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珊瑚礁年限

珊瑚礁年限

发布时间:2021-04-24 04:52:44

① “鲸落”,“珊瑚礁”为何会被称为“海洋生命绿洲”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是人类中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的歌颂,在大自然里,并不缺少这些动物,“鲸落”,“珊瑚礁”为何会被称为“海洋生命绿洲”?在鲸鱼死亡之后,他的尸体可以为海洋生物带来许多食物,成为一个生态循环,而“珊瑚群”居住的动物数不胜数,为数以百万计的小生命提供了安全的住所。

珊瑚礁在过去受到严重破坏,因为它们造型十分好看,被我们大规模采挖,但他们的生命十分脆弱,要数百年才能够成为一片珊瑚礁,一旦破坏就不会存在美丽的风景,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

② 被珊瑚礁弄伤 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

珊瑚有毒。 但您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不用害怕。 主要还是您皮肤愈合能力引起的恐慌,或者对珊瑚毒素敏感。 放心吧,不要使用ok布,保持伤口通风干燥,很快就会愈合的。望采纳

③ 既然说珊瑚礁不是生物,那它怎么会死

珊瑚的死因分为快速死亡,慢速死亡,快到多快?10分钟以内全白不是神话,慢到多慢?一年以内慢慢死很正常。

买来的时候就带病毒,或者有点脱骨受伤你没发现,然后放入有机物过剩,水质不好的缸中,完全脱的速度排第一。如果简单的受伤,放入优质的海水中,它能修复。虫害需要自己去发现,LPS的虫都比较大比较明显,容易发现,一般在受伤的部位就能找到!

但是你要知道如何判断,整个缸看起来很脏,杂藻丛生、红泥、褐藻过多、高等藻不长,一般都是有机物超标!至于KH,LPS缸只要你在换水(即使你很少换水),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其他什么钙,镁,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最好不要添加!特别是微量元素,作用有没有?有!加合适才有,我们哪知道什么时候合适?但是超标了,啊哦!对不起,请把生物转移至垃圾桶!

④ 砗磲是怎样形成的要多长时间

海底最大的贝类
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

我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的珊瑚礁中,就生长着这么一种贝类中的庞然大物。它的贝壳大且肥厚,壳缘弯曲,状如荷叶边,壳面具有隆起的放射肋,壳顶部的前方有一个小孔,这是足丝的出处。在它发育期间,胶质的足丝从孔中伸出来,牢固地附着在礁岩上,因而成体不易随意移动。有的种类不以足丝固定,而多是背缘着地或在珊瑚礁上穿洞穴居生长。在西沙群岛,最大的砗磲贝壳1.25米长,两个贝壳张开宽达1米,贝肉75公斤,整个贝壳重达220公斤。本世纪初,在菲律宾海岸发现一枚长1米,重131.5公斤的巨型砗磲现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据说是外国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砗磲,与西沙群岛发现的砗磲,可说是相形见绌了。其实,砗磲的壳最长可达2米多,重量可超250公斤,简直是个天然的浴盆。它还是海洋世界中的寿星,寿命可超百岁,据估测,一般壳长1米的个体就已成长百年了,它荣称“贝类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砗磲的壳外面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里面白色,外套膜缘呈黄、绿、青、紫等色彩,十分漂亮,是不可多得的装饰品。砗磲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取其肉得有妙法:穿上潜水衣,带着錾子等工具潜入水中,趁砗磲张开贝壳时,将錾子插入割下贝肉。砗磲的肥大闭壳肌加工晒成干品是上等海珍品,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它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⑤ 珊瑚礁ESR测年的最大年限

业渝光和杰刁少波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珊瑚礁的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对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及构造运动等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常使用14C和铀系方法进行测年。这两种测年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测年的年限较短,14C法一般在4万a之内,230/234U法也不超过35万a,远不能满足生物礁地质学研究的需要;其次,对样品保持化学封闭体系的要求较为苛刻,否则得出的年龄不是偏年轻就是偏老。由此看来,生物礁碳酸盐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基本上没有突破35万a的界限,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地质学家,致使许多研究成果没有得到放射性同位素年代的证据。

