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种生物活性物质是陆生生物不可比较的。由于海洋生物含有人类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了人体内的天然氧化系统。因此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促进细胞代谢、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的衰老,都有很好的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初,海洋生物资源便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海洋药物研发引起了各国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都加紧开发海洋,把利用海洋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投入巨资发展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技术。
2006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8408亿元,增加值8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上年持平。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14∶42∶44。2006年海洋生物医药业总产值94亿元,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占全国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的38.3%,居全国首位。2006年,沿海地区继续加强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总产值4533亿元,增加值1902亿元,比上年减少6.1%。
2007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达10.11%。我国约有50%以上的大城市,4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都聚集在沿海地区。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151万人。
2008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3241.63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14%。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7840.36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5401.27亿元。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5∶46∶49。
中国“十一五”规划已将海洋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设置立项,并设置了海洋安全环境监测保障技术、海底资源的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三大板块。单独立项将对国内海洋生物技术的研发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国内海洋生物产品生产厂家进一步扩大规模。
未来20年,中国将以深海和远洋捕捞为重点,突破捕捞与养殖的技术瓶颈,加速海洋产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海洋生产能力,同时从海洋生物中克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未来20年,中国还将在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新的产业。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国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品开发阶段,未来20年将形成一批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在抗艾滋病、抗肿瘤、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海洋生物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 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基于海藻生物技术(植物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作物调节与土壤改良产品、作物营养与保健产品及人类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分为海藻生物活性提取物及衍生品类、海藻生物有机复混颗粒肥类、天然有机生化制品类、新型微生物菌剂类、矿物质营养和增效剂类等100余种产品。雷力生物成功完成的“海洋褐藻生物制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计划”。
法定代表人:郭占武
成立时间:1993-02-01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000003295863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未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北辛庄路北软双新科创园D座301室
3. 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册地位于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云南省首家民营生物产业专业孵化器。孵化器总面积36000平方米,其中可供孵化场地220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场地12000平方米,建设有900平方米的公共检测平台、实验室以及2000平方米的中试车间。技术中心拥有2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孵化器下设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综合服务部、财务部、项目部、行政人力资源部、物业管理部、专家咨询委员会;通过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暨成果转化平台、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可为入孵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物业服务、咨询服务、金融服务、培训服务及产学研合作等全方位服务。孵化范围:1、生物医药2、新能源开发3、生态农业4、农产品精深加工5、医疗器械6、环境生态工程7、生物材料产品研发孵化器先后被认定为昆明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二级招商平台、昆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昆明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示范单位、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云南省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目前孵化器已被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政府共同确定为中国-东盟创新中心承建单位。目前,孵化器正为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与国内一流生物产业专业孵化器的目标而努力。
法定代表人:韩伟
成立时间:2011-04-01
注册资本:18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3010010024189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经开区出口加工区A4-1地块
4. 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25日,坐落于武汉光谷生物城。公司致力于生物药、化药、中药等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构建面向国际的创新药物产业化服务平台。公司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运用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集结各类资源,以服务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导向,专注于为新药创新创制提供专业服务。公司可以为项目提供包括项目评估、策划、设计、技术以及研发过程关键节点的把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咨询及注册申报服务。服务范围包括新药创制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各个环节,为新药创新创制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帮助提高项目的研发效率,加速项目的开发和产业化。1.基因工程药物开发及生产平台2.药物杂质的纯化分离技术3.药物晶型研究技术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关键技术平台5.超临界萃取纯化平台6.纳米制剂技术服务平台7.药物传递系统平台8.药物质量研究及标准建立9.中试服务单元10.临床服务单元11.制剂研究服务单元12.注册服务单元13.国际合作服务单元1.使命使中国患者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国际级新药服务积极促进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产业化转移2.愿景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药物产业化平台3.核心精神科学创新求实真诚精诚服务合作共赢
法定代表人:沈洁
成立时间:2014-04-25
注册资本:21457.9197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0000000054277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666号C7栋217室
5. 郑州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根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精心部署组建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生物技术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生物中心通过研究开发、中试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化、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方式,为推进生物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发挥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中心设备一流,手段先进,功能完善,是集研究、检测、中试一体化的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是生物工程技术和产业的孵化器、发动机,是集产学研金介优势为一体、使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生物高科技产业示范基地。针对行业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发挥辐射与扩散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索现代科技型企业运行新机制,开拓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
中心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取得国家二类以上新药证书5项,药物临床试验批件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一项获授权;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1项;形成了基因快速克隆等30项优势技术和工程细胞快速高效构建表达等8个技术支撑平台,已具备基本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能力。中心被国家专利局命名为“国家专利产业化(河南)试点基地生物技术工作站”,获得河南省人事厅批准设立了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并先后被授予“全国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郑州市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生物中心以“凝聚,创新,发展,共赢”为使命,作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孵化器、发动机,为实现生物技术领域的卓越梦想,以人才为本,以技术为根,以创新为魂,持之以恒,艰苦求索。
