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马超

马鞍山马超

发布时间:2021-07-15 09:09:06

❶ 对比哪三点可知,敢单挑马超大战张飞的许褚为何会怕赵云

这还要分别从他们两个人的来历本事说起。许褚是曹操手下八大虎将的猛将之一,而且作为老大的许褚在东汉末年,战乱纷飞的时候他就有过号召乡亲共同抵御盗寇的本事,甚至可以双手拉着两头牛倒行百余步,吓退盗寇许褚的名字威震淮汝。

这么厉害的人又怎么会没有几分审时度势的本领在其中呢?建安二年曹操占领淮汝的时候看见他能力不错就抛出了诱人的橄榄枝,这边的许褚呢,也干脆利落的带着族人投靠曹操,这一点从许褚能活到曹操孙子继位就知道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其一,单从他们两个忠于自家主公的目的上来说,就可以看出谁高谁低。首先许褚是个明哲保身的人,不会为了不想干的人付出任何时间功夫和代价的。就好比说许褚团结乡邻抵御盗寇也是为了可以保自身安危,数次救护曹操也是因为对方是自己的老板。毕竟人家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大人,自己的升职加薪和身家性命都在曹操身上,他能不走点心吗?而不理会曹仁也是因为他知道,谁才是真正掌握着自己生杀大权的人。



赵云的性子就要淡泊直率得多了,他的出发点算是是一心为了主公刘备的。毕竟刘备可是白手起家的人,在他身上可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为了刘备,赵云可以孤身去救被刘备抛弃的少主阿斗,也可以不顾刘备怒火的劝诫不要被仇恨迷失了双眼,更可以指出刘备占据房屋的不妥之处。所以对于许褚这种徘徊在靠算计谋生边界的人来说,就是非常不想遇到赵云这种毫无无名利追求的人了,毕竟你看历代的忠臣和一般墙头草合不合?



其二,可以从他们两个对自己性命的看重。许褚之所以在张绣死后急着想要比试,但是后来还是被赵云的枪杆打到背上,趴在马鞍山逃跑。主要是因为当时许褚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而很不凑巧,倒霉催的他踢上了赵云这块铁板就此败绩。试想一下,许褚这个这么看重前途的一个人会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吗?显然不能啊。

而赵云就简单得多了,因为心中没有太多欲望就无所畏惧啦,那打起仗来就可以用不要命的打法。所以能力相当的许褚遇到不要命的赵云,输给他也就是必然了,毕竟谁都怕不要命的缠上。而在输给赵云之后果断的选择和他避开,这不就是像许褚这样的人该做的事吗?难不成还傻乎乎的送上自己性命去。所以许褚害怕赵云也就是常理之中的事了。



其三,他俩所属的阵营不同,所侍奉的主公也不同。首先,对于许褚来说,曹操的胸口气度让他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以及扶大厦将倾的地位。可曹操多疑也是众所周知的,试想中国历来将军猛将就是被上位者,被看做是双刃剑。许褚能力非凡是可以让曹操阵营如虎添翼,可也有可能会成为曹操如鲠在喉的心腹大患。

不要以为曹操信任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那鸡肋的杨修不就锋芒太露最后死了吗?聪明如许褚又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呢?而唯一可以让曹操放下心思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有克星。不过许褚是曹营的猛将老大,说自己不敌他们似乎说不过去,而且还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发展。



让他们踩着自己上位不划算,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目光放到其他阵营里去。最后在许褚一番比较之下选中了的赵云,反正自己被赵云打败了,害怕他也是正常。而且这样的话曹操也算找到了自己弱点,加上自己在曹营武功最好,那也就安全了。

❷ 对战过蜀汉“五虎上将”人数最多的武将是谁能不能说说呢

蜀汉五虎将,关张赵马黄,个个都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能与其中之一交手还能活下来就算是幸运了,而能与蜀汉五虎中的多位交手,还能捡回条命,可以算是奇迹了。

