贝尔显然不明白奥林匹克球场究竟发生了什么,看着父亲对着座位上的球迷挥手致意,这位刚满一岁的小姑娘也伸出了胖乎乎的小手摆动。伊莎贝尔不明白她正在经历着一场告别,这是托蒂和罗马球员生涯告别,也是球迷们和自己青春的道别。
俱乐部在运作时遵循着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不是冲动的感情用事。金钱,荣誉,对职业球员也有着太大的诱惑。只要开出天价,就能挖走大牌球星,看看球星云集的中超,哪个欧洲球星不是为钱而来,甚至毁掉职业生涯也在所不惜。当初,托蒂也面临着类似的答卷,但他选择了听从内心,选择坚守,这才演绎了一段近似完美的足坛童话。
因为难得,所以尊重。在客场同米兰的比赛中,圣西罗球场南看台的死忠球迷打出了横幅致敬狼王,“南看台球迷向我们的对手托蒂致敬。”甚至就连同城死敌拉齐奥的球迷也表达着对托蒂的敬重,最后一个主场,拉齐奥球迷打出了“一生的敌人,我们向你致敬——弗朗西斯科-托蒂。”感动自家球迷,征服对手球迷,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托蒂。
结语
进球很重要,荣誉很重要,但进球和荣誉并不是足球的全部。
当今足坛,在全世界球迷都围着梅西C罗转的时候,仍然会有一小撮人仰慕托蒂。洪水猛兽般的梅西C罗横行足坛,刷爆无数纪录,但罗马城的老狼王也不会低下头,永恒之城的王子会永远守城。
㈥ 执教时间最长的教练是谁
44年后,居伊·鲁终于感到一丝疲惫,这位欧洲乃至全世界执教时间最长的主教练日前放下了教鞭。
在率领欧塞尔2比1击败色当、第4次夺得法国杯冠军的第二天(6月5日),居伊·鲁对他的徒弟们(或者说是孙子们)说:“孩子们,我不干了,要走了。”所有人都愣住了。“我的意思并不是退休,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居伊·鲁随后又对法国电视一台说,“我想在球队衰落之前停下(自己的工作),这个赛季我们干得不错,我希望给后人留下一个良好基础。”
居伊·鲁的执教历史几乎可以和欧塞尔的历史划等号。1938年10月18日出生的居伊·鲁从1961年起就在欧塞尔担任球员兼教练,当时他年仅22岁,而欧塞尔也只是一支业余球队。1974年,居伊·鲁带领球队杀入乙级,6年后升入甲级。1993年,欧塞尔举起球队历史上第一座冠军奖杯——法国杯。3年后,他们不可思议地夺得联赛和杯赛双料冠军,1997年打入欧洲冠军联赛八强。从此,居伊·鲁和他的弟子们赢得了整个欧洲的尊重。直至今日,欧塞尔仍算不上是法国足球的豪门,但他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就是几十年不动摇的“旗手”居伊·鲁。
在接受过居伊·鲁点化的球星名单中,包括传奇巨星埃里克·坎通纳、法国1998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洛朗-布兰克、贝尔纳-迪奥梅德、1993年随马赛夺得欧洲冠军的巴西尔·波利。还有近几年所谓“欧塞尔青年军”的杰出代表吉布里尔-西塞、奥利维耶·卡波、菲利普·梅克斯和让·阿兰·布姆松。欧塞尔只是这些球星的起点或者驿站,但所有在这里踢过球的人都会满怀敬意地对他们的主教练喊一声“鲁大爷”。而所有居伊·鲁的同行,也明白这个66岁的老头子只要站在教练席上,就是一段传奇。
没有了居伊·鲁的欧塞尔还和往常一样平静安详,他们等待着一位新舵手,带领球队顺沿着居伊·鲁指引的方向走下去。这个人最有可能是前任色当和加昂主教练帕特里克·雷米,而他也曾是居伊·鲁的学生。
㈦ 关于政治
校园法律案例分析(一)
案例: 寒假过去又开学了,初一( 3)班郭老师在学生报到注册的时候,又强调了发型问题。说实在话,"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留什么样的发型本来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可现在许多学校又都把它当做一件不小的事来抓,其原因是指挥中学生留什么发型的不是教委,不是学校,而是歌星、影星、球星,学生以他们的形象来定位,结果生源不择优校的学生常给人"街道痞子"、"胡同串子"的感觉,郭老师强调发型问题是有原因的。
三天过去了,班里的男生苏某还是留着长长的中分。一天中午放学后,郭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教师问:"老师给全班同学提的发型要求你知道吗?这也是全校统一的要求,你知道吗?""知道。"学生低声回答。"知道?知道为什么还不动?"声调里老师带着几分气。"我家里不让理,我也没办法。"学生理直气壮。就这样,师生对话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最后,老师拉开抽屉顺手拿出一把剪子,嘴里说着那我替你理吧,话到手到,苏某中间的一绺头发已剪下来了。苏某一边护着,一边说:"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说完跑出了办公室。
苏某回到家的时候,其父正在喝酒。看见儿子捂着头走进来便大声喝问,以为儿子又在外面打了架,惹事生非。当听完事情原委后便借着几分酒力,怒冲冲跑到学校兴师问罪。见到郭老师开始还较理智,后来便破口大骂,在场的老师都为之瞪目。
正当大家纷纷上前劝解、家长还不依不饶的时候。一位两鬓银白、马上要退休的女教师乔某走上前去,嘴里说着"让你无法无天"随手就给了苏父一个嘴巴,不知是这巴掌的功效还是苏父的酒也该醒了,反正此后骂声听不见了,只是听到苏父反复强调:"正月里理头死舅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凭什么给我孩子剃阴阳头……。"此时外面已围了不少人,为了化解矛盾,年级主任便把他们带到校长室。
