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共服务国内外理论概述
行政变革的理论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新贵无疑是“新公共管理”(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相比教而言,它摒弃了传统政治理论的观察视角,而是从市场和经济学的角度重塑了许多行政的理念和价值,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行政发展架构。同时,必须注意到的是,以丹哈特夫妇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针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并倡导“服务而非掌舵”的新公共服务理论(the New Public Service),他们的观点在我们的服务行政研究中具有值得重视的巨大意义。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扬弃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为政府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有限理性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政府相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因此,其核心内容是力图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强调市场竞争、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估、行政过程的透明取向、成本效率和顾客导向等。一时间,“企业化政府”、“市场为本”、“政府瘦身”、“重塑政府”成了政府官员使用率极高的流行词语。然而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并没有涵盖当今政府在实践中所应该涵盖的基本理念。而且新公共管理过分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过分强调政府向企业学习、用企业提供商品的方式提公共服务,往往会而且在实践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从而产生伦理上和责任上的问题。另外,在市场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腐败现象。这一切,导致公平与公正问题的凸显。
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政府不再同时掌舵和划桨,而是把划桨的任务赋予更为高效率的市场,政府则专心做好掌舵的工作。丹哈特夫妇则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当我们急于掌舵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从掌控和驾驭社会的角度讲,政府过去已经做了很多,也的确发挥过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现代社会,这种单极化的掌控结构是否还合理呢?现代社会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多元化的结构,即便在公共行政领域它更多的也要体现出公民的主体性。其实公民才是一个多重的角色,他们既是公共财政的主要供给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各种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利益实现的监督者。归根到底,作为最终的授权者,他们甚至可以通过新契约的形式向民间公共组织授权,而非单独指向政府,这样就使得掌舵者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政府在许多时候的角色将不再是主导型的,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至于划桨手也不仅仅是市场这一单一结构能够完全提供的,需要有更为多元的参与力量来重构体系。
2、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扬弃。在对新公共管理进行性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新理论。丹哈特夫妇提供了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比较的一个代表性范式,他们提出了对服务行政有相当指导意义的七个方面:1.服务而非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4.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6.重视人而不止是生产率;7.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夏书章先生对此有这样的评价,“在传统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之后,出现新公共服务运动,并非偶然,故不论它们之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内容上的分歧和争议如何,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和不容忽视,即强调或提醒公共管理主要是或者归根到底是公共服务的性质。”