但确实存在这样的奇人,咱们就来逐个检点一下,曾经有哪些厉害角色曾经对战过不止一个五虎将。

一、张郃(对战过五虎将五人)

张郃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枝奇葩,蜀汉五虎将,他全部对阵过,更神的是,他居然没有被干掉,还活到了五虎将全部谢世,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十一、朱然

麦城之战,被关羽击退;马鞍山追击刘备,被赵云一合刺死。

十二、马忠

临沮绊马索擒关羽;猇亭暗箭射黄忠。

十三、纪灵

盱眙之战,战关羽三十合不分胜负;徐州之战,被张飞“战不十合”,一矛挑翻。

十四、邢道荣

零陵之战,“战不数合”被张飞打跑;后又被赵云刺死。

❸ 诸葛亮对刘备准备伐东吴(夷陵之战)当时是什么意见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永远地失去了荆州。这对于刘备来说,是重大损失,绝不会善罢甘休。荆州丢失以后,关羽被杀以后,按说刘备应该沉下心来总结经验,休养生息,厉兵秣马,这样才能够报仇雪恨。但是他没有,他做了什么呢?急忙称帝。公元221年四月份,刘备在现在的成都市双流县的武担山即皇帝位。六月份就开始调兵遣将,七月份御驾亲征去打孙权。

这个时候刘备下了一道命令,让张飞赶到江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和他汇合。谁知道张飞的军队还没有出发,张飞本人就被部下杀了,而且把张飞的首级送到了孙权那里。张飞的死对于刘备又是一个重大损失。我们知道现在刘备的情况怎么样呢?关羽、张飞、黄忠三个,都已经死了,黄忠是病死的,他的重要谋士庞统早就不在了,法正也去世了。战将这边,还有马超、赵云、魏延,谋臣这边只有诸葛亮。魏延和马超要防曹操进攻,在北边。赵云不受信任。为什么赵云不受信任呢?因为赵云不赞成刘备打孙权,赵云出来劝阻刘备说,国贼是曹操,所以我们应该先打曹魏,而不是先打孙吴;而且一旦打下了曹魏,孙吴不在话下。现在我们一旦和孙吴之间展开了战争,那是不可收拾的。刘备不听,不信任他,不让他随行。所以跟着刘备一起去打孙权的,文武两边都没有什么像样的人物,所以刘备这场战争是叫做“出师不利,将帅乏人”。

赵云不得随行,诸葛亮要镇守成都,走不开身,那么这样一个情况下,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打这场战争呢?传统的说法,是为关羽报仇,哥们义气。但是这种哥们儿义气恐怕是小说家言,并非政治家的真实想法,这一点吕思勉先生也早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实际上在我看来,刘备发动这场战争,有为关羽报仇的成份,不能说没有。这一点,曹魏集团的谋士刘晔已经指出了。刘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害不报仇这是说不过去的;但不要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刘晔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刘备集团的整个战略的特征就是以攻为守,就是他必须打仗,他必须打仗来显示他的实力。而他为什么不打曹魏,要打孙吴呢?吕思勉先生认为,和吕蒙主张不打徐州打荆州的道理是一样的,说得白一点就是“吃柿子捡软的捏”,曹魏不好对付,而孙刘双边都认为对方好对付,所以孙权不打徐州打荆州,刘备也不接受赵云的建议,他也不打曹魏打孙吴,这是第二个原因。那么第三个原因呢,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荆州必须夺回,荆州毕竟是战略要地。那么由于这三个原因,刘备坚持要发动这场战争。

但是即便如此,在我们看来,你要打这一仗是可以的,你可以打得从容一点吧?当时随刘备出征的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叫做黄权。黄权就建议刘备说,吴军向来就很英勇善战,吴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我军顺江直下,易进难退。我顺水下去我前进容易,我退回去是很困难的。黄权说:为臣恳请陛下批准,做一个先锋探探路,探探对方的虚实,请陛下在大后方坐阵指挥。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刘备不听。不但不听,也不要黄权了,把黄权打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驻防。所以,在这一点上看,刘备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是两个字——浮躁。

