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馆藏(旧中国时期)部分国内外地质专家编著的地质资料简介
李华
(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
摘要 全国地质资料馆不但收藏有大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质工作者编著的地质资料,而且还收藏有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编制的地质资料。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编制的地质资料,从技术角度看它的参考价值已不大,但它的史料价值非常大。目前,我国开采的许多矿山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发现或工作过,这些新中国成立前编著的地质资料,记载了当时的技术和认识水平,是编史修志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笔者查阅了大量馆藏新中国成立前地质资料,选取了部分资料,编撰成此文。目的是为今后编史修志提供线索或素材。
关键词 旧中国;地质专家;地质资料;简介
馆藏资料是地质找矿、矿山开采、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设计、编史修志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
全国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本馆”)馆藏地质资料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894年。馆藏新中国成立前编著的地质资料,约7400余种。有外国人李希霍芬(Richthofen)、俄国人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梭尔格、鲁滨孙、卫勒、伊立生、别也夫斯基、布加塔耶夫、安特生、丁格兰、赫勒、新常富、哈卜罗公丁、鲁滨孙等考察、调查编著的地质资料;有我国著名的地质专家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叶良辅、谢家荣、李四光、黄汲清、高振西、侯德封、计荣森、乐森 、李春昱、王竹泉、孙健初、谭锡畴等老一辈地质学家编著的地质资料。这些地质资料记载了旧中国时期国内、外地质学家,尤其是我国地质学家,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我国许多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展开了调查,为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开展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馆藏新中国成立前编著的地质资料,从技术方面来考察其参考作用已不大,但它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笔者现选择部分国内、外地质专家编著的地质资料介绍如下,目的是为今后编史修志提供线索或素材。
1 馆藏(旧中国时期)部分国外地质专家编著的资料
辛亥革命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地质机构,一些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主要是由外国人进行的。
李希霍芬(Richthofen)。本馆虽未收藏到李希霍芬编著的原著,但收藏有我国著名地质专家谢家荣等对李希霍芬编著地质资料的译著。从译著资料来看:他调查了基础地质、陶瓷土,涉足了我国的江西、湖南、陕西、四川及中国东部地区。我国著名地质专家谢家荣等对李希霍芬编著地质资料的译著,共包括7种:《江西浮梁景德镇陶土矿》/333号资料、《湖南省地质记》/1136号资料、《陕西地质纪略》/1137号资料、《江西鄱阳湖四周地质》/1138号资料、《江苏地质考察》/1139号资料、《中国东南部地层统系表》/1149号资料、《四川省地质概略》/1162号资料。
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以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为首的考察队,对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进行了考察。馆藏有奥布鲁切(契)夫(Obrutcheff)于1894年编著的《秦岭山第21章》/1126号资料、《秦岭山第22章》/1127号资料共2种英文资料,是本馆珍藏最早的地质资料之一。
丁格兰(F.R.Tegengren)。1915年来华,1916年任地质调查所顾问,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丁格兰在华期间,足迹遍及河北、江苏、山西、山东、江西、安徽等地。主要对铁矿、煤矿等矿种进行了调查研究。馆藏丁格兰从1915年至1923年间编著的地质资料,共16种。
安特生(Johann Gunnar Andersson)。1912年应聘来华,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在华期间,足迹遍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扬子江流域等地区。主要对煤矿、铁矿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馆藏安特生从1914年至1920年间编著的地质资料,共14种。
2 馆藏(旧中国时期)国内部分地质专家编著的资料
辛亥革命后,我国相继组建了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研究院、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我国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在这“三大机构”中,相继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物探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基础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2.1 基础地质及区域地质调查
2.1.1 地层
《河北蓟县东陵及兴隆县一带地质调查报告》/1090号资料,是高振西1931年建立的“蓟县剖面”手稿;《甘肃省地质概略》/1140号资料,记载了袁复礼在甘肃首次发现下石炭统臭牛沟系。
2.1.2 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谭锡畴于1924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幅《1:100万的地质图——北京济南幅》5137号资料;王竹泉于1926年完成第二幅《太原榆林幅》/5138号资料;李捷于1929年完成第三幅《南京开封幅》/5139号资料。新中国成立前夕,由黄汲清主编的《1:100万区域地质图》/12044号资料,这套图共由14个图幅构成;1945年至1948年在黄汲清的指导下编制的《1:300万中国地质图》/12857号资料。这些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能较清楚地反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概貌。
2.2 矿产地质调查及矿山发现资料
2.2.1 矿产地质调查资料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如: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叶良辅、谢家荣、李四光、冯景兰、黄汲清、高振西、侯德封、计荣森、乐森 、李春昱、王竹泉、孙健初、张文佑、谭锡畴等人以及我国一些地质机构或学术团体聘请的国外地质学家,如:瑞典人新常富(E.T.Nystrom)、丁格兰等人,对我国目前正在开采的一些矿山进行过地质调查,如:山西煤矿,早期进行地质工作的是王竹泉,1917年著有《山西平盂潞泽煤铁矿地质》/978号资料。我国目前开采的矿山有相当数量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发现或进行过地质工作。
2.2.2 矿山发现资料
(1)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资料。《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3822号资料,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的首份发现资料。1940年8~11月,常隆庆、刘之祥到康滇边区做地质调查,途经盐源、盐边弄弄平、攀枝花进入云南华坪、永胜等地。在刘之祥编写的《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的引言中记载:“矿产方面,其最有价值者当属盐边县攀枝花之磁铁矿。储量可达1000万吨之上,居宁属第一,亦全国不可多得之大矿。”在第一章“沿途地质”中记载:“攀枝花一带有磁铁矿数处。作者认为此铁矿之发现,为此次调查中之最大收获”。
(2)江苏贾汪煤田的发现资料。《江苏铜山县贾汪煤田地质》/2750号资料,是谢家荣发现贾汪煤田的首份资料。
(3)新疆油田的论述资料。《南疆油田调查略记》/742号资料、《新疆乌苏县独子山石油及煤气矿床说明书》/743号资料、《新疆库车铜厂油田》/3996号资料、《新疆温宿县塔克拉克油田》/3997号资料、《新疆[独山子区]乌苏独山子油田》/4565号资料、《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738号等资料,是黄汲清在新疆调查时编著的石油地质资料。在《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中认为:陆相侏罗纪地层是新疆的重要生油层之一,灰绿色的钙质页岩和薄层灰岩也可为生油层。
(4)云南磷矿的发现资料。《云南磷矿之发现经过与概况》/654号资料,是程裕淇于1939年编著的。1939年1月,程裕淇在昆阳中邑村发育的震旦寒武纪地层中,系统地采集了被些人认为是铝土矿的岩石标本,经化学分析,发现此种岩石含P2O5达30%。
(5)大同煤田。对大同煤矿的最早调查应首推我国地质工作前辈王竹泉,他于1918年,在对大同煤田调查时,首次指出该煤田为石炭纪—二叠纪与侏罗纪双纪煤田,并论述了大同煤田的煤质和煤量(见《山西煤矿志》)。
(6)东川铜矿。东川铜矿区的早期调查资料,主要由我国著名地质专家白家驹、丁文江、谢家荣等编制。《云南东川铜矿之研究》/644号资料,由白家驹编制、《云南东川铜矿节略》/645号资料,由丁文江编制,《云南东川铜矿简报》/652号资料,由谢家荣编制。
(7)大降坪黄铁矿。1931年5月,两广地质调查所徐瑞麟、蒋溶沿西江进行地质调查时,到本区调查铁矿,他们将铁矿分为沼铁矿和铁帽两种,著有《广东西江沿江地质述略》/2655号资料。
2.3 物探地质勘探资料
秦香菱、李善邦、翁文波、赵仁寿、顾功叙、张鸿吉、王子昌等用电法、磁法,在甘肃玉门油矿、贵州水城县观音山铁矿、四川綦江麻柳滩铁矿、贵州赫章县铁矿山、云南巧家县汤丹铜矿、云南安宁县砂场铁矿、云南巧家县落雪铜矿、云南会泽县黄铁矿、云南会泽县矿山厂铅锌矿、云南个旧县老厂锡矿、云南昭通县褐炭田等矿山进行了物探勘查工作。其中《试用磁秤探测四川綦江麻柳滩铁矿报告》692号资料是我国物探地质学家李善邦、秦香菱,于1939年编著的首份物探资料。
2.4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
最早的水文地质调查当推章鸿钊。他在1926年,就我国的温泉进行了调查,编著有《中国温泉之分布》/7749号资料;工程地质调查方面:1938年,熊永先对四川达县龙溪河水力发电厂坝址进行调查,编著有《四川达县龙溪河水力发电厂坝址地层勘查报告》/2006号资料。
2.5 天然地震地质调查资料
《调查民国六·一月至三月地震说明》/7967号资料、《调查甘肃地震意见》/7748号资料、《调查甘肃地震大略报告》/7755号资料、《甘肃地震考节要》/7756号资料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于20年代初期调查甘肃大地震时编著的地震调查资料。
上述资料,仅是全国地质资料馆珍藏地质资料的一小部分,它记载了旧中国时期国内、外地质学家,尤其是我国地质学家,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了地层系统、构造地质,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以中国地质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自豪,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激励我们为中国的地质事业而努力奋斗。
⑵ 世界铁矿石产量还能够用多久
未来20年世界矿物原料的保证程度看,大多数矿产不存在问题。从主要金属矿产的静态保证年限看,铁矿石储量可保证生产128年,铜矿储量可保证生产32 年,镍矿储量可保证生产49年,钨矿储量可保证生产47年,钾盐储量可保证生产276年。保证年限偏紧的有锌(24年)、锡(21年)、铅(21年)、金(19年)、银(15年)和锰(14年)。
在储量、储量基础和资源量三级分类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储量。但应看到,储量是个动态概念,市场价格的提高会使本来开采无利可图的矿石变得有利可图,这部分储量基础会自动升级为储量,价格的提高还会使勘探投人不断增加,从而发现新的矿山,增加储量基础乃至储量。此外,依靠科技进步可以发现新的成矿带,提高低品位、难处理矿石的处理能力,从而增加矿石储量。
长期以来,世界主要矿产无论是储量、储量基础还是资源量都呈上升趋势。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铜储量为3.4亿吨,按当时年开采量840.5万吨计算可供开采40年。同期世界黄金的储量为39808吨,按当时年开采量1582.9吨计算可供开采25年。如今20多年过去了,铜储量反而增加到4.7 亿吨,开采年限还有30多年。金储量还有4.2万吨,开采年限有19年。
与1984年至1994年期间相比,世界多数矿产勘探储量的保证程度未出现大的变化,只有铁矿石的勘探储量保证程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由于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已知矿产需大量投资等原因,许多国家难以摆脱能源和矿物原料短缺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西欧、日本和美国(三者矿物原料消费量约占世界矿物原料消费量的2/3)的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都有所下降,他们大部分矿产的需求量大大超过国内的开采量,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以美国为例,目前钢消费量是产量的2倍,铅为3.7倍,锌为1.3倍,锡、铝土矿和镍全部依靠进口。
随着矿产勘查、开采和冶炼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工业国的矿产保证程度将进一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可能会持续增大。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许多重要矿产,在矿石质量和开发条件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并无竞争力,但原苏联在油气、金、铂族元素、钾盐和金刚石等矿产方面增产潜力巨大。需要指出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原苏联和东欧各国许多矿产储量保证程度正在不断下降,但目前他们的矿产产量下降速度低于矿产需求的下降速度。