与新公共管理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观念之上截然不同的是,新公共服务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观念之上的,是建立在公共行政人员为公民服务并确实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之上的。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主要体现在: (1) 新公共服务呼吁维护公共利益,“ 当公民能够根据公共利益去行动时,社会的广泛利益才能从一个独立的、孤立的存在中脱离出来,并转变成一种美德和完整的存在,向社会奉献的过程最终使个人变得完整”,这种观念大大超越了建立在个人自利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理论。(2) 新公共服务强调尊重公民权利。新公共服务的倡导者坚持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是不同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的, “公民具有一种公共事务的知识,一种归属感,一种对整体的关切,一种与自身的命运休戚与共的社群道德契约”。新公共服务倡导者相信公共组织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3) 新公共服务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新公共服务看到当今政治生活领域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政策制定方面的变化,政府不再是处于控制地位的掌舵者,而只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更多的利益集团直接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中。新公共服务认为行政人员应该意识到,公共项目和公共资源并不属于他们自己,作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不是企业家,他们是“公共资源的管家、公民权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街道层次的领导者” ,将越来越多地扮演调解、协调甚至裁决的角色。
3、新公共服务理论需要发展和实践。新公共管理努力实现的是对一系列公共管理困境的救治,现实的问题使得关注效率的工具理性成为必要,相应的它对于追求何种最终价值却少有兴趣,也就缺乏探讨紧迫性的认知。作为一种变革和救治的视角,我们对于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案予以很多的赞成与肯定,但是这样一种理论进步更多的是建立在技术和工具的层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形式偏好性。而新公共服务则试图将管理的视角逐渐切换到对管理乃至社会发展根本价值的关注上来。资于往事,鉴于现实,我们需要在一个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在二者理念中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尽管丹哈特夫妇在提供的多个项目的比较后发现,二者似乎存在着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形式和价值事实上必然有相契合的肌理。就如同我们认为即使在公共管理“主体缺位”时期,它也正走在根本价值的漫长回归之路上,并不能因为当时的理念多么浅显而否认那曾是形式与价值耦合的一个历史进程。新公共服务高举价值追求的大旗一方面确实很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困惑,在实践上并不能与新公共管理并驾齐驱。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困惑
公共行政转向倡导服务的价值和实质的正义,需要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民本位、追求公共利益为根本的行政体系。这样一种理论推定的首要问题“是否可能”或者说“是否具有操作性”将如何来界定呢?事实上,通过分析,我发现有四个困惑必须予以解决才能回答其现实性。
第一,公民何以理性?以公民为本就意味着公共行政必须满足公民的需求并为不断发展的需求提供服务升级的义务。那么,公民的理性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种理性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
1.公民是否准确的知道自己的需求?公民其实往往最注重基础的需求,而对于可能的或者高层次的需求缺乏认知,这主要是因为需求环境、需求阶段以及需求人群的差异造成的。譬如,生活在城市的人向往乡村田园的环境,而农村居民会觉得现代化的都市生活更好,这种需求的“围城”困境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需要,而是阶段性的比较和补差心理。所以公民的需求总是表达不充分或者时效多变的,寻求一种明确的认知似乎目前还不可能。
2.公民是否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使公民完全知道自己的需求,那他们能清楚无误地传递给供给方吗?答案是否定的。公民的表达取决于三个因素:a.公民表达的能力,这一点是因人而异的,最好的表达能力者能否最清楚的表达尚有疑问,何况千差万别的公民群体。b.公民的表达意愿,公民的表达意愿是受个体情绪影响很大的,不同心理素质和个性的人对表达的见解是不径相同的。c.表达的成本,这一点其实也很关键,如果公民感觉到对话的成本高于收益或者担心投入沉没的话就会放弃许多表达的机会。
3.公民认为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么?公民的评价体系同样体现出迥异性,即使是同等同质的服务对于不同的客体而言满足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困境时常出现,使得服务方不知所措,也往往影响公平性和制度化。
所以,就现实而言,差别的公民个体理性层次不同,作为全体考察时则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只能称之为有限理性的集合。
