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开始向社会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了,客户借助一个接收器,
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电磁波.
故选C.
② 北斗导航已经有了基准服务系统
根据报道,5月27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正式启用,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实时亚米级的导航定位服务,以及面向专业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和事后毫米级的服务,全面提升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发布会介绍称以工程建设的基准站为主干,建成具备410座规模的国家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同时统筹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和地震、气象等部门建设的2300余座基准站资源,构建了2700座站点规模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成了1个国家数据中心和30个省级数据中心,共同组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
③ 测绘法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作了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
第九条国家设立和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其数据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并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确定国家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具体规范和要求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因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务院确定的大城市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批准;其他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批准。
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应当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十二条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统筹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提供导航定位基准信息公共服务。
第十三条建设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汇总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备案情况,并定期向军队测绘部门通报。
④ 省级卫星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在哪些
就是CORS站 如下~
CORS 随着GPS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应用普及,它在城市测量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当前,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已成为城市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
CORS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
基准站网:基准站网由范围内均匀分布的基准站组成。负责采集GPS卫星观测数据并输送至数据处理中心,同时提供系统完好性监测服务。
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的控制中心,用于接收各基准站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多基准站差分定位用户数据,组成一定格式的数据文件,分发给用户。数据处理中心是CORS的核心单元,也是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中心24小时连续不断地根据各基准站所采集的实时观测数据在区域内进行整体建模解算,自动生成一个对应于流动站点位的虚拟参考站(包括基准站坐标和GPS观测值信息)并通过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和无线数据播发网,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以国际通用格式提供码相位/载波相位差分修正信息,以便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精确点位。
数据传输系统:各基准站数据通过光纤专线传输至监控分析中心,该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硬件设备及控制模块。
数据播发系统:系统通过移动网络、UHF电台、Internet等形式向用户播发定位导航数据。
用户应用系统:包括用户信息接收系统、网络型RTK定位系统、事后和快速精密定位系统以及自主式导航系统和监控定位系统等。按照应用的精度不同,用户服务子系统可以分为毫米级用户系统,厘米级用户系统,分米级用户系统,米级用户系统等;而按照用户的应用不同,可以分为测绘与工程用户(厘米、分米级),车辆导航与定位用户(米级),高精度用户(事后处理)、气象用户等几类。
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改进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2)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3)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费用;5)使用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减少了噪声干扰;6)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7)扩大了GPS在动态领域的应用范围,更有利于车辆、飞机和船舶的精密导航;8)为建设数字化城市提供了新的契机。
CORS系统仅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定位框架基准,同时也是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CORS可在城市区域内向大量用户同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实时的定位信息,并实现城市测绘数据的完整统一,这将对现代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采集与应用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建立和维持城市测绘的基准框架,更可以全自动、全天候、实时提供高精度空间和时间信息,成为区域规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该系统还能提供差分定位信息,开拓交通导航的新应用,并能提供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近实时、连续的可降水汽量变化序列,并由此逐步形成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此外,CORS系统可用于通信系统和电力系统中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并能就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地震等提供监测预报服务、研究探讨灾害时空演化过程。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与传统的GPS作业相比连续运行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
