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

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

发布时间:2021-07-27 19:08:28

⑴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C 试题分析:福建某市投巨资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内公共博物馆、容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宣传报导,最合适的标题应该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错误,应该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BD两项均与材料主题不符,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⑵ 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的广告设置

第七条 户外广告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道路两侧设置的户外广告应避免使用眩目材料,不可将照明光源指向来车方向,不能影响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
(二)户外广告的设置不得遮挡居民日照、采光或造成居民的视觉污染;夜间照明不得影响居民生活等;
(三)空中漂浮物如:飞艇、热气球等载体不得附着或悬挂户外广告。系留的小型氦气球悬挂宣传条幅的,按照标语、宣传品的管理要求执行。
第八条 落地式广告设施设置:
(一)道路路口范围设置的立柱式等落地式广告设施,要保证车辆、行人通行及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视距,不得对道路使用者的通行产生影响;
(二)在人行便道上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需保持不少于3米的便道宽度,设置柱式(及悬挂式)广告设施的牌面下端距地面高度不少于2.2米;
(三)在地铁通风亭1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
(四)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不得损毁城市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影响城市园林绿化主体景观;
(五)沿道路两侧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的,广告设施在地面上靠近道路的垂直投影点与道路间的距离应当大于广告设施的总高度。
第九条 落地式广告设施设置间距“
(一)广告设施100平方米以上的设置间距应大于800米;
(二)广告设施3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的设置间距应当大于400米;
(三)广告设施5平方米至30平方米的设置间距应当大于200米;
(四)广告设施5平方米以下的设置间距应当大于100米;
(五)在同一条道路原则上只准设置一种规格的落地式广告设施,并按照上述间距设置,不得以不同规格的广告设施套置。
第十条 附着式广告设施设置:
(一)在 不影响建筑物风格的前提下,允许利用相应建筑物设置附着式广告,但不允许覆盖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和窗户;
(二)在建筑物顶部不宜设置附着式广告,若设置应当符合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建筑高度限制,且应符合本标准第十一条的规定;在坡屋顶或屋顶造型独特的建筑物顶部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三)垂直附着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设置附着式广告,其外沿距离墙体不超过1.5米;平行附着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设置附着式广告,其外沿距离墙体不超过0.25米,并与建筑物或构筑物协调;
(四)设置附着式广告应保护建筑物有特色的线条或装饰,其构架必须隐蔽处理,避免外露,影响观瞻;附着于建筑物墙面设置附着式广告,其广告版面不超过所在墙面(扣除窗户)面积的1/3;
(五)不得附着于树木和影响树木生长设置户外广告;
(六)不得附着于路灯杆、电线杆、电力杆、电讯杆等道路附属设施设置户外广告;
(七)在国家级、市级重要公共建筑上(重要公共建筑包括:展览馆、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八)对于交通工具上设置附着式广告,除有固定行驶路线的公共电、汽车(不含小公共汽车)外,不得在其它交通工具等可移动的载体上设置附着式广告;
(九)利用公共交通设施设置广告,应当符合所在区域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要求,且不得影响人流交通的顺畅;利用公交候车亭设置广告,其规格、数量应当因地制宜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每个中途站位的广告面积不得超过20平方米;首末站的广告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
(十)附着于各类商亭、防护亭等构筑物设置户外广告的,每个亭体附着广告的面积应当小于2平方米,亭顶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一条 附着式广告设施的高度限制:
(一)在6米以下的平顶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附着式广告的高度应当低于1.5米;
(二)在6米至12米的平顶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附着式广告的高度应当低于2米;
(三)在12米以上的平顶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设置附着式广告的高度应当低于3米。
第十二条 在有固定形式路线的公共电、汽车上设置附着式广告的标准:
(一)附着于车身的广告,其设置应遵循色彩协调、画面简洁明快及整洁美观的原则,车辆的车头正面、车尾窗以上、车身两侧窗户以上不得附着广告,设置车身广告不得对原车身颜色全部遮盖,不得影响识别和乘坐;
(二)在王府井路口至建国门立交桥以西、西单路口至复兴门立交桥以东沿长安街东西方向直线行驶的车辆(南北穿行的车辆除外),不得附着广告。
第四章 区域划分和管理
第十三条 按照本市不同地区的功能要求,设置户外广告划分尾严禁设置区、严格限制设置区、一般限制设置区、开放设置区和其它设置区(各区域划分的具体范围由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与市规划委员会共同划定)。
第十四条 严禁设置区的范围和管理:
(一)范围:
1.天安门广场地区、中南海周围地区、故宫周围地区、钓鱼台周围地区;
2.长安街(复兴门——建国门之间);
3.党政机关、军事机关、军事禁区等办公区域及周边控制地带;
4.宗教活动场所;
5.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
6.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设置的区域。
(二)设置管理:
严禁设置区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五条 严格限制设置区的范围和管理:
(一)范围:
1.长安街延长线(首钢总公司东门——复兴门、建国门——通州镇东关大桥)、迎宾线;
2.二环路以内的区域;
3.居住区(指:居住建筑相对集中或成片的区域);
4.教育科研区(指:学校、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及其周边地区);
5.历史文化保护区。
(二)设置管理:
1.设置户外广告应当体现庄重、简洁、和谐、宁静的风格;
2.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其面积应在15平方米以下、总高度在5米以下(高、快速露沿线除外);
3.建筑物顶部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4.居住区内不得设置霓虹灯广告;
5.长安街延长线、迎宾线以及教育科研区内建筑物的外墙、裙楼、栏杆及围墙上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6.可以结合绿化美化要求,设置以绿色植被为材质的景观造型广告。
第十六条 一般限制设置区的范围和管理:
(一)范围:
1.二、三、四、五、六环路,高快速路等主要交通干线;
2.机场、火车站等地区;
3.文化体育场所(指:相对集中的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场所及体育场馆所在的区域);
4.商务区(指:写字楼、宾馆、饭店等商业、金融、服务业机构相对集中的区域);
5.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
6.商务中心区。
(二)设置管理:
1.设置户外广告应当体现自然、清新、美观、协调的风格;
2.设置户外广告应当符合功能区的特点,并与功能区内的景观相协调;
3.文化体育场所内非商业性建筑的外墙、裙楼、栏杆及围墙上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4.商务区内在不影响建筑物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建筑物外墙的实墙面、裙楼、栏杆及平顶建筑物的顶部设置户外广告;
5.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内在相对分散的居住、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商务、交通干线等区域设置户外广告的,需要分别按照上述功能分区的设置标准执行。
(三)主要交通干线及机场、火车等地区的设置管理:
1.二环路沿线。以在公共交通设施上设置广告为主。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允许设置少量的落地式小型广告牌(含单柱式广告)及造型广告,广告版面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高度一般不超过5米;设置附着式广告设施;以楼体广告为主,广告版面一般不超过60平方米。
2.三环路沿线。以在公共交通设施上设置广告为主。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允许设置少量的落地式小型广告牌(含单柱式广告)及造型广告,广告版面一般不超过15平方米,高度一般不超过10米;设置附着式广告设施:以建筑楼体广告牌、灯箱为主,允许设置少量的楼顶广告。
3.四环路沿线。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以大型立柱式广告牌为基础,设置间距原则上不低于800米;设置附着式广告设施:以建筑楼体广告牌、灯箱为主,允许设置少量楼顶广告。
4.五环路、六环路沿线。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以大型立柱式广告牌为基础,设置间距原则上不低于1000米;设置附着式广告设施:以建筑楼体广告牌、灯箱做为适当补充。
5.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沿线。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以大型立柱式广告牌为基础,设置间距原则上不低于1500米;设置附着式广告设施:以建筑楼体广告牌、灯箱做为适当补充。
6.机场、火车站灯地区。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突出指示牌、信息牌、警示牌及人流疏导标志牌等,一般不设置立柱式广告设施:在主体建筑物上禁止设置户外广告,非主体建筑物严格控制设置户外广告,并避免影响主体景观的整体效果。
第十七条 开放设置区的范围和管理:
(一)范围:繁华商业街区(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等商业店铺集中的地区)。
(二)设置管理:
1.设置户外广告应当体现繁荣、靓丽、恢宏、协调的风格;
2.可以在不影响建筑造型及整体环境景观的前提下,利用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户外空间设置户外广告,并适当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3.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广告设置形式和设计手法,使用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广告设施,兼顾白天与夜晚的效果,烘托商业地区繁华、协调的氛围;
4.原则上执行本标准第十条“附着式广告设施设置标准”。
第十八条 其它设置区的范围和管理:
(一)范围:
严禁设置区、严格限制设置区、一般限制设置区、开放设置区以外的地区为其它设置区。
(二)设置管理: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遵守本规范第三章的相关规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规范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⑶ 北京《博物馆服务规范》什么时候实施

