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中途买入债券问题,比如和讯网等所列出某某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这个受益率是只从买入后,到期为止所收利
债券到期收益率 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这个收益率是指按复利计算的收益率,它是能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计算
(1)对处于最后付息周期的附息债券(包括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贴现债券和剩余流通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到期收益率采取单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PV为债券全价(包括成交价格和应计利息,下同);D为债券交割日至债券兑付日的实际天数;FV为到期本息和,其中:贴现债券FV=10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FV=M+N×C,附息债券FV-M+C/f;M为债券面值;N为债券偿还期限(年);C为债券票面年利息;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 (2)剩余流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采取复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PV为债券全价;C为债券票面年利息;N为债券偿还期限(年);M为债券面值;L为债券的剩余流通期限(年),等于债券交割日至到期兑付日的实际天数除以365。
(3)不处于最后付息周期的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的到期效益率采取复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PV为债券全价;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 W=D/(365÷f);M为债券面值;D为从债券交割日距下一次付息日的实际天数;n为剩余的付息次数,n-1为剩余的付息周期数;C为当期债券票面年利息在计算浮动利率债券时,每期需要根据参数C的变化对公式进行调整。
浮动利率债券的收益率是按当期收益计算的到期收益率,它更侧重于对即期收益水平的反映。 既然央行已有上述通知,交易所市场的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也可利用上述收益率公式计算,以便于两债券市场中收益率计算的统一。尽管对第一、第二种情况没有疑义,但是,第三种情形下的计算公式,市场人士却存在一些疑问。
我们知道,对于国债的收益率有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之分,当一年付息一次时,名义收益率等于实际收益率,而当一年付息次数超过一次以上时,名义收益率要小于实际收益率。央行公布的收益率公式(1)求出的是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D/365,其余符号的含义与公式(1)同。
⑵ 关于各种债券发行人确定债券期限的问题
主要因素有:资金使用方向,市场利率变化,债券变现能力。
⑶ 权益工具与债务工具区别
权益工具与债务工具区别
1、种类不同
权益工具是公司融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股权工具。债务工具是金融工具中会形成债权债务的一类工具。
2、属性不同
权益工具的发行人有义务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向资产的持有者支付红利,属于固定收益证券,债务工具投资是浮动利率投资。
3、形式不同
权益工具发行的形式有公开募集和私募。前者需要具备特定交易市场的条件,如财务状况、公司治理、产业前景等,需要专业机构来帮助实施。后者是对特定人员或机构发行,不需要向社会公开有关的信息。
债务工具持有者的要求权是获得固定的支付,它具有具体的支付条款,如期限、利息、息票率等。按时间划分,有短期债务工具与长期债务工具,前者为一年以内的,后者是超过一年的。
按发行主体划分,分为公债与企业债,前者是由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发行的,后者是由公司发行的。由于公司的风险特性与政府不同,因此同样期限的企业债收益率高于政府发行的公债。企业债有不同的还款形式,可以附加一些选择权,如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
(3)当期对不同期限债券债务所bian扩展阅读:
金融工具重分类的原则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金融资产一般分为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当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对所有金融负债均不得进行重分类。所以,金融资产可以在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之间进行重分类。
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应当自重分类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不得对以前已经确认的利得、损失(包括减值损失和利得)或利息进行追溯调整。
重分类日,是指导致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
如甲公司决定于2*17年3月22日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则重分类日为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就是2*17年4月1日。
乙公司决定于2*17年10月15日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则重分类日为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就是2*18年1月1日。
需要注意的是:
(1)企业业务模式的变更必须在重分类日之前生效。
(2)如果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没有发生变更,而金融资产的条款发生变更但未导致终止确认时,不允许重分类。
如果金融资产条款发生变更导致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不属于重分类,企业应当终止确认原金融资产,同时按照变更后的条款确认一项新的金融资产。
⑷ CPA债务资本成本风险调整法,相近到期日政府债券的选择
这题肯定是被人改过的,风险调整法如果用以确定的无风险利率的政府债券到期日和拟发行债券到期日差距这么大是有问题的。
⑸ 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利率不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到回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答具利率不同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
债务人无法依约付息或归还本金的风险称为违约风险,它影响着债权工具的利率。各种债权工具都存在着违约风险,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最低,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比普通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要小。一般来说,债券违约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公司债券的利率往往高于同等条件下的政府债券的利率。债权债务的相关法律条例华债网可以查到。