*公元219年,东吴集团夺回了荆州,逞了一时之快。但是,这次娄子真是捅大了。孙权深知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绝对是与刘备结下了血海深仇,这场孙刘之间灾难性的火拼终究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于是,刘备不顾一切地要发动进攻孙吴的战争,哪怕是在将帅乏人的情况下也要也要御驾亲征。这种要拼命的架势,让东吴的孙权也未免有些汗颜。所以,在决定背后向关羽捅刀子的那一刻早就料到刘备会来进攻的孙权,夺得荆州之后就在未雨绸缪,从政治上、军事上积极备战。那么孙权是如何应对这场山雨欲来凤满楼的危机,做到最大化地避免风险的呢?

关羽被杀之后,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曹操来承担这个责任,向天下人宣布,我孙权杀关羽是曹操让杀的。曹操很明白,孙权这小子没安好心,于是曹操按诸侯的礼节厚葬了关羽,他也不认这个账。但是不管怎么说,孙权这一回是把刘备得罪到家了,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对于这一点,孙权的心里非常清楚,而他也知道,依靠他的力量单独对抗刘备是有问题的。因此战争之后,孙权就干脆公开地倒向曹魏,和刘备翻脸。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他宣布不承认刘备是益州牧。刘备不是从刘璋手上把益州拿过来了吗,孙权宣布不承认,说益州牧还是刘璋。曹操也马上表态,宣布荆州牧是孙权。本来这个时候刘备是牧兼二州,荆州牧兼益州牧;现在一家宣布益州牧还是刘璋,另一家宣布荆州牧是孙权,那刘备什么牧都不是了。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同年逼刘献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魏文帝。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刘备集团一片声讨,大骂曹丕是汉贼,篡汉。孙权不表态,沉默;到了公元221年八月份,孙权就上表称臣,干脆称臣了;到了十一月份,就接受了曹丕给他的吴王的封号。那么这件事情,对于孙权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它意味着两点:第一,意味着他承认曹丕的篡汉是正当合法的,他向曹丕称臣;第二,它意味着孙权承认曹丕和他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所以他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而且当时有部下明确表示反对。孙权说,不要紧嘛,想当年我们高皇帝不也接受了项羽的封号,当了汉王吗?也就是说孙权的意思很清楚,他承认曹丕称帝是权宜之计,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联合曹魏来对抗刘备,这是孙权在政治上做的准备。

孙权在军事上做的准备,就是迁都武昌。孙权的治所,就是孙权当吴王之前他的那个指挥部所在地叫做治所,他的治所是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但是为了对抗刘备,孙权把指挥部迁到了武昌,就是现在湖北省的鄂州市,——不是现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那个武昌区,是鄂州,而且孙权改名为武昌。这个事情也是很困难的,当时住在建业的这些人都不愿意到武昌去,有一句有名的民谣叫做“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就是这个时候的一个说法。但孙权说,我们必须移到武昌,因为应该居安思危。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他这个行动是在军事上做准备对抗刘备,所以孙权是有备无患的。

