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工会法人身份,如何注册公司
这个一下子说不清的,你得先申请注册公司,具体的当地工商局管理处会跟你讲的。不知道你是要注册内地公司还是离岸公司啊?
② 工会法人资格登记有什么作用
主要是使工会取得民事权利主体的资格,以便从事必要的民事活动。工会取得法人资格后,一是通过参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参与研究起草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国家和经济组织的行政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国家机关的活动实行社会监督等方式,组织职工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二是通过与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在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当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工会可以接受职工委托,作为职工的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是保护工会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有关方面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对工会的义务,当工会经费、财产受到侵犯时,工会可以独立民事主体的资格诉诸法律,请求保护。
③ 工会法人登记证和工会法人资格证书是一回事吗
是一回事,目前在北京办理很方便
④ 工会成立需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
工会成立不需要营业执照
流程:
组建工会对企业人数没有限制,少到只给一个人发工资的企业都可以组建工会,带3份材料找所属街道办事处工会就可办理。
第一份材料是企业工商营业执照,
第二份是成立工会的书面申请,如何申请可向街道办事处工会咨询,
第三份材料是提供自愿加入工会会员的职工花名册。
收到3份材料后,街道办事处工会将在几个工作日里指导企业做好组建工会的准备工作,并发出同意组建的批复,企业随后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工会的班子,如主席、副主席、工会委员、经审主任及经审委员。工会组建后,
一要刻章挂牌;
二要委托街道办工会向省总工会办理社团法人证件;
三要到银行开账户,不限定选择哪家银行;
四要按照企业设立的部门划分相应的工会小组。
企业组建工会后,要向账户里拨缴工会经费,数额是所有职工工资总额的2%,职工要缴纳工会会费,比例是每月缴月工资的0.5%。这些费用将用于职工维权、困难帮扶、文体活动、教育培训、会议等支出。
⑤ 工会为什么具有法人资格
民法通则规定,法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
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工会属于社会团体法人,由于各级工会的具体情况不一致,工会法对工会的法人资格问题分两种情况作了规定。
一、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我国社会团体法人成立的方式有两种:
1,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
2,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意思是这些法人的成立,不需办理法人登记手续。
二、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目前,我国基层工会共有九十多万个,包括国有企业工会,集体企业工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企业工会,机关工会等。
基层工会组织是否能够取得法人资格,要依据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予以确定。
⑥ 《工会法》对工会组织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是如何规定的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我国的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工会属于社会团体法人。工会组织取得社团法人资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无须办理法人登记,从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一经建立便取得法人资格,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手续。另一种是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比如,基层工会组织建立后如果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可以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目前,我国基层工会有171万多个,这些基层工会情况千差万别,是否能够取得法人资格,要依据《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向上级工会申报,经审核后予以确认。
工会组织具备法人资格,意味着工会组织与其他法人一样具备了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参加民事诉讼活动,对其所有的财产享有独立的支配权,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工会组织的有关案件时,应当依法确认工会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要将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会组织与建立该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行为与财产区分开来,由它们各自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对其工会组织及其设立的企业的债务不承担责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对外发生的债务,也不得用工会组织及其设立的企业的财产来承担责任;清偿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机关的债务,不得对工会组织的财产、经费帐户等采取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等强制措施,以保证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避免侵犯工会民事权利的事件发生。
⑦ 工会法人与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法人是什么关系
一、工会法人与事业法人是非营利法人,他们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盈利目的而成立。
二、企业法人是营利性的法人,是以取得利益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
三、机关法人是特别法人,依法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力,以国家预算作为活动经费,因行使职权的需要而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各级国家机关
四、按中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可以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1、营利法人。以取得利益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2、非营利法人。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盈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3、特别法人。《民法总则》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法人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一、法人不是人,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集合体,是由法律赋予法律人格的组织集合体。这是法人与自然人的根本区别。它可以是个人的集合体,也可以是财产的集合体。不以组织集合体名义出现在民事主体的,不能为法人。
二、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自己的行为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设定和承担民事义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三、依法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它有自己独立的权益,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区别法人组织和其它组织的重要标志。《民法总则》第60条规定,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⑧ 工会法人法人证书三证合一排列规则
为便于行业管理和社会识别,统一代码的第一、二、三部分体现了登记管理部门、机构类别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兼容了当前各登记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有含义代码功能。为保证唯一性和稳定性,第四部分设计为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充分体现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建立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要求。为防止出现错误,第五部分设计为校验码。
第一部分(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例如,机构编制、民政、工商三个登记管理部门分别使用1、2、3表示,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可使用相应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第二部分(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登记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职能,确定在本部门登记的机构类别编码。例如,机构编制部门可用1表示机关单位,2表示事业单位,3表示由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民政部门可用1表示社会团体,2表示民办非企业单位,3表示基金会;工商部门可用1表示企业,2表示个体工商户,3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三部分(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国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册登记时由系统自动生成,体现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及其登记管理机关所在地,既满足登记管理部门按地区管理需求,也便于社会对注册登记主体所在区域进行识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第四部分(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五部分(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⑨ 工会如何注册法人
工会属于社会团体法人,如果具备《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比如会员30人以上、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业务主管单位)。
法律、行政法规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固定的住所;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六)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十六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没有本条例第十三条所列情形,且筹备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内容完备的社会团体,准予登记,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登记事项包括:
(一)名称;
(二)住所;
(三)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活动资金;
(六)业务主管单位。
对不予登记的,应当将不予登记的决定通知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