1、国内外现状及背景
1.1国外CORS发展概况
国际大地测量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建立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动态、实时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地面则建立相应的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目前世界上较发达的国家都建立或正在建立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
美国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它由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NGS)负责,该系统的当前目标是:①使全部美国领域内的用户能更方便地利用该系统来达到厘米级水平的定位和导航;②促进用户利用CORS来发展GIS;③监测地壳形变;④支持遥感的应用;⑤求定大气中水汽分布;⑥监测电离层中自由电子浓度和分布。
至2001年5月,CORS已有160余个站。美国NGS宣布,为了强化CORS,从即日起,以每个月增加3个站的速度来改善该系统的空间覆盖率。CORS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接收的伪距和相位信息、站坐标、站移动速率矢量、GPS星历、站四周的气象数据等,用户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如Internet很容易而得到。
英国的连续运行GPS参考站系统(COGRS)的功能和目标类似于上述CORS,但结合英国本土情况,多了一项监测英伦三岛周围海平面的相对和绝对变化的任务。目前已有近60个GPS连续运行站。
德国的全国卫星定位网由100多个永久性GPS跟踪站组成。它也提供4个不同层次的服务:①米级实时DGPS(精度为±1~3 m);②厘米级实时差分GPS(精度为1~5 cm);③精度为1cm的准实时定位;④高精度大地定位(精度优于1 cm)。
其他欧洲国家,即使领土面积比较小的芬兰、瑞士等也已建成具有类似功能的永久性GPS跟踪网,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准,为GPS差分定位、导航、地球动力学和大气提供科学数据。
在亚洲,目前日本已建成近1200个GPS连续运行站网的综合服务系统———GeoNet。它在以监测地壳运动地震预报为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目前结合大地测量部门、气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开展GPS实时定位、差分定位、GPS气象学、车辆监控等服务。
1.2国内CORS发展概况
随着国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数字省区和数字地球的工程化和现实化,需要采集多种实时地理空间数据,因此,中国发展CORS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几年来,国内不同行业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专业性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网络,目前,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的需要,一大批城市、省区和行业正在筹划建立类似的连续运行网络系统,一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的建设高潮正在到来。
深圳市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SZCORS),目前已开始全面地测量应用。全国部分省、市也已初步建成或正在建立类似的省、市级CORS系统,如: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东莞、成都、武汉、昆明、重庆等。
四川地震局建立的CDCORS,已经运行三年多,原本主要目的是用来做监控四川地区地震灾害,但是通过对其潜在功能的挖掘,在GPS大地测量方面开发利用,通过授权拨号登录,对外开放网络使用权,实现用户GPS实时高精度差分定位,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2、建立CORS的必要性和意义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设施。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获取各类空间的位置、时间信息及其相关的动态变化。通过建设若干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PS基准站,提供国际通用各式的基准站站点坐标和GPS测量数据,以满足各类不同行业用户对精度定位,快速和实时定位、导航的要求,及时地满足城市规划、国土测绘、地籍管理、城乡建设、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监控,矿山测量等多种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社会要求。建立CORS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CORS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精度、速度与效率, 降低测绘劳动强度和成本, 省去测量标志保护与修复的费用, 节省各项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约30% 的控制测量费用。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对GPS-C、D、E级控制点破坏较大,一般在5-8年需重新布设,至于在路面的图根控制更不用说,一二年就基本没有了,各测绘单位不是花大量的人力重新布设,就是仍以支站方式,这不但保证不了精度,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随着CORS基站的建设和连续运行,就形成了一个以永久基站为控制点的网络。所以,可以利用已建成的CORS系统对外开发使用,收取一定的费用,收费标准可以根据各地的投入和实际情况制定,当然这一点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
(2) CORS的建立,可以对工程建设进行实时、有效、长期的变形监测, 对灾害进行快速预报。CORS项目完成将为城市诸多领域如气象、车船导航定位、物体跟综、公安消防、测绘、GIS 应用等提供精度达厘米级的动态实时GPS 定位服务, 将极大地加快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
(3) CORS将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由此建立起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三维、动态、地心坐标参考框架, 从而从实时的空间位置信息面上实现城市真正的数字化。CORS建成能使更多的部门和更多的人使用GPS 高精度服务,它必将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带给城市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它将为城市进一步提供良好的建设和环境。
⑤ 拥有多个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其中数个在其他省份怎么备案
拥有多个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其中苏格在其他省份怎么备案手续写上呀?
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精准的定位、测速外还能提供的服务:
北斗一号系统基本功能: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
北斗二代系统功能:定位与授时。
所以12
不过没有测速?