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各种债券工具由于交易费用、偿还期限、是否可转换等方面的不同,变现所需要的时间或成本不同,流动性也就不同。一般的,国债的流动性强于公司债券,期限较长的债券,流动性差。流动性差的债权工具,风险相对较大,利率定得就高一些,债券流动性越强,其利率越低。
⑹ 债券的期限结构的计算方法
目前流行的来期限结构计算方法大源都以附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作为计算的基础,这并不是一个精确的算法。本文提供了一种用固定利率债券收益率推导精确期限结构的方法,并说明了在当前环境下使用该方法的局限性。
【关键词】:收益率;期限结构
【分类号】:F810.5
【DOI】:CNKI:SUN:ZGHC.0.2002-01-012
【正文快照】:
收益率期限结构(Term Structure of Yleld)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不同期限资金的收益率(Yield)与到期期限(Maturity)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不少投资和研究机构大都以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统一的国债收益率计算公式为计算的基础(见公式1)。该公式实际上是一个附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Yield
⑺ 所选择的上市公司债券的期限(及其到期日)是否必须要和本公司债务的期限(及其到期日)一致
从概念上讲:
债券到期期限和债券偿还期限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指债券从发行之日内起至偿清容本息之日止的时间。
2.从时间上来讲:
债券到期期限是指债券到期的那一天,即偿清本息之日的具体日期;而债券偿还期限是指一个时间过程,即从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止的时间间隔。
3.如何区别:
从债券到期期限的“到期”和债券偿还期限的“偿还期”里的关键字来区分。
⑻ 如何在计算不同到期时间的债务成本
如何计算债务成本
1.到期收益率法
如果公司目前有上市的长期债券,则可以使用到期收益率法计算债务的税前成本。
根据债券估价的公式,到期收益率是使下式成立的kd:
p0=∑(利息/(1+kd))+本金/(1+kd)
式中:p0 ——债券的市价;kd——到期收益率即税前债务成本;n——债务的期限,通常以年表示。
2.可比公司法
如果需要计算债务成本的公司,没有上市债券,就需要找一个可交易债券的可比公司作为参照物。计算可比公司长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作为本公司的长期债务成本。
可比公司应当与目标公司处于同一行业,具有类似的商业模式。最好两者的规模、负债比率和财务状况也比较类似。
3.风险调整法
如果本公司没有上市的债券,而且找不到合适的可比公司,那么就需要使用风险调整法估计债务成本。按照这种方法,债务成本通过同期限政府债券的市场收益率与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相加求得:
税前债务成本=政府债券的市场回报率+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率
4.财务比率法
如果目标公司没有上市的长期债券,也找不到合适的可比公司,并且没有信用评级资料,那么可以使用财务比率法估计债务成本。
按照该方法,需要知道目标公司的关键财务比率,根据这些比率可以大体上判断该公司的信用级别,有了信用级别就可以使用风险调整法确定其债务成本。
5.税后债务成本
由于利息可从应税收入中扣除,因此,负债的税后成本是税率的函数。利息的抵税作用使得负债的税后成本低于税前成本。
税后债务成本=税前债务成本*(1-所得税税率)
由于所得税的作用,债权人要求的收益率不等于公司的税后债务成本。因此利息可以免税,政府实际上支付了部分债务成本,所以公司的债务成本小于债权人要求的收益率。
⑼ 债券当期收益率公式是什么
债券当期收益率公式为:(ic当期收益率)=C (年息票利息) ÷ Pb(息票债券的价格)。
一、债券到期收益率定义:
债券到期收益率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这个收益率是指按复利计算的收益率,它是能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二、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1)对处于最后付息周期的附息债券(包括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贴现债券和剩余流通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到期收益率采取单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PV为债券全价(包括成交价格和应计利息,下同);D为债券交割日至债券兑付日的实际天数;FV为到期本息和,其中:贴现债券FV=10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FV=M+N×C,附息债券FV-M+C/f;M为债券面值;N为债券偿还期限(年);C为债券票面年利息;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
(2)剩余流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采取复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PV为债券全价;C为债券票面年利息;N为债券偿还期限(年);M为债券面值;L为债券的剩余流通期限(年),等于债券交割日至到期兑付日的实际天数除以365。
(3)不处于最后付息周期的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的到期效益率采取复利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y为到期收益率;PV为债券全价;f为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频率; W=D/(365÷f);M为债券面值;D为从债券交割日距下一次付息日的实际天数;n为剩余的付息次数,n-1为剩余的付息周期数;C为当期债券票面年利息在计算浮动利率债券时,每期需要根据参数C的变化对公式进行调整。
浮动利率债券的收益率是按当期收益计算的到期收益率,它更侧重于对即期收益水平的反映。 既然央行已有上述通知,交易所市场的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也可利用上述收益率公式计算,以便于两债券市场中收益率计算的统一。尽管对第一、第二种情况没有疑义,但是,第三种情形下的计算公式,市场人士却存在一些疑问。
三、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特殊情况说明:
如果债券每年付息多次时,按照流入现值和流出现值计算出的收益率为期间利率。如期间为半年,得出的结果为5%,则该债券的名义到期收益率为10%。
如无特殊要求,可以计算名义到期收益率,如果有明确要求计算实际到期收益率,则需要按照换算公式进行。
四、对于国债的收益率有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之分,当一年付息一次时,名义收益率等于实际收益率,而当一年付息次数超过一次以上时,名义收益率要小于实际收益率。央行公布的收益率公式(1)求出的是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D/365,其余符号的含义与公式(1)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