发展中国家许多矿产的地质潜力优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而且开发程度低。这是近几年矿产勘查和开发向这些国家转移的重要原因。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绝大多数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仍将高于这些矿产的开采速度,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发现新矿床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许多地区的地质研究和地球物理研究程度还不够。目前,勘探储量与开采量相比的静态保证年限,今后10年至20年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近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矿产品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增长。与上年相比,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美国4.3%、日本4.4%、英国4.4%、德国1.4%、法国 2.5%、欧元区2.2%。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中国9%,印度6.7%、俄罗斯7.3%、中南美4.6%、中东欧5.5%、非洲 4.5%。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2004年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实现了同步增长,世界经济呈现出共同繁荣的发展势头,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世界经济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上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影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供不应求,主要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矿产品价格创多年来最高记录是2004年世界矿业的一个明显特征。中国经济飞速增长致使需求量猛增被认为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2004年价格提高的矿产品包括:钢铁、铜、镍、铝、镁、锡、铅、铂和金等。
据英国商品研究机构统计,2004年全球粗钢产量10.36亿吨,首次突破10亿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占亚洲一半,占世界的四分之一。2004年初,控制全球80%铁矿石贸易量的淡水河谷公司、里奥廷托公司和BHP比利顿公司宣布,把他们2004年至2005年生产的主要铁矿石产品价格提高 18.62%。这3家公司还相继把产量提高了9%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铁矿需求量猛增是上述3家公司提高产量和价格的主要因素。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额达5.45亿吨,高于2003年的5.15亿吨,其中80%的增长是中国购买力增加所致。
2003年世界精炼铜产量为1524.49万吨,2004年为1574.35万吨,而同期的消费量分别为1536.55万吨和1635.54万吨。铜供应短缺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铜库存量大幅减少。世界有色金属价格经过2002年的小幅回升后,2003年和2004年价格出现大幅走高。 2004年国际铜价格在振荡中攀升,年平均价格约为3200美元/吨,较2003年同期上涨40%,较2002年同期上涨110%。
此外,铂和金等贵金属价格的上涨也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铂价在今年5月17日曾达1336美元/盎司,达到198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5月13日金价最高达到730美元/盎司,创下25年来历史新高(此数据为编者所加)。受需求强劲增长、美元疲软、国际局势动荡、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和矿工罢工等因素的影响,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
来源:世界建材
世界铁矿石储量可保证生产128年
⑶ 矿产工业
(一)能源工业
1.石油
俄罗斯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目前石油产量居世界首位。从2000年到2007年石油产量逐年增长,由3.23亿吨增至4.91亿吨。2008年产量有所下降,为4.885亿吨,比2007年减少了0.51%(表2-11)。这是俄罗斯近十年来石油产量第一次下降。产量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的汉特-曼西自治区(占全国总产量的56.8%)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占8.0%),以及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沿岸(占11.1%)和乌拉尔联邦区(11%)(表2-12)。主要生产公司是:“俄罗斯石油”无限股份公司(ОАО “ НК Роснефть”),2008年产量为11384.6万吨; “卢克” 石油无限股份公司(ОАО “НК Лукойл”),2008年产量为9024.5万吨; “秋明-英国” 石油无限股份公司(ОАО “THK-BP”),2008年产量为6879.4万吨; 以及 “苏尔古特油气” 无限股份公司(ОАО “Сургутнефтегаз”),2008年产量为6168.2万吨(表2-13)(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9)。
表2-11 1970~2008年俄罗斯和世界石油开采量
资料来源: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9。
表2-12 俄罗斯2008年石油和凝析油按地区的开采量
资料来源:А.Г .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9。
2008年俄罗斯石油开采量的下降不是偶然的。早在多年前,俄罗斯业内权威人士就作出过这种预言。业内人士还指出,鉴于俄石油原料基地的严峻形势,要想维持近几年的开采水平,必须建立新的石油开采中心(东西伯利亚,以及鄂霍次克海、伯朝拉海和里海大陆架)(刘吉成摘译,2007b)。
2.天然气
俄罗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天然气生产国,2008年产量为6017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西西伯利亚是天然气主要产区。联邦政府控制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得天独厚,不仅是俄罗斯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垄断企业。
3.煤炭
俄罗斯煤炭产量1990年曾经达到3.95亿吨的水平,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就猛降到3亿吨以下,20世纪90年代一直在2.5亿吨上下徘徊,2000年为2.58亿吨,2005年2.98亿吨,2006年3.1亿吨,2007年3.14亿吨,2008年约3.22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图2-14)。大部分产量来自库兹涅茨盆地,其次是坎斯克-阿钦斯克盆地、伯朝拉盆地和顿涅茨盆地等。煤炭产量中,烟煤占主要地位,其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65%左右。
表2-13 俄罗斯1999~2008年的石油开采量(按公司细分)
资料来源:А.Г.Коржубаев,П.В.Эдер,2009。
4.铀
俄罗斯铀精矿产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增长,2007年达到3413吨(铀含量),占世界第四位,其产量只能满足需求量的23%。目前赤塔州的斯特列尔佐夫斯卡铀矿床是俄唯一在采铀矿床,埃利孔、УДК、奥洛夫三个铀矿床已于2007年获得了采矿许可证,组建了铀矿开采企业。经过合并重组,俄罗斯铀-稀有金属-金股份公司(APM3)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铀矿开采企业,控制国内一切采铀活动,并在哈萨克斯坦建有合资企业,按拥有储量和开采量,已跻身世界五强之列(А.В.Бойцов и др.,2008)。
(二)金属矿产工业
1.黑色金属工业
(1)铁
2006年俄罗斯铁矿石产量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381万吨,2008年为1.1亿吨,居世界第五位(马建明,2008a; U.S.Geological Survey,2009a)。主要产区包括库尔斯克磁异常区(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西北地区(2200万吨)、乌拉尔地区(2200万吨)和西伯利亚地区(1800万吨)。最大的几家铁矿公司是库尔斯克磁异常区的列别季、米哈依洛夫卡、斯托伊洛和乌拉尔的卡奇卡纳尔采矿公司。
俄罗斯原钢产量近年来持续上升,2008年达到7400万吨,占世界第四位,原钢产量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公司包括马戈尼托哥尔斯克、谢韦尔(切列波韦茨)、新列佩茨克、下塔吉尔、米切尔(车里雅宾斯克)、西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公司。
(2)锰
俄罗斯锰矿石产量2006年估计为11.5万吨,相当于伊朗的产量,占世界第12位,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列乌克兰(224.5万吨)、哈萨克斯坦(220万吨)和格鲁吉亚(22.5万吨)之后。俄罗斯的锰铁合金和硅锰合金产量较高,2006年为29.5万吨,占世界第八位。
(3)铬
俄罗斯目前只开采萨拉诺夫矿床和岑特拉利内矿床,铬矿石年产量仅有50万吨,勉强够需求量的一半,另一半从哈萨克斯坦进口(Г.А.Машковцев и др.,2009)。
2.有色金属工业
(1)铜(图2-21)
据 《World Metal Statistics》 2009年的资料,近几年俄罗斯铜矿山产量逐年下降,到2008年略有上升,为78.48万吨(含铜量),占世界第六位(表2-14)(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资料估计的俄罗斯铜矿山产量低一些,2008年为75万吨,占世界第六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
表2-14列出俄罗斯近几年铜矿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
表2-14 俄罗斯铜矿产品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吨)
资料来源: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据俄罗斯人的资料(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2006年俄罗斯铜矿开采量为79.35万吨(含铜量,下同)。主要的在采矿床是:诺里尔斯克矿床群(占铜开采量的60%)的铜镍矿床(“十月” 矿床41.47万吨,塔尔纳赫矿床4.97万吨,诺里尔斯克I矿床1.42万吨),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占30%)的黄铁矿型铜锌矿床(加伊矿床6.38万吨,萨弗亚诺夫矿床3.64万吨,乌泽尔加矿床2.59万吨,乌恰雷矿床2.01万吨,列特涅耶矿床2.18万吨,朱欣斯克矿床1.8万吨)。铜矿山企业十分集中,8家企业提供了俄罗斯90%的铜开采量(表2-15)(И.Ф.Мигачеви др.,2008)。
表2-15 俄罗斯主要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截至2007年1月1日)
注:(1)按2001年最大开采能力计算的保证年限,从2004年起停止开采。
资料来源: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
(2)镍、钴
据俄罗斯人的资料,2006年俄罗斯开采了36万吨镍和1.6万吨钴,主要产自西伯利亚联邦区(诺里尔斯克矿床群生产了78.2%的镍和72.2%的钴)和西北联邦区(摩尔曼斯克州生产了13.7%的镍和10.4%的钴)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只有8%的镍和16%的钴产自乌拉尔的硅酸盐型(红土型)矿床(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
按照西方的统计资料,俄罗斯2008年镍矿山产量为28.68万吨,略低于前三年的水平,但仍在世界上占第一位(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2008年钴的矿山产量估计为5800吨,占世界第五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俄罗斯近年镍矿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见表2-16。
表2-16 俄罗斯镍矿产品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吨)
资料来源: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诺里尔斯克镍采冶联合企业是俄罗斯最大的镍钴生产公司,其镍产量占国内产量96%,钴产量占95%,铜产量占55%。在世界上,它是镍和铂族金属生产量名列前茅的生产公司,在世界总产量中的占比如下:镍大于20%,钯大于46%,铂约12%,钴大于10%,铜3%(О.Н.Симонови др.,2009)。
(3)铅、锌
俄罗斯2006年开采了7.06万吨铅,全部产自13个铅锌矿床(图2-21),其中西伯利亚联邦区和远东联邦区的3个矿床就占了总产量的87.4%(表2-15)。在开采的黄铁矿型铜矿床、银-多金属矿床和锡-多金属矿床的矿石中,11%的铅未回收,存留在尾矿中。
2006年俄罗斯锌的开采量为30.3万吨,其中80.7%产自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和乌拉尔联邦区的20个黄铁矿型铜锌矿床。另有13个铅锌矿床开采了全国19.1%的锌,而这类矿床要占全国锌储量的71%。和铅的情况一样,银-多金属矿床和锡-多金属矿床采出来的矿石中,锌未被回收,残留在尾矿中(占锌开采量的0.2%)。6个企业提供了80%的锌产量(表2-15)。值得指出的是,作为锌开采量主要来源的黄铁矿型铜锌矿床,锌的回收率较低,不超过71%,其尾矿中锌含量高达1.22%(И.Ф.Мигачев и др.,2008)。
西方国家统计的俄罗斯铅和锌的矿山产量与俄罗斯报道的相差较大,据2009年《World MetalStatistics》 的资料,俄罗斯2007年和2008年铅的矿山产量达到4.8万吨,较2006年增长了40%多; 2008年锌矿山产量18.6万吨,较前两年有所增加。俄罗斯铅锌产量一直上不去,在世界上排第十名之后。近年来铅锌矿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如表2-17和表2-18所列(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表2-17 俄罗斯铅矿产品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吨)
资料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4)铝
目前俄罗斯有3个矿山在开采铝土矿: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北乌拉尔铝土矿矿山,科米共和国的中提曼铝土矿矿山,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北奥涅加铝土矿矿山,其中只有前者是优质矿石(图2-21)。俄罗斯铝土矿产量从2001年的459.5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640.93万吨,之后连年下降,2008年降至530.2万吨(表2-19)。原铝产量近年来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330万吨增至2008年的418.7万吨,占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中国(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俄罗斯霞石正长岩精矿(25%~30%)的产量近年来保持在年产100万吨的水平。主要的铝生产企业为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和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Sual),前者是俄罗斯最大的铝生产公司,占有俄70%的铝市场,后者是俄第二大铝生产公司和铝土矿主要生产公司,这两家公司控制着俄罗斯所有的铝、铝土矿和氧化铝企业。2007年3月,Rusal发起与Sual和瑞士嘉能可(Glencore)国际公司合并,组建成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Rsual),成为全球铝业巨头。该公司正在大力更新设施,扩大生产能力,争取缓解俄罗斯铝生产企业对国外原料供应的依赖性。