ESR方法是一种新的第四纪测年方法,通过与14C和铀系方法测年结果的对比,证明珊瑚礁的ESR年龄在35万a内是可靠的,是测定珊瑚礁年龄的一个有效工具。Radtke等(1988)曾报道过巴巴多斯礁岛上两个珊瑚礁的ESR年龄,一个由100%文石组成的样品年龄为80.8万a;另一个由60%文石组成的样品年龄为90.8万a,这是以前报道的珊瑚礁最老的年龄。为何如此老的珊瑚礁样品还没有方解石化,他们解释是由于巴巴多斯礁岛比较干旱的缘故。目前,珊瑚礁ESR年代学研究的对象大都是文石质珊瑚,当珊瑚中文石含量降为20%时,其ESR年龄明显地偏年轻。完全方解石化珊瑚的ESR年龄未见报道过。

海洋地质研究所在西沙施工的3口钻井中,文石质珊瑚礁仅限于孔深30m左右,此时年代也不过20万~30万a,孔深30m以下以方解石为主,很难找到文石质的样品。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用ESR方法对完全方解石化的珊瑚礁样品进行开拓性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样品取自西琛一井28~143m间,经X光衍射测定,样品中方解石都在98%以上,表明这些样品几乎已完全方解石化。样品用60Co源进行了较大剂量(<2400Gy)的人工辐照,经ESR波谱测定,发现g=2.0000和g=2.0031两个ESR信号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天然剂量样品的g=2.0000峰值较小,不易辨认,而g=2.0031的ESR信号是第三纪古老贝壳中的主要信号,故选用g=2.0031作为测年信号。测定结果表明,西琛一井孔深38.6、123和143m处的珊瑚礁的ESR年龄分别为38.8万、85.8万和125.8万a。

没有任何测年方法可以验证这几个ESR年龄是否可靠,只能用有孔虫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特征来检验。Globorotalia tryneatulinoides是第四纪标准化石,在热带地区以该种的首次出现作为第三系和第四系的界限,在西石一井中这个界限位于孔深210m处,即大约1.9Ma左右。在孔深98.36m处是核型石灰岩与顶部具有滞留砾石沉积的粒泥灰岩分界面,而且是一个旋回层界面,此处是中更新统的底界,年龄为70万a。根据孔深和几个年代界限插入代进38.6、123和143m所求得的年代和我们的ESR年龄一致,说明这些ESR年龄可靠。孔深143m处的126万a是迄今报道最老的珊瑚礁ESR年龄。

在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每个方解石化的珊瑚礁样品都可以得到可信的ESR年龄,只有那些在磁性饱和剂量时ESR信号Imax大的样品才可以得到可信的年龄,而Imax小的样品的ESR年龄偏小,这是因为它们已趋向磁性饱和状态,即使处在较老的地层中也不再接受天然辐射剂量。上述3个样品Imax都很大,远没有达到磁性饱和,因此,推断ESR方法测定上新世珊瑚礁的年龄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甚至可能更老些,这对于第四纪礁相地质学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

(海洋地质动态,1990,第6期,5~6页)

⑥ 珊瑚多长时间长一厘米

珊瑚礁大多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洋中。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全世界珊瑚礁及珊瑚岛面积约有1000万平方公里。有些珊瑚礁垂直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海水温度高于27℃以上、有机营养丰富,光照充足等因素有利于珊瑚礁生长。珊瑚礁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远洋带鱼类的幼鱼生长地。南海珊瑚礁有逐年退化的趋势,中国应该召集国际合作机制,开展南海珊瑚礁监测、保护与促进生长等方面工作。

⑦ 珊瑚礁的ESR测年

业渝光和杰刁少波高钧成杜亚经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提要本文报道了南海珊瑚礁各类样品的ESR测年及在第四纪礁相地质学上的应用,方解石化珊瑚礁灰岩的ESR年龄可高达 126万a;此外,还对各类样品的测年信号的选取及有关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讨论。

珊瑚礁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对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和海平而变化等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常使用14C和铀系方法测定珊瑚礁的年龄。这两种测年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测定的年限较短,14C法一般在4万a内,230Th/230U方法也不过40万a左右;远不能满足生物礁地质学研究的需要;其次,对样品保持化学封闭体系要求较为苛刻,否则得出的年龄不是偏年轻就是偏老。自Ikeya 1983年首次应用ESR方法测定了日本琉球群岛海成阶地珊瑚的年龄以来,越来越多的珊瑚礁ESR年龄见诸于报道,现已成为测定珊瑚礁年龄的主要手段之一。

