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来是敢言直谏的大忠臣,为何却得到一个“太子杀手”的称呼
敢言直谏的大忠臣指的是历经北周,隋唐三代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这几位历史上赫赫有名帝王的李纲。他先后辅佐太子杨勇,李建成,李承乾坤但是这些储君都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历练喜欢奢侈享受结果把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搞丢了。也不知道是李纲运气不好还是这几个太子确确实实不争气,尽心竭力的辅佐名气越来越大皇帝宁可信任他也不相信亲生儿子太子们名声狼藉落得一个被废的下场,因此李纲也有了太子杀手的称号
3.李世民执政后依然没有忘记李纲让他继续担任太子的老师教导言行举止,李承乾刚开始还能听进去教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便产生了自卑心理进入叛逆期对父亲表面做一套实际上是另一套,对待老师也越发不尊重起来甚至要刺杀。好在李纲是自然生老病死赢得了美名,缺少管教的李承乾则更加疯狂对皇位动了歪脑筋想要抢班夺权但是计划泄露,最后落得一个被废掉的下场。
皇权的诱惑对于人的本性改变是极大的,太子一不留神就会被对这个位置有觊觎之心的人所利用从锦衣玉食到一无所有那种感觉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李纲并不能改变太子们对皇权的渴望,这似乎怪不到他运气不好的头上吧?
李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得甚至于比偶像张纲更完美,但是他生活在政权动荡的时代太子不成器一个都不听劝告结果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刚正不阿是李纲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可能正是因为不会变通招致三个太子的反感听不进去意见,触碰了皇帝的底线必须得六亲不认对亲儿子下手。李纲确实是太子杀手同时也是千古名臣。
2. 1983年邵武市李纲祠堂辟为李纲纪念馆,谁为之题写匾
南平邵武李纲纪念馆的匾额:“一世伟人”。
朱熹在邵武讲学时题写的。
3. 李纲祠堂的李纲纪念馆
1983年,市文管会将其祠收归国有,重加修葺,辟为李纲纪念馆,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为之题额。馆内展出了李纲生平事略、著作《梁溪集》、李氏族谱、李纲手迹等有关文物。新塑了李纲坐像和半身像,添建了碑廊、亭子等。整个布局错落有致,古朴典雅。?
李纲纪念馆开馆后,为了使该馆能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陈列上做了三次大的改进,每次改进都增添了新的内容,使陈列的内容更丰富,陈列的方式不仅有文字,还有照片、沙盘、漆画、兵器模型,给观众更直观、更生动的感觉。
4. 实力书法家牛帅兵六尺书法对联
福州著名书法家黄学文书法对联福州著名书法家黄学文书法对联(图1)福州著名书法家黄学文书法对联(图2)黄学文,编审、书法家。1932年生于福州。1954年毕业于福州师范艺术科,195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1953年在学期间当选福州市第一届文学艺术代表大会代表。历任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编辑。曾任福建美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福建省出版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参与编纂《当代中国·福建卷》和《福建省志.出版志》。 现为福建省硬笔书法学会会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顾问,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大学、福建老年大学书协顾问,福建省直机关老干部书画学会副会长。 书法作品参加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地展出,并被收藏和发表。出版有字帖多种。曾应邀为李纲纪念碑、郑成功碑林、太姥山景区、安溪碑林、福州名胜古迹等题写碑文、楹联和摩崖石刻。多次被聘为省内外书赛评委和大学书法课客座教授。198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荣誉证书》。事略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出版人名辞典》等。
5. 李纲当宰相当了多久
抗金名臣----李纲(1083-1140)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便被罢相",这就是后来传说的"七十五天宰相"。
李纲,祖籍福建邵武,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生于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县),曾在徽宗朝内任太常少卿等职。钦宗接位后,任兵部侍郎,力主抗金,曾刺臂流血上疏,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大无畏气慨决心誓死御敌。但钦宗急于求和,竟罢免了李纲的官职。
宋室南渡以后,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一上任,便"首陈十事",决心重整朝纲,收复失地,重建山河。但是,赵构只想偏安,并不图复国,于是硬给李纲扣上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这样,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便被罢相",这就是后来传说的"七十五天宰相"。翌年,他又被贬谪万安军(今海南岛)。后来虽被赦还,并官复至资政殿大学士,然仍一再遭贬。他的宏才大略,始终不能施展,抗金救国大志始终未能实现。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这位与宗泽、岳飞、韩世忠同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在福建苍山松风堂含恨逝世,年仅58岁。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英雄,南宋理学家朱熹、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先后在福建邵武、福州创建李纲祠。
浙江武义的李纲祠,系由南宋"文坛奇才"巩丰偕师友朱熹、吕祖谦、陈亮等所倡建,由夏加畈李纲第七代孙李美国于南宋端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建成,距今已有700多年。这在《武川备要》和《夏川李氏谱》中都有记载。
6. 李纲的轶闻故事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迁建于城东行春门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书院为府学,祠遂废。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现址。其后历乾隆、道光至民国间都有多次修缮。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为“李纲纪念馆”。
7.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
靖康元年,宗望包围北宋首都汴京,因为李纲组织得力,最后城池没有破,此时金人提出和议的条件:
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百万匹,马、驼、驴、骡之属各以万计。尊其国主为伯父。凡燕云之人在汉者,悉归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又以亲王、宰相为质,乃退师。
这个记载在“靖康之难”的亲历者李纲著的《靖康传信录》中,当然《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九十六》中也是如此记载。
这个消息传回北宋之后,当时主要的负责人都主张如数付钱,李纲力争不可以和议。
理由是割让的三个地方,这是北宋险要之地,等于没有安全线,钱财要的太多,我们给不起。
当时北宋朝廷对李纲的看法是什么?李纲自述:
上为群议所惑,默然无所主。凡争逾两时,无一人助余言者。余自度力不能胜众说,因再拜求去
没有一个人认同李纲之言,这些可是朝廷重臣啊,北宋最核心的精英,他们居然认为应该接受金人这个十分过分的条件,这样的朝廷,该怎么说他们呢?
8. 昭武李纲伯纪邀华阳王仲薿丰甫建溪吴巌夫民瞻临川陈安节巽达淮海周灵运
昭武李纲伯纪邀华阳王仲薿丰甫、建溪吴巌夫民瞻、临川陈安节巽达、淮海周灵运元仲,游鼓山灵源洞。丰甫之子升叔明、伯纪之弟经叔易纶、季言甥张津子知同来。绍兴元年五月二日
9. 李纲祠堂的介绍
李纲,字伯纪(1083-1140),号梁溪,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中政和二年进士(1112)。邵武李纲祠堂位于邵武市区李纲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朱熹在邵武讲学时倡建,并撰建祠碑记,题匾“一世伟人”,书联“至策大猷,奠宗社于三朝;孤忠伟节,垂法戒于万代”。始建址在军学讲堂之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复建于今址,为古“昭阳八景”之一的“五曲精庐”。清乾隆、道光年间及民国时期,曾数度修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祠内尚存宋高宗、宋徽宗御笔手书二匾,明学士王直、柯潜撰重建碑记2方。该祠堂现辟为李纲纪念馆。 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10. 北宋名将杨继业祖籍何处
北宋名将杨继业祖籍并州太原。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
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后汉被后周所灭,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弱冠即跟随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宋太宗北征,素闻杨业之名。北汉投降之后,派使者召见杨业,即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班师回朝后,又授郑州 刺史。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卒死伤殆尽。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