表2-18 俄罗斯锌矿产品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吨)
资料来源:World Bureauof Metal Statistics,2009。
表2-19 俄罗斯铝矿产品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吨)
资料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5)钨、锡、钼(图2-21,2-25)
俄罗斯钨精矿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下降,从1995年的5400吨(钨含量,下同)下降到2000年的3500吨。从2001年开始,钨精矿产量逐年增长,2004年达到5500吨的水平,2006年又降为4000吨,2008年可能为3200吨,占世界第二位。矿石主要采自远东的滨海边疆区,加工企业是北高加索纳利奇克的吉德罗冶金工厂。
俄罗斯锡的矿山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走低,从1995年的9000吨下降到2002年1300吨,降至低谷,2005年恢复到3000吨水平,之后又不断下降,2008年从2007年的2400吨陡降为1118吨(表2-20),世界排名接近第7名。
表2-20 俄罗斯锡矿产品产量、进出口量及消费量(吨)
资料来源: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钼的矿山产量变化不如钨、锡那么大,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年产2000多吨,目前年产3000~4000吨,居世界第八位。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估计2008年产量为3500吨,而 《World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9)资料估计,近几年的年产量都是4800吨。在采矿山主要有西外贝加尔地区的吉达钨钼矿山、北高加索的特尔内奥兹钨钼矿山、索尔斯克地区的索尔斯克钼矿开采企业、赤塔州的沙赫塔明斯克钼矿开采企业。俄罗斯专业人士指出,当前俄罗斯钼产量只及1991年产量的一半,但70%的钼原料都出口了,在不久的将来,因生产优质钢材,钼的需求量预计将增至每年1.2万~1.3万吨,钼的开采量需要扩大1~2倍。
(6)锑
目前仅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萨雷拉赫和先塔昌两个金锑硫化物矿床进行开采。锑的矿山产量从1995年的6000吨下降后一度保持在4000~4500吨的水平。2002年骤降到1000吨,2004年至今保持在年产3000吨的水平,居世界第六位。锑精矿由萨雷拉赫公司生产,因加工企业远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梁赞,故锑精矿全部出口,而俄罗斯每年需要的4000~6000吨锑,要从中国、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进口。
(7)钒
俄罗斯与南非、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一道,是世界钒的主要生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钒产量的30%。钒产量从2004年以来大幅上升,2008年估计为1.6万吨,仅次于南非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U.S.Geological Survey,2009a)。目前在采矿床是乌拉尔卡奇卡纳尔矿床,由丘奈沃伊和下塔吉尔钢铁厂冶炼金属,图拉钒化学冶金厂生产钒氧化物。
3.贵金属工业
(1)金
据俄罗斯金矿企业家协会年度工作报告,俄罗斯金的年产量(指开采量和伴生金、再生金产量)近年来保持在160~180吨的水平,2002年为170.9吨,2004年174.1吨,之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降至162.8吨,2008年又升至184.5吨,占世界第五位(表2-21)。世界金属统计局的资料表明,俄罗斯金矿山产量前几年在160吨上下波动,2008年骤降至94.6吨,在世界上居第七位。
表2-21 俄罗斯2002~2008年岩金和砂金开采量及对2009年的预测(千克)
资料来源:В.Н.Брайкои др.,2009。
2008年开采量超过3吨的主要采金区共有11个,占全俄金开采量的96.5%,它们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楚科奇自治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马加丹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外贝加尔边疆区、车里雅宾斯克州(表2-22)。年开采量超过1吨的采金企业有22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极地金矿公司(Полюс Золото)、楚科奇金矿公司(Чукотская ГГК)、彼得罗帕甫洛夫斯克公司(ГК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等(表2-23)。这22家企业的开采量占全俄金开采量的74.8%。外国公司控制的企业在2008年金开采量中占的比例为20.7%,前几年一般占16%左右。
从所开采的矿床工业类型来看,总的趋势是岩金矿床开采量及所占比例增加,砂金矿床开采量及所占比例减少。如2001年开采量中岩金矿床占39.7%,砂金矿床53.0%,综合性矿床(表中的伴生金)7.3%。2002年岩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开采量相当,从2003年起,岩金开采量超过砂金开采量,并不断上升,砂金开采量则逐年大幅下降,到2008年,上述几个比例数字分别改变为62.3%(岩金),30.7%(砂金)和7.0%(伴生金)。俄罗斯采金业业内有关人士认为,自2002年以后,砂金开采量的下降,特别是砂金开采企业数量锐减(主要开采砂金的年开采量低于500千克的企业减少30%)及开采量所占的比例下降,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俄联邦政府对砂金矿开采支持不够; 将地下资源的利用交由联邦一级管理的行政改革没有奏效; 联邦各主体对各自境内采金企业活动的影响力下降; 联邦国家地下资源管理机关或其区域管理机关的竞卖活动(竞拍地下资源勘探、开采和地质研究权),没有考虑到现有采金企业的利益及其对区域预算的贡献,加大了企业开支。有关人士进而主张,为了改善采金企业的工作条件,必须修改俄罗斯 《地下资源法》,废除给现有采金企业授予地下资源地段进行勘探和开采的拍卖制度,将授予地下资源地段以进行地质研究,以及进行砂矿勘探和开采的权限交还给联邦主体一级。
表2-22 俄罗斯2002~2008年金的开采量和产量(千克)
资料来源:В.Н.Брайко и др.,2009。
表2-23 俄罗斯2006~2008年主要金矿公司的开采量(千克)(1)
续表
注:(1)此表数据不全。表中最大的金矿公司Полюс Золото公司2007年开采量缺失,现根据原作者2007年总结报告补上,2008年开采量据表中给出的增长比例推算列出。
资料来源:В.Н.Брайко и др.,2009。
(2)银
俄罗斯现有103个矿床开采银,年产量在1500吨左右,其中综合性矿床占开采量的57%。银的主采区是远东联邦区,占全俄开采量的65%。西方国家的统计资料估计俄罗斯目前银的年产量在400吨水平,能排在世界第十名位置上。在各联邦主体中,马加丹州因为开采杜卡特银矿床和其他银矿床而名列第一,占开采量的48%,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占第二位,占开采量的12.3%,主要开采哈坎贾矿床; 泰梅尔自治共和国占第三位,那里开采著名的诺里尔斯克矿床群的铜镍硫化物综合性矿石,顺便回收银。
(3)铂族金属
俄罗斯铂族金属年产量在2003~2006年期间保持在140多吨的水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钯年产量在98吨左右,居世界首位。近几年铂族金属产量下降,2007年为120.5吨。目前铂年产量估计维持在18~20吨之间,钯年产量在80~82吨之间。俄罗斯有资料说(Б.И.Беневольскийидр.,2008),2006年铂族金属产量为156吨,其中149吨产自原生矿床,7吨产自砂矿。原生矿床中生产的铂族金属的全部产量,来自诺里尔斯克矿床群(占99.5%)和贝辰加矿床群的铜镍硫化物综合性矿石。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镍和钯生产公司,是俄罗斯头号铂族金属生产商,也是俄罗斯唯一的钯生产商,其钯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6%以上,铂产量占12%以上(О.Н.Симонов и др.,2009)。
(三)非金属矿产工业
1.磷
俄罗斯的磷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2003~2006年期间年产磷矿石(磷酸盐岩石)1100万吨左右,折合P2O5约400多万吨,占世界第四位。其中,磷灰石精矿(37%~39.6%P2 O5)412万吨,磷块岩(19%~30%P2O5)30万吨。磷灰石矿石产自科拉半岛希比内岩体霞石正长岩矿床,磷块岩主要产自伏尔加-维亚特经济区。近20年来,磷块岩开采量和磷肥产量每况愈下,到2007年,所有磷块岩矿床的工业开采量最终停止。这意味着俄罗斯虽有大量磷块岩储量,却没有磷肥了(М.И.Карпова и др.,2009)。
2.钾盐
俄罗斯是世界上仅次于加拿大的钾盐生产大国。进入新世纪以来,钾盐开采量不断增加,2005年开采量为760万吨K2O,钾肥产量625万吨,钾肥产量比1990年增长62%,也超过历史最好年份1985年(540万吨K2O)。2006年钾盐开采量降为697万吨K2O,钾肥产量为572万吨。2007年钾盐开采量为768万吨,钾肥产量猛增至1110万吨。在采的唯一矿床是乌拉尔联邦区的上卡姆矿床,由乌拉尔钾盐公司(Уралкалий)和 “钾石盐” 公司(Сильвинит)开采,目前其钾盐开采量大约各占一半。
3.菱镁矿
俄罗斯菱镁矿产量近年来都稳定在100万~120万吨的水平,2006年为120万吨,与朝鲜并列世界第三位。最大的氧化镁生产商是菱镁矿集团(Magnezil),开采车里雅宾斯克州的萨特卡菱镁矿矿床。戈卢博耶矿床2006年8月投入开采。
4.萤石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萤石精矿(55%~96.4% CaF2)产量近年来不断增加,2005年达到24.6万吨之后又急剧下降,2008年产量估计有20万吨,居世界第五位。萤石主要采自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有外贝加尔的阿巴盖图伊、乌苏格利、恰克图、卡兰圭等矿床,滨海边疆区的波格拉尼奇和沃斯涅先斯克矿床。
5.硼
俄罗斯硼矿石产量近几年变化较大,2004年以前的几年间硼矿石(多种硅灰硼石矿石的混合物,含B2O38.6%)年产100万吨,2004年骤减为50万吨,2005年和2006年为40万吨,2008年估计也是40万吨,占世界第四位。
6.金刚石
俄罗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金刚石生产大国,天然初级金刚石(宝石级加工业级)产量近十几年来在稳步增长,2000年达到顶峰的4500万克拉(图2-28),然后略有下降,2006年为3840万克拉。合成金刚石产量近年保持在年产8000万克拉的水平,仅次于美国(奚甡,2008i)。天然金刚石开采加工的基本格局未变,主产区仍旧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雅库特含金刚石区(表2 -24)。俄罗斯萨哈金刚石联合公司(АЛРОСА)是俄罗斯最大的国家垄断性金刚石生产企业,其金刚石产量约占全俄产量的97%。该公司旗下拥有4个采选联合企业:“成功”(经营 “闪光”、“成功” 岩筒)、“和平”(经营 “和平”、“国际” 岩筒)、艾哈尔(经营艾哈尔、“共青团” 岩筒)、纽尔宾采选联合企业(经营纽尔宾和博图奥巴岩筒)。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罗蒙诺索夫矿床已于2006年6月全面投产。
表2-24 到2025年金刚石开采量、出口量和需求量预测(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Ю.К.Голубев,2009。
⑷ 金属类矿产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西北地区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铅锌、铜镍、钼、汞锑、铁、稀土、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等,主要矿山位于秦岭山地、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大青山等地。西北地区著名的金属矿山有陕西的金堆城钼矿、潼关金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太白双王金矿、略阳铁矿、略阳煎茶岭镍矿、旬阳汞锑矿等;甘肃的金川铜镍矿、白银铜矿、厂坝铅锌矿、镜铁山铁矿等;青海的锡铁山铅锌矿;新疆的克拉通克铜镍矿、哈密亚满苏铁矿等;内蒙古的白云鄂博铁稀土矿等。
金属矿山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了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山地矿山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
3.4.3.1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突出表现为中小矿山企业无序开采和掠夺式开发,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的共生伴生组分利用率低等问题。
西北地区大多数矿床都属于多组分共生伴生矿,但多数矿山采选并没有综合回收利用,或因技术原因利用率很低,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如甘肃辉铜山铜矿,伴生砷,属大型矿床,由于该矿在采铜时不回收砷,导致砷矿资源被浪费。甘肃塔儿沟钨矿伴生铍2583t,铋、砷已提交储量,由于该矿采富弃贫,只取黑钨矿,伴生矿没有合理利用。青海察尔汗钾肥厂从卤水中只提取钾盐,伴生的钠、镁、锂等多种伴生组分未利用。
陕西金堆城钼矿同全国的其他矿山一样,在珍惜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存在问题。根据1972年北京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设计,按钼矿的边界品位0.03%及最小工业品位0.06%圈定矿体,1993年保有储量为28432.60×104t,平均品位0.118%。随着国际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1993年该矿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复的精神,将品位指标从0.03%~0.06%提高到0.06%~0.08%,并重新圈定了矿体边界,新矿量为22169.83×104t,品位0.132%。两者矿量相差了6262.77×104t,占小北露天矿总储量的18%,而这些矿作为贫矿堆积在贫矿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物理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给以后二次回收利用这些资源带来了困难。另据计算,金堆城钼矿回收率为83.5%,低于国际水平达7个百分点,按1998年19000t钼精矿计算,年损耗钼矿资源量近33×104t。资源浪费结果必将加剧资源枯竭,按金堆城目前的开采规模,小北露天矿的服务年限比设计的50年将缩短10年以上。
3.4.3.2 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
金属矿产开发多集中于秦岭和其他山地地区,植被相对发育,金属矿山采矿废渣堆放、尾矿库占压、露天采矿场剥采及外排土场以及采空区塌陷等对土地植被压占破坏相对较为严重。