第二,政府何以令人满意?作为服务供给者的身份,如何让公民满意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作为权力和权利主体的公民在接受服务的时候对于政府不能是感恩或者宽容的感情,他们通常应当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政府是全心全意为我们考虑的吗?政府的人员是由一般的公民担任的,他们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具有公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须通过本职工作来实现政府的服务。这个特殊群体的集合是不是会带来政府的人格化以及利益集团化?他们考虑服务的基点还能保持公正吗?还有可能在冲突的区域依然保持价值的中立吗?以上的担心不是多虑的,既往的“经济人”假说事实上更加增添了这方面的不确定感。
2.政府能提供尽可能多和好的服务吗?这个问题直接与服务的意愿和政府的能力有关:从意愿的角度,政府在获得充分的授权后,必须有兑现契约的实际行动和完善服务的创新精神,还必须保障能够落实到制度化的设计上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随意性安排;从能力的角度,政府在具体的行政中应当表现出足够的驾驭本职的素质并且有令人信服的实践来进行经常性的校验;这个问题实质上还与政府对公民需求的认可有密切的关系,公民表达的所有需求得到了多大程度的回应、是否带来了未来服务升级的承诺和预期等都是现有较松散公民社会的结构所不能把握的。
3.政府是值得信任和不可替代的吗?既然服务是公民对政府的根本定位,那么政府目前所发挥的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吗?在某一种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已经是最好的可能吗?现实中,多元的社会和多元的结构已经提供了选择的其它可能,政府如果不能证明它还有必要居于主导,就必须放弃过去获得的授权合同,主动退出,但是政府这种自觉的行动常常是缺乏压力和动力的。
所以,政府总是很难令人满意的,改革甚至重塑就成为经常性的工作。
第三,政府和公民何以达成共同的核心价值?作为追求理念的“生产力”与“效率”、“民主”与“正义”、“安全”与“福利”等在社会认知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偏好,公民群体通常不可能达成一致的认识,政府在各个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解读。问题还在于作为被授权的服务主体——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对社会价值的统一发挥影响,又有多大的能力去整合各方开展统一的行动,而且保证不虢夺侵犯公民的权力。另一个方面,公民作为权力的主体为何要去认同某种共同的价值,那些个体和群体多元化的价值之间又如何来保持融合和平衡冲突?我们会发现关于价值的争论实际上归结到最后就是公民与政府关系的根本性基础——合法性认同,公共服务的行政变革不能是停留在技术修补层面的运动,而应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方位重构和超越。
第四,公共服务是现在还是未来?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建构服务行政的事实与价值取向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面对既往的弊端和危机时,形式的修正需要更显得迫切,而对于理念的刻意追求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那么服务的理论是不是太过超前或者部分地超越了我们的时代而应当被视为未来的理想呢?回答这个问题对于目前指导理论的建设性是不可延缓的,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新公共服务都无法回避。
三、结论
公共服务推定的困惑不是否定了公共服务理论的可能,而是对公共服务必须解决的理论层面提出了建构的基本内容。一种公共服务理论的建立,必须围绕上述的问题展开探讨,任何理论倘使不能解开上述的困惑,那就恐怕还是会“混淆了规范与描述”,难以提供出“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替代性方案”。历史上的政府形态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至少已经扮演过两个角色,一个是大包大揽的全面干预者,就像我们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看到的统治管理形态,另一个是的市场主义和自由主义者强烈要求的“守夜人”角色或者弱势政府。事实上,作为权力本体的公民们真的需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吗?当然不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实际上也呼唤了新意义上的政府重塑工程。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向上仰视我们的政府,他们必须记录下我们所能给予的权力、坚决保留的权力和禁止行使的行政权力,并确定法律去保障它们;其次,我们需要一个热心了解我们需求的政府,他们应该划分出必须提供的、尽可能提供的和由第三方更好提供的不同需求层次,然后努力去达成这样的供给;最终,我们需要一个全心全意服务于我们的政府,他们以尊重人的个性、确认人的价值、推进人的发展为使命。因何而服务?归结到一句话就是“民主的政府是为他们的公共服务而存在。”我们所需要的也正是一个服务性的新型政府。
❷ 美国各大城市同中国城市的对应关系,自己没
看是怎么对应法了,
首先看GDP总量
中国城市普遍比美国同类等级城市落后一格,北上广深也就够和洛杉矶西雅图之类比比,跟纽约没得比,这也是和人均GDP有关
人均GDP
美国各个小城市的GDP都超过北上广深,中国二三线差不多就是美国可能的贫困山区情况,但是不幸的是人家没有这样的地方
人均购买力
这一项比上面的指标还差,因为中国人基本上就是生产机器,自身没有太多消耗,你可以看得到很多人家里面除了家具,家徒四壁,跟美国人买一大堆东西然后浪费是鲜明对比
