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和县猿人的特点有哪些
“和县猿人”是在我国安徽和县西北善厚镇陶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之一,包括一个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两块头骨碎片,一块破碎的下颌骨和9枚零星的牙齿。
与和县猿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达40多种,其中有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许多典型代表。
和县猿人的发现,填补了安徽省旧石器的空白,尤其完整的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更是举世瞩目。
龙潭洞洞穴古老,泉溪清澈,大旱不干涸,故名“龙潭洞”。和县猿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为亚热带气候,山上有茂密森林,山下北面有滁河,河两岸为宽阔的旷野,有大片的草原和湖沼。当时,这里生活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
在260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西北冬季风逐渐增强,全球变冷,冰川发育,并伴随多次气候冷暖波动,以秦岭为界的南北气候格局基本形成。
至此,秦岭以北的广阔地域便在西北季风控制之下,形成了干旱的气候,累积了厚厚的黄土。这样的生态环境是不适宜远古人类生息的。
而在秦岭以南,由于处在东南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气候湿润,植被繁茂。不言而喻,这样的生态环境才是远古人类生息的理想家园。人类群体中,最先进入这片沃土的,当然是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工具的远古先民。
龙潭洞中的一具猿人头盖骨化石包括4颗猿人上臼齿化石,一段左下颌骨化石。这件罕见的完整头盖骨化石堪称举世瞩目的珍宝。这是我国继北京周口店和陕西蓝田之后第三个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地址。
龙潭洞中还存有密集且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等。另外还有一部分粗陋的骨器和火烧骨片、灰烬等。
据推断,“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为一个20岁左右男性青年,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地质时代,距今三四十万年。
和县猿人头骨具有许多与北京猿人相似的特征。例如颅穹窿低,颅最大宽位于两侧外耳门附近,额骨扁平和明显向后倾斜,具有矢状脊,眉脊和枕脊均发达,颅骨很厚,枕骨枕平面与项平面交界呈明显角状转折。颅骨的多项测量也和北京猿人近似。脑量约为1025毫升。
此外,和县猿人头骨又显示出若干较为进步的特征,例如眶后缩窄不如北京猿人那样明显;颞鳞高,且其顶缘呈弓形隆起。根据以上初步描述,和县猿人的系统位置可视为与北京猿人的晚期代表相当。
和县猿人化石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约50余种。爬行类有龟、鳖、扬子鳄等;鸟类有马鸡;哺乳类有田鼠、大鼠、硕猕猴、狼、豺、狐、猪獾、水獭、中国鬣狗、剑齿虎、中华猫、豹、大熊猫、棕熊、东方剑齿象、马、中国貘、额鼻角犀、李氏野猪、葛氏斑鹿、肿骨鹿、麋、野牛等。和县动物群是南、北型动物互相混合的过渡类型。
和县猿人的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中期,与北京猿人化石产地第三至四层的时代相当。年代距今在20万年至30万年。
和县猿人的声望虽然不高,但是标本却相当完好。就同时期的人化石来说,其完整性只有北京猿人可以与之相比。
和县猿人及其动物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南北早期人类在演化上的差异、关系、位置、特性,长江流域的发育史,对于研究第四纪动物的迁徙、古地理和古气候的演变有十分重要价值,也为中华民族文化渊源提供了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依据。
在此之前,普遍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唯一摇篮。“和县猿人”的发现,证实早在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中期,也就是距今30至40万年前,那里就有人类生存活动,说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和县猿人头盖骨化石
B. 和县善厚永乐农庄怎么样
和县善厚永乐农庄是2014-07-25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善厚社区沈庄。
和县善厚永乐农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523MA2N65CT19,企业法人尚加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和县善厚永乐农庄的经营范围是:农作物种植、销售;餐饮服务。(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和县善厚永乐农庄更多信息和资讯。
C. 安徽和县善厚林敏在网上骗男人钱很可恶
钱让某些人变了,变得我们再也不认识,我们无法区分她们,我们只有躲避,但是我们需要她们,我们需要净化她们受污的心,让她们知道,这个世上除了钱之外,她们还需要什么!