陕西小秦岭潼关黄金产区,矿区为石质山地,土层薄,植被覆盖率较高,年侵蚀量10.11×104t,侵蚀模数573.8t/km2·a,属轻度侵蚀区。自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以来,采金者蜂拥而至,分布在矿区的采矿坑口达2000多个,排放的矿山废石和尾矿渣达800×104m3,压占土地、植被面积超过200ha。由于长期乱砍滥伐,致使浅山峪口5km内的林木大部分被砍光,大量土地、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从1982年到1990年矿区土壤侵蚀模数由760.7t/km2·a 增加到3448.7t/km2·a,平均年增加侵蚀量24.4×104t。金堆城钼矿露天剥采造成的植被毁损、外排压占土地植被约2km2。
3.4.3.3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山地金属矿山具备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三类地质灾害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因而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区。采矿大量废石沿山坡、沟谷堆放,缺乏拦渣、护坡、导水及生物等工程技术措施,斜坡面上废渣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采空区塌陷或山体开裂时易诱发滑坡。大暴雨诱发产生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矿区停产,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图3-4 陕西潼关县东桐峪泥石流沟示意图
(据陕西省潼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潼关金矿区位于小秦岭山脉,沟谷纵横地形陡峻,海拔 700~2100m,相对高差 900m,自东向西发育7条南北向“V”字型沟谷(图 3-4),河床比降大,平均9.41%~15.20%。由于历史原因,同一矿体不同高度、不同地段有不同的企业在开采,形成所谓“楼上楼”采矿,在狭长的沟谷中,至今“楼上楼”不合理的矿业布局仍随处可见,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在陕西凤县银硐梁铅锌矿区,采矿废石直接堆放在坑道口的山坡上,这些大小不一、结构松散的废石沿坡面超高堆放,构成泥石流物源,无拦渣、排水设施,汇水面积大,潜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严重。1994年7月11日与河南灵宝交接的潼关西峪河道中堆积的大量采矿废石和尾矿渣混合物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形成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泥石流,所到之处矿区设施被毁,工棚民房倒塌,300多亩农田被冲毁,交通、电力、通讯中断,造成51人死亡、上百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1996年8月,东桐峪暴发泥石流,冲毁桥梁、淹没农田,再一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陕西凤县铅铜山铅锌矿是1985年建设的大型国有矿山,目前已采出矿石量170×104t,随着采矿区的不断加大,上盘围岩随之崩落垮塌,地表形成了东西两侧两个塌陷坑,形成北高南低高差悬殊的侵蚀构造地貌。1999年10月8日和16日的连日降雨,造成两次较大的山体滑坡,其规模为50000m3,滑冲距离近1000m,导致4个采矿中段不同程度停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并使1590矿硐和1515坑口塌落淹没。采矿上盘崩落区顶部存在12条地裂缝,最大走向达1000m,裂缝宽近2m,构成了潜在的崩塌体,预测有70000m3的土石量,成为威胁采矿场、排渣场安全生产的最大因素。
3.4.3.4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金属矿山的地面塌陷、地裂缝虽然没有煤矿那么普遍和严重,但是矿体厚大的金属矿山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如陕西略阳阁老岭铁矿地面塌陷中心位置随着采矿发生推移导致通风矿井开裂废弃,山体开裂。在潼关金矿、凤县铅锌矿、成县厂坝铅锌矿等大多数金属矿山,随地下采空区不断加大,地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裂缝和山体开裂。2001年陕西凤县某矿山因采空区塌陷造成了5人失踪死亡的中型地质灾害事故。采空塌陷不仅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还严重地威胁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地下采矿引发危及地面村民居住安全的危险,加剧了矿山与当地居民的矛盾,上访事件不断增加。因此,加强金属矿山采空区诱发的地裂缝和潜在塌陷区范围预测及防范工作十分重要。2001年,甘肃西和县邓家山六巷铅锌矿地面突然发生塌陷,形成直径约十几米的塌陷坑,导致2人失踪。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区,1996年地面塌陷形成南北宽70余米、东西长200余米、深20~50m和宽50m、长100余米、深50余米的两个大塌陷坑。1998年7月中旬西202 采场塌陷巷道长约20余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间接损失3000万~4000万元。
3.4.3.5 尾矿库溃坝
矿山尾矿库多建在山谷中,拦沟筑坝而成,多数中小型矿山的尾矿库依山傍河修建,部分尾矿库建设并不符合规定要求,或由于尾矿库超期服役、暴雨等因素往往造成坝基不稳形成溃坝、坍塌等,造成尾砂淹没农田、冲毁道路,同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秦岭山中的陕西凤县铅锌矿区、旬阳汞锑铅锌矿区、潼关金矿区、甘肃成县厂坝矿区等矿山在这方面存在众多严重问题。如陕西凤县一个选矿厂日选矿50 t的尾矿库,建在嘉陵江源头的安河河道中间,水泥砌成的四面围挡墙,仅能阻挡年平均洪水,一旦大暴雨引发洪水则将漫库或冲垮挡墙,含有铅、锌、汞以及选矿药剂的尾矿砂将污染嘉陵江。在另一处铅锌小选矿厂,尾矿库依山沿河而建,先后于2000年及2001年两次被洪水冲垮,数十立方米的铅锌尾矿渣被带入嘉陵江。自2001年,清澈的河水在数十余米长的溃坝缺口中回旋后又进入嘉陵江。陕西潼关金矿区7条主要峪道均是金矿开采区,沟谷狭窄,部分尾矿库沿河而建,使河道进一步变窄,遇到特大暴雨,河水猛涨,有可能出现洪水漫坝或冲毁坝体事故。一旦发生溃坝、坍塌事故,将使库内大量尾矿砂与洪水一起倾泄而下,造成下游河道堵塞,房屋被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2001年马口金矿尾矿库溃坝就造成了农田污染。
尾矿坝溃坝造成的灾害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如1987年陕西金堆城钼业公司栗西尾矿库排洪隧洞塌陷,造成136×104m3尾矿及尾矿水泄漏,污染了陕豫两省16个县市的水源,矿山直接经济损失3200多万元。2000年12月甘肃成县天子山尾矿库溃坝造成近2×104m3的尾矿砂泻入东河。
3.4.3.6 水土污染
选矿尾矿浆中重金属以及矿石冶炼烟尘中重金属对水体、土壤的污染非常严重。污染源主要是选矿排放的尾矿废水,其次是固体废弃物淋溶水、矿坑水等。其中金矿、汞矿、铅锌矿、砷矿选矿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矿石浮选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选矿工艺过程中添加的选矿药剂、未选出的金属元素、共生伴生的重金属和矿石微粒等。氰化法提金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剧毒物质氰化物,混汞法提金排放出的废水中含汞量较高。含有重金属、氰化物、石油类、酸性矿井水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选矿液,未经达标处理排放流入河流、湖泊都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危害水生生物。这些污染的水若被人、畜饮用,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害生命。若用以灌溉农田,将导致减产、绝产,使有毒有害物质潜入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矿山矿坑水、选矿尾矿浆无序排放造成严重污染的矿区主要有陕西潼关金矿区、凤县铅锌矿区、略阳铁矿区、旬阳铅锌汞锑矿区;甘肃成县厂坝铅锌矿区、西和县邓家山铅锌矿区等。
陕西潼关金矿区是水土环境污染的典型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潼关金矿区蜂拥而上的乡镇及个体采矿者,形成了大规模的无序开发情景,高峰时共有采矿坑口2410个,年废石排放量607×104t,混汞碾1410 台,尾矿水排放量12690t/d,氰化池2650台。混汞碾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矿区源头水中铅污染超标2.4~113倍,水中悬浮物超标62~2143倍(表3-9)。
表3-9 1992年7条峪道10个混汞碾尾矿水监测平均值 单位:mg/L
从1995年矿区内7条源头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结果与单因子评价(表3-10)可看出,7条河中铅超标37~959倍,汞超标0.2~31倍,5条河流镉超标1~66倍,石油类最大超标102倍,河流均受到了严重污染。
表3-10 潼关县7条河水质监测及超标倍数 单位:mg/L
续表
资料来源:潼关县黄金产区环境治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潼关县人民政府)。
2002年8月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室对潼关蒿岔峪金矿矿坑水监测结果(表3-11)表明,矿坑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Pb超标19.15倍,SS超标87倍。
表3-11 潼关金矿区蒿岔峪矿坑废水监测结果及超标倍数 单位:mg/L
蒿岔峪河流三个断面的河水监测结果表明,沟口以上河段Pb、Hg、Fe分别超过Ⅰ类水标准282~345倍、17~59倍和10.7~15.6倍;下游河段Pb、Hg分别超过Ⅳ类水标准25.8倍和0.7倍(表3-12)。蒿岔峪河水质已遭受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b、Hg,属重金属污染,其原因是蒿岔峪河上游选矿厂废水排入造成的。
表3-12 潼关金矿区蒿岔峪河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
另据西峪河李家金矿第三采选矿厂上下游河流水质监测(表3-13)结果,西峪河水中重金属Pb、Cd、Hg分别超标879~1151、8~11和23.2~42倍,地表水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
表3-13 潼关金矿区西峪河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
从调查监测结果看,陕西潼关金矿从1995年开发到2002年,区内7条河流基本成了矿坑废水、选厂尾矿浆排放地,重金属Hg、Pb、Cd、Cr严重超标,致使河水不能灌溉,水生生物灭绝。当地土壤和小麦中金属元素普遍高于地区背景值。采用汞板、蒸汞提金,致使区域大气汞浓度全部超标,最大超标38倍。导致河流污染的根源在于大部分乡镇个体企业选矿废水、矿坑水的直排、偷排和事故排放,使区内的7条河流始终处于严重超标污染状态。
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矿所在的东房沟重金属污染明显。银硐子银铅矿矿山下游lkm处(HS-003)Pb 含量较对照点(HS-001)高出2 l 倍,比马耳峡污染点(下游1km处)高出l倍。地区及周边土壤Pb超过背景值近70倍,Cd超出近8倍。
甘肃成县厂坝矿区是另一个矿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典型区。在2km长的东河两岸共有大小20余家乡镇个体铅锌选矿厂,尾矿浆直排、偷排现象普遍,依山傍河的尾矿库内的尾矿砂高出坝面造成溢流、溃坝现象普遍,东河河道中沉积了厚厚的灰色尾矿砂,使东河水质严重下降,水体生物平衡系统已经完全破坏。据西北矿业研究院2001年10月编制的《厂坝铅锌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报告,东河水质4个断面地面水监测数据如表3-14。
表3-14 甘肃成县厂坝矿区东河地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从表3-14可以看出,矿区柒家沟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上游厂坝尾矿库、废石场的淋滤水、民采矿坑地表溢流水和泉水,为常年溪流,铅超标1倍。而柒家沟断面位于东河主河道,该断面上游2km范围内分布着国有厂坝矿山选厂、乡镇及个体大小数十家选矿厂及铅锌矿石堆场,因而存在众多污染源,断面铅、锌超标44.66倍和1.04倍。毕家庄断面位于厂坝矿区下游直线距离约10km处,铅、锌两种元素超标最为严重,分别为65.6 和5.53倍。
以厂坝铅锌矿区开发之前东河底泥数据为对照标准,经过20余年开发,东河底泥中铅、锌、镉的监测值沉积累计倍数分别为25.7~4.4、188.5~5.7、540.1~23.7,河底中的污染物变得越来越严重(表3-15)。
表3-15 甘肃成县厂坝铅锌矿区东河底泥重金属监测结果 单位:10-6mg/L
汉江旬阳段是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质可以达到人畜直接饮用的标准,正因为水质好,而被选为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汉江旬阳段下游约300km处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工程的取水点。2001年7月前,旬阳县城沿江而下的40多千米长的汉江两岸共有7 家选矿厂,用沙包、石块垒成的高2m左右的简易“尾矿池坝”,尾矿废水经过简单沉淀后,散发着刺鼻异味的黑色污水就顺着山沟直接流进了汉江,灰黑色的污水形成了长长的污染带。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此进行了曝光。2002年项目组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在汉白公路一侧能明显看到大部分选矿厂已被拆除,但是,汉江南岸还有个别选矿厂及铅锌小冶炼企业仍在生产,废水仍在污染汉江。
黄金选冶过程中采用氰化堆浸技术工艺,如果废水处理不合格就排放将对矿区水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一般人平均吸入氰酸50mg或误食氰化钠120mg就会中毒死亡。水体中CN-浓度≥(0.05~1)mg/L时,就能导致鱼类死亡。根据对陕西凤县四方金矿采用的氰化堆浸工艺进行监测,尾矿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卦河,将使河水中CN-增高到44.674mg/L,超标893.5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企业的环保观念淡薄,过度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致使采金过程中含有剧毒的氰化废渣、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矿区河流、草场、植被以及农作物污染,潜在危害严重。内蒙古李清地银业有限公司(银矿)尾液渗漏造成水中氰达414.85mg/L,超标424倍;锌为140mg/L,超标28倍;铜为3.669mg/L,超标1.223倍。若遇雨季,这些污染物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⑸ 黑河多金属矿产开发产业集群
黑河矿产资源经济亚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隶属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在大兴安岭的南东、小兴安岭的西北部,东南与伊春、绥化市接壤,西南与齐齐哈尔市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西北部与漠河矿产资源经济区相接,东北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黑龙江相对。辖嫩江、孙吴、逊克县部分地区,北安、五大连池二市和爱辉区共六个行政区。中心城市为黑河市。