*孙权在杀死关羽之后,就开始积极地规避战争风险。在政治上不惜忍气吞声,对曹魏集团称臣,来换得曹魏集团的支持。同时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不顾国人的反对,竟然把指挥部迁移到武昌。在关羽被杀一年半之后,刘备率领蜀国数万军队,全线进攻东吴,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那么,国难当头,东吴集团有谁能够力挽狂澜,应对这场风雨飘摇的劫难呢?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发动了东征孙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的地点是在夷陵和猇亭,所以历史上称为夷陵、猇亭之战,又叫夷陵之战,又叫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我们知道,刘孙夷陵之战,或者说猇亭之战,吴军的前线总指挥是陆逊,是接替吕蒙的陆逊。吕蒙是在荆州争夺战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开庆功会就去世了。我们看看陆逊怎么指挥这场战争。根据史书的记载,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夷陵,二月,刘备到达了猇亭。这个时候陆逊的军队也到达了猇亭,两军对峙。这个时候,陆逊的部下纷纷提出来马上迎击刘备。因为两边的军队都开过来了,开到猇亭这个地方了,就应该打他一仗。陆逊说不行,我们不要动。为什么呢?陆逊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刘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什么意思呢?说刘备顺江东下,来势汹汹,士气是最旺盛的时候,何况他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周围的崇山峻岭这样一个地势,我们去攻打他不是一下子能够攻下来的。就算我们能够打胜一仗,也不能够大获全胜;相反如果我们出师不利,就坏了整个大局。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样呢?应该按兵不动。

陆逊说,你看刘备现在的军队在什么地方呢?在崇山峻岭,山地啊。这样的一个地形,如果我们拖他一段时候,他一定会疲劳,那个时候我们再想办法。但是,吴军的将领都不服气,哎呀,说这就是个书生,胆小,因为大家心目中,陆逊就是个书生嘛,是没有打过仗的,胆小。各怀愤恨,但是没办法,只好接受命令了。这个时候陆逊就下命令撤退,大步撤退,把几百里的崇山峻岭都让给了刘备。

刘备也就往前推进了。推进了以后,扎下营寨,一看陆逊不出来打仗,就命令下面一个将领在平地上再建立军营。这时候吴军将领就说,刘备在山里的时候,大帅说打不得;现在刘备到平地上,总可以打他一下吧?陆逊说不能打,其中必定有诈。果然,由于吴军不出来应战,刘备沉不住气了,八千伏兵从山谷里面杀出来。这下子吴军将领才开始服了这个陆逊,说大帅果然料事如神啊。

那么这样相持到当年的闰六月,陆逊决定攻击刘备。这个时候吴军将领又不理解了,说打刘备就应该在他刚来的时候,他刚来的时候不是匆匆忙忙,还没有站稳脚跟吗?现在我们已经这么长时候了,刘备已经占了那么多的地方,都扎下脚跟了,这个时候恐怕是打不得的。陆逊说不对,陆逊说我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不打呢?因为备是猾虏,就是刘备这个家伙狡猾狡猾的,而且他见多识广,一生征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来的时候一个是气势盛,第二个他想法多,这个时候我们去打他,打不下来。而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刘备自己,我看他也想不出什么主意了,他手下的那些将士都已经疲劳不堪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了,供给也越来越不足了,士气就越来越消沉了,这个时候是进攻的最好时候。

我们读过《曹刿论战》的都知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刘备一次一次地进攻,陆逊都不理睬他,他这个士气就消沉了。所以陆逊说,这个时候是反攻的最好时机。但是即便如此,陆逊还是得沉得住气,他说我们先试一下,就派兵去攻了刘备的一个营寨,结果打败了。手下的将领又哗然,你看你看你看,我们说不能打吧,你白送死啊。陆逊说,没有白送死,我已经知道怎么对付他了。

*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孙吴,可以说是来势汹汹,势在必得。战争就像猫捉老鼠的游戏,本来刘备是猫,准备把东吴当作美味的老鼠。可是到了吴地之后,陆逊这只老鼠却只是按兵不动,让刘备军有力使不出来,时间长了,刘备军就有些急躁了。少年老成的陆逊,尽量地避免和刘备军决战,实行龟缩防守的策略,也没有上刘备诱敌深入的圈套。这时,急躁的刘备反而像一只四处乱蹿的老鼠;陆逊则成了一只稳坐中军账中,在寻找敌军破绽的猫。就这样,两军兵马足足对峙了四个月,刘备也趁此得以在吴地扎下了根,并从容地排兵布阵。那么陆逊究竟发现了刘备军的什么破绽呢?