2003年,SARS在全国暴发,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依靠科技,战胜非典”的号召,立即组成专家攻关小组,夜以继日,艰难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SARS病毒基因快速检测试剂。获国家新药证书和批文。该项目获得2004年度郑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河南省十大有影响科技成果”、“2004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突破”等奖励和表彰。
6. 浙江海力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凭借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顶尖的专业技术水平,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拥有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力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舟山晶和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子公司。 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第一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曾荣获省、市文明单位,省、市先进企业,省、市科技进步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系舟山市十佳诚信企业、市纳税大户。 公司专业人才众多,技术力量雄厚,海洋生物研究院系省级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下设药物研发中心、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海洋食品研发中心、食品技术检测中心、科技情报所和符合GMP要求的中试车间,并配置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化学合成及制剂研究设备。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已从仿制为主发展到了以自主创新为主阶段,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 集团所属各事业部、子公司均拥有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已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GMP、GSP认证,保健食品GMP认证,ISO9000、22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BRC认证、KOSHER犹太认证、FAI认证、SGS认证和QS认证,并通过了美国FDA备案登记及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注册。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欧盟、墨西哥、西班牙、以色列、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主要产品有:天然海洋药物、天然矿产药物、化工合成药物,海洋医用食品,海洋生物保健食品,海洋护肤品,各类罐头食品、休闲食品和出口水产品等。产品多次荣获国家、部、省、厅的优质产品、科技进步奖、全国发明奖、省名牌产品、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质量医药产品等称号。“海力生”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海力生”商号为浙江省知名商号。 60多年的海力生,一直以发展海洋经济为己任,突出海洋特色,承载蓝色梦想。公司将以海力生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建设为新的着力点,继续做好“海”字文章,以海洋生物健康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做出特色,创出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把公司建设成为科技引领、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海洋生物产业园区,成为舟山市对外展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的窗口,努力打造全国海洋药物、海洋医用食品、海洋生物保健食品和海洋精深加工食品的创新型标杆性企业和示范性企业,实现百年海力生的蓝色梦想。
法定代表人:王加斌
成立时间:2004-10-11
注册资本:2222.22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900000001091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商会路1号
7. 中国物联网的申报
工信厅联科[201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务局,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依据《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11]64 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发展重点。以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开展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兼顾标准研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物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注重统筹规划。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围绕物联网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鼓励和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组织形式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三)强化政策引导。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一)技术研发类项目:重点支持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和节点等感知技术,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系统、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应用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标识编码、频谱等共性技术的研发。
(二)产业化类项目:重点支持传感器、二维条码识读设备、M2M设备、传感器网络通信模块/节点/网关、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关键产品的中试和规模化生产。
(三)应用示范与推广类项目:支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改造传统工业流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工业行业应用示范,以及在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社会信息化等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示范。
(四)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项目:支持物联网总体架构、接口、协同信息处理等基础和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制;支持物联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
2.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3.财务状况良好,具备承担项目的财务投资能力;
4.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5人;
5.拥有相应的专利、软件著作权或省部级以上认定的科技成果等研发成果,以及具有相应的市场应用基础。
(二)申报的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技术研发类项目应突出创新,具有先进、实用的研究目标和技术指标,具有明确的应用需求;应有较强的创新性,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产业化类项目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具有显著技术优势和高附加值,能够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3.应用示范与推广类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和集成创新性,有较好的运营模式,具备良好的复制、推广价值。能解决特定应用中的技术问题,有利于形成应用标准规范。
4.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项目优先由非盈利公益性单位或产学研用联盟牵头,已有一定基础,能够整合现有资源,具备较强的标准研究、共性技术支撑及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一)地方级项目申报单位向注册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项目申请;中央级项目申报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提出项目申请。
(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做好本地区项目的申报工作,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负责组织做好下属单位(企业)的项目申报工作,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进行初审。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荐的项目不超过15个,其中应用示范与推广类、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项目不超过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的项目不超过10个,其中应用示范与推广类、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项目不超过3个。
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项目不超过5个,其中应用示范与推广类、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项目不超过2个。
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物联网创新示范区推荐的项目不超过10个,其中应用示范与推广类、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项目不超过3个,并通过所在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申报,其推荐的项目数量不计入所在省的推荐项目数量。
(三)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依据项目初审意见于2011年6月10日前将审核汇总后的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推荐表(见附件4)和项目申请材料集中上报财政部(企业司,一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两份),超过规定时限上报的不予受理。
(四)各单位上报的项目申请材料应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文件(各三份),电子文件用光盘保存,自行备份不予退还。电子文件名称格式为“单位名称_项目所属类别_项目名称”。
(五)项目申报单位从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系统,下载并填写有关资料。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有关中央单位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要严格按照《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本通知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严格审查申报材料,确保申报工作按时完成。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 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标准体系逐渐成熟
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
综合性平台即将出现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
有效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