1.铜、钼多金属矿产资源优势
黑河市共有7处大型矿床,包括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钼)矿床、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东安岩金矿床、争光岩金矿床、三道湾子岩金矿床等重要矿产地,其中大多宝山矿铜储量达304.28万吨,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铜矿。
铜、钼、伴生金、银等主要分布于嫩江北部,铁与铅锌钨钼等主要集中于翠宏山一带,岩金分布于东安、争光、三道湾子等地。从储量分布看铜主要集中在多宝山、铜山矿床,铅、锌、钨集中于翠宏山矿床,钼储量集中于翠宏山、铜山、多宝山矿床,岩金储量主要分布于东安、争光、三道湾子等矿床中;银集中多宝山矿床。铜一直是我国的紧缺矿种,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铜矿石。据统计,黑龙江省对铜的需求量大约每年6~7万吨,而多宝山、铜山等矿床铜的利用率目前仅为0.1%,因此多宝山矿区铜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缓解铜资源供应紧张的现状,促进地方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钼矿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4处,分布于铁力市二股东山和鹿鸣一带。鹿鸣钼铜矿床正在勘探中,前期求得资源量约11.767万吨,估算潜在资源储量超过20万吨。霍吉河钼矿探明储量超过10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兴安岭林场的翠岭钼铜矿床与鹿鸣矿床相似,未列入2008年储量表,估算潜在资源量超过2万吨。其他钼资源量均为伴生矿产,包括二股东山铁多金属矿床(钼伴生矿,资源储量1744吨)、二股西山铁多金属矿床(伴生钼797吨)和徐老九沟铅锌矿床(伴生钼资源储量2760吨)等。
2.地域优势
黑河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北部重要的边境城市,地理位置属于大兴安岭的东端、小兴安岭的北部,小兴安岭犹如一道天然绿色屏障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市。黑河市东南与伊春市和绥化市接壤,西南同齐齐哈尔市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北部与大兴安岭地区和呼玛县相连,其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隔黑龙江相望。
黑河市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的与俄联邦主体首府相对应的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开放最早的中国边境城市,这为黑河市的矿业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地域优势。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一直贯彻国家“必须加强利用国外资源工作力度”指示,遵循“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积极寻找紧缺矿种的国外资源、优势矿种的国外市场等。黑河市作为一个开放的边境城市,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在利用国外资源、开发国外市场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便利。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诸州的矿产勘查开发部门之间具有密切的合作传统,双方曾就黑河经济区的资源勘查、开发进行过多次交流与合作,俄科学院远东地质研究所、构造所及阿穆尔州、赤塔州地矿局研究人员和专家先后多次到多宝山铜山铜矿、三道湾子岩金、东安金矿、高松山金矿区等进行考察。黑河市矿产资源开发的地域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南北连通的要道,西南同齐齐哈尔市毗邻。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黑河经济区的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而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需要大量的金属产品,如钼、铜等金属产品,从而为黑河市的建设发展,特别是矿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黑河市地处大小兴安岭腹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黑河经济区的发展创造契机。
综上可见,黑河经济区建设具备极好的地理优势,可以同时享受到八大经济区建设中的两个政策优势。
3.矿业政策优势
国家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优先发展能源工业政策,黑龙江省重点开展“八大经济区”规划建设、“十大工程”推进措施及大力发展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指导战略等,都将更加有力地促进黑河经济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进程,实现黑河市矿业经济的率先突破。加之黑河市具有的良好的钼铜多金属源禀赋优势和地域开发优势,在各级政府的各项矿业政策的指导下,黑河市钼铜多金属资源产业发展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是重要的基础保障。国家鼓励勘查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铜等金属资源短缺尤为严重。为此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开展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与重要资源储备战略,表明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程度在大幅度提高。2004年起,国家开始讨论、拟建“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大兴安岭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前景潜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同时就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过科学论证。黑河市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的规划中,处于“梨子山—鄂伦春铁锌钨金铬铅成矿带”内。许多典型矿床如多宝山、翠宏山、三矿沟、霍吉河、东安等的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4.产业集群式开发的原则
(1)黑河市钼铜多金属资源产业规划必须坚持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基础,以矿山的开发建设为先导,以矿产品的深加工为延伸,形成采—选—冶—加—销的产业链条,建成钼铜多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2)钼铜多金属资源产业发展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相对优势的矿产资源为基础,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矿产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及矿业持续发展能力。重视矿产开采、选矿、冶炼新工艺的应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提升钼铜多金属矿产品在黑龙江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3)整合矿山资源,调控矿山开采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加强多宝山、翠宏山、鹿鸣、五道岭、弓棚子等主要矿床的勘查、开发力度。调整优化矿产品结构。调整采、选、冶、产品精深加工等生产环节的资源配置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和研发新产品,努力调整衰退产业。重点是新产品的研发,增强精、深、细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鼓励开展《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的矿产项目,禁止《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中的矿产项目。淘汰落后的原字号产品,努力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
(4)调整优化技术结构。在大力开发岩金、钼、铜的同时,加强对伴生的低品位金、钼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巩固内产,鼓励外购,引入可采选15%~20%超贫铁矿的先进技术,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延长铁矿山的服务年限;积极研究开采鹿鸣钼铜矿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稳定多宝山铜钼矿的矿精粉生产能力。引进、推广应用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改变矿山采选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降低开采贫化率,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钼铜多金属矿山的采矿机械化程度,淘汰落后采矿方法、设备。
(5)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引进先进的矿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推进高科技含量钼铜多金属加工业的发展,增加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巩固优质钼铜多金属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加强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决杜绝采富弃贫,采大弃小的短期行为,走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健康发展的矿业经营之路。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得到加强,提高矿山复垦水平,达标率在70%以上,严格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通过重点工程治理,全面推进“绿色矿业”建设,为“生态省”、“生态市”的建设奠定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预防监测与保护的动态信息管理体系。
5.铜、钼多金属开发产业集群基地建设
以钼、铜、金、铅、锌、铁等矿产资源开发及产品深加工为主要产业,形成相互协调的产业链;根据钼铜多金属矿业发展需要,近期优先发展的资源产业主要是钼铜多金属和岩金开采及冶炼、加工产业。在黑河市设立钼、铜等金属高新技术研发加工基地。黑河市的研发中心以铜、金加工产业及相关产业为主。
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建设,以培育和发展钼铜等金属深加工为特色的骨干企业为主要任务,努力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鼓励和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核心技术领先、服务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进、基础功能完备、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钼铜金金属加工企业,发挥高新技术集聚效应,带动黑河矿产资源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优先发展钼、铜金属加工产业,以黑河市的对俄外向型经济建设为重点,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推动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强和促进优势资源的快速开发利用,将黑河矿产资源经济亚区中的重点矿种确定为优先开发、重点扶持的矿业基地,资源储量规模略小,或资源远景尚未查明的矿产地集中区确定为矿业区。在以黑河市中心城市为依托,规划建设3个铜、钼多金属矿业基地和1个矿业开发区和技术研发中心。
(1)多宝山-争光铜钼金产业基地
多宝山-争光铜钼金基地由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三矿沟铜矿、小多宝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等五个矿山组成。
多宝山地区现有资源储量:铜363.7万吨、伴生金84.31吨、伴生银1320吨、伴生钼13.8万吨、伴生铼98吨、伴生硒1427吨、伴生锌3.6万吨。以开采铜和加工铜产品为主,以伴生的金属矿产综合利用为辅,引进先进的采矿、选矿、冶炼、产品加工工艺和管理,提高矿山的利用价值和发挥整体效益,将该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在采选铜的同时,对伴生资源量较大的钼、金、银、铼、硒、锌等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矿山的利用价值,形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矿山。其中,多宝山矿床综合回收金、银、钼、铼、硒;铜山矿床综合回收金、银、钼、铼、锌;三矿沟矿床主要回收金、银、铁。另外,对尾矿中未进行回收的钯、铂、铱、锇等资源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便于今后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回收。
采选联合企业:包括多宝山铜矿山、铜山铜矿山。
多宝山矿业:多宝山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4平方千米之内,由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矿山采矿规划分两期进行建设,首期设计规模为年采矿石750万吨,2008年完成矿山基本建设,2009年达产;二期设计规模为年采矿石900万吨,2010年达产。矿山服务年限70年。矿山选场采用浮游选矿法工艺选矿,规划分两期建设,首期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矿石750万吨,2008年完成选厂基本建设,2009年投产,年产铜精矿8.2万吨;二期增加处理矿石900万吨,2009年完成选厂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达产,年产铜精矿10.3万吨;到2010年,年处理矿石总量达到1650万吨,年产铜精矿18.5万吨。
铜山矿业:规划铜山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2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矿山采矿规模为200万吨,2008年完成矿山基本建设,2009年达产,矿山服务年限70年。铜山采用浮游选矿法工艺选矿,选矿厂年处理矿石200万吨,2008年完成选厂建设,2009年投产,年产铜精矿2.4万吨。
采矿企业:由三矿沟矿山、小多宝山铜矿山组成。
三矿沟铜矿山:处于开发末期,资源储量已接近枯竭,不再进行改扩建。
小多宝山矿山:规划小多宝山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0.3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和矿山管理部。采矿规模15万吨,矿山服务年限10年,矿石运往多宝山选矿厂。
