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6年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入学资格。户口迁入满1年能入学吗
如果是市中心区的小学,需要的是该户口5年内没有其他孩子入学的记录,也就是需要提前5年迁入。不是市中心区域的小学,差不多提前3年就可以了,但是只有一年的时间是不太够的。
Ⅱ 关于学区房落户满三年,户口落户年限计算方式
如果是2014年3月31日之前迁入,会影响幼儿园就读嘛?买得是挂户口的学区房,想在住宿地读幼儿园
Ⅲ 现在小学入学对产证和户口有年限的限制吗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新生入学,要提供两证:户口证和房产证,要两证一致。但在实际中,各学校也有差异。越是名校越严格,但事在人为,只有关系,有背景,入学还是比较好办。
Ⅳ 宝山区2015户籍没满一年的小学怎么办
基本没什么问题,只有当户籍对口适龄儿童报名人数超过对口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数时才有影响。
(三)区教育局根据当年度学校资源配置和生源分布的实际情况,采取按户籍划块对口入学办法。当户籍对口适龄儿童报名人数超过对口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数时,根据适龄儿童与户主及房屋产权人的关系、户籍迁入的时间等情况,实行统筹安排入学办法。
区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建立学生入学信息库。从2015年起,实行统筹安排入学的,本区同一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对适龄儿童(及父母)户籍迁入直系亲属户籍内的,需迁入户籍满五年享有对口入学机会(为保证政策延续性,该办法逐年过渡到位,即:2015年需迁入户籍满1年,以后逐年递增至2019年及以后满5年)。
(四)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试行)〉的通知》(沪府发〔2011〕74号)精神,凡符合居住地登记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可在居住地申请入学,按照“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镇、学区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Ⅳ 求上海小学的户口年限-在线等
三年今年必进,没六年的说法
Ⅵ 入小学有户口年限限制吗
按今年政策,小孩户口跟父母的话,是没有时间限制。如果跟老人,要求3年
Ⅶ 对口学校入学需要户口满多少年么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都是按片划分(你的居住地所在哪一片,以你的房证为准),就近入学,这就是所谓的对口。否则就叫择校了。
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家长对住所附近的初中不满意,要让孩子去好一点的重点的初中,这就是择校了,这需要家长找人花钱,需要孩子考得成绩高(奥数是必学的)。
如果家长没有找到关系,那你只好在附近的对口初中上学。
Ⅷ 小学入学户口的时间规定是什么
小学入学户口时间规定:根据往年小学入学政策,规定结合市区实际,生源较少版的地段权应该招收六周岁儿童入学,保证六周岁三个月儿童全部入学;个别生源较多的地段,经当地区教育局的
小学入学报名需要房产证。
小学生入学需要:户口本,暂住证 (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房产证或房产证明,结婚证,用人单位劳工合同(在外工作),出生医学证明(出生证),儿童疫苗接种证明,幼儿园报告单(离园证)。
户籍证明
1、适龄儿童与父(母)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本。
2、在市无房产、户口又不在城区的,除提供原籍户口本,还应提供暂住证。
独生子女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儿童预防接种证;属于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类别的,还需提供相关的证件(原件、复印件)、证明材料(原件)
Ⅸ 入学登记对落户年限有要求吗
新生入学对户口迁入的时间没有要求。
一、学生集体户籍管理遵循两大基本原则版:权
(一)新生户口迁移采取自愿原则。自愿不再迁转户口的新生,登填写《放弃转户申请书》并打印,交予学院,并加盖所在院系公章,由学院于10月12日前交保卫处户籍科备案。
(二)遵循“学生在校期间户籍不转入、不转出”原则。新生入户指标当年有效,提出自愿不再迁转户口的新生,日后不可再办理其户籍迁入本校的手续。新生自愿将户口迁至学校后,在读期间户籍不得迁移。
Ⅹ 上小学时对户口迁入年限有限制吗
上小学时对户口迁入年限没有限制,上小学是根据居住房屋所在地专,按照就近入学政属策办理入学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以苏州为例:根据《2018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
第二点第二条规定: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坚持依照合法固定住所(本意见特指具有住宅房屋所有权证或通过生效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居住用房。商业、办公、工业用房、车库等非居住用房除外。下同)“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
(10)宝山2015小学招生户口年限要求扩展阅读:
小学生入小学要准备的材料有:
1、户口簿;
2、住房证明:房产证,或购(租)房合同,或居住单位周转房证明(需同时提交父亲或母亲在该单位的工作证);
3、计划生育服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