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鞍山市青少年宫的历史沿革
1976年,马复鞍山团市委在学少部基制础上增设少年之家,在市委、市政府对青少年事业的重视下,1984年10月在少年之家的基础上成立马鞍山市青少年宫,虽然成立之初是仅有借用的几百平方米场地,但全市青少年从此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1987年,马鞍山市政府将市青少年宫新宫筹建工程列入了当年的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制定了一次规划分二期建设的方针,并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新宫征地2.2万平方米,总投资百余万元。
1990年10月,市青少年宫一期工程科技楼主楼建成,建筑总面积3750平方米,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曾经是当时马鞍山城市文化建设的亮点之一,并一度成为全省青少年宫的样板工程。
Ⅱ 安徽马鞍山一个公务员叫童颜 我想知道她具体位置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这方面是无法查询到的,请停止对个人的查找行为,以免处罚个人隐私。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Ⅲ 内地面对青少年的娱乐场所都有哪些。
马鞍山适合青少年去的地方真的挺少不过如果你喜欢看书的话,可以去图书馆马鞍山有1个图书馆和2个大的书店,如果你喜欢人文旅游,可以去采石公园
Ⅳ 马鞍山工业大学是一本吗
马鞍山工业大学不是一本,是二本类院校。
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工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一所具有行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由科学技术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建设,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
学校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555.15亩,校舍建筑面积91.5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12万册、数据库133个。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1个。
(4)马鞍山共青团扩展阅读:
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工业大学)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科技部与安徽省政府联动支持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以及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华东冶金学院和肇始于1978年的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555.15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亿元,馆藏纸质文献212万册、数据库133个。设有17个教学院部,71个本科招生专业,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类别,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20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2人、副高级职称46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7人。全日制本科生21749人,各类研究生2792人,留学生380人,宝钢大专班学生211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学生5286人。
60年来,一代代安工大人共同弘扬“高标准、严要求”优良传统,共同传承“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优良校风,共同铸就“精工博学、厚德敏行”校训精神,探索出一条“强化实践注重创新、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Ⅳ 马鞍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下属有无物业服务公司。
主任、党委书记:方文同志主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全面工作,主管委机关公室、计划财务科、组织人事科、监察室。党委副书记:程晓妹同志协助方文同志分管党委日常工作,负责组织人事、宣传、职工教育、统战、老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共青团工作和机关党建工作,分管委机关组织人事科、法规宣传科(宣传)、机关党支部、团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田雁南同志负责市政、公用事业、行政执法、招商引资工作。分管市市政管理处、市城建监察支队,委机关城市建设科、法规宣传科(法规)。副主任、党委委员:葛天银同志负责房地产市场管理、风景区管理工作。分管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市采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市房地产业协会、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委机关房地产市场监管科、物业管理科。副主任、党委委员:夏盛强同志负责住房保障、危旧房改造、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工作,分管市住房制度改革公室、市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公室、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公室、市房屋置换担保中心,委机关住房发展与保障科、房地产综合管理科。副主任、党委委员:张文祥同志负责建筑业、安全生产、园林、文明创建工作,分管市建筑管理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委机关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科、建筑市场监管科。纪委书记、党委委员:赵晓林同志负责纪检监察、政风建设、效能建设工作,分管委机关监察室。工会主席、党委委员:汪荣政同志负责工会、人口与计划生育、职工培训、行风建设、制度建设,分管委机关工会、妇工委。负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监督中心工作。总工程师、党委委员:王美姑同志负责工程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抗震、科技、节能、信息化建设、城建档案工作,分管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委机关建筑节能与科技科。副调研员:朱志亮同志负责全市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协助方文同志分管委机关公室,分管委机关村镇建设科。副调研员:郭伟华同志负责行政审批工作,分管委机关行政审批科。