D. 保存保存最完整的猿人遗址
4. 长城 明清故宫 颐和园 5. 故宫 6. 颐和园
E. 猿人遗址
早期猿人是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现在所知的最早的早期猿人的化石是于1974-197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伽鲁西河流域的拉托利地层发现的。发现物主要是上下颌骨和牙齿,经测定,其年代在380-360万年前之间。但在同地层中未发现石器。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特纳湖东岸的库彼弗拉发现了一个人类的化石头骨。编号为“KNM-ER1470号人”(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古人类化石登记号)经测定约在300-270万年前之间。1470号人的脑容量约为725毫升,颅骨形态与现代人近似,如眼窠隆起不大,没有明显突出的眉脊等等。1968年,在其上层35.5米处曾发现打制的石器,其地层年代经测定为261万年前。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有人认为,这是1470号人制造的。从1960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陆续发现了一些化石人类,定名为“能人”。其年代经测定为距今180万年前,能人下肢能直立行走。手骨表明其拇指能和其它四指对握。在发现能人的地层里还发现不少砾石打制的石器,能人的脑量比1470号人小(估计约为560-680毫升之间)。而时代比1470号人晚,这一矛盾目前还没有解决(有人估计是计算上的错误)。
F.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中的(和县猿人)属于什么人
经专家鉴定,龙潭洞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据推断,此系一二十岁左右男性青年,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地质时代,距今三、四十万年,被命名为“和县猿人”。 “和县猿人”及其动物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南北方猿人的特性与差异,长江沿地的发育史,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依据。
G. 安徽有哪些古人类遗址
安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共有5处
1,人字洞遗址,古人类早在200万~240万年前就开始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
陈山遗址是目前长江下游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剖面已成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中、晚更新世堆积物的标准剖面。2001年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水阳江遗址,位于安徽省宁国县河沥溪镇,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万年。
4,
银山遗址是个形似馒头的孤立山丘,相对高差16米,由砂页岩和灰岩组成。
距今20万年。
5,龙潭洞遗址在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乡汪家山北坡。地居长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中间地带。
构成洞穴的地层系寒武系白云岩,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乡农民兴修水利时,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省、县考古工作者联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一块左下侧下颌骨碎片和三个零星的牙齿。这个头盖骨,中等大小,脑壳厚,额骨低平,眉骨粗隆,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尚未愈合推测,和县猿人头盖骨为20岁左右的青年个体。并发现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烧的骨片、灰烬等遗迹。在同一洞穴堆积层中,还发现哺乳类动物化石25种,加上鸟类、爬行动物化石共有50多种。
其中有北方生长的肿骨鹿、剑齿虎、巨河狸;南方生长的剑齿象、中国狨、鬣狗等。龙潭洞遗址的动物化石,种类多,分布密集,是一个南北之间过渡性的动物组合,这为研究古代气候、古动物群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也为研究地质、水文等学科提供了实物资料。经专家初步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属中更新世。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探索中华文化渊源和长江阶地的发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1981年9月8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定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和县猿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今30万~40万年。
H. 金牛山猿人洞穴遗址的人文历史
据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考古专家郭大顺介绍,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发现得益于1974年5月辽宁省营口市博物馆的文物普查。当时,营口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金牛山开山挖石,一位老农拿来一块石头给市博物馆的崔德文看,崔德文一下子怔住了,他如获至宝地大声说:这正是我们要找的动物化石!
他顺藤摸瓜,一次发现了4处动物化石地层。这年秋天,由辽宁省博物馆、市文化局、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金牛山的两个地点进行了3次发掘。1978年,市博物馆又单独进行了第4次发掘。4次发掘共发现石器30余种,肿骨鹿、剑齿虎、变种狼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爬行类、鸟类化石87种近千件,以及烧灰、烧骨遗址等。经省考古工作者认定,这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发表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上的金牛山发掘信息,引起了在北京大学执教30多年的吕遵谔教授的注意。他正想为他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实习地点,便专程来到金牛山。
吕教授一踏上金牛山,便被这典型的猿人旧居深深吸引,他仔细观看了金牛山发掘资料后,当即断定金牛山洞穴堆积的性质、动物化石及它们所代表的时代等都很像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他兴奋地说:这不就是小龙骨山吗?