校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说来也巧校长刚刚学完有关教育法学的课程,听完大家的陈述,觉得这是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借此也是对大家进行法制教育的好机会。校长认为,化解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学法,使他们各知其错。校长先对家长讲,您看见孩子被剃了头心里不痛快,大家都可以理解,有意见也可以反映,但跑到学校来吵闹、辱骂教师是不允许的,这是违法行为。校长说着打开《教师法》翻至第35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赂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校长说完征询家长意见:"您看咱这问题在学校解决好还是换个地方解决好?"家长赶紧表示自己错了,愿意赔礼道歉,说着站起来给郭老师深深鞠了一躬。
接着校长转过身来对郭老师说:"您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好的,但采取的方法不当,对学生的人格不够尊重。"校长打开《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找到第15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就这一点来说,郭老师应该向学生道歉。此时郭老师已为自己一时间鲁莽感到内疚,借着校长的话,诚恳地向学生和家长表示了歉意。 对老师乔某,校长笑着批评她说:"您站出来主持公道,这很不容易,但是您不该用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行为。如果这样下去那不就乱上加乱了吗?"乔老师为人豪爽当即向家长道歉,并表示校长批评得对,自己遇事不冷静,确实不应该。
案例分析: 对于本案中发生的行为,这位校长依据法律所作的分析已经很清楚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发生的类似事件比较普遍,象老师强行给学生剪发的事不仅仅是这一位老师的行为,家长到学校来"兴师问罪"的事也多见于很多学校,当发生这类事情的时候,应该依照现有的法律来处理,虽然不是所有行为都有相应的具体法律条文,但我们也可以比照一些类似条文或者法律精神来解决,知法、懂法,具备法律意识是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大家遇事都能冷静思考,注意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程序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保障自身权利的重要前提。
校园法律案例分析(二)
教师误伤学生
案例: 在本案中,原告张欣欣,男, 10岁,某小学学生;被告为原告的教师王适之,男,28岁;第三人为原告所在学校和某镇教办。
原告诉称: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节课时,由于我同桌不专心听课,教师王适之使用竹制教鞭拍击学生陈某桌面,以示教训陈某,不料打断教鞭头。致碎片飞插入我的左眼睑及眼球角膜内,后经治疗,也未见效。1992年7月13日经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眼外伤,瞳孔闭锁。1992年8月20日,再到某眼科医院检查诊断为陈旧性眼球钝伤(角膜血染)。现要求被告赔偿我的药费、亲属的误工费1800元、伤残生活补助费27500元,共30450元。
被告辩称:我当时在执行公务(上课),用教鞭击课桌,以示警告违纪学生,不料教鞭破裂飞出碎末刺着原告的左眼皮上,后来原告自己拔下,但当时我未发觉,后我知道原告眼伤曾向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多次提议去医院检查治疗,而原告家属却说:只是热毒严重,不用麻烦了。后由于不及时找专科医院治疗,才导致眼睛失明。因此,我不应负全责。
第三人述称:原、被告所述的受伤、治疗过程都是事实。由于被告的行为是过失行为,不是故意造成原告眼睛失明的,所以我们希望合情合理解决。
经人民法院审理查明: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节数学课时,被告王适之检查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因学生陈某不能背诵,且东张西望,被告王适之便用教鞭拍击陈的课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击时,不料有一粒比牙签还细小的竹屑飞插入陈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体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拨出,当觉得痛和出血时便小声哭。后被告发现即停止上课来问及病否和察看眼睛,并叫原告到卫生站看病。由于当时原告不愿去,结果到中午放学时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车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继续坚持上学。开始一、两天家长认为问题不大,自以为是热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视。后原告觉得眼睛很疼且睁不开,原告亲属即带原告到卫生站、卫生院、人民医院等地去治疗,期间,共用去医药费221.06元。后由于病情没有好转,相反恶化,才于1992年7月13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眼外伤,瞳孔闭锁,用去医药费共339元。上述有药费的单据共560.06元,无单据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经双方同意,由被告出资与原告到广州中山医学院眼科门诊再次检查,诊断为陈旧性眼球钝份(角膜血染)。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共用去人民币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厂州检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生活补助费共30450元。