破绽在哪里呢?这就是七百里连营。因为当时刘备的战线拉得很长,七百里,几十座军营一路连过去。当时他这个布阵方式传到曹丕那儿的时候,曹丕就说,这刘备不会打仗啊,哪有这样布阵的,哪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拒敌的?他说我看孙权的捷报马上就要到了。陆逊也看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且陆逊还看出来了刘备的一个失误是什么呢?就是他把水军全部也搬到了岸上。陆逊当时给孙权写信说,我最怕的就是刘备的水陆并进,我最怕这个;现在一看他水军放弃,全部是变成陆军,而且七百里连营。陆逊说好了,有办法了,你们所有的战士每个人手上拿一把茅草,去打,先攻一个营,攻进去以后就放火。

陆逊手下的将士就按这个办法去进攻,一进攻就得手了,烧了他一座营寨。陆逊马上下命令,大家一起来,军令下达,吴军齐集猇亭,人人杀敌,各个放火,火烧连营,一口气连拔刘备四十座营寨。刘备猝不及防,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好调头就跑,跑到马鞍山。跑到马鞍山以后,陆逊又命令部队向前推进,把马鞍山团团围定。这个时候的情况,把史书的记载,刘备这边叫做“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只好带着几个随从连夜逃出马鞍山,逃回巫县,后来又逃到永安县,——永安县原来叫鱼复县,刘备把他改为永安县,——逃进白帝城。这个时候,刘备仰天长叹说,我真没有想到会被陆逊这小子给打击和羞辱。看来刘备是太小看陆逊了,刘备和关羽都以为陆逊是个书生,他们不知道,陆逊不是书生,是儒将。刘备仰天长叹说,我败在陆逊手下,恐怕是天意吧。

*数万蜀军在这场战争中基本上是伤亡殆尽,损失惨重,刘备靠着众将领的死保,才勉强逃入白帝城。蜀国经历了这次灾难性的打击之后,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和魏吴争夺天下的能力。一生征战的刘备,在六十岁的时候却输给了不到四十岁的后生陆逊,刘备的一世英名从此付之东水;而陆逊,则是靠着火烧七百里的战绩而美名扬。那么,在这场决定蜀国命运的战争中,陆逊究竟是胜在哪里呢?

陆逊的胜利不是天意,而是人谋。在我看来,陆逊能够取得胜利,至少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是高度重视,志在必得。在猇亭前线,陆逊给孙权写过一封信,信里面一开始就说,夷陵、猇亭这两个地方是国之咽喉,是我们东吴的门户,这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丢掉了这两个地方,不仅仅是失掉一郡之地,整个荆州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这场战争只许胜,不许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知己知彼,胸有成竹。陆逊在给孙权的信里面分析了刘备必定失败的三个原因,第一点是刘备劳师远征,远离自己的大本营到我们的地盘里来打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说,纵观刘备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次战争,但是总的来说胜少败多,不是个会打仗的人。第三点就是刘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舍船就步,本来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水陆并进,但是他放弃了。所以陆逊对孙权说,我有把握战胜刘备,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就是沉着应战,后发制人。我觉得在夷陵、猇亭之战里面,心理战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浮躁、陆逊沉着。刘备初战告捷以后,他曾经派一支军队把孙桓将军团团围在夷道这个地方。孙桓是什么人呢?是孙权同族的侄辈。这个孙桓就向陆逊求援了,陆逊说不去,用不着去,为什么呢?第一,安东中郞将威望很高,他的手下的将士都拥戴他;第二,夷道这个地方金城汤池,守得住,我们不用去救援。等到我这里我的计谋成功之后,他那边的围你不救自解。果然,陆逊这边一放火,夷道那边的围就解了。事后孙桓还特地对陆逊说,当时将军不来救我我确实是很有怨言,很埋怨的,现在才觉得大帅真是指挥若定啊。那么陆逊做这样一个决策他是冒风险的,万一把孙权一侄子弄没了呢?你开得玩笑的?他真是沉得住气,那么这是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忍辱负重,一心为公。我刚才讲了陆逊做这样一些决策是有风险的,他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有底气。陆逊本人,我们上一集讲过,未有远名,不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不是一个元老宿将。而他率领的部下全都是一些有战功的老将军,要么就是亲贵,这些人开始不大听他指挥,叫谁谁不动。陆逊有一次召开会议,把所有的将领都找来,手按着宝剑,站起来说:诸位注意,刘备,天下枭雄,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现在主公把这样一副重任托付给了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团结起来,都应该振奋自己的士气,来对付这个厉害的、狡猾的敌人。在军言军,令行禁止,请大家好自为之,本帅可是有言在先了。一番义正词严,这些人就开始听他的话。事后,孙权曾经问过陆逊,说你手下那些将领不听你指挥,你怎么不向寡人报告呢?陆逊他说:这些将军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栋梁,都是主公今后要依仗的人。陆逊自己也确实没有什么本事,只有一条优点,就是忍辱负重。再说了,陆逊虽然愚钝,但蔺相如的故事还是听过的。就知道大局为重,团队同志。
所以这就是夷陵、猇亭之战,陆逊取得胜利,而刘备失败的原因。那么这场战争形势的逆转,也是可以说是在转眼之间。刘备从猇亭逃到马鞍山,又从马鞍山逃到巫县,最后又从巫县到了被他改名为永安的鱼复县,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到了这个地方以后,遭受沉重打击的刘备心力交瘁,一病不起。

