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尸检的最长期限是多久
尸检最长期限是患者死亡后7日内,题目中患者已经死亡两个月,不可再做尸检了。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1)医患年限扩展阅读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九条,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㈡ 医患纠纷的赔偿标准一般是多少
你好,医患纠纷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医患之间如果产生矛盾,首先可以由医院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双方不愿意协商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会根据该医疗纠纷的鉴定结果进行裁决,决定医院是否有赔偿责任。如果确实是医院方面的责任,患者会获得一定的赔偿。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医患事故纠纷的赔偿标准。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还包括了患者家属的陪护费、患者的误工费用等等。一般来说,如果医患纠纷闹上法庭,由于法庭工作人员无法直观判断该起事故中究竟是否应由医院方面负责任,所以会需要专业的机构对该医疗纠纷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判断双方的责任。
网页链接
㈢ 尸体在多长时间内可以进行尸检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持续低温冷冻保存,温度在零下20度至零下18度)。
可以延长至7日, 结果出来大概要20天到30天。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3)医患年限扩展阅读:
运用病理解剖的有关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变,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尸检即尸体解剖,是指对已经死亡的机体进行剖验以查明死亡原因的一种医学手段。
尸检对于解决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而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具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
目的:尸体剖检观察,死者生前的各器官病变,科学的分析推断,得出符合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㈣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时间限制吗
现实困惑
潘某因病到某医院就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潘某的病情无明显好转,于是医院对潘某采取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潘某的病情有所好转,便出院回家调养。半年后,潘某感觉自己肾功能受损,便四处求医,但都无效而返。潘某认为自己肾功能受损是由于胃切除手术造成的,因此要求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其损失。而医院则认为双方应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此时距离手术时间已过去1年多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无时间限制,是多久呢?律师点评
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未明确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申请时效,但如果医患双方因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结果长时间得不到承认而延误了诉讼时效,显然这种状况是不利于医疗纠纷及时解决的,也违背了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基本精神。因此,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明确规定患者申请行政处理医疗争议的期限为其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本案中,潘某找到医院解决医疗纠纷时距离他做手术已经过去1年多了,但是潘某是在回家调养半年后才意识到自己肾功能受损是由于胃切除手术所造成的,因此,潘某没有超过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期限,可以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法律依据
《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
患者或其家属提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为其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
特别提醒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主要是因为医疗事故超过这个时间限制的话,不但鉴定起来麻烦,还有可能会鉴定错误。
㈤ 医疗事故鉴定的时间有多少医疗事故鉴定的有效时间怎么算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间是:
(一)、一般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据此,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为死亡后一年内应当提出鉴定申请;如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法院将不保护,鉴定亦没有实质意义。
(二)、进行尸检时的申请期限。在患者死亡的情况下,进行尸检查明死亡原因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前提!但尸体要保存患者死亡时物理、化学之状态参数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殊大,故不能不有所时间限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要注意的是进行尸检时的申请期限是不变期间,切不可逾越,否则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三)再次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期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㈥ 为什么学历高的人讨论医患纠纷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习惯性的站在医生的一方
因为对于学历高的人来说,他们的思维更加的敏捷,更加的理性,所以他们说出来的话一般都是比较有真理性的。而且一般医生说的都比较有道理,所以从医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医生懂得医学知识是很多的,他们了解的也是很多,所以他们在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也是深思熟虑的,这也是为什么别人喜欢站在医生的一方回答问题的原因。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喜欢站在医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他们的本能反应吧,毕竟只要和自己了解的专业知识所相关的,那么他一定也是很了解的,而且正确的表述答案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㈦ 为什么学医的要学5年,其他的一般只要4年就行
学医(本科)为什么要5年
1.本科5年:
医学是最尖端的学科之一,全国有五分之一的博士都是学医的。既然是尖端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与国际接轨,国外都是5年制。
医学的五年报考:4年校内学习书本知识,1年医院各科轮转实习,医学的专业课程特别多,五年时间的学习都特别的紧凑。
另外,就算很好的学完了5年的所有科目,作为医学本科生也很难就业,继续读研读博,才是医生的必经之路,5年是远远不够的了,有的甚至是8年。
2.本硕博连读8年:
临床医学跟其他专业不太一样,分为5年制本科、5+3一体化招生(原七年制本硕连读,后调整为5+3一体化)、8年制本硕博连读三种。
三者的区别在于:5年制本科毕业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证,但是毕业后工作还需要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医学类本科生毕业想进三甲大医院难度较大;
2014年,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释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教育与卫生部门达成共识: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将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被称为“5+3”。
5+3本硕连读也就是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毕业生可获得本、硕毕业证和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和执业医师资格证;而8年制本硕博连读毕业生可获得本、博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但是博士毕业后,拿到合格证,至少要经历一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5+3一体化学习后,硕士直接就可以上岗了,而8年制博士还是要经历一至两年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