所谓珊瑚礁,就是在海底以珊瑚骨骼为主骨架,辅以其他造礁及喜礁物的骨骼和壳体所构成的一个能抵御风浪袭击的生物堆积体。西沙珊瑚礁远离大陆,受陆源物质干扰较少,海水中铀含量比较稳定,铁、锰、钾等元素含量较低,是使用ESR方法测年比较理想的地区。目前,珊瑚礁ESR测年的对象大都是文石质珊瑚,为此我们在测定这个地区文石质珊瑚的ESR年龄的同时,还对珊瑚礁的其他成分的ESR测年进行r一些探索。

1ESR测年的基本原理和实验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则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及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是一个带负电荷的球体,它在绕核旋转的同时也做自旋运动,这就是所谓的电子自旋现象。电子自旋在电子四周产生一个环形电流,从而形成了一个弱磁场,它相当于一个很小的磁铁。在通常情况下,轨道上成对的电子由于彼此自旋方向相反,磁矩相互抵消,所以不显示出磁性。然而当物质由于到本身或周围物质中铀、钍、钾等杂质放射性衰变所造成的电离辐射时,物质内部能产生一些缺陷,同时形成一些游离电子。当这些游离电子被其他杂质或晶格中的缺陷捕获时就形成捕获电子心,或原来的原子由于失去电子而形成空穴电子心。这些捕获电子或空穴电子心由于含有未偶电子而带有磁性,物质中这些未偶电子的浓度与时间成正比增加。在外加的高磁场作用下可以观测到电子自旋共振的微波信号,以确定顺磁电子的数目,从而达到测年的目的。

用ESR谱仪测定样品的ESR波谱。我们使用的是日本JEOL公司的JES-FEIXG ESR波谱仪。测定的条件是,室温,X波段,微波功率2mW,磁场调制0.05mTpp。磁场扫描范围336±5mT,扫描速率一般为0.625mT/min。每个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测定记录3次ESR波谱,然后取其记录的平均值作为ESR信号强度。

求ESR年龄的公式十分简单,即:

地质年代学理论与实践

式中,天然辐射总剂量TD的测定一般采用附加剂量法,即把预处理后的样品分成几等份,相继用不同的γ剂量人工辐照,经ESR谱仪测定得到一组 ESR信号强度和剂量响应的数据点,在计算机上用下式进行曲线拟合。

地质年代学理论与实践

式中,I为人工辐照后的ESR信号强度(任意单位);Imax是样品在饱和剂量时的ESR信号强度(任意单位);Q为人工辐照剂量(Gy),k为系数。当I为零时即可求出天然辐射总剂量TD。

用中子活化法或a谱法测定元素中的U、Th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K的含量。根据样品中的U、Th、K的含量,考虑到铀系不平衡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平均年辐射剂量率d,用(1)求出样品的ESR年龄。

2样品的ESR波谱图和辐照响应灵敏度

文石质珊瑚、风成灰岩、灰质壳、珊瑚藻和方解石化的珊瑚的典型的ESR波谱图如图1所示。

图1珊瑚礁的ESR波谱图

(a)珊瑚;(b)风成灰岩;(c)灰质岩;(d)珊瑚藻;(e)方解石化的珊瑚

文石质珊瑚和风成灰岩的ESR波谱图和前人做的完全一样,灰质壳、珊瑚藻和方解石化珊瑚礁灰岩的ESR波谱图未见文献报道过,由图1可见不同种类样品的ESR波谱图不一样;同是珊瑚,文石质的珊瑚和几乎完全方解石化的珊瑚谱图亦不一样。据我们观察,即使珊瑚中60%左右的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其谱图还是和文石质珊瑚谱图一样。风成灰岩的谱图要比珊瑚的谱图复杂得多,灰质壳的特征在于g=2.0042的宽峰。

样品的ESR信号强度随着人工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长,但不同的样品增长曲线的斜率不同,也就是辐照响应灵敏度不同(图2)。在g值和信号放大倍数相同的情况下,珊瑚的辐照响应灵敏度最大,而风成灰岩最小。