❹ 历史上陆逊追杀刘备,关兴、张苞无力护刘备杀出,为何赵云一出马就行

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刚刚登基称帝不到两个月的刘备起兵伐吴,本次伐吴,刘备动员了相当的兵力,那么,这个相当的兵力,到底是多少人呢?

在《三国志 魏书 文帝记》中所引《魏书》的记载为:

“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两三千匹,出秭归。”

实际上,在这里明确地提到了刘备的部分兵力,是为四万人,两三千匹战马,而根据《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三国志 蜀书 马良传》可知,刘备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二月,以将军吴班、陈式、冯习、张南等下秭归,所以,由此可以知道,这四万人,是刘备的前锋人马。

关键时刻,都督江州的赵云率后军约两万星夜赶来,巴西太守阎芝动员本郡五千士兵交给马忠前往助战,一瞬间刘备得到了赵云、马忠以及两万五千生力军,再加上陆续返回的兵将,此时的刘备麾下至少再次聚集五六万大军,这才使得吴军最终不甘轻举妄动。

另外,又加之曹丕打算趁机进攻东吴,故而最终东吴撤兵,孙刘两家也就就此再次重归于好。

❺ 项羽在战场上神勇无敌,那么他胯下的战马有多厉害

自古以来,马背上出英雄,很多英雄都是在马背的磨练下成就千秋大业的。而自古伯乐识好马,好马配英雄,英雄可以驰骋沙场,所向披靡,与一匹好马也是分不开的。

而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名马良驹大多都来自西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乌骓:项羽座驾

从西域大宛国横空出世了一种名马,夺取一切荣耀与光彩,千金难买,令其他马种黯然失色。它就是汗血宝马(大宛马)。东汉三国名将西凉马超胯下坐骑乃大宛马也。

如今,汗血宝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并将其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但根据中国《史记》中记载,汗血马并不在土库曼斯坦。

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张骞回报汉武帝说乌孙和大宛国有一种汗血宝马,是天马后裔。天马本来生活在高山之上,人类根本捉不到。当地人就把母马送过去与之交配,然后生下有天马血统的小马驹,外号天马子。这些天马子天生神骏,而且一跑起来浑身流的汗如血色一般。

自古以来,西域地区为掠夺此马不惜发动无数次战争。嗜好宝马的汉武帝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 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汉武帝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剩下1000多匹。

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

❻ 战马超如果不用张飞而用关羽或​赵云,那么最终被干掉的会是谁

马超最出色的战绩,就是战平两个许褚、张飞超一流武将。一个是在潼关,另一个是在葭萌关,都是杀得昏天黑地,从白天杀到晚上,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连曹操看到马超之后,都不禁赞叹道:"马超不减当年吕布之勇。"刘备看完马超和张飞的对战后,也赞叹道:"人言锦不上关!"马超也回应道:"我胜你不得,誓不回寨!"

