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尖贝有效期

尖贝有效期

发布时间:2021-04-20 03:14:49

A. 尖贝母有哪些特征

(徐锦堂)

湖北贝母(FritillariahupehensisHsiaoetK.C.Hsia)别名板贝,窑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恩施市及鹤峰、宣恩等县。以鳞茎入药。味甘苦、性微寒。有镇咳、祛痰的功能。治急性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症。

一、形态特征

茎直立,高20—60cm。鳞茎白色,肉质肥厚,直径1—3.5cm,外层由大小二片鳞叶组成,扁圆形,顶端凹入,小者尖圆形,基圆顶尖,须根纤细,丛生,有肉质粗根4—5条。叶通常3—7枚轮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7—13cm,在上部的叶有时先端卷曲。花1—3朵生于茎顶,下垂,紫色,有褐色小方格,花被6片近长圆形,长4.2—4.5cm、宽1.5—1.8cm,外3片稍狭。蒴果种子多数(图14—87)。

图14—87 尖贝母形态图

1.植株 2.雌蕊及雄蕊 3.鳞茎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

尖贝多采用鳞茎分瓣无性繁殖,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栽种,一月后才能生根发芽,大约两个月左右根芽发齐,此期新生鳞茎已有豆粒大小,有的更大些,主要决定于原母鳞茎的大小,而原母鳞茎已干缩,附着在新生芽旁,冬季温度渐降低贝母进入休眠期,次春贝母主要靠发出的根系吸收土壤中营养而生长。地上部生长期很短,早春2月底开始出苗,3月上旬齐苗,4、5月份是贝母生长旺季,鳞茎也迅速增大,5月下旬地上部枯萎,出苗后生长季不足三个月。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地势

尖贝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1700m的山区,以半阴半阳的晚阳山,坡度在10度以内缓坡地较好,坡陡不宜种植。

2.气候

喜凉爽潮湿,不怕霜雪,忌高温干燥,尤其在栽植期干旱,会导致鳞茎霉烂,产区年平均气温14—16℃,最低气温1月份-5℃,5月份贝母生长旺季平均气温20—25℃,年降雨量1300—1500mm,无霜期160—180天。

3.土壤肥料

尖贝母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固其根浅,主要生长在人工配制的腐殖土层内,生荒、二荒土、熟土皆可种植,但以新开垦的腐殖土深厚,表土质地疏松的土壤最佳。尖贝耐肥力很强,虽然出苗后地上部生长季不足三个月,但栽种后未出土前已长出新根,可吸收土壤中一部分营养,故一定要施足底:肥,加强追肥管理,才能获丰产。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尖贝用客土法栽培,故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表土疏松,底土保肥保水力强的老林地较好,产区喜选豆瓣泥、灰泡土、红油沙土种植。病虫害严重,故不能连作,应行3—5年轮作,喜凉爽,应选西北向或东北向半阴半阳山种植。晚阳山较早阳山好,因早阳山上午烈日曝晒后,如下午遇暴雨易发生病害。地势应选稍倾斜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总之,应选排水良好不积水,背风,疏松的壤土种植。

12月至翌年2月,砍去茅草林木,将成材的木料运出,剩下的残余枝叶杂草等平铺地面烧焚,翻挖25—30cm深,采用分层挖的方法,不乱土层,耙净树根、竹根。栽植前10余日挖二遍,深10—12cm,耙平顺坡作高畦,畦宽1.2—1.3m,沟宽20—25cm,深3—5cm,畦面呈瓦背形,每隔6—8m开一深15—20cm、宽30cm的横沟,横沟顺坡斜开,呈人字形或V字形,便于操作或排水。如系二荒土成熟地,冬季翻挖一遍,栽前挖第二遍后即可开沟作厢(高畦)。

整地作畦后,每亩撒50—100kg腐熟饼肥,用耙耙匀,与土壤混合,然后将发酵过的牛马粪平铺畦面1.5—2cm厚,上盖火熏腐殖土2—3cm,即可栽植。

(二)繁殖

尖贝可采用有性及无性两种方法繁殖。

1.无性繁殖

尖贝生产大多采用鳞茎分瓣无性繁殖方法,鳞茎分大,中、小三等(表14—79)。

表14—79 尖贝鳞茎大小及分殖瓣数对照表

但也有特大特小者,皆称等外品。鳞茎收获后,用不同筛孔的筛分大、中、小三级,一般大中子用作栽植材料,小子加工入药,有时也选用小子作种,多不行分瓣,而大、中子则分瓣繁殖。

栽植当日,用手指或竹刀,将鳞茎纵切成2—4瓣(如表14—79),每瓣宽应在1cm以上,直切不能横切,必须保留内皮,否则不易发芽(图14—88)。应边分、边栽,不宜分瓣后保存。