图2样品的ESR信号增长曲线

°—现代珊瑚;△—现代海螺;×—风成灰岩

即使是同一个样品,不同g值的峰对辐照响应灵敏度也不一样,如图3所示。在近代珊瑚中C峰对γ辐照的响应灵敏度最大,B峰次之,最小的是A峰。

图3同一珊瑚样品不同ESR信号增长曲线

A—g=2.0058;B—g=2.0032;C—g=2.0007

3测年信号的选取

要想得到一个可信的ESR年龄,首先要对样品的ESR谱图做出贴切的分析,选取可靠的吸收峰作为测年的信号。

文石质珊瑚 文石质珊瑚的ESR波谱图在中心磁场附近出现明显的A、B、C、D 4个微分吸收峰。据文献介绍,C和D峰都和CaCO3中的

3型缺陷有关,是总剂量的特征,但据我们观察 D峰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变化不大,难以辨认,故首先不予以考虑。在较老的珊瑚中A峰较大,基本不随人工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长,有时还减小;在较年轻的珊瑚中A峰随人工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长,但其得出的TD值远大于 B和C峰,与年代不相关,在现代珊瑚中A峰最小。由此看来,A峰不适于作测年信号,但从A峰的高低,我们可初步看出样品的年代和三价杂质的多少,年代较老杂质较多的珊瑚,A峰较大。

B峰和C峰都随人工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长,求得的总剂量值彼此差不多,B峰稍大些,但B峰的辐照响应灵敏度不如C峰。从热稳定性试验来看,B峰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0ka,而C峰的平均寿命却为500ka。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认为在文石质珊瑚中选取C峰做测年信号是有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是最可靠的测年信号。

风成灰岩风成灰岩的波谱比珊瑚的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样品中有较高的杂质和重结晶的缘故,而且这种样品是由多种生物骨屑所组成的,不似珊瑚那样“十净”,但其主要4个特征微分吸收峰还是和珊瑚一样。因此,我们还是选C峰作为测年信号。

灰质壳灰质壳的波谱图和珊瑚及风成灰岩的波谱图完全不一样。所谓灰质壳,顾名思义是一种钙质硬壳,大都出现在古土壤层中,是经淡水强烈改造多次淋溶,淀积形成的,在西沙石岛灰质壳顶层常可隐约见到似植物根茎的痕迹。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g=2.0045的宽峰上,峰宽0.4mT,这说明样品中含有腐殖酸。Hennig等(1983)认为g-2.0042的峰归因于腐殖酸,曲线宽度为0.4~0.6mT,这个信号不能进行ESR测年,即使是非常年轻的样品也出现宽大的信号,而且受辐照后产生的总剂量为100~400Gy。我们用这个信号计算的总剂量为184Gy,和Hennig等观测的一样。这个样品取自西沙石岛的化石土壤层,在成壤期间伴有植物的石化作用和淀积泥晶作用,极有可能含有较多的腐殖酸。所以我们选用g=2.0007作为测年信号,这个峰很小,可能是这个样品经受了淡水淋滤溶解了原来晶体中的缺陷,重新生成的晶体受到本身和周围物质的天然辐射作用,产生了新的ESR信号。

完全方解石化的珊瑚样品取自西沙琛航岛西琛一井较深部分(孔深28~143m),这些样品经X光衍射分析几乎是100%的方解石,文石含量极低。它的谱图不同于文石质珊瑚,只有两个峰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长,g=2.0000和g=2.0031峰。g=2.0000峰寿命较短,而g=2.0031峰是第三纪古老贝壳中的主要信号,故选g=2.0031峰作为测年信号。

珊瑚藻样品取自西沙永兴岛西永一井52~58m,它的谱图也比较复杂,找不到g=2.0007的峰。g=2.0024和g=1.9999的峰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g=2.0024

峰求得的ESR年龄和铀系年龄基本一致,选用它作为测年的信号。

4ESR年龄在礁相地质中的应用

4.1讨论了西沙石岛风成灰岩的基底年代问题

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基底明确,侵蚀面清楚,但其形成年代却颇有争议。经氧同位素地层学推断其基底年代为7万a,铀系测定为13.1万a。我们用ESR方法测定了风成灰岩基底年代为13.8万a,和铀系年龄完全一致,这和Kaufman(1986)统计的世界上100余个末次间冰期高海平面期珊瑚礁的铀系年龄也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西沙石岛风成灰岩的基底原生礁形成于末次间冰期的高海平面期。