名义城市安全
中国远超美国,乡镇以下的地方才有可能看到有民众非法持枪,美国持枪合法,随时有可能面临枪战
实际城市安全
比上面的差,因为中国人多资少的情况很难改善,社会暴力无处不在,并且存在隐形保护机制使得司法不公的情况大量存在并且99%不会被曝光
社会服务
这一项中美城市同级间差不多,但是美国体质问题导致其公共服务更新慢,设施旧。中国的体质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旦遇到超强地震,陨石撞击,搜救规模会比美国大
城市规模
如果只看建筑规模,中国的北上广深甚至武汉成都重庆等等等全部是alpha+++++,二三线也跟纽约差不多,四五线也比美国同等级的粗壮不老少。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混凝土大楼当住宅并且还呈现组团式的小区,这样的后果有好有坏,主要就是体现在战争时期抗重武器甚至核武袭击能力强,入侵难度极大,自身稳定性好,和平年代,抗海啸抗气旋也很给力,基本不用疏散群众,但是混凝土多了容易淹水,看海就不可避免,另外,虽然火灾隐患跟美国的木质房差不多,但是由于加了一个维度,中国高楼一旦多栋着火后果可能是爆炸性全城燃烧,而且消防也就是螳臂当车,后果自己想
工业规模
中国部分二线城市远超芝加哥这样的美国典型工业城市,二者超大城市水平差不多,三线以下中国较为领先,但是不管怎么样,中国的工业无法聚集财富
文化
美国全国开放,没有什么差距,谁有了好点子都可以马上付诸实践。中国按实际讲,仅个别大城市和一些历史底蕴特区允许自主文化创新,其他地区跟曹县差不多,所以你可以看得到中国人的文化非常贫瘠,美国人读书很多,三观正,有思想,坐拥吃不完的财富仍然保持慢速增长,中国人多半是些贫下中农,以为文化开放就是满大街建设大宝剑,富了一二十年就又开始混吃等死,那差距就很明显了
❸ 美国市政府的行政职能有哪些
(1)公共安全:警察和消防。市最古老的职能之一就是维持治安,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市政府在这方面提供的职能还包括度量衡管理,大气污染清除和交通管理等。
(2)公用事业和运输:公路、汽车和运输,停车场,电话,电报,供电,供水和供气服务,礼堂,港口设施,屠宰场,机场,收费桥梁,收费道路,下水道和公用市场等。
(3)城市住房:在美国,市政府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提供住房服务。1937年美国通过了《联邦住房法》,授权联邦给市贷款和有关条件的补助,以解决恶劣的住房条件,"以公家行动清除贫民窟"。目前在大部分州,市议会可以成立房管局,有权按照联邦法律接受津贴。获得土地,建造住宅,并监督将不符合标准的住房予以改建。
(4)土地使用政策:土地使用政策,即城市的规划问题。城市规划不仅涉及公园、林荫道和名胜的规划,而且还包括所有街道的布局,拥挤的防止和减轻,交通管理,住宅、工厂和商店的分布,铁路终点站设施,公用事业同城市规划的协调,火灾的控制,供水和下水道设施的扩展,公园和游乐场的供应,以及城市同郊区的关系等。
(5)公共卫生和福利:市政府卫生部门传统的服务职能是传染病控制,除此之外,还有母性和儿童保健、卫生设备、市医院和公共卫生教育。
❹ 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的基本概况
该法案将原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部(HEW)划分为包括G.I. Bill、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和单独的教育部。这两个部门均于1980年5月4日开始运作。
美国卫生及公众服务部是美国联邦政府最大的卫生保障机构,是美国医疗系统的官方最高管理机构。每年享受政府财政预算超过10亿美金,每四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加入医疗保险、医疗补助计划。该部与美国各个州县和城市的各级政府部门一直保持着广泛而又密切的合作关系。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在全美拥有11个分支执行机构、8个代理处和三个公众服务部门。原为1939年7月1日成立的“联邦安全局”,1953年4月11日改组为“卫生、教育和福利部”。
❺ 美国的行政区划
美国行政区划架构为:下辖五十个州,州下设县和区,在依都会结构下设市、乡、镇、村及其他基层政区。
美国五十州分别是:
阿拉巴马州、阿拉斯加州、亚利桑那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夏威夷州、爱达荷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艾奥瓦州。
堪萨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内华达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俄亥俄州。
俄克拉何马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得岛州、南卡罗来纳州、南达科他州、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犹他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华盛顿州、西弗吉尼亚州、威斯康星州、怀俄明州。
(5)美国城市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美国第一级行政区划为州,其一级行政区拥有相当的主权。根据联邦最高法院多项裁定,各州与中央联邦政府均有司法主权。
但中央联邦政府受到美国宪法的约束,而各州则有相当大的司法主权,但前提是不违反两项原则:一、其主权不能凌驾于中央联邦政府及美国宪法;二、其自行制定之州宪法权限不能超过国家整体主权。
在某些州,市独立于乡镇,且有时也独立于郡,如弗吉尼亚州全部的市。市是半自治体,其本质类似古时的城市国家架构,但现在存在的城市国家仅有摩纳哥、圣马力诺、新加坡和梵蒂冈。
❻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
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缓和社会矛盾 稳定经济秩序 促进经济恢复.