Ⅵ 马鞍山采石一中首任校长叫什么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曹冉功与家居采石镇的内弟鲁亚鹤经过一番精心筹划,用日寇遗留下来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杨公祠的地基上盖了十四间麦秸草房,并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杨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创立了安徽省当涂县私立采石中学(简称采石中学)。学校成立董事会,鲁亚鹤任董事长兼校长,下设校务主任和教务主任负责处理行政和教学的日常事务。教师有十来人,主要聘请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并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任教,使用中央大学实验中学教材。该年9月4日学校开学,从初一到高三,为完全中学,共7个班,有学生180多人。设有公民、国文、小代数、范氏大代数、三S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英语、历史、地理、美术、体育等课程。
日寇投降,抗战胜利。1945年12月,国民政府派邓吴明以皖南行署专员身份对采石中学进行接管。设在芜湖县的湖南同乡会认为日寇投降后,复兴工作应以教育为第一要义,并于1946年元月召开理鉴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在采石三公祠创办一所中学,以一千多亩祠田和其他收入为办学基金;会上选聘了校董,成立了校董会,以邓吴明为董事长,李培云任副董事长,鲁亚鹤等为董事;推举李君素女士为校长。由李校长建议经会议讨论通过,校名定为“安徽省当涂县私立刚直中学”。意为“培养学生有刚毅正直的品德,热爱祖国有作为的新青年”。学校以“刚毅正直”为校训;邓吴明作词,江某某作曲写了刚直中学校歌,其词如下:扬子江上,采石矶头,屹立着刚直中学,这里滋生亲爱精诚,且做且学。
学校设教务处、训育处、总务处,管理日常教学、思想、生活工作。学生成立学生会。1948年是刚直中学全盛时期,从初一到高三共8个班,有300多学生,学生来源除本县外,还有相当部分来自湖南、芜湖、南京、上海等地。
学校篮球队“鹰队”经常赴南京、芜湖、合肥比赛,甚至和当时的国家队也赛过球,球技名震宁芜,久盛不衰。
刚直中学时期,中共地下党员冯介然、赵寅明在校活动。当时南京《大刚报》记者陆平经常来校逗留,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跟踪。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谌汉初、马维玲、谢锦畴先后任校长、代理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采石太白楼、观音阁、广济寺等处驻军,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教学。1948年底,学校迁往南京中山东路逸仙桥附近一栋楼房内继续办学。采石解放后,学校于1949年4月从南京迁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长。
解放后,校长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认为“刚直”两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谥号,不宜用于校名,因学校傍依长江,提议改名为“大江中学”,并于 1951年元月学校易名为“皖南当涂县私立大江中学”。撤销董事会和训育处。柯育甫为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为推进办学的民主化,增设校务委员会,由学校各方面代表组成,大事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1949年10月,解放后的第一届学生会成立;11月学校成立了团支部,王传舜为支部书记;成立首届工会。大江中学时期学生骤减,初高中6个班,学生人数最少时仅有80多人,最多时也只有140多人。1951年9月,高中停办,仅有3个初中班。这段时期,学校确立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以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教育学生,以拥护工人阶级领导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时政教育作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班成立读报小组,每天下午半小时读报,定期进行时事测验。
1951年9月,大江中学的高中各班并入当涂中学,学校易名为皖南区当涂县私立大江初级中学。由地方主管学校行政部门任命周介仁同志为校长。1952年有4个初中班,150名学生。地区团组织派徐瑞麟任学校专职团干。由于私立学校经费十分拮据,教学质量下降,多次报告要求改为公办。1953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芜湖专区专员公署发文通知学校改为公办,学校易名为安徽省当涂县第二初级中学。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改为公办后,属芜湖专区专员公署教育行政部门管辖。顾非任校长。1954年成立团总支,徐瑞麟同志任第一任团总支书记,协助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有了初步发展,相继盖了六栋平房,增加了教室,改善了办公和住宿条件;建立了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动植物标本室。1955年有学生480多人,7个班,教职员工38人。
这其间,学校以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方针。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代。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祖国前途教育和加强自觉纪律教育;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班级通过班会、周会、报告会、故事会、座谈会等形式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理轻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初中就是为了上高中进大学”等思想展开批判。1953年下半年,根据全国中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学生加强爱祖国、爱劳动教育,校长和上级团组织向学生作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报告,组织学生学习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等文章,学习了毛主席的儿子上劳动大学,徐建春、吕根泽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等事迹。利用课余时间,开垦荒地种向日葵,进行公益劳动,给植物园、花圃浇水、除草,修理课桌板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1954年上半年,学校组织师生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宪法,组织师生参加抗议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台湾的活动。该年夏,长江发生罕见的洪水,给学校带来严重困难。下半年,学校开展抗洪救灾教育和遵守《学生守则》教育。全校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战胜了灾荒,克服了困难,坚持了教学。