法院认为:被告造成原告伤害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药费、误工补助及生活费,本院应予支持。在整个事故中,虽然被告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客观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终身残废,被告应负主要责任。由于损害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第三人也应负一定责任。案经调解,双方各持己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19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7条的规定,判决如下:由被告王适之一次性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后的生活费 3600元(含已支付的600元),第三人赔偿人民币2000元,合共5600元给原告张欣欣。本案受理费50元,由被告负担。
案例分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过程中,有时会因故意或过失而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伤害发生后,往往会引起赔偿诉讼。原告是确定的,是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学生,但被告的确定却比较复杂。起来说来,有这么几种情况:( 1)被告为学校;(2)被告为教师;(3)学校和教师为共同被告;(4)学校为被告,教师为第三人;(5)教师为被告,学校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种情况。本书赞同第一种做法, 以为将学校列为被告,由其承担赔偿责任比较合宜,因教师对学生造成损害是教师的职务行为导致的。但这绝不是说教师不负任何责任,除负行政责任外,还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学校可在履行赔偿义务后,向教师追偿学校所赔偿的部分或个部费用。
校园法律案例分析(三)
老师擅拆学生信件致学生坠楼
案例:
原告:杨新宇,男, 18岁,天津市第48中学学生,住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10号。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学
法定代表人:杨复兴,校长。
第三人:王斌,男, 53岁,天津市第48中学教员、班主任。
第三人:陈利民,男, 23岁,天津市第48中学教员、校团队书记。
第三人:杨国祥,男, 44岁,系杨新宇之父。
原告杨新宇向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 1988年10月26日下午,我因故未上第二节课,班主任王斌乘我不在教室,随意翻弄我的书包,从钱夹里翻出校外女生给我的信件,并将信件和书包拿到办公室。我得知后,前去索要,王斌令我将信件说清楚,否则不给我书包。为防信件内容扩散,我拿起信和书包欲走,王斌不让走。学校团队书记陈利民赶来,揪住我抢夺信件。我急忙将信塞入口中。陈利民即拳击我面部,并抠我嘴,因未能抢到信,便将我挟持到三楼阅览室内,反锁屋门。为摆脱教师对我的殴打,我跃上窗台,想从窗户逃脱。此时,听到一教师惊叫,我慌忙从三楼窗户坠落楼外,造成多处骨折、肺出血等严重后果。除被告已垫付部分医疗费用外,仍有父母因陪伴误工减少收入及营养费等计1300余元的损失。要求被告负担我治伤支出的一切费用,补偿我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带来的经济损失,并负责解决我今后的生活出路问题。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学辩称:原告无故旷课,班主任王斌为防其放在课桌内的东西丢失,将原告的书包、钱包拿到办公室。因恐钱包内有钱,便打开钱包,发现未封口的信封,抽出信纸,见是原告早恋情书,即放在桌上。此时原告闯进办公室,王斌与其谈话,了解旷课原因,并进行说服教育。原告拒不服教,猛然将放在桌上的情书夺走,放入口中,拿起书包便走。王斌阻止,被原告推倒。此间,陈利民在四楼听到声响,快步赶到三楼察看,将原告面对面抱住,因见原告嘴特别鼓,脸色苍白,恐其噎着,便用手抠其嘴里的东西。原告用头顶撞并撕扯陈利民的衣服,力图挣脱,双方拉扯到阅览室,陈利民让原告把嘴里的东西吐到屋内炉里烧掉,原告便先进屋。当杨颖强老师进去时,发现原告已站在楼窗上,便上前拽其腿,让其下来。原告将杨老师蹬倒在地。杨惊呼时,教务处张主任闻声赶来,扑到窗前,只见原告两手攀抓外窗台,从左侧向右侧移动,由于脚下无可蹬踏而失落地面。原告伤现已痊愈,我校为其垫付了 2698.83元费用。原告坠楼系自身所为,与校方教育无因果关系,其后果应由其自负。要求原告返还学校已垫付的全部费用。
第三人王斌、陈利民认为被告所述属实,并提出自己系履行职务,并无不当。
