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马鞍山处在江南,为什么被称为“江东第一城”
马鞍山之所以能称被为“江东第一城”,是因为马鞍山是长江向北流经的第一座城市。
马鞍山的名字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楚汉相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在乌江,面对着四面楚歌,他自知胜败已成定局,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便起了自杀之心,他命渔夫把自己心爱的坐骑乌骓送到对岸,后来他挥剑自刎,乌骓见主人死去,也自杀身亡,马鞍落在此处,后来化为一座山丘,这座山也就被称为了“马鞍山”。
李白有一首很出名的诗为《望天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中描述的天门山,就是芜湖和马鞍山境内,长江两侧东西梁山的合称。
马鞍山还被称为诗城,因为这是诗仙李白故去的地方,从1989年开始,人们为了纪念李白,每年重阳节时期都会开展李白的诗歌节,这也是很多诗歌爱好者的盛会,并且,马鞍山也被人们冠上了“诗城”的美称。
虽然在江东地区,马鞍山并是不最发达的城市,比起繁华的南京和江苏要有所逊色,但是,马鞍山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这里的矿区是全国的七大铁矿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铁矿资源。
⑵ 奉节为什么叫诗城
奉节被誉为“诗城”,是因为从唐代开始,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范成大、王十朋、陆游、 杨慎、张问陶、郭沫若等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同时奉节也出现了不少本地诗人,傅作楫、张伯翔等人的诗集到现在都让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⑶ 马鞍山名字由来的图片
马鞍山的地名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无限感慨。
马鞍山有悠久的历史,西周为吴国境地,春秋战国为越、楚两国地。秦置丹阳县,其地属之。东晋咸和四年,因战乱等原因,侨置当涂县于今南陵一带。永和元年,侨置豫州于牛渚。南朝梁天监元年,置南丹阳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为姑孰城治之始,至今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设太平州,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治姑孰城。元代改太平州为太平路。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并沿至明清两代。民国时期,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以马鞍山矿区、采石镇等区域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1963年设马鞍山市郊区,1969年2月设马鞍山区,1975年9月,分拆马鞍山区为四新、花山、雨山、向山4区;1979年10月,撤销马鞍山市郊区,四新区改名金家庄区;1983年7月,原属宣城地区的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2001年7月,撤销向山区;2011年8月,原属地级巢湖市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2012年9月,撤销金家庄区,并入花山区;析当涂县博望、新市、丹阳3镇设立博望区。
⑷ "马鞍山被称为诗城"这句话用英文怎么翻译
Ma Anshan is called "The city of poetry".
⑸ 马鞍山为何称为诗城
李白生前数次游历马鞍山,还创了几首诗,最后还死在了当涂,
⑹ 马鞍山有哪些别称
钢城、诗城
⑺ 白帝城为什么又称"诗城
既然是诗,自然与诗有关,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⑻ 马鞍山为什么叫诗歌之城
古代文化多,诗歌多。
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等殊荣。
水资源:
马鞍山市市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
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其流速约0.525厘米/昼夜,流量为0.22立方米/昼夜。
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层中,砂层之下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层。另外,地下水位还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动幅度约在0.2~0.5米之间。地下水的总流向,由地势高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流入长江。
(8)马鞍山为什么叫诗城扩展阅读:
矿产资源: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硫铁矿、金矿、石膏、石灰土、钾长石、五氧化二矾、明矾石、高岭土和云母等。
其中铁矿是马鞍山的主要矿产资源,矿区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黄梅山等地,硫铁矿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19937.7吨。伴生的磷矿储量大,品位高,仅南山矿区储量即达53.1万吨。
分布于向山地区的明矾石矿,储量达367.7万吨。 截至2017年底,马鞍山市已发现40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9种,水汽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7种;其中,金属矿产3种,非金属矿产24种。
历史:
马鞍山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