图14—88 尖贝鳞茎分切方法示意图

6月中、下旬尖贝收获后即可栽植,不得晚于9月中旬,最好随收随栽,栽前必须严格选种,将染病虫害的鳞茎剔除,每亩栽种量170—230kg,以行株距3cm将分瓣鳞茎摆在畦面,分瓣的伤口应向下,以防止积水后腐烂。摆好种栽后立即覆盖腐殖土5—6cm厚,用手摊平盖匀。栽后畦面盖茅草竹枝一层,起抗旱保湿作用。

2.有性繁殖

尖贝进行无性繁殖多代后,应进行一次有性繁殖,贝母生长势旺盛,并可提高繁殖系数,但因有性繁殖生长缓慢年代长,故生产上很少采用。

选背风、肥沃的老山林,翻挖后施入底肥,作高畦,6月下旬,选直径在3cm以上肥大无病虫害的特大鳞茎,不分瓣用穴播法种植,穴距30cm,深10—12cm,每穴施入腐熟牛马粪1kg,饼肥100g,并浇入人粪尿水适量,上覆火熏过的腐殖土2—3cm厚,摆入大鳞茎2—3个顶覆腐殖土3—4cm厚,加盖2cm厚土壤一层,次年2月底出苗,2月末开花,应进行人工授粉。5月中旬可采少量种子。采种后不行翻动,栽后2—3年才能收到大量饱满的种子。栽种期间应注意及时追肥除草,加强田间管理。

尖贝种子属胚后熟类型,采种后胚尚未发育完全,应立即播种保湿,不宜久存。经秋冬季5—10℃低温两个多月,种子完成胚后熟分化,次年3月即可出苗。幼苗有小叶1—2片、纤细、鳞茎如豆、播后第3—4年可收获,大都为小子贝母,可继继进行无性繁殖。

(三)间套作

尖贝栽后当年不出苗,故有的药农秋季在畦面撒播青菜,但不宜种深拫的萝卜菜等。次春在畦沟两旁可点种玉米,株距0.5—1m,不宜过密,对尖贝还可起到遮荫作用。

(四)田间管理

1.除草

6、7月份贝母栽种后,如不套作蔬菜,肥沃的畦面最易长草,应及时拔除,避免杂草消耗土壤的养分。尖贝种植较密,幼苗出土后,株行间很难进行松土除草,所以必须抓紧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两个月,用手拔草2—3次,种子播种地因苗幼小,拔草时更应精心,防止拔出贝母小苗。总之在贝母生长季和秋季应保持畦面无草。

2.追肥

栽后8—9月份,可追速效性氮、磷肥料1次。1月份,将畦面覆盖的茅草烧尽,用竹耙轻轻耙松畦面,可淋人粪尿水每亩1000—1500kg。2月下旬至4月中旬,可淋两次人粪尿水,或将50—100kg饼肥用尿水混合,发酵10余日,拌腐殖土后撒在畦面。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线虫病

(Ditylenchus sp.)

病原是圆形动物中的一种茎线虫,3月份尖贝出苗后,为害鳞茎盘处,6月中旬收获至栽植前贮藏期间,症状最为明显,常引起鳞茎腐烂,感染较轻者,栽种后继继为害,次春不能出苗,严重时发病率在90%以上,某些年份某些地区可造成毁灭性为害,减产十分严重。

2.尾足螨

为害部位、时间同线虫病,对鳞茎造成严重为害,引起腐烂,造成减产。

以上两种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方法;(1)严格选择种栽,栽种前应严格选种,选种时应掰开鳞茎瓣,检查鳞茎盘,如发现有5%左右的鳞茎被为害,即应进行药剂处理。

(2)应分散栽培,也不宜集中贮藏,药农经验往往一户种几百公斤贝母,每年可增产,一旦数量达千公斤,则会出现毁灭性病害。我们发现,这主要由于栽种量大,不能及时将收获的贝母栽下,集中贮藏,尾足螨互相感染传播,造成腐烂,严重减产,因此,应分散贮藏,同时应边收边栽,不宜贮藏过久。

(3)畦面打气眼,尖贝施肥量大早春潮气上升,往往会引起病害,在3—5月间,用竹竿在畦面株间打15—20cm深气眼1—2次,可降低土壤温湿度,减轻病害。

(4)畦面发现病株,应将病株和周围一定范围内健株及土壤挖除。病穴用生石灰或10%福尔马林浇灌消毒。

(5)栽种贝母的腐殖土应预先熏透熏好,用时过筛,筛净未腐烂的树枝,否则春季发酵,地温升高,都会导致病害。

(6)药剂防治选种时发现5%以上鳞茎被线虫及尾足螨为害,就应用药剂防治,具体方法是用福尔马林(含量37%)配成5%溶液浸种栽1小时后又用麻袋等覆盖物盖好闷1小时后栽种,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金针虫

(Plcoriomus canaliculatus Fald.)