1955年,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农业合作化活动,组织教职员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时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倡导直观教学法,教师人人动手自制教具,共制作教具204件。自然学科教研组自制的动物标本被选送到合肥参加安徽省教育展览。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持久的听课活动,教师一般每周听1节课,教研组长听2节课,分管教学的领导听3节课。通过听课、看教学笔记、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开学生座谈会等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扎实、全面检查。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高。1955年毕业生116人,各科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有38人,占32.8%,70分到80到的有52人,占44.8%。1956年初三学生不仅全部毕业而且都考取高中。
1956年6月尤建国任校长。同年10月,马鞍山建市。1957年三月学校易名为马鞍山市第二初级中学。因无第一而“第二”不妥,7月份始定名为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1964年5月16日,郭沫若同志游览采石公园,时任校长吴廉生请其为学校题校名,现有“安徽省马鞍山第一中学”校牌字体即郭沫若手迹。
Ⅶ 马鞍山民政局的领导分工
张国华同志 主持全面工作。主管计划财务、福利彩票发行和管理、慈善工作。分管计划财务科、市福利彩票发行和管理中心、市慈善总会。
张莲同志 负责机关事务管理、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社会事务管理、区划地名、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工作。分管局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科、市行政区划地名办公室、市殡仪馆、市公墓管理所。联系殡葬协会、地名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贾明安同志 负责社会福利、救灾救济、城乡低保、社会救助、老龄等工作。分管社会福利和救灾救济科(市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福利院(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市福利生产办公室(企业公司),协助分管计划财务科、市慈善总会。联系福利企业协会。
许建同志 负责退役士兵及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安置、优待抚恤、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双拥等工作,分管退伍军人和军休干部安置科(市退役士兵安置办公室、市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优抚科、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市濮塘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联系志愿者协会。
汪要武同志 负责党务、党风廉政、政风行风建设、人事教育、行政审批、民间组织管理、文明创建、机关效能、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工作。分管机关党委、行政审批科、民间组织管理局、局工会、团委、妇委会。
Ⅷ 怎样才能报名加入马鞍山市青年志愿者团队
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报名,也可直接与马鞍山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
Ⅸ 马鞍山市青少年宫怎么样
简介:马鞍山市青少年宫1984年10月成立,隶属于共青团马鞍山市委,系版财政差额补贴的权事业单位,是马鞍山市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主阵地,是全市最早、唯一专业从事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马鞍山市青少年宫先后被团中央等单位命名为“青少年计算机培训基地”、“青少年外语培训基地”、“青工再就业培训基地”、“马鞍山市武术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和“马鞍山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并先后建成“《中国少年报》社马鞍山学生记者站”、“《少年博览》杂志社马鞍山学生记者站”、“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等级考试马鞍山站”、“剑桥少儿英语全国统一考试站”、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音乐考级马鞍山考点、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马鞍山考点等。
Ⅹ 聂庆义的人物履历
1979.09——1983.07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
1983.07——1987.11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七中学教师、校团委副书记。
1987.11——1991.01 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办公室干事、调研室副主任、组宣部部长。
1991.01——1993.07 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
1993.07——1995.09 共青团马鞍山市委书记(其间:1993.10—1994.10 挂职任团中央维权部部长助理)。
1995.09——1998.10 中共马鞍山市雨山区委书记(其间:1998.09—1998.11 省委党校第26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8.10——2004.01 马鞍山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其间:2000.09—2002.08 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经济法专业学习,2001.09—2001.11 省委党校第36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4.01——2004.11 中共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成员,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2003.02—2004.07 江苏省委党校社会主义法制专业研究生学习)。
2004.11——2007.04 中共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党组成员。
2007.04——2013.02 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党组成员。分管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人事处、保卫处和局管理服务中心、安徽省广播电视信息中心、安徽省广播电视设备器材服务中心,协助管理干部人事工作,负责计划财务、外事、法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2013.02--至今 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总经理,党委成员。
2015年8月,聂庆义同志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