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去行政化期限

去行政化期限

发布时间:2021-07-07 22:33:53

① 国企如何去行政化

与企业自身及其领导人的行政级别没有关系。虽然个别地方改革举措里提到“只保留正职有行政级别,副职全部实现市场化选聘”,但问题也在于,如果副职没有级别,岂非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成为有级别正职的机会?而如果还有晋升机会,他们的晋升机会基本上以正职为参照。在现实中,国企及其负责人的行政级别虽然在调动资源方面会有利于国企,但是这并不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因为正常的市场环境强调的是参与主体的平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曾有媒体报道说,决策层已决定废除国有企业官员的行政级别,不过最后通过的全会决定并未涉及这个问题,反而是在事业单位改革上率先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当然,这可能也说明这个领域的改革还有不少阻力,但是总体方向上应该是国企“去行政化”,企业管理者取消行政级别,督促他们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其次,国资委把混合所有制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来抓,这既符合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也符合经济规律和人民意愿。但是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所持有的国有股权比例维持在什么水平?现在有独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的改革思路,但是涉及的领域还需要更加细化明确,否则就可能极大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因为发展混合制经济,可行的基本方式是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整体上市,这样股权的多元化就自然而然。但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如果这些上市公司里国有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要么一家或者几家股东都来自国资系统,那么“混合”的意义就不明显,企业的治理结构基本上还会按照传统国企的模式。当然,我们承认,匆忙把国有股份在国企中的比例降低也未必就正确。不过,应允许一些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股份降到不控股的水平,同时确保它还能起到影响但不决定决策的水平。只有这样,混合所有制才会有对优质的社会资本形成吸引力,进而改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和提升国资管理水平。再次,国资国企管理人才应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招聘。目前,无论是国企的高级管理人才还是普通人才,都屡屡涉及招聘的不正之风。国企高管任用方面,常常出现“养老安置”的问题,政府部门一些领导干部快到退休年龄时,或因为某种原因达到晋升的“天花板”,就被安排到国有企业任职,无论他们是否拥有管理国企的能力。这种安排往往在最后损害了国有企业乃至全民的利益,既浪费了一份较高的薪酬,也排斥了其他更合适的人才走上该岗位。此外,垄断性国企的员工招聘不时出现“裙带关系”、“萝卜招聘”等不良现象,因为这些企业往往对广大求职者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时“领导递条子”、“亲戚找关系”的现象就特别明显。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国企的发展壮大,事关全民福祉,国企应用更具竞争力的报酬福利吸引人才。而且,鉴于国企的特殊性质,不论是其高管职位还是普通员工的职位,相关就业机会当向全社会开放,让人们都有机会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在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方面,国企应为社会作表率。

② 职称评审必须去行政化是什么意思

职称评审
的核心是专业技术。而行政化是指
行政职务
化,意思是必须去掉行政职务的左右或干预。讲白了,就是不能因为你是处长或厅长,就应该评你为教授或二级教授。

③ 去行政化的治理机制

高校“去行政化”与“教授治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达方式,都是针对“大学治理机制”而谈的。良好的、具有活力的、能够自我创新的大学治理机制,必定不可能是“官僚化的管理体制”(亦称“行政化”),这已经被大学千年的生成和发展历程所验证。
教育部近日首批核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的章程,去行政化倾向明显。“去行政化”改革多年 副部级高校未减一所。
从我国现有高教体制改革历程来看,大学面临的最根本的一条规则就是几十年计划体制延伸下来的国家包办大学和统管大学办学事务,即所谓的“行政主导一切”。包括大学的办学经费、建设计划、教学课程、招生计划、校长等官员的任命(引申出有些校长被定为副部级)等等。
国家层面的“行政主导”,反映到大学内部,就是行政部门在校园内的“行政做大”。因为行政权力掌管着教师的命运,包括职称评定、科研经费申请、教学课程多少、研究生导师资格的获得以及住房等等。这样一来,大学运作与政府部门的运作一样,其结果必然偏离其终极目标——学术自由、创造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
在笔者看来,讨论高校“去行政化”,实为变“行政化”为“服务化”的问题。
而教授治校是大学运转的体制保障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治学和治校,这两个方面同属大学良性运转的必备支撑条件,就像一驾马车的左右车轮,须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首先,教授治学是从教授的职业而谈的。大学教授是大学共同体中的主体,承担着教学及科研等积累、发现和创造人类文明的职责,俗称“做学问”,也可称之为“治学”。如果教授不治学,就如同农民不种田,工人不在生产线上做工,渔民不去打鱼,而都成了游手好闲之辈,实为不务正业。正因为如此,“教授治学”的口号,自打它产生时起,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教授治学”这个职业过程有着独特的存在内涵,最为鲜明的就是勇于打破各种框框和有形无形的限制,才可能逐步做好。它与追逐经济利益、短期效益等行为有着鲜明对照,它要求有尽可能明晰和严格的程序以及权力控制。因此,“象牙塔”的运作才与众不同,那就是尽量减少外在权力的干预,而由这个职业群体自己管理自己的学术事务,由此产生“教授治校”。
教授治校中的“治”,是明确指向“与大学教学和科研等相关的、遵循教育特殊规律的、积累发现和创造人类文明的”学术事务。只有教授群体才更好地懂得这一事务的内涵,就像渔夫清楚何时何地撒网捉鱼,而围观者不能轻重不分地乱加指挥,否则不但鱼儿不上网,渔船也有沉没的危险。
诚然,任何一个群体组织,只要有共同的目标,集合在一起,就离不开支撑其运作的行政事务。教授治校不是教授群体给大学打一般行政琐事的工,而是教授们真正拥有决定大学自身探究学问的决策权。这可能效率低,也可能有失误,但它是做学问的本真,求实的必然,完全不同于“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追求“大效率”的政绩工程。