❼ 美国与其它国家相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低原因
美国更加崇尚自由而不是公平
举个例子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
其实就是建立全专民医保
这个竟然会属遭到强烈反对
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对全民医保都不满,想要全民免费医疗
可美国竟然反对医保,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看看美国的反对派是怎么说的
反对派的议员说,原来挺好的,大家凭本事赚钱,赚得多享受的多。现在搞全民医保,我们就可能要把自己赚的钱分给那些懒鬼。他们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囤积了一身的脂肪和疾病,却要我们这些勤劳的人给他们买单,凭什么!
❽ 哪个国家的公共服务设施最好
我个人认为瑞士 卢森堡的应该最完善吧!
在西方,教育和医疗这两个重要的公版共服权务最初受教会的控制,教会垄断了世俗的教育权,而医疗活动也把持在教会和民间术士的手中。美国建立后,这一传统依然维持下去,最初的教会学校垄断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到19世纪,才有富翁自己创办新的大学。在西方传统的名校中,私人和教会大学占主要位置,而政府创办的大学的势力并不及私人和教会的力量。
在西方,福利经济学的产生逐步改变了政府的决策,从19世纪或者更早,英国政府就意识到要给穷人以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否则社会就要承担更加大的风险。于是,公共救济系统、教育系统、部分免费的医疗服务开始提供,但范围仅限于像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这样的大型城市,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新贵,所以他们不希望这些城市的穷鬼过的太差从而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乡村中并没有普及这些东西,依然保持着许多中世纪的传统。在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德国、俄罗斯、日本等,为了使国民素质更加强大,甚至强迫国民改变传统习惯,接受新的文明。途径只能是依靠国家的教育系统,但和英国一样,这些公共服务的范围大部分限制在城市中。
❾ 美国如何管理城市社区
一、美国的三级政府架构
与我国的5级政府架构不同,美国实行的是3级政府架构: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州政府以下,不论大小,都是地方政府。所以美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和人口规模上的差别是很大的。例如,同样是地方政府,波士顿市有60万人,剑桥市有10万人,但塞勒姆市就不到5万人,艾莫斯特镇只有3.5万人,与艾莫斯特相邻的Pelham、Shutesbury和Leverett等地方都是人口不超过2 000的小镇,也是地方政府。
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层级的划分过于简单,其实这是与美国实行的分税制紧密相联的。在美国,最大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这基本上归联邦政府所有;消费税主要是州政府的收入;地方政府的收入则主要来自于财产税。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美国不少地方,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也有分享的情况,例如,在西雅图市,财产税在该市、华盛顿州政府、金县政府之间分享,2003年它们各占的比例为,31%归市政府;州政府拿走了28%;西雅图市的学校管理区得到23%;金县政府得到13%;其他部门包括:港口3%;医疗急救服务2%。该市8.8%的消费税税率,也是市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分享的。其中:州政府是大头,拿走6.5%,占总额的73.9%;市政府得到0.85%,占9.7%;其他部门包括:地铁0.8%;金县0.15%;交通运输0.4%;刑事法庭0.1%。在库帕斯克里斯蒂市,2003年的消费税收入也占了该市一般性财政收入的24%。在豪伍德县,2004年的所得税收入占了该县一般性财政收入的39.65%。消费税同样也是北卡罗莱那州政府与杜姆市分享的税种,州政府拿大头。消费者每消费1美元,需要交纳0.065美元的消费税(食品消费除外),其中61.54%(0.04美元)归州政府;38.46%(0.025美元)归杜姆市所有。2003年,杜姆市拿到了2 790万美元的消费税。2004年这一税种对市财政的贡献达到20%。
二、自治式的社区管理模式