第三人杨国祥提出:王斌擅自拆看原告信件,已构成对原告人格的侵犯;陈利民采用暴力手段抢夺信件,殴打原告,对原告坠楼有直接责任。原告治伤所花费用应由被告承担。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杨新宇原系被告学校初三( 2)班学生,王斌系该班班主任,陈利民系被告学校团队书记。事故发生时,杨新宇16岁。1988年10月26日下午第2、3节课,原告旷课。王斌去教室时,发现原告不在,因见原告书包及钱夹在课桌内,在察看钱夹时发现原告早恋情书,便将书包、钱夹、信件拿到办公室。原告在第3节课期间回来上课,知其书包被班主任拿走,便前去索要。王斌让原告说清早恋情书问题,原告拒谈,并抢夺了部分信件及书包要走,被王斌抓住不放。而后陈利民赶到,将原告抱住。原告即将信塞入口中。陈利民抠原告的嘴,未能抠出信。原告力图挣脱,双方撕拽进入三楼阅览室内。此时,校方在场人员提出,让原告将信吐到阅览室里屋炉内烧掉。原告便含信进入里屋。当图书管理员杨颖强进入里屋,发现原告已站在窗台上,便上前阻拦,被原告蹬倒。原告从三楼窗户逃脱摔伤,致右肋骨干骨折、第六胸椎压缩骨折、骨盆骨折、肺挫伤。经住院治疗伤已痊愈。原告住院期间,被告垫付了医药费、住院费1830.83元、护理费768元、营养费100元,共计2698.83元。此外,原告母亲因陪伴误工减少收入1044.16元。
河北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在,学校上学期间,应当遵守校规校纪,服从学校管理,不应擅自旷课,过早恋爱。由于原告违反了校规,王斌作为班主任在查课时发现原告旷课及情书,拟对原告进行教育是正确的,并非属于私拆信件行为。但在原告抢走信件时,王斌不够冷静,方法过于简单。陈利民身为教师,遇事应采取说服教育方法,但当原告将信件塞入口中后,却同原告撕扯,并采取强制抠嘴措施,以令其吐出信件,显属不当,况且原告此时尚未成年,从精神及心理上易产生逆反心态,致使原告急于脱离现场,故应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原告此时虽未成年,但处于限制行为能力阶段,应预见到从窗户逃脱有危险,却不顾阻拦,坚持从窗逃脱,应负主要责任。王斌、陈利民管教原告属于职务行为,其应承担的责任由被告承担。被告对原告治疗期间垫付之款,应负担其中一部分,其余由原告负担。因原告目前尚无经济收入,原告负担的部分,应由其父第三人杨国祥退还给被告。根据《中华入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3条、第119条、第131条之规定,于1990年5月17日判决如下:(1)原告因伤所花用医药费用、住院费、营养费及陪伴费等共计3867 .99元,原告自行承担2320.79元,被告承担1547.20元;(2)被告垫付的2698.83元由第三人杨国祥退还被告1151.63元;(3)双方其他请求予以驳回。
判决后,杨新宇及杨国祥不服,上诉于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其坠地伤残是王斌私自翻检信件及陈利民连续施暴所致,要求校方承担全部医药费、营养费、伤残补助费及护理费。天津市第48中学不同意杨新宇的上诉请求。
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审理中,对杨新宇的劳动能力进行了法医鉴定,其结论为:"被鉴定人杨新宇右肋骨骨折畸形愈合,对右臂持重物功能有一定影响"。
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私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开拆。王斌擅自拆杨新宇信件一节,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陈利民抠杨新宇嘴内的信件,显然欠妥,致使杨新宇从窗走脱,给杨新宇造成一定的损害,侵害了杨新字的合法权益。对此,陈利民应负主要责任。杨新宇在校期间,不遵守学校制度,导致本赔偿事实发生,负有一定责任,其上诉请求全部赔偿,本院碍难支持。杨新宇因年岁尚轻,其右臂功能因伤受到一定影响,校方应酌情给予一定的伤残补偿。王斌、陈利民的行为属职务行为,赔偿责任应由天津市第 48中学负担。杨新宇目前无经济收入,其应承担的部分,由其父杨国祥负担。综上所述,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9条、第121条及第131条之规定,于1992年7月7日判决如下:( 1)维持一审法院判决第三条;(2)变更一审法院判决第一条为:杨新宇因伤花用医药费、住院费、营养费及陪伴费等共计3867.99元,天津页第48中学负担2707.59元,杨新字负担1160.40元;(3)加判:天津市第48中学一次性付给杨新宇伤残补助费3000元,减除已给付2698.83元,余款在判决生效后1个月内付清。
案例分析:
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遵守校规校纪,如有违犯,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但学生依法享有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教师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侵害,否则,即为侵权行为,并应依法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本案纠纷的发生,是由原告杨新宇旷课违反校规而引发,学校教师在主观上虽然是想对其违纪行为进行教育,但所实施的行为,从一开始就超出了教育管理的范围,直接侵害了原告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其一, 在事故发生时,杨新宇虽是未成年人,但依法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我国宪法第 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本案杨新宇的信件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刑事犯罪,班主任也不是享有通信检查权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杨新宇不在场的情况下,班主任无权开拆并检查其信件内容。