冶炼企业:规划建设统一的铜冶炼厂,设在多宝山矿业工业园区。到2010年底,年冶炼铜精矿20.9万吨。规划冶炼厂占地面积控制在0.5平方千米之内。
辅助设施规划建设:包括水源地工程、引水工程、输变电工程。水源地建在泥鳅河中游二坎村附近。引水工程主要是由二坎河水库引水至多宝山矿业工业园区—铜山矿区—多宝山矿区,供四个矿山和多宝山矿业工业园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地工程占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内。规划输电线路一条,由黑宝山至铜山、多宝山。
产业经济效益概算:到2010年底总投资21.1亿元。预期年产值37.36亿元,年总利税4.48亿元。
成本:全部建设完成需要投入资金共计38亿元,其中多宝山矿山为30.6亿元、铜山矿山为6.4亿元、小多宝山矿山为1亿元。资金主要投放于矿山基本建设、设备安装、选矿厂、尾矿库、水源地与引水工程、输电线路及变电所、污水处理、矿山管理、职工生活区及矿山内道路建设等各个方面。矿山与工厂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外部环境建设由政府筹集资金解决。
此外,为保证矿山持续稳定的正常生产,还需在多宝山、铜山、小多宝山、三矿沟一带进一步加强铜矿资源的寻找,扩大本区的铜资源储量,为矿山的长远发展奠定资源储量基础。对多宝山、铜山两个矿山的低级别资源量地段进行系统勘查,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为矿山的后续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储量和储量。勘查期为2007~2010年,拟投入资金0.7亿元。
收益:到2010年,预期年产值将达到铜业经济年总产值37.36亿元,其中包加工附加值4亿元(铜产品加工总量将达到年产铜量的40%左右),预期年总利税4.48亿元。
争光金矿区现有岩金资源储量10吨,预测资源量50吨。
①规划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冶炼厂、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
②矿山采场规划建设:年采矿石15万吨;矿山服务年限20年。
③建设选矿厂规划建设:年处理矿石15万吨。2008年完成矿山基本建设,2009年达产。
④资源产业经济效益概算:矿山建设总投资1.6亿元,主要用于采场、选矿厂、尾矿库等的建设。矿山建设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外部环境建设由政府筹集资金解决。达产后预期年产黄金600千克,年产值0.9亿元,年利税0.108亿元。
⑤在多宝山、铜山、小多宝山、三矿沟、争光一带进一步加强金矿资源的寻找,扩大本区的金资源储量,为矿山的长远发展奠定资源储量基础。对矿山的低级资源量地段进行勘探,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为矿山的后续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储量和储量。勘查期为2007~2010年,拟投入资金0.3亿元。
(2)三道湾子-付地营子铜金产业区
三道弯子-付地营子铜金基地由三道弯子金矿、付地营子铜矿二个矿山组成。
三道弯子金矿山现有岩金资源储量4300千克,预测资源量5000千克;银资源量14.2吨。
规划三道湾子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千米之内,包括采场、料场、选矿厂、尾矿库、变电所、冶炼厂、矿山管理部、职工生活区等建筑群和占地工程。
采矿:规划建设矿山一处,年采矿石15万吨;建设选矿厂一处,年处理矿石15万吨,矿山服务年限8年。2007年完成矿山与选矿厂基本建设与设备安装调试,2008年投产。
矿产勘查:在三道湾子矿区北部(北大沟)和上马厂一带进一步开展岩金资源的勘查,扩大矿区周边的资源储量,为矿山的长远发展奠定资源储量基础。对矿山的低级资源量地段进行勘探,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为矿山的后续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储量和储量。勘查期为2007~2010年,拟投入资金3000万元。
资源产业经济效益概算:概算矿山建设总投资1.3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采场、选矿厂、尾矿库及其他辅助设施等。融资渠道:矿山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外部环境由政府筹措资金解决。预期达产后年产黄金840千克,预期年产值1.26亿元,年利税1512万元。
付地营子铜矿原有铜资源储量1.59万吨,锌1.46万吨、银11吨、金353千克。目前,龙珠矿业已对其进行开发,在开采铜的同时对锌和部分硫进行了综合回收。资源储量表中现有铜资源储量1.1万吨,但矿山实际的剩余资源量仅1000余吨,锌与铜的资源量同比例减少,按目前的开采规模,2~3年之内即将闭坑,属于危机矿山。该矿床的开发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大资源寻找的力度。在矿区的周边继续寻找铜矿体,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同时在矿区附近寻找岩金资源,以利于在矿山铜资源发生危机时,向开发岩金资源转型。二是研究尾矿回收利用技术与流程,加强尾矿资源的利用。规划投入铜、岩金资源勘查费用2000万元,投入尾矿选矿流程500万元。到2010年,矿山主导产品产值保持现有1800万元的水平,综合回收金和银,按金、银潜在价值的30%计算,三年时间回收完毕,每年回收金银产值可达1000万元,年总产值将达到2800万元,实现年利税216万元。
⑹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缩短了矿山寿命
西南地区有矿山企业21073个,其中大中型矿山企业242个,小型矿山企业20831个。大、中型矿山企业生产管理水平高于小型矿山企业,国有矿山企业生产管理水平高于民营矿山企业。大、中型矿山企业一般都有开采设计,技术力量亦比较强,生产工艺较先进,生产管理较严格,生产比较规范。小型矿山技术力量比较缺乏,生产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较落后,一般没有正规开采设计方案,经营粗放。如四川冕宁轻稀土矿,为民营企业,一般采4%以上的富矿石,大量4%以下的矿石被浪费和破坏。
西南地区目前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比较低,只有30%~40%,平均水平比国外低10%~20%。如:①开采回收率:国有煤矿大多数在80%以上,地方煤矿一般在60%左右;天然气的采收率一般在60%以上;金属矿山大部分在30%~40%范围内,少数达到50%以上;露天开采和非金属矿山在85%以上,其中水泥用炭岩、冶金用白云岩及熔剂用灰岩等个别矿山达90%以上。②采矿贫化率:金属矿山一般为15%~25%;非金属矿山一般不高于10%。③选矿回收率:原煤普遍难选,冶炼用精煤一般为55%,动力煤一般为80%;金属矿山一般在70%以上;非金属矿山因矿种和选矿方法而异,硫铁矿重选为80%,浮选达90%,重晶石采用重-浮联合法选矿为80%,其他多数矿种为80%左右。
西南地区有的矿山大矿小采,无法取得资源效益,发挥不出资源优势。如云南马关都龙大型锡锌矿,若按早期设计的有序开发规模,可开采100多年,但该矿曾因无序开发,造成大矿小采的局面,过度开采使其资源的保证程度大大降低。云南个旧、腾冲和四川岔河锡矿都有类似情况,中央、地方及私营、个体企业的超强度破坏性开采,使资源可采储量下降很快,尤其是易采易选的砂锡矿,已基本消失殆尽,多数矿山已转入井下开采。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和矿石品位的下降,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效益下降。部分矿山生命周期已进入中、晚期,成为危机矿山,严重威胁着矿山的生存。
⑺ WOW:把采矿充满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我花了一天,就是从网上找了一个资料就开始跑的,很快。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魔兽世界采矿技能1-375级联盟部落完全冲级路线攻略
1-75:铜矿 (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伴生劣质的石头、孔雀石。
在出生地可以轻易的挖到的,加上熔炼有经验,50+的挖矿经验可以轻松的达到。
75-125:锡矿(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50技能要求,伴生虎眼石、暗影石、粗糙的石头。
锡矿也是一种很普及的矿产,部落的推荐去贫瘠之地/千针石林;联盟的推荐去赤脊山。
银矿(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75技能要求,伴生虎眼石、粗糙的石头。
银矿是我们能碰见的第一种稀有矿,铜矿生银,就是说在某一个铜矿被采集完后,下次刷新就有一定的几率刷新出银矿,当然在高级地图银矿也作为独立的刷新。这里部落的推荐去贫瘠之地/千针石林;联盟的推荐去赤脊山。
125-175:铁矿(可挖掘1-4次)125技能要求,伴生沉重的石头、黄水晶。
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没有一个地图相对分布得较多,但是我还是建议去千针石林最边的闪光平原->塔纳利斯,这条线来回的采集比较多。
金矿(熔炼有经验、可挖掘1-4次)155技能要求,伴生沉重的石头、黄水晶。
这是我们能碰到第二种稀有矿,也是最后一种熔炼有经验的矿石。铁生金,同理铁矿被采集完后,下次刷新就有一定的几率刷新出金矿,当然高级地图会有刷新,但是很少。
175-245秘银矿(可挖掘1-4次)175技能要求,伴生坚固的石头、青绿石、红宝石。
要想大量采集推荐2个地方:
1、荒芜之地,如图1在A区域会固定刷3个秘银,在B区域会固定刷2个秘银,这两个地方的刷新很快,外面的一圈地图都跑不完,A、B区域就会刷新了。
2、如果你觉的荒芜之地的人太多,我推荐一个小地方,奥特兰克山脉如图2,在A区域的山洞里每次会刷新2-3个秘银,外面的刷新点,每次刷3个矿,这个地方人少,地图小,刷新相对也快,适合大量的采集。
300-330,主要挖魔铁矿。
首先顺时针挖位于地狱火半岛上分布众多的魔铁矿。
如果地狱火半岛矿工饱和了,那么前往赞扎沼泽吧。
330-355,主要挖魔铁矿和坚钢矿。
前往纳格兰草原,挖取坚钢矿不但可以提升技能,还能把矿石卖个好价钱。
在挖取坚钢矿的同时,魔铁矿也可以一起采集,即便到了后期,魔铁锭的消耗仍然可观。
355-375,主要挖魔铁矿和坚钢矿。
影月峡谷,适合挖取坚钢矿场所的不二选择。
如果等级不够,也可以选择在泰罗卡森林里练习挖矿技能。
在影月峡谷挖取坚钢矿的同时别忘了继续搜刮魔铁矿石。
魔兽世界矿点分布
黑海岸:铜矿、锡矿、银矿
丹莫洛:铜矿
杜洛塔:铜矿
洛克莫丹:铜矿、锡矿
莫高雷:铜矿
湿地:铜矿、锡矿、银矿、铁矿
贫瘠之地:铜矿、锡矿、银矿、铁矿
艾尔文森林 :铜矿
石爪山脉:铜矿、锡矿、银矿、铁矿、秘银
西部荒野:铜矿、锡矿、银矿
梣谷:铜矿、锡矿、银矿、铁矿
赤脊山:铜矿、锡矿
千针石林:铜矿、锡矿、银矿、铁矿、秘银
暮色森林:铜矿、锡矿、铁矿、金矿
凄凉之地:铜矿、锡矿、银矿、铁矿、秘银、金矿
提里斯法林地:铜矿
尘泥沼泽:铜矿、锡矿、铁矿、金矿、秘银
银松森林:铜矿、锡矿、银矿
塔纳利斯:铁矿、金矿、秘银、真银、瑟银
希尔斯布莱德丘陵:铜矿、锡矿、银矿、铁矿
菲拉斯:铁矿、金矿、秘银、真银、瑟银
奥特兰克山脉:铜矿、锡矿、铁矿、金矿、秘银
艾萨拉:金矿、秘银、真银、瑟银、富瑟银
阿拉希高地:锡矿、银矿、铁矿、秘银
费伍德森林:金矿、秘银、真银、瑟银
荆棘谷:锡矿、银矿、铁矿、金矿、秘银、真银
安戈洛环形山:金矿、秘银、真银、瑟银、富瑟银
荒芜之地:银矿、铁矿、金矿、秘银、真银
希利苏斯:秘银、真银、瑟银、富瑟银
悲伤沼泽:铁矿、秘银
冬泉谷:金矿、秘银、真银、瑟银、富瑟银
灼热峡谷:铁矿、秘银、瑟银、黑铁
泰达希尔:目前没有矿点
辛特兰:银矿、铁矿、金矿、秘银、真银、瑟银
月光林地:目前没有矿点
诅咒之地:金矿、秘银、真银、瑟银
燃烧平原:金矿、秘银、真银、黑铁、瑟银、富瑟银
西瘟疫之地:金矿、秘银、真银、瑟银、富瑟银
东瘟疫之地:金矿、秘银、真银、瑟银、富瑟银
⑻ 地质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6
1.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从大地构造上看,阿根廷东部出露中、新生代沉积物,形成油气等燃料矿产;阿根廷西部则为前寒武纪-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前寒武-早寒武世麻粒岩岩系和晚寒武-奥陶纪绿片岩等两套变质岩系组成,是个后加里东地台。北部广布结晶岩,习称塞拉潘帕地块。南部(帕塔哥尼亚地台)基底绝大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及火山岩,局部海相沉积覆盖。上述南、北两区在成矿特点上明显不同。在塞拉潘帕地块,与基底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为伟晶岩型铍、锂、铌、钽矿,产于盖层内的有晚古生代、中生代砂砾岩型铀(钒)-铜矿和煤;中、新生代中酸性火成岩有关的热液型铀、金、银、铜、钨、锡-多金属,以及斑岩型铜矿。晚第三纪陆相火山沉积封闭盆地中产有盐湖型和矿化泉型硼、锂、钾盐类矿产。在帕塔哥尼亚地台,基底零星出露,盖层中产石油、天然气和煤。
阿根廷是一个矿产资源不太丰富的国家,拥有80多种矿藏,主要有:属于燃料矿物的石油、天然气、煤;属于金属矿的铁、铜、铍、铀、钨、铅、锌、铝、锰、银、钒、锑;属于非金属矿的瓷土、硫磺、硼酸盐、石膏等。此外还有丰富的石料资源,包括石灰石、花岗石等。可以提炼稀有金属铍的绿柱石,蕴藏量估计达1亿吨,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绿柱石矿多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东部各省,其中以科尔多瓦省的蕴藏量最多。阿根廷铀矿储量丰富,折合成浓缩铀为23,700多吨,居拉丁美洲第一位。
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谷地。全国现已探明的重要矿山有10个,即:①阿伦布雷拉矿(铜和金);②菲洛科罗拉多矿(钼、铜、金和银);③塞罗阿塔霍矿(铜和金);④拉博里塔矿(砷和铜氧化物);⑤拉奥亚达矿(铜、铅、银和金),以上各矿均位于卡塔马卡省;⑥法马蒂纳矿(银和金、拉里奥哈省);⑦埃尔多拉多-蒙塞拉特矿(铀、圣克鲁斯省);⑧丰塔纳湖矿(铅和锌);⑨科尔科瓦多矿(铅和铜),以上两矿均位于丘布特省;⑩帕琼矿(铜、圣胡安省西南部)。在上述10座矿山中,规模最大的阿伦布雷拉铜金共生矿,矿石储量3.5亿吨。其次是经济价值最大的帕琼铜矿,矿石储量约8亿多吨。这两个矿开采后,阿根廷可以达到铜的自给,并略有富余。
根据阿根廷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经综合分析,我国山东地勘局近几年首选在阿根廷南部圣格鲁斯成矿带、中部内乌步省两处远景区进行金矿的地质勘查找矿。南部圣格鲁斯成矿远景区位于南纬44°~46°间,海拔300~400米,属低山丘陵区,1/50万化探扫描工作已基本完成,圈定了许多化探异常区域,并由化探异常查证发现了大型拉瓦枉金矿床,矿床受北西和北东两组较大规模构造控制,矿化带分布在两组构造之间。目前已勘查了4条矿化带,单个矿体长250~300米,矿体平均厚度2.5米,金品位9.5g/t,银平均品位105g/t。前期勘探深度达160米,深部矿体继续延伸,探求矿石量950万吨。中部内乌肯省远景区位于南纬36°~40°间,海拔2000米以上,区内已发现2处小而富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长500~800米,厚0.5~3米,金品位9.21~15.64g/t,探求矿石量20万吨,阿根廷国营矿业公司在浅部已开采。周围有大片化探异常,异常值高,并发现了金矿化。
结论:从现有资料分析,认为阿根廷境内金银铜等有色金属矿有一定找矿前景的,可进一步工作,其它矿产成矿条件不太有利。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阿根廷的矿产资源主要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石料四大类。
(1)能源矿产
石油
阿根廷石油资源不太丰富。据官方统计,到1999年底阿根廷已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储采比9.1,远低于拉美的平均水平37.7。已探明的四大油田是:丘布特省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油田,内乌肯省的普拉萨温库尔油田,门多萨省的图蓬加托油田,以及胡胡伊省和萨尔塔省交界地区的油田。
石油是目前阿根廷消费的主要能源。