⑦ 导航定位的定义是
导航定位是负责实时提供智能网联汽车的运动信息,包括位置、速度、姿态、加速度、角速度等,一般采用的是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的方式。
⑧ 导航定位系统
早期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的导航定位工作采用罗兰C式导航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取代了上述系统。TRANSIT卫星综合导航系统曾经一度是各国进行大洋调查中定位的主要手段。
3.3.1TRANSIT导航定位系统
TRANSIT子午仪导航定位系统计有5枚同时操作的卫星,运行于地表上方1000km的圆形极轨道。轨道周期为107min。前后两枚卫星信号地平均间隔时间在赤道地区约为90min,南北纬45°地带间隔时间约为60min,卫星传达利用150MHz和400MHz两个频道带。这种系统操作较之先前的定位精确,而且不受气候的影响,可以全天24小时连续作业;工作方法是首先确定探测的起点和终点,其次为每隔30min确定一次船只的位置及其转向点,确定取样位置,包括投放和回收无缆地质取样器的地点以及有缆地质取样器投放位置、海底接触位置和回收地点。
TRANSIT号人造卫星在轨道上每107min绕地球一次,高度为600n mile,绕行轨道为呈橘子图像的剖面——赤道部分宽,向两极部分收缩。这些人造卫星在南北极之间环绕地球,但它们的轨道不随地球旋转。因此,六个轨道就似一个静止的球形鸟笼,地球则在笼内绕轴自转。因而,地球表面每一点大约一天有两次处于这六个轨道之下。每个人造卫星连续不断地以时间函数广播其位置,只要测出人造卫星飞越船顶时所收到的讯号的多普勒频率率化,就可以非常精确地定出船只相对人造卫星航线的位置。使用这一系统进行卫星定位的精确度在30m以内。船只的速度误差可以造成其它误差。经过两小时后的累积计算定位误差在大多数海上条件下仍可以使位置精确度在2000m以内。这个系统现已被全球定位系统〔GPS)所替代,后者的定位精度更为精确。
3.3.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连续性的全球导航和定位系统。它为陆地、海上和空中的应用提供精确的三维定位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的生产卫星均匀地散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上。从一个卫星讯号中解译的导航数据包含了精确的卫星轨道数据、系统时间、卫星时钟性能数据和各种状况信息。实际上,卫星轨道数据的一个完全的导航信息中共有两项:①对发送卫星备有精确的轨道参数(天体位置推算表);②对其它可能的卫星则备有较不精确的数据(天文年鉴)。使用者位置的确定是利用“天体位置推算表”,计算接收到的每一个卫星发送的讯号当时使用者的位置来完成的。确定讯号到达使用者的时间的精确度不超出有关各时钟偏差范围。方法是利用卫星所发出的C/A信号码来校准接收机。反传播时间迟延和时钟误差之和根据炮速度加以比例换算以用于计算伪范围。由于大洋多金属结核远离陆地、岛屿,不能使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所以目前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其导航定位误差为35m,概率90%。
若要在较小的区域内进行详测,则采用一个长基线声学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先要投放一系列声学应答器,在对它们所构成的定位场进行校准后就可以用于测定船只或任何其它配有声学应答器的装置的位置,其误差往往不超过10m。
地质矿产部海洋四号船在东太平洋海域进行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调查中,曾先后采用过MX5000型综合卫星导航系统和ISAH-GPS系统(加拿大Quester Tangent公司生产)进行卫星导航、定位。后者包括有全球定位系统(美国Ashtech公司生产)、多路接口系统及其外围设备。如上所述,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是卫星多,能连续实时导航定位,操作简便,功能与精度明显高于子午仪系统。ISAH-GPS系统的多路接口的功能是将调查仪器与GPS联机工作。在地震测量工作中,由GPS系统控制并触发地震放炮,提供位标记并将前述调查资料与导航定位资料一并显示、打印和记带。
对GPS系统进行了3次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其离散半径r均小于40m。在3r半径下保证了99%的定位精度(即99%的抽样点在3r半径内),当航速为v,定位时间间隔为t时,则动态定位精度优于3r+vt。若航速小于15km/h,定位取样间隔为2s,定位精度均优于3×40+4.2×2<130m。若航速<28km/h,取样间隔时间为2s,其定位精度优于3×40+7.8×2<140m。这些试验结果表明,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可以保证获得足够的定位精度。
⑨ 新测绘法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申请需要什么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第九条国家设立和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其数据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并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第十条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确定国家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具体规范和要求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部门制定。第十一条因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务院确定的大城市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批准;其他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应当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第十二条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统筹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提供导航定位基准信息公共服务。第十三条建设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汇总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备案情况,并定期向军队测绘部门通报。
⑩ 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服务
联邦无线电导航计划中规定的GPS定位服务包括精密定位服务(PPS)和标准定位服务(SPS)。
⑴PPS 授权的精密定位系统用户需要密码设备和特殊的接收机,包括美国军队、某些政府机构以及批准的民用用户。
⑵SPS 对于普通民用用户,美国政府对于定位精度实施控制,仅提供SPS服务。SPS服务可供全世界用户免费、无限制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