经过分析,吕教授认为这里发现人类化石的可能性极大。1984年9月16日,吕遵谔和他的学生开始了金牛山正式发掘,并于10月2日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发现了一个完的猿人头骨化石,但它已破碎成数十片,而且化石很酥松。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它和石灰岩紧紧地粘在一起,想要把它取下来,实在困难得很。
事有凑巧,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修复古器物的专家因公来沈阳,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将这个头骨取了出来。此刻,在地下沉睡了20余万年的辽河远古祖先与现代人见面了。随后,吕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又在紧贴头骨的西边发现了两个脊椎骨,在头骨东面发现了一根完整的助骨,一根尺骨和一根髋骨残块。
经研究,金牛山猿人全部材料属于一个成年男性个体,化石材料共有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髋骨在内54件。这些重要标本,除头骨和曾在东非发现过的一件髋骨以外,其他材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首次发现。其中,金牛山猿人头骨化石的形态明显比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骨为进步,而与陕西大荔发现的早期智人头骨更为接近。
郭大顺说,过去,我国发现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有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河北的北京人、湖北的郧西人和郧县人、安徽的和县人、辽宁的庙后山人、山东的沂源人等。这些人类化石多是头盖骨、下颌骨和零星的牙齿、锁骨、月骨和残缺的肱骨、股骨和胫骨。像金牛山猿人化石这样丰富完整是没有的。
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国考古学上重要成果,它除材料丰富外,最大的特点是保存较完整。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猿人的体质特征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还可以了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对研究早期人类历史有重大意义。同时,在人类学上对研究直立人(即猿人)向早期智人转变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郭大顺说,猿人怎样向智人过渡,由于过去发现的材料太少,知道的还不清楚,因此,在人类演化的关键问题上还是一个空白。金牛山猿人可能处于这个转变时期,对金牛山猿人化石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具体情况,从而填补并连接上人类学这一发展系列上的重要缺环
I. 列举安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
安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共有5处
1,人字洞遗址,古人类早在200万~240万年前就开始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境内的古人类遗址人字洞,至今出土了300多件石骨制品,还原了欧亚大陆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的冰山一角。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境内孙村镇癞痢山南坡,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距今200万年~240万年。
J. 猿人遗址公园的观后感
北京之旅——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公园
来到北京,我和爸爸起了个大早,我们兴致勃勃地去房山区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公园参观。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境界内,地处华北平原于太行山山脉连接处,距离北京市中心大约50公里。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经过中国、外国工作者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以龙骨山为中心地域内共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其中在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地点、山顶洞和田园洞分别发现了距今约70~20万年、20~10万年、3~1万年、2.5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地点,是唯一纵贯70~1万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我们爬上山,来到了北京猿人曾经住过的地方。北京猿人遗址,原来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从大约5、60万年起,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生活到20万年前,因为某些山洪、地震的原因,它们的遗骨、遗物、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沙子,在洞内一层一层填充起来,形成厚厚的堆积层(东西长140米,南北宽40米到2米不等,厚40多米,共分30多层。)。
我们穿过鸽子堂(这个地方的名字是根据鸽子比较喜欢在上面栖息而出来的名字),往山顶洞走去,在半路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只毛茸茸的机灵小巧的灰色小松鼠呢!
我们进入北京猿人遗址公园的博物馆,仿佛走进了古人类的世界。在博物馆里面,我们看见了:北京猿人遗址公园的平面图、北京猿人的牙齿、老鼠和鸟的骨头、肿骨大角鹿的头骨、葛氏斑鹿的前脚骨、北京猿人的石器(切东西的、砍东西的)、北京猿人的骨头等等。这些都是化石了,令我最感到惊讶的就是,北京猿人它们还会做一些首饰呢!我看到了一种,就是树叶、漂亮的扁石头砸出一个洞,然后拿一根细树藤(我猜的,因为很细,跟我们现在缝被子的线差不多)穿上去,打上一个结。它们真聪明!还有,他们还会做“针”呢!不过是骨针。一根细细的骨头,一头细的削尖,粗的那头打上一个跟我们现在缝衣服用的针的那个洞,拿最细的树藤(线)穿进去,真令我感到惊讶!这说明,在远古时期北京猿人就会做一些这样比较精致的装饰物品,证明他们很聪明。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发现了一些动物化石,较多的为鸟类。这可以告诉我们北京猿人大多的食物来自鸟类。当我们参观到北京猿人的头骨的时候,让我想到:大猩猩的脑子比较小,想的事情并没有我们多;猿人的脑子比大猩猩的脑子大一些,可以制作一些物品;我们的脑子比猩猩和猿人的都要大,思维也非常丰富多彩,我们还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不知道我这个想法对不对。
当我们走出北京猿人遗址公园,我和爸爸奇怪的对望了一眼,哈!我和爸爸好似穿越了时空刚刚从古人类的世界回到了我们现在的世界,我们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