个人认为换成赵云后,马超的胜算更小,几乎可以说是必败无疑。从马超与张飞的对战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马超并没有占上风,反而是被张飞掌握着节奏。马超连张飞都难以战胜还怎么对抗赵云呢?

姜维这样评价赵子龙: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常胜将军的名号可非浪得虚名,长坂坡之战中的勇猛更是令世人称颂。所以,就实力而言,我个人觉得马超对阵赵云还是稍逊一筹的,应该是没有太大胜算可言的。

❼ 三国时期的武将都有谁,其中按照武艺排名的话第一名是谁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各诸侯间彼此征伐不断,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人才层出不穷,武将也是多如牛毛。今天就结合了三国演义给大家盘点一下三国武将排行,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赵云。处子绣就是救公孙战文丑五十合,汝南一对三(许楮、于禁、李典) ,救刘备枪起处高览落马,三十合张U败走。长坂坡单枪匹马,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汉水救黄忠,杀的张郃、徐晃心惊胆寒而退。马鞍山救刘备一合杀朱然,70岁凤鸣山斩五将,冀县战姜维。但考虑到未杀名将和所战之将不是自己的级别,所以排在马超之后。但好歹榜上有名。

凡好三国者,读三国必不下三遍,凡读三国过三遍者,心中难免会将其中武将默默排名一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估计一百个人排名,就会有一百个结果,以上只是小编粗读三国后心痒所排,聊为古人担忧。博诸君一笑。

❽ 为啥马鞍山么有划给南京

为什么要划给南京,把南京划给安徽,n年后小马超南

❾ 马的戏曲有那些

京剧来《红鬃烈马》、《秦琼源卖马》、《盗御马》(也叫坐寨盗马)、《挡马》、《宝马圆情》《赐袍赠马》《响马传》、《马前泼水》、《路遥知马力》、《马鞍山》、《金马门》、《马昭仪》、《战马超》、《斩马谡》、《瘦马御史》、《贩马记》。。。
跟姓马的有关的也招呼上了。嘿嘿~

❿ 敢大战赵云和马超的许褚,为何见到张飞就认怂

这还要分别从他们两个人的来历本事说起。许褚是曹操手下八大虎将的猛将之一,而且作为老大的许褚在东汉末年,战乱纷飞的时候他就有过号召乡亲共同抵御盗寇的本事,甚至可以双手拉着两头牛倒行百余步,吓退盗寇许褚的名字威震淮汝。

这么厉害的人又怎么会没有几分审时度势的本领在其中呢?建安二年曹操占领淮汝的时候看见他能力不错就抛出了诱人的橄榄枝,这边的许褚呢,也干脆利落的带着族人投靠曹操,这一点从许褚能活到曹操孙子继位就知道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让他们踩着自己上位不划算,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目光放到其他阵营里去。最后在许褚一番比较之下选中了的赵云,反正自己被赵云打败了,害怕他也是正常。而且这样的话曹操也算找到了自己弱点,加上自己在曹营武功最好,那也就安全了。

反正说白了也就是许褚怕赵云或许不是真正在厮杀的战场上害怕,只不过因为他舍不得功名利禄的羁绊而已,不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又怎么会怕赵云?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马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工作计划 浏览:190
上海市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757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浏览:564
工程质量维修期限承诺 浏览:769
第四届山东省知识产权新年论坛 浏览:176
房产证上没有使用年限 浏览:867
谁创造了拼图 浏览:998
简单的土地转让协议书 浏览:708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