如为防止杨新宇的书包和其他物品丢失,可以让同班其他同学代为看管,或拿到办公室代为保管,但绝不能在当事人未同意又不在场的情况下,擅自翻弄、检查其书包、物品,更不能开拆和检查其信件。开拆和检查他人信件,就侵犯了信件所有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其二, 老师在拆开原告的信件后,阅看了信件的内容,知道了原告信件是他人写来的恋爱信件。对此,老师本应向其讲明早恋的影响,提醒其注意即可。但老师却让其说清楚早恋情书的问题,原告不说就不让走,也不将信件交还原告,从而使其他老师也知道了原告早恋的问题。另一老师赶来抠原告塞入口中的信件,实际上是想让原告交出信件。这些行为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
其三, 老师为拿到原告的信件,在原告将信塞入口中的情况下,用手去抠原告口中的信件;在抠不出来的情况下,与原告撕扯并将原告带入另一房间,强迫其吐出信件并烧掉,这些是侵犯原告人身自由权的行为。
正是因为被告(由第三人实施)的侵权行为,致使原告为摆脱这种困境而越窗逃脱摔伤,被告对原告因摔伤所受到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赔偿责任,既包括原告治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也包括原告因摔伤致今后劳动能力受到一定影响的补偿。
但是,原告摔伤,和原告本人越窗逃脱也有一定因果关系。原告当时是属于 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应当对越窗逃脱可能有的损害后果有所预见,但仍坚持越窗逃脱,致使摔伤,因而原告本人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原告应负的一定责任,不是基于原告在校期间不遵守校规所产生的。不遵守校规所产生的责任不是民事责任,而是一般违纪责任,两者不能混同。
另外,二审法院的判决主文,前后相互矛盾。按二审判决的本意,被告除应当负担原告2707.59元的治疗费用外,还应负担原告3000元的伤残补助费。但根据判决的第三条,实际上成为被告对两种费用共负担3000元,这是主文表述上的错误。①
校园法律案例分析(四)
学校是否有罚款权 ?
案例: 某校初中学生马超,学习成绩不佳,守纪情况亦差。一天,他在教学楼内玩球,故意将一个价值 300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事实经过后,依据学校有关"损坏公物要赔偿和罚款"的规章制度,对马超作出三点处理决定:(1)给予警告处分;(2)照价赔偿吊灯;(3)罚款300元。对此,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没有感到不妥。该校校长还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以此事为案例,大谈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实际上,学校对马超的处理意见并不都是合法的。给予警告处分和要求照价赔偿吊灯是合法的,而对学生课以罚款则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因为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个方面,学校有对学生予以处分(纪律处分)的权力,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学校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而且还规定,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在该案例中,学校对学生予以罚款的依据、以"法"治校的依据是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中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违法的。学校管理者如果把"违法治校"当成是"依法治校",将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校园法律案例分析(五)
居民建筑影响教室采光怎么办?
案例: 1993年,某校周围居民动迁,动迁后某房地产公司在该校教学楼南面建起一座8层楼,该楼距学校39米,影响教学楼正常采光。该校校长为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首先找到了有关部门人员,弄清楚了有关房屋建筑间距规定要求,确认房地产公司设计不合理,按居民建筑条件计算建筑间距是不允许的,该建筑实属违章建筑。1990年11月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通过的《辽宁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第12条规定,"学校教室附近,不得建设影响教室采光的建筑物",第30条第7款明文规定:"违反第20条规定,除限其退还或拆除外,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损失,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况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校依据法律将违法行为向市人大、市建委、市城建局、市规划局和区级机关、主管教育的单位分别投诉,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得房地产公司不得不承认确实违法,并答应赔偿。