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主要内容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先进工业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强烈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业。分崩离析中的德意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与英法等国争锋于贸易战场。
但是德意志没有被亚当·斯密唬住。李斯特对此洞若观火: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德国需要贸易保护,因为它处在后发的位置上。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对此,他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认为:在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后发国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吸收先发国的生产力。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对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在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后发国向先发国推进过程中,应像美、法那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业。在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已成为先发国的强国,应像英国那样“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这一点对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Ⅱ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将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他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并不适用于每个经济发展阶段。
在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采用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原因是此时本国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差,不足以与来自处于农工商业阶段国家的产品相竞争。如若采用自由贸易政策,不但享受不到贸易利益,还会令经济遭受巨大冲击。
生产力论
不管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还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都显示了明显的贸易利益。对此,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固然有益,但这样的贸易利益不足以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依据。原因是,自由贸易理论是基于静态分析方法和世界主义的立场之上,这与现实世界不符。
这样的贸易利益应被视为静态的贸易利益,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尽管在短期落后国家能够获得一些贸易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该国生产财富的能力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任何时候,各民族的利益都高于一切。当自由贸易损害到一国实际或潜在利益的时候,该国有权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是动态且可培养的。
落后的国家在面临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的成长”,有理由采取产业保护措施。针对当时的经济背景,李斯特指出,对于德、美这样的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如果与处于农工商业阶段的英国进行自由贸易,虽然表面上在短期能够获得贸易利益,但在长期将损害其生产力,制约其创造财富的能力。
一个国家要追求的是财富的生产力,而非仅仅是财富本身。“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和已经创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灭的财富获得补偿 。”
国家干预论
像重商主义一样,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也强调国家在贸易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李斯特认为,政府不能作为“守夜人”,要做“植树人”,应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利用关税等手段来保护国内市场。
关税保护制度
李斯特认为,应采用关税制度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在该制度的设计上,应体现以下几点:
(1)差别关税:以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为出发点,对不同的产业征收不同的关税。比如对于国内幼稚工业相竞争的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同时以免税或低关税的方式来鼓励国内不能自行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进口。
(2)有选择性的保护:并非对所有工业都加以保护,保护是有条件的。只有那些经过保护可以成长起来的,能够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才对其加以保护。对于那些通过保护也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则不予以保护。
(3)适时调整: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不是无休止的,而是又限期的,超过了规定的限期,该产业即便没有成长起来,也要解除对它的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李斯特并不否认自由贸易政策的一般正确性,他认为,当一个国家解决了落后问题,即实现了工业化后,是可以选择自由贸易政策的。这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与重商主义以及后面提到的贸易乘数理论的一个不同之处。
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护期限的确定。保护幼稚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一旦达到目的,就应该撤销保护政策。设定适当的保护期限,可以激励被保护产业充分利用保护期内的优惠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有效避免了 老态龙钟的幼稚产业” 的出现。
2.加强保护过程中的监管。政府需要对处于保护期内的幼稚产业实行必要监管,督促其在政府的帮助下正当利用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3. 鼓励国内竞争。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以强化保护政策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Ⅲ 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幼稚产业 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①所保护的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对潜在资源的利用; ②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 ③保护幼稚产业
Ⅳ 简述幼稚工业保护论的主要观点和措施
简单来说,就是穷则闭关锁国,达则自由贸易
措施方面
1.税收优惠,
2.政策绿色通行,主要是证件准入方面的东西
3.关税保护,强行降低国外同类的竞争力
4.给相关研究院,学校补贴,培养人才
5.还有一个方面,社会舆论也需要政府去引导。这个很微妙,个人认为工资给够,加上足够的保险措施,应该就可以了
Ⅳ 论述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
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1)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张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的形成,因而不利于德国成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
(2)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上和经济上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李斯特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程度,把国家经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他认为政府应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以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国际利益的保证是持久的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
2.保护对象和时间
(1)保护对象。①农业不需要保护。②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③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2)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限期,如果在此期限内,被保护的产业始终发展不起来,那就放弃保护。
3、保护手段
通过禁止输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Ⅵ 保护幼稚产业论有哪些缺点
保护幼稚产业的观点具有如下问题:(1)保护不阻碍了竞争,降低了该产业的活力。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企业只有在激励的竞争中才能激发其活力。现代产业发展的一般实践也表明,激励的竞争,激发了企业家改进现场、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努力。而保护中的产业,保护好比温室中的花朵,到真实的环境中将很快凋零。(2)保护隔绝了市场,形成了贸易壁垒,不利于国际分工。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会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其他国家的相应策略。这就隔绝了各个市场,不利于在国际大分工中,依据各国的资源和禀赋形成竞争优势。
Ⅶ 幼稚工业保护的要旨是什么
分崩离析中的德意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与英法等国争锋于贸易战场。
但是德意志没有被专亚当·斯密唬住。属李斯特对此洞若观火: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德国需要贸易保护,因为它处在后发的位置上。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对此,他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认为:在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后发国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吸收先发国的生产力。像西班牙、葡萄牙那样“对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在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后发国向先发国推进过程中,应像美、法那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业。在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已成为先发国的强国,应像英国那样“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行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
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
Ⅷ 请简要评价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论
我觉得这是早期贸易保护理论把经济同政策结合起来的一个亮点,对落后国发展为新兴工业国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
首先,李斯特的国际贸易学说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解出来的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说的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形成。
其次,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不仅对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指明了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国际贸易发展道路,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再次,他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以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分庭抗礼,用保护贸易理论来抨击自由贸易理论,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民族主义来反对英国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且最终目的是实行自由贸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当然,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也存在许多缺陷: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的分析也很混乱;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僵硬划分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等。
Ⅸ 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他在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学说。
(9)幼稚工业保护论年限扩展阅读:
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之一:穆勒标准
如果某个产业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经验,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在一定时期的保护下,该产业能够提高效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存在下去,并取得利润,该产业即为幼稚产业。概括如下几点为:
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Ⅹ 简述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内容。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 :国家经济学 、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 。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提出发展阶段论 ,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
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指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李斯特指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实现其转变和增长。
(10)幼稚工业保护论年限扩展阅读
中心内涵:提高进口商品关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内容: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对外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李斯特把根据国民经济完成程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高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主张国家通过关税干预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