阿根廷石油是1907年发现的,最初由国家矿业局开采。1918年有些外国公司来阿采油。1923年成立国营石油公司,1925年在拉普拉塔建成第一座炼油厂。1945-1955年间实行外资企业国有化,国产石油满足国内消费的36%;1955-1958年间采油业大发展,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1962年后的10年增长趋缓,年增长率为5.5%;此后产量波动在2100-2500万吨之间,石油的自给能力逐年下降,从1972年的94%降至1975年的87%。1976年以后,政府采取鼓励二次采油和签订风险合同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石油勘探,于1978年发现圣豪尔赫湾海上油田,促使原油产量回升,原油产量由1987年的2300万吨直升1998年的4490万吨,年均递增6.27%。1999年产量4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9%。由于国内消费不大,每年还有近半数的原油可供出口。同年消费量2320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天然气
阿根廷的天然气蕴藏量比较丰富。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萨尔塔省和南部的火地岛地区。到1999年底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6900亿m3,占世界总量的0.5%,储采比20.4,远低于拉美的平均水平66.2。
由于加强了资源勘探工作,已探明的天然气蕴藏量不断增加,1970年为1713亿立方米,1975年达到2004亿立方米。1976年内乌肯省天然气田的重大发现,使探明的天然气蕴藏量大大增加,1999年已达6834亿立方米。
近10年来阿根廷天然气生产增长很快,1989年产量190亿m3,1998年达到296亿m3,年均递增5.05%,1999年产量达336亿m3,比上年增长13.5%,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居世界第15位。同期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4.65%,1999年达到334.9亿m3,产消基本相当。
铀
铀矿资源丰富为发展核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到80年代初期,全国已探明含铀矿床的面积为22.9万平方公里,据全国原子能委员会估计,查明储量(U3O8)约6万吨(其中可靠级的3万吨),相当于2.37万吨浓缩铀,能满足8个发电能力为450万千瓦的核电站运转30年的需要。铀矿蕴藏地区主要有3个:①门多萨省的马拉圭,②萨尔塔省的道科-安布拉约,③丘布特省的洛斯阿多贝斯。最大的矿山是门多萨省的平塔达铀矿,矿区面积为3000多平方公里,蕴藏量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一半。
丰富的铀矿资源为发展核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最早研究和利用原子能的国家之一。1950年成立全国原子能委员会,下属100多个实验室和几个研究中心,配有2,500多名科技人员。目前有5个试验和生产镭同位素的反应堆,它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可满足国内消费的90%。
建设核电站,增加核电站在电力构成中的比重,是阿根廷发展核能工业的重点。1974年,阿根廷建成了拉美第一座核电站“阿图查1号”。同年开始兴建第二座“恩巴尔塞”核电站。1979年,阿根廷政府又制定出规划,在2000年以前再兴建4座核电站。如按期完成计划,2000年阿根廷将拥有6座核电站,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30%左右。
阿根廷坚持独立发展本国核能工业和反对超级大国核垄断的政策。为了免受国际核垄断势力的威胁,阿根廷在第一座核电站中选择天然铀作燃料,以便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铀矿资源,并逐步掌握核燃料的全部循环技术,以达到完全掌握核燃料生产技术和自给自足的目标。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少数几个开采铀矿的国家。为了坚持独立发展核能工业的方针,阿根廷努力加强和提高浓缩铀的生产能力。为此目的兴建的马拉圭浓缩铀工厂已于1976年在门多萨省建成投产,年产量为46吨。近来又建立了唐奥托圣拉斐尔和洛斯阿多贝斯等浓缩铀加工厂。全国浓缩铀产量迅速提高,1979年达到160吨,比1976年增加了348%。此外,一座年产.25万吨的重水工厂和一座能生产400多种核材料的工厂已开工兴建。但近年来阿根廷铀产量大幅下降。1996年生产铀28吨,1997-1998年铀年产量增加到35吨。
阿根廷重视同拉丁美洲国家的核合作,是拉丁美洲第一个出口核技术的国家。它先后同秘鲁、乌拉圭、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和智利等国签署了核合作条约,向他们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建立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能工厂。1980年8月30日阿根廷同巴西签署了两项执行议定书,规定在10年中两国将在核领域互换技术情报并共同培养人才。
煤炭
阿根廷煤炭资源不太丰富,已探明的储量只有54.65亿吨。主要分布在西部的4个地区:a.拉里奥哈省的中部、门多萨省的北部和圣胡安省;b.从门多萨省中部到内乌肯省的北部地区;c.里奥内格罗省西部的圣卡洛斯·德巴进而洛切到丘布特省西北部的埃斯克尔一带;d.圣克鲁斯省的里奥图尔比奥河谷。里奥图尔比奥是全国最重要的煤矿,蕴藏量达4.5亿吨,煤质良好。此外,在整个安第斯山脉地区和火地岛的山谷和河岸都藏有丰富的泥煤。
(2)金属矿产
阿根廷金属矿藏种类不多,主要有铅、锌、铜、锡、铁、锰、铀、铍、钨等,其中以铅、锌、铁、铀、铍、钨等的藏量较大。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国家西北部地区的胡胡伊、萨尔塔、卡塔马卡等省,中部地区的拉里奥哈、圣路易斯和科尔多瓦等省,库约地区圣胡安和门多萨省,以及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内乌肯、里奥内格罗、丘布特和圣克鲁斯等省。目前,由于资源枯竭,钨锡已不再生产。
铜
阿根廷铜矿已探明矿石储量为20多亿吨。这是近10多年来的找矿成果,而在50年代初,铜矿石全部依赖进口。近年来,开始对铜矿进行开采。70年代初产量为500吨(精铜),1975年下降到200吨,只能满足国内需要的10%。重要的铜矿有:帕琼铜矿矿石量8亿吨和巴约的拉阿鲁姆布内拉铜矿矿石量6.44亿吨,开采后阿根廷的铜可以自给。1997年Bajo de La铜矿项目投产,1998年矿山铜产量跃升至17.03万吨。
帕琼(EI Pachon)铜矿位于圣胡安省卡林加斯塔区,Cam-bior和Comsnr各占50%的股份。斑岩铜矿,按Cu0.4%的截至品位计算,该矿拥有矿石储量8.8亿吨,平均品位为Cu0.62%,Mo0.015%,Au0.02%g/t和Ag2.4g/t。1998年以来一直在露天开采。
阿瓜里加(Agua Rica)铜钼矿BHP拥有70%股权,Northern Drion拥有30%的股权,位于卡塔马卡省的the Bajo de la Alumbrera矿山附近,是省矿业公司下属的一个私有化的股份公司,是否开采仍有争议,因为品位不高不足以提出正当理由开采斑岩铜矿。给出一个设想的比率,按0.2%的铜截至品位计算,此矿拥有当量铜品位0.71%的亿吨矿石储量,实际年均品位是,铜为0.43%,钼为0.028%,金为0.19克/吨,银为3.01克/吨;最近又以0.4%的铜截至品位重新估算全部资源,获得8.02亿吨矿石储量,其中铜的品位为0.61%,金的品位为0.24克/吨,钼的品位为0.034%;以1%的铜的截至品位计算的高品位部分资源储量为0.6亿吨,其中铜的品位是1.3%,其他元素折合成1.74%的铜当量。
阿伦布雷拉(Bajo de La Alumbrera)铜金项目Mount Isa公司拥有50%,North公司拥有25%,Rio Algom公司拥有25%股份,1998年投产。Alumbrera矿物公司的所有权由Yacimientos Mineros Aguas de Dionsio,一个由卡塔马卡省政府和国家政府代表组成的法人公司,共同分享,即它们有权得到项目的净收益的20%。金属价格低迷,使这个初步预算投资12亿美元(其中包括和阿伦布内纳矿山相配套的铜冶炼厂投资5亿美元)的项目合作者寥若晨星,只有Rio Algom,North等公司加盟。1998年这个矿完成基建,达到或超过设计生产能力8万吨/日,平均生产20万吨/年的铜和64万盎司/年的金。按0.27%的当量铜截至品位计算,阿鲁姆布内拉矿山开采拥有6.44亿吨矿石储量品位在0.51%的铜和0.62克/吨的金,保证年限在17年以上。根据一项矿山产量生产年限优化研究方案,在今后5年内要将产量提高到12万吨/日。
圣乔治铜矿以铜为主,伴生金和银,位于门多萨省,业主为Northem Orion,矿石储量1.46亿吨,平均品位Cu0.5%,Au0.2g/t和Ag3.5g/t。该矿床有望采用淋滤SX-EW法进行大规模露采和选矿,但尚未进行计划中的可行性研究。
金和银
阿根廷近年在该国南端圣克鲁斯省南部发现塞罗旺瓜迪亚金银矿,矿石储量达900万吨,金品位达10克/吨,银113克/吨,即含有金90吨,银1017吨,现正在开发中。
阿根廷的黄金矿山产量由于找矿成果,近几年取得突破,由1996年的0.9吨、1997年的3吨,一跃达到1998年的22吨,1999年突破30吨。
塞罗旺瓜迪亚(Cerro Vanguardia)金银矿位于南帕塔戈尼省,露天开采,股份由下列几个公司所有:Mincorp拥有46.25%的股权,阿根廷Perez Compance的公司拥有46.25%,圣克鲁斯省的Fomicruz公司拥有7.5%。建设总投资2.7亿美元,1998年10月投产,矿山生产能力为2000吨/日,拥有证实资源量900万吨,平均品位9.7克/吨的金和113克/吨的银,预计每年生产21万盎司金和160万盎司的银。
维拉的罗(Veladero)金银矿位于科迪勒拉一个最有远景的地区,距Barrick公司在智利境内的Pascua-lama金银矿仅6公里。阿根廷黄金公司占60%股份,Barrick占40%股份。该矿床有两个矿带,据估计,矿石总资源量22060万吨,矿石平均品位为Au1.2g/t,Ag22.9g/t,即金265吨,银5050吨。
皮尔圭塔斯(Pirquitas)银锡锌矿位于阿根廷西北部的普拉地区(Aotiplano),可行性研究于1999年4月由业主阳光采矿公司和Refining Wcngpfdn公司完成,并投资进行输矿管道的建设。按照60g/t Ag的截至品位,计算得到在经济上可回收的证实和可能矿石储量2160万吨,平均品位Ag167g/t,Sn0.33%,Zn0.57%。投资1.2亿美元,最终建成6000吨/日产能的露天采矿矿山,矿山服务年限10年。
迪亚伯力洛斯(Diablillos)银金矿位于沙尔塔省,Barrick占70%的股份,太平洋岸国际公司占30%股份,按0.4g/t金当量的截至品位获得露采推断资源量4950万吨,平均品位Ag68.3g/t,Au0.42g/t。如采用0.8g/t Au的截至品位,估计可获得3070万吨高品位矿石资源量,平均品位Ag92.7g/t,Au0.6g/t。
铝
铝土矿储、产量不详。阿根廷正在建一个年产72.1万吨的电解铝厂。1994年-1998年分别产铝17.5、18.55、18.39和18.72万吨,其中40%~50%用于出口。氧化铝原料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和德国进口。年出口铝材10万吨左右。
万达港(Pto.Wanda)铝土矿位于米西奥内斯(Misiones)省,由米西奥内斯乌梅-米利亚铝股份公司(Hume&Milia Cia De Sierra Grande S.A.)经营。矿石年生产能力为10%~50万吨。主要产品为铝、氧化铝,副产品有铁矿石、氧化铁、金红石、颜料和硫酸等。
开采方法露天开采。选矿厂日处理矿石能力为1000吨。
冶炼厂主要产品为铝,其它产品为钛、金红石、铁矿石。铝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
精炼厂主要产品为氧化铝,其它产品为金红石、铁矿石、铸铁。氧化铝年生产能力为6.4万吨。
铅和锌
铅和锌是阿根廷的重要金属矿。据估计全国锌储量为900万吨,铅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矿藏主要分布在北部胡胡伊省和中部的圣胡安省。胡胡伊省的阿吉拉尔矿和圣胡安省的卡斯塔尼奥-别霍矿两座规模最大的铅、锌、银等金属共生矿。这两大矿的产量在全国铅、锌矿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
目前开采铅、锌矿的是CMASA公司,主要产区为胡胡伊省阿奎拉尔矿山。矿石储量6600万吨,矿石含Pb6.2%、Zn7.6%和Ag3.7盎司/吨。该矿于1936年投产,目前生产能力年产锌精矿8万吨,铅、银精矿4.2万吨(Mining Annual Review1983)。据World Metal Statistics(1999),1996-1998年分别开采铅(金属量)1.13、1.34和1.5万吨,锌3.11、3.34和3.56万吨。
阿奎拉尔(Aguilar)铅矿位于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Jujuy)省,由阿奎拉尔矿业股份公司经营。1936年投产,现为地下开采。1981年实际矿石产量为60万吨,岩石掘进量为54.4万吨。主要产品为铅、银精矿及锌精矿。选矿厂日处理矿石能力为2100吨,采用优选浮选法。
目前生产能力为1800吨/日,有两个地下矿,铅的品位为3%,锌的品位为7%,银的品位为70克/吨。1993年以来,这个矿已服务了近7年,周围大面积的土地由Comsur控制,可用于勘探铅、锌。
铁矿
阿根廷铁矿储量估计为7.49亿吨。主要铁矿有胡胡伊省的萨普拉矿和里奥内格罗省的谢位格兰德矿。萨普拉矿的蕴藏量为1.1亿吨,品位为35%~45%。谢位格兰德矿于1947年发现,据估计,铁矿砂的蕴藏量为1亿多吨,矿石品位为55%~60%。阿根廷铁矿的开采量很低,1960年为14万吨。70年代内,开采量有所增加,1970年为24万吨,1976年又增至25万吨。目前产量也只有数十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石。
格兰德山(Sierra Grande)铁矿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内格罗河省(Rio Negro,Buenos Aires),由格兰德山帕塔戈尼亚钢铁股份公司(Hierro Patagonico De Sierra Grande S.A.)经营。为地下开采矿山。设计日矿石生产能力为1.4万吨。
该矿含矿岩层厚300~1100米,其下盘为早期古生代砂岩,上盘为石灰岩和中生代火山斑岩。在所发现的三个矿体中,除北矿体为赤铁外,其余两个矿体分别为细粒磁铁矿和假像赤铁矿。根据矿体的揭露情况表明,南矿体的开采条件最有利,矿体长3150米,宽10~14米,倾角45°~60°,埋藏深度800米。磁铁矿平均含铁品位54.8%,含磷1.5%。南矿体的矿石总储量为2.13亿吨,其中可靠储量为1.08亿吨。
锰
阿根廷锰矿最重要的采区是YMAD公司的法拉朗内格罗矿山,已知储量250万吨,平均含锰12%,金7克/吨和Ag113克/吨。
锂
世界锂产量主要产自智利从南卡洛里纳到萨拉德阿塔卡玛的高原盐湖(塞浦路斯-福特矿物公司)和阿根廷的萨拉、德、霍姆伯瑞木尔托地区(FMC锂公司)。作为阿根廷3个新建锂矿山之一的Fenix锂矿项目,FMC锂公司投资1.37亿美元,在卡塔马卡省组成Altiplan矿物公司,采用高技术流程,生产碳酸锂,该矿床拥有可回收的卤水储量85万吨,平均品位Li600~650ppm,这要比智利在采矿山的品位要低一些。
结论:从现有资料看,阿根廷境内铜、金、银和铀矿产有一定勘查和开发前景,特别是低品位铜金银多金属矿,可在已知矿化集中区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较大面积的踏勘选点,然后再决定是否进一步勘查和开发。
⑼ 三大铁矿石巨头是谁
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集团
力拓(Rio Tinto):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最早成立于1873年。在全球拥有60多家子公司。2003-2004财年,总收入156.95亿澳元,总市值698.3亿澳元,雇佣员工3.5万人。中国在澳最大投资项目恰那铁矿就是与该公司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铁矿公司的合作成果。该公司向中国出口铁矿砂、铜、铝矾土、氧化铝、铝等矿产品。董事会主席保罗·斯金纳(Paul Skinner),首席执行官利·克利福德(Leigh Clifford)。地址:Level 33, 55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NYSE:RTP)是一间跨国性矿产及资源集团,成立于1873年。2006年税前盈利大约为102亿美元,生意额则达254亿美元。