多在3—5月发生,姓食鳞茎,防治方法参见人参。

四、采收与加工

6月上旬尖贝倒苗后即可收获,用小铲挖苗,将有病虫为害的剔出,一般小子用来加工,大、中子用作繁殖,产量一般为栽种量的二倍,小子洗净后用石灰水浸泡几小时,捞出拌石灰粉,上炕烘炕。半干时用手搓去灰壳,筛出灰粉,用水淘洗余灰,火炕至全干称毛货。将毛货浸入淘米水及明矾、滑石粉、樟脑粉等配制的溶液中几小时,捞出炕至半干,用硫磺熏后,尖贝变洁白色,然后在烈日下晒干。

B. “尖贝”与“平贝”的区别是什么

【尖贝】的其他名称:川贝母, 青贝, 炉贝, 贝母, 勤母, 川贝, 松贝, 松潘贝, 贝父, 母龙精,阿皮卡, 勒母, 勃母
它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主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性状】
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棱砂贝母习称炉贝。

【平贝】母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平贝母也称平贝、贝母,是药用贝母类药材的一种。
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脉,湿润的山角坡地阔叶林带。人工栽培平贝我省主要产于尚志、五常、铁力等地区。
【性状】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须根多数,生于鳞茎茎盘下面,长6-20厘米,直径0.3-0.5毫米。鳞茎圆而扁平,由2-3片肥厚的鳞瓣抱合而成,纵径1厘米左右,横径1-1.5厘米。

C. 贝尖是什么

贻贝又称青口贝、海红、淡菜等。是最 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主要产于近海海域。贻贝贝壳呈椭圆形,体形较小。壳顶细尖,位于壳的最前端。贝壳后缘圆,壳面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将壳面分为上 下两部分,上部宽大斜向背缘,下部小而弯向腹缘,故两壳闭合时在腹面构成一菱形平面。生长线明显,但不规则。壳面有紫黑色、青黑色、棕褐色等。壳内面紫褐 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其可食部分主要是橙红色的贝尖。

D. 尖贝和川贝是一种东西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考虑尖贝和川贝的效用是差不多的

E. 中国中药有没有尖贝这味药

“尖贝”是“川贝母”的别称。

F. 尖贝与平贝的区别是什么

尖贝与平贝的区别是:
1、从产地上看,尖贝主产于四川,分布于甘肃、青海。平贝则是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现东北各地有栽培。
2、从外形上看,尖贝以底平,头尖者良,称尖贝,最小者称米贝,若两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平或略尖则称青贝。平贝表面淡黄白色,常有黄色斑痕,顶端平或微突起开裂,基部中央凹入,外层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形似浙贝但个粒较小,与川贝相比又稍大,也有川贝的功效,但清热之力较差。
3、从功能上看,尖贝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平贝也有尖贝的功效,但清热之力较差。

尖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为一味润肺止咳的传统中药。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川贝的别名有: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

平贝母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平贝母也称平贝、贝母,是药用贝母类药材的一种。平贝母也称平贝、贝母,是药用贝母类药材的一种,贝母的应用早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脉,湿润的山角坡地阔叶林带。人工栽培平贝我省主要产于尚志、五常、铁力等地区。

G. 扇贝尖怎么吃

食用方法:水发配菜炒食

炒贝尖
主料:干贝尖
辅料:黄瓜、鸡蛋、葱、姜
调料:盐
做法:
1、贝尖用30度的水浸泡,这样盐份出的快
2、洗净后加入一个鸡蛋,如果不裹鸡蛋,贝尖受热后容易老,影响口感
3、黄瓜切片后,撒盐,备用
4、油热后,下贝尖鸡蛋,放葱姜,炒出香味后,放黄瓜片,翻炒均匀起锅,炒的时候切记:火不能大!

H. 尖贝蒸梨制做方法是什么

将雪梨放入碗中,
放上尖贝、
冰糖一大块。
放入水中蒸熟!
止咳化痰

I. 贝尖是什么求解答

贻贝又称青口贝、海红、淡菜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主要产于近海海域。贻贝贝壳呈椭圆形,体形较小。壳顶细尖,位于壳的最前端。贝壳后缘圆,壳面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将壳面分为上
下两部分,上部宽大斜向背缘,下部小而弯向腹缘,故两壳闭合时在腹面构成一菱形平面。生长线明显,但不规则。壳面有紫黑色、青黑色、棕褐色等。壳内面紫褐
色或灰白色,具珍珠光泽。其可食部分主要是橙红色的贝尖。

阅读全文

与尖贝有效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