在赔偿时该校和开发公司算了一笔帐,自然光线不足,主要用灯光补,这样一个教室每月电费多支出20元,14个教室挡光,一个月是280元,一年10个月是2800元,教学楼使用年限100年就是28万元。随着电费的上涨,就不止28万元了。另外阳光无价,阳光的作用不只是照明,少了阳光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该校校长不客气地说:"也许我们这些少年儿童是未来中央领导人的材料,若因阳光的缺少未能成才,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经过多方努力,最后学校和房地产公司达成协议,房地产公司赔偿20万元,另外拆除已盖好的楼房一个开间以减轻对学校教学楼的挡光程度。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房地产公司并没有直接侵害学校的财产所有权,但由于二者相邻并之在采光方面产生了相邻关系,房地产公司给作为相邻方的学校在采光方面造成妨碍,依法律规定,房地产公司应排除妨碍,依法律规定,房地产公司应排除妨碍或赔偿因此而给学校带来的损失。
相邻权变称相邻关系,是指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各自所有的或占有的不动产行使所有树或占有权时,因相邻各方相互间应给予方便或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相邻关系的客体并不是不动产本身,而是相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使其所有权或占有权过程中所体现的利益。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既有利于合理利用财产使之充分发挥效益,也有利于社会安定。
相邻关系有多种,如相邻土地通行、使用关系,相邻流水、排水关系,相邻管线安设关系,相邻通讯、采光关系,相邻环境保护关系等。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该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各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6)为讨工钱实施偷窃 妙龄少女锒铛入狱
李丽和王芳是同班同学,她们来自冀北的边远山区。农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在父母的眼里,有没有文化一个样。小学四年级她们就相继辍学了。
山区的生活是单调、闭塞的,她们不甘心象父辈那样,祖祖辈辈走不出大山,继续过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她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有自己的梦,那是少女五彩斑斓的梦。她们渴望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安分的她们终于盼到了机会。一个初春的早晨,她们结伴来到城市。几天里,她们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一家私人洗衣店打工。洗衣店的活并不轻松,她们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腿疼,还要帮老板娘带孩子、做饭,稍有不如意,老板娘还要骂她们。老板怕她们逃跑,把她们的身份证也扣留了。几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发给她们一分钱。农村长大的姑娘本来挺能吃苦的,可她们没有想到,这种打工妹的境遇竟是如此的不人道。自从进城后,李丽和王芳相继接到家里的来信,询问她们打工生活怎么样、老板待她们好不好,究竟挣到钱没有。姐妹俩欲哭无泪,欲说无言,她们不敢把自己真实的境遇告诉家人,她们不愿意家里人为她们担心。
转眼快过年了,李丽和王芳想要回自己的身份证回家过年,却遭到老板的拒绝。自感上当受骗的姐妹俩非常气愤,便私下里商量对付老板的办法:硬向老板要钱吧,她们担心自己人小力弱,对付不了老板和老板娘;找人帮忙吧,她们又举目无亲;想要去告老板,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告。姐俩最后决定,用偷的办法对付黑心的老板。她们仔细留意老板的日常生活,留心观察老板放钱的习惯,终于摸清楚老板床下有个装钱的铁皮箱。
要过春节了,生意人总有许多应酬,老板一家也不例外。一天晚上,老板一家人出去应酬,李丽和王芳设法来到了老板房间,偷走了老板的铁皮钱箱子。乘着夜色,她俩飞快地跑出来,来到一个路灯下想把箱子打开,把里边的钱拿出来分一分,无奈两人就是打不开钱箱子。就在她们手忙脚乱企图砸开箱子时,保安巡逻到此,见她们的行为可疑,便把她们带到附近的派出所。最后, 李丽和王芳以盗窃罪被判刑。
点评
法律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违法犯罪必受惩处。
李丽和王芳还未脱掉童年的稚气,她们犯罪让人痛心。看到这个案例,善良的人们首先痛恨那些黑了心的、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个体老板,从心里同情李丽和王芳这两个天真、迷茫、涉世不深而又盲目追求幸福的小女孩。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它的功能就是惩治犯罪。
㈧ 在学校给老师送礼选什么时间好
在学校不可以给老师送礼。
教师这一职业是无比高尚的,教育部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从事课外有偿补课活动、不得收受家长礼品等,大多数的老师恪守原则,但仍有少数老师没能抵制住诱惑,沦为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当不正之气盛行,乃至成为常态,最终所有人都将会自食恶果。