5月18日,北京市地方标准《博物馆服务规范》将正式实施。这是北京文博领域地方标准体系中的首部服务标准,将对优化博物馆服务环境、拓展服务渠道、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等作出规范。

此外,北京文博衍生品创意设计大赛也将于5月18日正式启动,探索为文博单位实现“衍生品授权开发和销售反哺公共服务运营机制”提供创意集成和产品转化支撑服务。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和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的“科技连接博物馆”——北京地区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也将在同日启动,汇集博物馆相关的科技、科普、教育、设计、艺术等领域青年工作者,讲述博物馆如何注入现代科技人文元素。

⑷ 公共文化设施有哪些

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馆、纪念馆、剧院、体育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

一、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二、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三、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含有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在城市区域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广场亦属于市民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有着更多文化内涵的市民广场被称为文化广场。

四、剧院

剧场可以指:剧场 (建筑),为表演场所的剧场;剧场 (艺术),为表演艺术形式或艺术流派的剧场;剧场版,动画的电影版。剧场,有时又称剧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筑体构成的表演场所,亦可作为表演场所的总称。

剧院通常指室内的表演场所,而剧场则同时适用于户外广场及室内建筑。剧场也可指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的栏目,譬如钻石独播剧场等。

五、青少年宫

青少年宫是各类青年宫、少年宫、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概称。

中国青少年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青少年宫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专门面向青少年开展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和校外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⑸ 北京市文化局网站

http://www.bjwh.gov.cn/index.htm
打开是北京文化热线,就是北京市文化局网站。

⑹ 如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为中心环节,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落实到创作、表演、研究、传播等各个环节。继续组织“中国梦”主题创作展示活动。发挥国家艺术基金的导向作用,扩大资助范围,丰富资助门类,突出资助重点。抓好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播电视发射(监测)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基层设施网络。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指导各地结合当地群众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尽快制定地方具体实施标准,以县为单位推进实施。促进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城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加大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
——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开展公共文化需求调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特点,实现精准服务。加快策划实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会关注度高、边际带动性强的公共文化项目。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层融合发展试点,探索统筹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推动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对群众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给予支持。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将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阅读全文

与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