④ 文联主席逞"官威",人民团体去行政化在何时

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

⑤ 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这让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
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改变政府把学校当作下属行政机构来管理,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对于基础教育,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二是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尤其是政府部门要带头依法示范,不得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干预学校的办学,动辄用行政权力,对学校指手画脚。
对于高等教育,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放在宏观管理方面,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学校的质量等。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改革要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导向,就是减政放权,政府只做应该做的事情,而应该由学校来做的事情坚决交由学校来做。因此,政府应改变直接管理高校的机制和对资源的分配方式,可成立由各界人士组成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可通过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对高校评估。当然,这做起来是比较难的,但它决定于我们能不能构建一种比较好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从内部来讲,主要是应理顺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学校管理不能行政化,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行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集中教师的智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是指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学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广大教职工的智慧来管理学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教职工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使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⑥ 怎样理解“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简单地说,就是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尽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缚,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

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在提到改进人才管理方式的时候,有提到去行政化的问题:

1、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2、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6)去行政化期限扩展阅读:

各个政府单位在去行政化上的改进:

一、事业单位去行政化

1、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

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必须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企业三类组织形态的职能定位,将相互交叉的职能剥离归位:将政府职能中对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微观管理的职能剥离出来,分别还给事业单位和企业。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政策制定和监管的职能还给政府,将事业单位提供的不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交由企业提供。通过职能剥离归位,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类组织的职能更加清晰明了,按照各自的职能定位履职尽责。

2、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政府机关向事业单位分权,退出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承接政府机关下放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监督机构,事业单位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数量、品种等拥有话语权,其代表在理事会中要超过半数。

3、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政府分权的过程还必须是问责机制建立的过程,要使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分权到位、彻底,必须对下放的权力进行有效的问责。在问责机制中,事业单位作为下放权力的承接者和公共服务主体,是必须接受问责的责任人,同时必须设立问责人,赋予其问责的权力。

并建立问责人对责任人法定的问责关系。此外,须明确问责的范围和标准,通过有效的问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力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确保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大学去行政化

1、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

按照《高教法》的规定,校一级应该设立学术委员会,那么院一级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教授委员会,而校长和院长是不能出任该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的。学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应该交给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这类机构。

2、大学的行政管理必须适合大学

而不是将社会上的行政管理移植到大学。现在有些大学校长被任命前或是在行政系统或其他系统,从来没有在大学工作过,当他走上校长或党委书记岗位,就会把他之前的工作理念移植到大学,造成学校工作行政化趋向。

从这个角度上看,比“去行政化”更关键的是大学校长要职业化。

三、国企去行政化

1、将国企高管纳入行政系列管理

人的行为都要追求最大化利益,可以有效促进行政效率。这里的利益不单指货币收入,也包括行政职级。给国企定行政级别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助于政府与国企的干部交流。

2、有助于政府与国企的干部交流

若国企行政级别被取消,高管没有对等的级别,无疑就堵住了国企与政府交流干部的通道。以后国企高管进不了政府;政府官员也进不了国企。如此老死不相往来显然对政府与国企皆不利。

3、完善治理结构

让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混合,通过投资多元化改组董事会。国企由国家控股不能含糊,但控股要分绝对控股与相对控股。对国家安全与自然垄断领域的国企,国家应绝对控股;对其他国企,国家只需相对控股

⑦ 事业单位如何去行政化

事业单位行政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分权不到位、不彻底,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必须聚焦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分权,关注政府下放了哪些权力?谁来承接下放的权力?这些权力以什么形式下放?下放后的权力是否得到有效的监督?当前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应当从以下方面思考:
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当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的职能依然存在交叉,有些政府机关忙于微观事务的管理,干预了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运行,同时忽视了监督管理职能,履行自身职能时出现越位、缺位;有些事业单位既承担政府机关的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又从事具体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对其他公共服务主体形成不公;还有些事业单位同时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容易形成二者之间的利益输送,挫伤了企业主体的积极性。要去除事业单位行政化,必须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企业三类组织形态的职能定位,将相互交叉的职能剥离归位:将政府职能中对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微观管理的职能剥离出来,分别还给事业单位和企业;将事业单位承担的政策制定和监管的职能还给政府,将事业单位提供的不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交由企业提供。通过职能剥离归位,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类组织的职能更加清晰明了,按照各自的职能定位履职尽责。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机关向事业单位分权,首先是下放决策权和管理权,退出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承接政府机关下放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监督机构,主要组织形式是理事会,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对象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数量、品种等拥有话语权,其代表在理事会中要超过半数;管理层,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事业单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和理事会、管理层的运行规则。在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各项制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力。

⑧ 什么是事业单位去行政化

目前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事业单位改革。改革之后,所有保留事业性质的单位,将只能从事公益性质的工作。你所说的去行政化即是改革的目的之一。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都有行政职能。改革后,所有保留的事业单位将不再具备行政职能。原先所有的行政职能将被上级主管机关收回。

⑨ 为什么呼吁大学去行政化这么多年可是大学行政化依然很

“公立学校是由来管理的,但不应该是的附属物。
有关部门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学术规律,落实大学的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不能单纯用行政眼光、行政思维,用处理行政事务的手段对待学术和学校事务。不应该再使用‘部属’‘省属’高校这样的说法,应该改为国立的、省立的高校,这个观念需要得到改变。”
而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需要有另外一种新的制度设计,能够让学校能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对接,以利于争取到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办学条件。

阅读全文

与去行政化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