(8)教鞭年限扩展阅读:
对老师的祝福语:
1、一把戒尺、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个讲台,这是您的人生;一缕微笑、一份尊敬、一声感谢、一句祝福,这是我的礼物。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2、面对讲台,背靠黑板,在时光长河里,老师是您把一个个45分钟,用辛劳汗水和智慧编织成无数耀眼的光环,将来,无论我会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3、想再一次趴在那可爱的小课桌上,想再一次聆听您的教诲,如果可以退回去,我会更认真地听您讲课,绝不会迟到打盹走神调皮。可是时光不能重来,敬爱的老师,请接受我的歉意,那些年让你费心了。
㈨ 一本历史书大约有多少个时间点
有几千个几万个时间点。见到有人说起:大概每年所读书的数,可以有多少?换言之,就是我们读书的速度,到底可有多快?凡事总是越快越好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读书亦然。要不然,为什么古之才士,总是“读书十行俱下”呢。我联想起前人的文字,亦有议论及此的,不妨稍为摘引,并试加讨论,供学者参考。
近人瞿兑之《杶庐所闻录》“读史”条云:“曾国藩通籍后买《二十三史》一部,自课每日点十叶。王闿运亦自课点 《二十四史》,每日可一本。……读史者尤宜于诸志观其会通,不应专以记诵人物事实为能,王夫之尝讥陈大士自诩三个月看毕《二十一史》,正谓此也。今人看书已不似古人之拙,能看毕《二十四史》殊不为难,然肯用此功者殊不多见。惟新会陈垣曾以一年之力繙《四库全书》一过。”
按曾国藩的读史,是“每日十叶”,如果用武英殿本的《史记》计算,按照这个速度,读完一篇《五帝本纪》,也要三天时间!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五帝本纪》共48页,也就是说,他每天只读16页;而整部的点校本《史记》,共有3355页(加上三家注序),他读完此书,那必须210天、7个月!这速度似太慢,虽说是曾国藩的,也不想讨论它了。
那么王闿运呢,他“每日可一本”,此速度又如何?线装书的一本,并没有几卷,一部《史记》,有时订成24本,有时是订成28本或30本,相差不很大。就是说,王闿运之读《史记》,不过一个月。其他二十四史,据此可推。中华书局的点校本 《二十四史》,共241本,《史记》只10本,以王闿运的速度,大约三天读一本,读完《二十四史》,那也要24个月、整2年的时间。这也必须一天不落,是否能够坚持,姑且不论。问题是,对于这个快速度, “不惮于读大书”的张舜徽,却是不以为然的。其《清人笔记条辨》批评云:
“王氏逐日所记,虽有读史之课,然亦粗略观之,不求甚解。尝自述:‘阅《辽史》,全不知其事实。’‘点《元史》九叶,此书必不能多看。每日以九叶计日而已,多看伤神。’……由其所自道者观之,可以知其读史之功,本甚草率也。”“王氏自负才大,读书不耐仔细,大抵翻阅为多,粗加涉猎而已。尝自记:‘翻《通鉴》九本。十函毕,翻一过矣。《通鉴》当昔未点群史时,讶其浩博,今日重翻。’又记:‘夜补看《唐文》八本,未甚细谛。’又记:‘看《墨子》一过,未能子细。’如此读书,岂能真有所得?徒以滑略成习,而不耐爬梳纷杂,故于难理之大书,无能为役也。”(卷九)
据《湘绮楼日记》,王闿运读《二十四史》花了26年的时间,也并没有卒业(见光绪十六年三月廿八日记)。这固是“作辍不恒”,有以致之,也见得读《二十四史》,不那么容易成功。
至于那位“横看书”的陈大士(其人名际泰,是晚明的有数的八股文大作家;其读《廿一史》事,见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二《陈大士集序》:“大士点次《二十一史》,不逾三月,人疑其略,则应曰:‘第简漏否?诸君自钝,我横看尔。’”),他的读书速度,自又快速于王闿运。“三个月”是90天,“廿一史”不包括《明史》、《旧五代史》及《旧唐书》,点校本的本数,是共191本,也就是说,他每天读2.1本。这比王闿运的每天0.33本,又快了6.4倍!所以读书不太博而为王闿运不佩服的王夫之,便不很服气了,在《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中作论云:
“陈大士自云三月而遍读廿一史,目力之胜可知。……大士以博敏自雄,故乱道。以此推之,大士于史,凡地理、职官、兵刑、赋役等志,俱不蒙其眄睐。若但取列传草草看过,于可喜可恨事,或为击节,或为按剑,则一部《凤洲纲鉴》足矣,何必九十日功夫,繙此充栋册子邪。”(《船山全书》第十五册,865页)
这一节论,固是“箭不虚发”,中到了其痛处,却不免颇有酸意。其实呢,就算陈大士三个月看毕《廿一史》,又能怎样?较之著作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船山先生,陈大士的那点伎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船山先生于此,又何必“形于色”?
论到读书之快捷,而稍逊于陈大士的,还有钱基博。钱基博的用功,是我们都知道的,这虽比不得他的儿子,但在近代的学者,要亦为有数之人。他不是说过:“余父子集部之学,当继嘉定钱氏(大昕)之史学以后先照映,非夸语也。”其自信可想。张舜徽《壮议轩日记》1943年1月1日记之云:“至钱子泉处稍坐,先生自言居湘四载,读书三千六百册,亦云富矣。”(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50页)张舜徽虽不服王闿运,“啧有烦言”,但于钱基博是认可的。钱基博本人的《金玉缘谱》亦书此事云:“吾虽老病,未尝一日废书;而来湘三年,读书三千六百馀册,提要钩玄,皆有日记。”(傅宏星编《精忠柏石室教育文选》,203页)所言差一年,以致精确算之,有一些困难,但他的读书速度,是不容怀疑的。
