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服务领域的最多跑一次

公共服务领域的最多跑一次

发布时间:2021-07-29 02:43:19

A.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再升级吗

最早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浙江,今年以来继续领先一步深化改革,推出“无差别全科受理”的改革升级版。这意味着所有窗口都可平行受理任何审批事项,实现了前台受理人员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的突破性转变。

据悉,以“无差别全科受理”为亮点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目前已在浙江全省推开。嘉兴、台州、衢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今年的改革目标,将以“全集中、全入驻、无差别、无前台”为核心,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来源:经济日报

B. 最多跑一次如何打破部门条块分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领域的数据量都在爆发式增长,尤其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it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数据的增长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大数据如浪潮般席卷而来,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仅只是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治理理念的全方位变革,尤其在治理领域,大数据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力和创新空间。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重视大数据在治理中的重要价值,牢牢抓住大数据为治理提供的创新机遇,切实提高各级部门的治理能力。
一、大数据为治理理念转型带来新机遇
治理理念的转型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前提,理念的转型需要新文化、新思维的融入,大数据所蕴含的数据文化与数据思维恰好可以为治理理念转型提供突破口,基于大数据探索治理的多元、多层、多角度特征,最终实现以为主体的管制理念向以协同共治、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治理理念的转型。在大数据时代,治理的依据不再是个人经验和长官意志,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在过去深入群众、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系统采集的客观数据和实证分析的科学结果将成为最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的特征和“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理念将成为治理理念转型的核心要义。
二、大数据为治理模式创新带来新机遇
大数据通过把数学算法运用于海量数据,从数据中寻找相关关系,通过这种相关性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这是大数据方法论的核心思想。此外,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和,通过、众包等灵活的组织方式,可以推动治理的组织架构从科层、分割、封闭向开放、协同、合作转型,因此把大数据的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治理领域,是实现治理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基于上述方法论,大数据为治理模式创新带来的新机遇主要包括: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从单兵作战型管理到协作共享型治理、从被动响应型管理到主动预见型治理、从电子政务管理到2.0治理、从风险隐蔽型管理到风险防范型治理,最终实现全面数据驱动的治理模式创新。
三、大数据为决策科学化带来新机遇
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仅凭个人感知已经很难全面了解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做出正确判断,部门想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需要把大数据思维与技术运用到治理与决策中,依靠大规模数据的收集来直观呈现经济社会运行规律,通过相应的数据挖掘来辅助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大数据为决策科学化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决策的制定阶段,大数据背景下,决策不再是个别领导干部“拍脑袋”做出的,而是通过“用数据说话”,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数据)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是在对客观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充分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精准性、适用性和科学化水平;其次,在决策实施效果的跟踪反馈阶段,通过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大量的客观数据能够快速汇集给决策者,通过这些数据对决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决策的实施效果和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四、大数据为服务效能提升带来新机遇
提升服务效能是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也是大数据背景下服务型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治理的范畴下,提升服务效能主要包括部门行政审批的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提高两个方面。在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方面,大数据可以打通各个部门的信息孤岛,打破各部门数据的条块分割,通过构建统一的行政审批云,让数据为老百姓“跑腿办事”,省去了“跑断腿、磨破嘴,办事跑十几个部门,盖几十个公章”的苦恼和无奈,这样既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又节约了开支。在提高公共服务产品质量方面,大数据通过对公共服务产品数据和服务对象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精准化、分层化、个性化;通过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兼容,让公众参与到公共服务产品设计、提供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公共服务产品质量的提高。

C. 我国政府积极推行最多跑一次便民行动有何现实意义

积极推进互联网+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是全球...

D. 北京有多少项办税业务“最多跑一次”

北京国地税局3月28日在京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媒体见面会,向社会推出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等便利化措施,着力提升办税服务效率、减少纳税时间,助力优化首都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北京市2017年共办结网审业务75924笔,全年总占比45.6%。其中,2017年的网审比例由1月的3%逐步提高到12月的69%。最近一个月(2018年2月)的占比为71.5%。此外,北京市还推行了发票网上申领,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新服务方式。纳税人可通过“票e送”及邮寄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网上申请代开,云平台自动受理,物流限时配送上门”的一条龙式办税服务,实现领用发票像“网购”一样方便。

E. 社区工作中最多跑一次指的是什么

这是政府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措施,大致的意思是,群众去所在的社区办事,跑一趟就能把想办的事情办完。避免了之前手续繁琐,跑好多次,依然办不完的弊病。

F. 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什么时候出台的

好的好的一样地铁

G. 最多跑一次是公共政策吗

最多跑一次逛逛测政策,你说的这个东西我听不明白,什么最多跑一次公共政策。

H. 税务局最多跑一次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明办理税务方面的事宜只要跑税务局一次就能办成。
为推进“内最多跑一次”改革容,方面群众和企业办税,市地税局积极推进与国税部门合作,合理调配窗口安排,联合设立导税台,真正让纳税人“跑一次路,办两家事”。
在税务登记办理上,将国税税务登记窗口移至地税务登记后台,所有纳税人新办、变更登记业务由地税窗口“一窗式”受理。群众和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由地税工作人员受理后直接交由国税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减少了纳税人取号排队等待时间,免除了纳税人国地税往返跑的负担。同时,将地税的外来建安企业办税窗口移至国税营改增窗口隔壁,外来建安企业在国税缴纳税费后,由国税窗口直接将资料传递至地税窗口,直接缴纳税款,真正实现国地税“手递手”服务。
同时,市地税局积极加强与社保处合作,由社保派驻工作人员入驻二楼地税窗口,实现纳税人缴纳社保费“取单—缴费”的直通式办理。

阅读全文

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最多跑一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