4.2南海存在全新世珊瑚礁

我们测定了14个南海珊瑚礁浅钻中样品的ESR和铀系及14C年龄,这几种独立的年代学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表明这些珊瑚礁形成于全新世早期,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完全一致。对比了澳大利亚和马绍尔群岛3个钻孔水下礁的年代,南海珊瑚礁的形成年代也是一致的。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海平面的变化和珊瑚礁的生长,尽管世界各地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不一,各珊瑚礁的地质构造不同,但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全新世早—中期全球海平面较高,上升速率较快,珊瑚礁亦较发育。

4.3西沙石岛风成灰岩是末次冰期的产物

测定了近20个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地表和钻孔内的样品的ESR年龄,表明这些生物砂屑灰岩确实是末次冰期的产物。这说明干冷多风的气候确实是形成风成灰岩的主要条件。

4.4为西琛一井的地层划分提供了同位素地质年龄的证据

测定结果表明,西琛一井孔深38.6、123和143m的珊瑚礁 ESR年龄分别为38.8、85.8和125.8万a。目前,还没有任何测年方法可以验证这些ESR年代是否可靠,只能用有孔虫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来检验。G.truncatulinoides是第四纪标准带化石,在热带地区以该种的首次出现作为第三系和第四系的界限;在西琛一井中这个界限位于孔深210m处,即大约200万a左右。在孔深98.36m处是核型石灰岩与顶部有滞留砾石沉积的粒泥灰岩分界面,此处是中更新统的底界,年龄为70万a。根据孔深、岩石物征和几个年代界限插入带进38.6、123和143m所求得的年代和ESR年龄一致,这说明这些ESR年龄是可靠的。孔深143m处的126万a是迄今报道的最老的珊瑚礁ESR年龄。

5结束语

生物礁碳酸盐的同位素测年多年来基本上没有突破40万a的界限。ESR方法是一种新的测年技术,通过其和14C与铀系方法测年结果的对比,证明珊瑚礁的ESR年龄在35万a是可靠的。我们用完全方解石化的珊瑚礁灰岩测定的ESR年龄,经有孔虫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的检验同样是可靠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说明ESR方法是测定珊瑚礁的有效手段,它的测年范围可以从几千年直到126万a,甚至更老些,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测年工具,加强对它的研究定会对第四纪地质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Ikeya,M.,et al.,1983,Comparison of ESR ages ofcoral from marine terraces with14C and230Th/234U ages,Earth Planet.Sci.Letter.65.34~38

[2]Skinner,A.F..1988,Dating of marine aragonite b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Quat.Sci.Reviews,7.461~464

[3]Radtke,U.,et al.,1988,ESR dating of corals,Quat.Sci.Reviews,7,465~470

[4]陈以健等,1988.西沙珊瑚砂屑灰岩的ESR年龄测定,地质论评,34,3,254~261

[5]业渝光等,1989.应用ESR和铀系年龄讨论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基底的年代问题,科学通报,34.21,1642~1644

[6]业渝光等,1989.有关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中年龄计算的几个问题,地质实验室,5.5,312~318

[7]业渝光等,1990,西沙石岛风成灰岩的ESR和14C年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0.2.103~110

[8]张明书等,1987.海洋地质研究所集刊(一),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79

[9]Hennig,G.J.,et al.,1983,ESR dating in Quaternary geology,Quat.Sci.Reviews.2,177

[10]孟祥营,1989,西沙群岛晚中新世以来有孔虫生物地层界限及古环境变化,微体古生物学报,6,4,345

[11]张明书等,1989.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47

(海洋通报,1991,Vol.10.No.3,77~82页)

⑧ 中国南海历史上记载时间

三国时代的万震在《南州异物志》中说:“句稚,去典游八百里,有江口,西南向,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同时代的康泰在《扶南土俗传》中写道:“涨海中,倒(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这里的“珊瑚洲”是指由珊瑚礁形成的岛屿,洲底的“盘石”指岛屿基底,也就是礁盘,上面生有美丽的珊瑚。

阅读全文

与珊瑚礁年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
投资被骗报案有期限吗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