这里另有一件事,必须提出,那就是:钱基博在三十六岁时,读书的总量,还只是三千册。这是见于其《国学必读序言》的:“余文质无底,然自计六岁授书,迄今三十年,所读巨细字本,亡虑三千册;四书五经之外,其中多有四五过者;少亦一再过;提要钩元,厪乃得此。”(见《国学必读》卷首)
此序作于民国十二年二月十八日,即1923年,那时他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年三十六岁。他之居湘,执教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也就是《围城》所影射的“三闾大学”——是在1938年的年底,至1943年年初,他是已经“居湘四载”;而《金玉缘谱》之作,是在1942年,说“来湘三年”,也是不算错的。那时他57岁,“人学俱老”了。这里的问题是:他此前的三十年,只读了三千册,而来湘后的三年(或四年),却又忽然读了三千六百册。其前后之速度,何乃相悬若是?因为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读书速度,是必较为恒定的,即有所变化,也必相差无多。又据他的著作观之,也不像那么的博览,这当然也许只是因为他不长于贯穿,而只能“提要钩元”之故。无论如何,老钱先生的读书日记已毁,我们对此已无法深论,所以于老先生的自述,只能姑妄听之。
有日记可资讨论的,可以举文廷式。文廷式是晚清最博学的人之一,也许仅次于沈曾植,他的读书速度,那当然是必须快的。文廷式有一卷《丙子(1876)日记》,记他21岁这年的春夏所读之书,具体的日期,是从正月初一始,至闰五月初二讫,为时5个月、150馀日。在这段时间里,他所读大书为:《隋书》85卷,《明史》332卷,《元史》210卷,《金史》135卷,《旧五代史》150卷,共5种912卷。此外所读的杂书,还另有《通典》、《日知录》、 《南汉春秋》、 《大清会典》、《海国图志》、《蕉轩随录》、《禹贡图说》、《四库提要》、《文选》、《论语注疏》、《史通通释》、《国朝先正事略》、 《十国春秋》、 《鲒埼亭外集》等,各尽十馀卷或数卷不等,虽多未终卷,而加起来,却也不下于百卷。也就是说,在此五个月中,文廷式所读的书,共达千卷之多。这还不算他于正月二十七日作的十首、二十八日作的四十首、二十九日又作的二十八首的《三国志小乐府》,诸如此类。他的精力之盛,确实是惊人的。但他每日的读书,有时多、有时少,并不是很统一,多者如正月十八日:“点《隋书》十四卷。”二月二十一日:“读《元史》一卷、《明史》十七卷、《论语》三章。阅《史通通释》一卷。”三十日:“读《明史》十三卷。阅赵瓯北《廿二史札记》数十页。”三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各读《明史》十五卷、十六卷。四月初九:“读《元史》十五卷。”十六日:“读《元史》二十馀卷。”二十二日:“阅《金史》十四卷。”五月二十三日:“读《旧五代史》二十卷。”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各读十八卷。二十九日:“阅《五代史》二十卷。”闰五月初一:“阅《五代史》二十五卷。”读得最多的,是二月十九日:“读《明史》四十一卷、《通典》二卷。”其次为五月三十日的:“阅《五代史》三十五卷。”一般的日子,则是日读五六卷。
看了这个,近人袁昶所说的:“全榭山与晓岚学士约共读 《永乐大全(典)》,日尽二十本,可畏可畏。”(《袁昶日记》上册112页。按,《永乐大典》的每本卷数,一般为2卷,但亦有每本1卷、3卷的,并不一定;其原本为11095本、22937卷,至四库开馆,已颇有缺佚,所存共9671本、20663卷,据此以算之,平均1本可2.14卷,20本也就是42.7卷,比文廷式读的最多的43卷,尚有所不及)就没多么了不起了。康有为之为人说法:“‘廿四史’宜全读,新学读史,日一二卷,其后渐习,日可三四卷。……是一年半,可读十九史。其《宋》、《辽》、《金》、《元》、《明史》,一年半年,无不阅遍。此皆为中人之资言之,计日程功,无不可至。若异敏之士,尚不待此。即资质稍鲁者,加倍其日,亦三年可通全史矣。”又:“诸子一二月可毕”,《国策》、《逸周书》、《水经注》等,“十数日可毕”;《资治通鉴》、《续通鉴》及《纪事本末》等五书,亦“数月可毕”。也只好算作“小巫见大巫”了。而著了《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闻名的刘声木,却诧为:“姑无论其言之是否,此等自欺欺人之说,竟出自坐拥皋比,手执教鞭之口,试问古今天下读书,有如此容易者乎?”(见《苌楚斋随笔》四笔卷五“论《桂学答问》”条)是不免有些“少见多怪”的。而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所自夸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总读了一百多遍。我看《红楼梦》,不如俞平伯师那么多,只有七十多遍。《水浒》呢,我只看了二十多遍。……《三国演义》,我只看了二三遍,觉得大不如陈寿《三国志》的引人入胜。说来,也许朋友们不相信,我把《资治通鉴》‘正续’读了两遍半,当然比不上顾颉刚先生。文言体小说,蒲松龄的《聊斋》,我读了四五十遍。”(381页,三联书店版)真的是“浅陋可悯”!我们简直想问:这种白话小说,你读它个数十百遍,“占毕咿嚘”,又有什么意思?
不过,一般的读书速度,也用不到多么快,就以《史记》、《左传》为例,陈垣说的:“《史记》著成已二千年,前人要三个月读完,我们今日仍要三个月才能读完。” (见 《中国史料的整理》,《陈垣全集》第七册457页)以及:“念《左传》不易,须一年多才能背,才知出处。”(见《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23页。又据宋人的统计, 《左传》虽是 “大经”,也只196845字;若每日背539字,则一年可毕)这也就够了,这也就是标准的速度,而陈氏本人的读书速度,自亦不过如此。考虑陈垣为近代屈指可数的大史学家,又是从头繙过36277册、2291100页的《四库全书》的人,假如我们的读书,不慢于他的速度,那也就大可不必“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