美国大城市的社区实行的也是自治式的管理。但在市政府下面,设有若干个 “居民服务中心”(Neighborhood Service Centers)或者叫做“小市政府”(Little City Halls),它们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各自的区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并没有很强的管理职能。与这些“居民服务中心”相应的,城市有若干个“区理事会”(District Council),并由他们的代表和部分政府官员共同组成“城市居民理事会”,由它与市政府的“邻里部门”(Department of Neighborhoods)一起承担起城市社区的管理和开发。
如图:西雅图市社区服务和管理结构图
市政府的“邻里部门”(Department of Neighborhoods)
↑
城市居民理事会(City Neighborhood Council)
(由13个区理事会各2名代表和政府相关官员组成)
↑
13个区理事会(District Council)
↑
各种基层组织代表
如:社区理事会、地方商会、非盈利性组织,等
美国的社区组织是一个在县政府指导下的为居民服务的组织。它是政府与居民之际的桥梁与纽带。政府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许多工作是由社区组织协助进行的。这既体现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又节约的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社区管理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管理课题,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社区管理经验。
三、美国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
与华盛顿特区隔河相望的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其社区管理是整个美国社区管理一个缩影。该县有大约50个社区,社区有居民协会。在社区建设和设施完善中,当地政府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官民协作共建居民满意社区,县政府社区管理部发起了“社区管理计划”,迄今已有41年的历史。社区管理计划的重点包括街灯设置和铺设人行道等在内的交通安全、街道维修绿化以及社区公园建设等。
所有社区管理计划的制定都基于社区居民的意见,反映居民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计划制定到工程实施,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基层民主。社区选出的“社区管理计划”代表下面还有居民选出的楼区代表,楼区代表每年会把问题单分发到各家各户,上面列出一些具体事项,让居民选择他们认为社区最需要改进的事项。而居民临时想到什么社区福利的点子或者有什么意见,也通过楼区代表向县政府反映。社区管理部和各社区负责社区管理计划事务的代表每月开一次会,讨论社区居民的建议和工程项目。社区管理部根据居民意见进行实地调查,确定社区建设优先事项后,找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设计,接下来是征求居民对设计方案的意见,如果设计方案得到社区60%居民的支持,工程就开始实施。
社区管理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当地税收,每两个财政年度得到一笔预算。社区管理部充分考虑各社区利益并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安排,在规模不等的社区之间取得平衡。阿灵顿县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介入还体现在社区地产的开发阶段。县政府在审核社区地产开发计划时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必须保证要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用地——孩子们得有安全的地方玩,居民出门要有地方去。另外还要考虑社区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住房,让那些低于平均收入者能够买得起。
总之,美国城市社区管理实行县(市)政府与社区居民代表相互结合并广泛征求、听取居民意见的自治管理模式,虽然没有中国那样的乡镇或街道一级基层政府机构,只有县、市政府设在社区的居民服务中心,但是,由于减少了街道这一级政府机构,有县政府直接到社区组织社区各项工作,提供各项居民服务,并听取居民的意见,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的管理成本。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社区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