最近它同意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作价381亿美元,相当于每股101美元,让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业公司。加拿大铝业公司的董事局基本上同意,但仍需股东及监管机构的同意。力拓集团行政总裁伊凡斯(Dick Evans)会带领新部门-“力拓-加铝”。2007年8月27日,美国反垄断当局同意他们收购加拿大铝业(Alcan)。新公司的总部将设立于蒙特利尔。
RioTinto是西班牙文,意为黄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业务。1962年至1997年,该公司兼并了数家全球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并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企业标识目前该公司总部在英国,澳大利亚总部设于墨尔本,名列2003至2004年澳大利亚十大企业第9位。2004年,力拓矿业将部分非核心资产剥离出公司主体,最终实现纯利润增长86%,实现销售额28亿美元。在力拓公司业务中,澳大利亚业务占45%,北美业务占40%,南美占5%,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来源情况为:北美占28%,欧洲占23%,日本占2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4%,中国占5%,其他亚洲国家为14%。
力拓矿业集团(RioTinto)总部设在英国,澳洲总部在墨尔本。该公司控股的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公司,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有五座生产矿山(即汤姆普赖斯铁矿、帕拉布杜铁矿、恰那铁矿、马兰杜铁矿和布诺克曼第二矿区),探明储量约为21亿吨,公司铁矿年生产能力为5500万吨。预计在建扬迪采矿工程完工后,该公司铁矿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500万吨以上。
力拓矿业集团旗下的罗布河公司、加拿大IOC公司都是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商。力拓矿业公司还涉及铜、铝、能源、钻石、黄金、工业矿物等业务。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取消与中国铝业集团195亿美元的协议。
按规定赔偿力拓将赔偿中铝集团1.95亿美元违约金;也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计划的流产 。
必和必拓公司目录[隐藏]
概述
产业介绍石油
铝
基本金属
碳钢材料
钻石和特殊产品
动力煤
必和必拓与中国
近况: 概述
产业介绍 石油
铝
基本金属
碳钢材料
钻石和特殊产品
动力煤
必和必拓与中国
近况:
[编辑本段]概述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 -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 Ltd.):以经营石油和矿产为主的著名跨国公司。BHP于1885年在墨尔本成立。Billiton于1860年成立。2001年6月,两公司合并。2003-2004财年,总收入340.87亿澳元,总市值1363.5亿澳元,雇佣员工3.5万人,成为全球第二大矿业集团公司。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铁矿供应商。该公司与中国已有百余年的业务关系,包括矿产品和钢材进出口,矿物和海陆石油勘探等。董事会主席唐·阿格斯(Don Argus), 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地址:180 Lonsdale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编辑本段]产业介绍
BHP公司的矿山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地区,分别是纽曼、扬迪和戈德沃斯。这三个矿区的总探明储量约为29亿吨,目前铁矿石的年产量为1亿吨。在亚里南部,还有未开发的C采区,保有储量45亿吨。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零二。
石油
必和必拓是著名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商,其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澳大利亚、英国、墨西哥湾(美国)、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必和必拓公司高质量、高利润的资产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并能提供丰厚的资本回报。石油和天然气业务为必和必拓提供了产品多样性,并使其在这一具有强大发展动力的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铝
必和必拓活跃在原铝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铝矾土开采、氧化铝精炼和金属铝冶炼。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上氧化铝和金属铝的主要供应商,主要资产位于澳大利亚、巴西、莫桑比克、南非和苏里南。
基本金属
必和必拓是世界前三大铜生产商和世界前五大银、铅、锌生产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欧洲、亚洲和南美洲治炼厂提供高质量的金属精矿,并向黄铜和铜线生产商提供高质量的阴极铜板。拥有大规模、低成本的优良资产,极具发展潜力。
碳钢材料
必和必拓向全球钢铁制造业提供主要原材料(铁矿、炼焦煤和锰矿)和服务。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第一大炼焦煤和锰矿海运供应商,世界第三大铁矿供应商。集团拥有众多开采年限长的"优势资源",为全球市场尤其是发展迅速的亚太市场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钻石和特殊产品
必和必拓生产钻石、钛矿、金红厂和锆石。必和必拓公司的Ekati钻石矿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钻石生产商。钻石和特殊产品部还拥有北美金属分销业务以及矿产勘探和技术资产。
动力煤
必和必拓是世界最大的燃烧生产商和出口经销商之一。必和必拓公司向电力行业的客户提供高竞争力的动力解决方案。业务结构包括世界先进的资产组合,具有独特的多资源生产能力,可为欧洲、亚洲和美国这些主要电力市场提供服务。大规模、低成本的矿山生产、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全球物流配送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必和必拓公司的竞争力,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平台。
必和必拓是西方国家中第四大镍生产商和第二大铬铁合金生产商。必和必拓公司向不锈钢行业-必和必拓公司的主要客户,提供镍和铬铁合金。集团同样向特种合金、化工、耐火材料行业提供镍、铬铁合金、铬矿和钴。
必和必拓经营模式的中心原则是提供优质多样的资产组合,以确保比传统资源循环更平稳的现金流转和更高的生产能力来驱动增长。2004年,公司的营业额达249亿美元,息税前收益(EBIT)55亿美元,息税后可营运现金额52亿美元。截至2004年8月26日,公司的市值资本已达583亿美元。
[编辑本段]必和必拓与中国
BHP与中国的关系始于1888年,源于当时公司一位董事的来访。据记载,双方首笔业务交易发生于1891年,当时BHP向中国福州出口铅。双方的贸易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但随着BHP银、铅和锌资源的日益匮乏,公司继而转向钢铁业务,双方贸易也逐渐减少。
BHP总经理 Essington Lewis先生于1934年访问中国。
20世纪60年代,随着澳大利亚钢铁半成品的出口,贸易量又开始有所增加。70年代,BHP开始向中国出口铁矿石,并继续出售钢材。在此期间,公司同时从中国进口氟石、煅烧矾土和燧土。
1979年,BHP是签署《生产分配合约》以开发中国南海石油的首批国外联盟成员之一。为支持这一行动,BHP于1983年在广州成立了BHP石油办事处。
BHP公司北京办事处于1984年设立。
1985年,BHP开始研究在中国合资探矿的机会。1993年,成立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采矿企业--康滇合资公司,在四川省进行铅和锌的勘探。
BHP的某些服务性公司同样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BHP工程公司对1989年成立的福建省顺昌水泥厂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建造和试运转提出建议。作为其合约的一部分,BHP工程公司在澳大利亚对40名中国工程师和操作专家进行了培训。1992-93年间,BHP运输部在江苏省为客户监管了8艘自卸载驳船的设计、建造和交接。
1994年,BHP在中国进行了首次制造业投资,当时该公司获得了在上海和广州开展彩涂板加工成形业务的许可。这两家工厂均于1995年投产。2001年BHP和比利顿公司合并后,这两家工厂仍由必和必拓运营,直至2002年BHP钢铁公司从必和必拓分离出去。
至1997年为止,BHP向中国出售的产品包括铁矿石、铜精矿、锰矿石、煤、石油和钢铁产品。199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了矿产市场办事处,同时在北京的中国总部扩大至约50名员工。
20世纪90年代,BHP涉足在中国的几个省份开采基本金属业务,最终成立了5家合资开采公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矿产品供应商之一。如今中国是必和必拓铁矿石和氧化铝的重要市场,占我们约20%的氧化铝销售,约40%的铁矿石销售。其它一些重要的产品还包括铜、镍、铬、炼焦煤和锰。
2005年财年(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必和必拓向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总额为40亿美元,同比增长64%,占公司全球息税前利润(EBIT)的13%。
2004年3月,必和必拓宣布其与中国的四家优秀钢铁厂成立威拉拉(Wheelarra)合资公司的意向。该合资公司可保证每年向这些工厂销售约1,200万吨的铁矿石。它将成为迄今为止必和必拓与中国钢铁厂签定的最大的商业合约,在今后25年里其铁矿石销售总额将达到90亿美元。该合资公司协议已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
目前必和必拓在中国的员工数约为75人,其中大部分是位于上海的中国总部的员工。这些员工中约90%为中国公民。
必和必拓是西北大陆架合资公司的参与者,该公司已签署广东液化天然气终端和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期液化天然气供应的《销售采购协议》。2003年5月,必和必拓及其余西北大陆架合资公司的参与者签署了一份《权益合约》,以中国国家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为实体,并由CNOOC参与西北大陆架项目投资。CNOOC将购买西北大陆架项目下正在建立的一个新合资公司25%的权益,以向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输送液化天然气。
必和必拓近期已签署了一份《生产分配合约》,以在中国西北部勘探和开发煤层气资源。除此之外,在多个领域的市场开发方面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机会。
2005年,必和必拓作为全球最大的多元化资源公司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多元化矿物及奖牌赞助商。同时进一步在中国支持一系列社区公益、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和必和必拓面向世界公开征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北京奥组委和必和必拓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发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设计。
■2007年11月14日,残奥会奖牌设计发布,设计创意、造型与奥运会奖牌一脉相承。必和必拓奥运项目中国区总监白凯睿女士荣幸地与北京奥组委官员一起为残奥会奖牌揭幕。
■2008年1月15日,在“必和必拓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奖牌制作专用金属交接仪式”上,必和必拓将制作奥运会及残奥会奖牌所需原材料正式提交给了北京奥组委(BOCOG)。此次交接仪式在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上海造币厂举行。
[编辑本段]近况: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董事长安德(Don Argus)尝试打电话给力拓(Rio Tinto)董事长保罗•斯金纳(Paul Skinner),通知对方:必和必拓将放弃对力拓62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但最终只是留了个语音信息。即便斯金纳接到电话,他对这条消息也不会感到意外。近几个月来,随着股市和大宗商品需求接连崩盘,信贷枯竭,这宗采矿业最大的收购案早已岌岌可危。一年前,在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黎明时分,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果敢地勾勒出这宗交易。而今,该公司的董事会显然吓坏了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目录[隐藏]
简介
发展简史
产品与服务
管理团队
[编辑本段]简介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VALE,简称淡水河谷
巴西铁矿砂资源极为丰富,占全球总储量6.5%,为世界富铁矿第一生产大国。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被誉为巴西“皇冠上的宝石”和“亚马逊地区的引擎”。公司成立于1942年6月1日,除经营铁矿砂外,还经营锰矿砂、铝矿、金矿等矿产品及纸浆、港口、铁路和能源。该公司于1997年5月7日开始推行私有化并大举兼并铁矿砂企业。2000年初,淡水河谷不仅收购了SOCOIMEX公司,还收购了萨米特里矿业的全部股份。
[编辑本段]产品与服务
现在,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其铁矿资源集中在“铁四角”地区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拥有挺博佩贝铁矿、卡潘尼马铁矿、卡拉加斯铁矿等,保有铁矿储量约40亿吨,其主要矿产可维持开采近400年。 淡水河谷公司矿产开采开发规划是着眼全球,
其中包括:在委内瑞拉开采煤、铝矾土、铜、铁和钻石;在秘鲁开采铝和铜;在智利开采铝
和铜;阿根廷开采钾、铝和铜;在加蓬开采锰;在莫桑比克开采煤、铝和铜;在安哥拉开采
钻石、铝、铜、钾和铁;在巴西开采铝、铜、镍、白金族矿;锰、钻石、高岭土和铝矾土;
在蒙古开采铝、铜和煤;在中国开采煤、铜、铝和铝矾土。
淡水河谷公司 2006 年毛收入达到 2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纯利润达到 65 亿美元,
同比增长52%。 该公司2006年度矿产品产量创历史纪录其中铁矿石和球团矿达到2.76亿吨,
氧化铝 320万吨,原铝 48.5 万吨,铜16.9 万吨,钾 73.3 万吨,高岭土 130 万吨。业务经营
额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所占比重:欧洲 29.0%,巴西 27.5%,中国 12.4%,日本 8.9%,美国
4.4%,亚洲其他国家 4.8%,世界其他国家 13.0%。
[编辑本段]管理团队
淡水河谷公司在世界设有 5 个办事处,其中 1994 年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在 15 个国家
地区有业务经营和矿产开采活动;在中国进行了投资项目;在 2 个国家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