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安徽马鞍山人文地理

安徽马鞍山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2021-05-29 20:37:34

A. 忆小可从事油气地质研究的历程

严重敏

(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研究所,上海200062)

我对地质学知之不多,但我与朱夏(小可)45年夫妻。尽管实际相聚仅三分之一时间,且有半数日子他在病贫之中,但从他的言行和诗词中我能理解他的思绪起伏,兹略记于后。

小可出身于文学世家,先翁以古体诗著名,一生从事教育,先姑也擅长文学,小可幼年时,父母即授以古诗词,10岁即能集句作诗,并随父母游富春江等名胜,对山高水长的自然景观,萌发奇想。

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可未进小学,4年完成中学学业,15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由于年轻不习惯车床等工业劳动,并在校图书馆阅读到地质书籍,了解了地质学的作用及联想到童年时游历山水之趣,遂于次年(1936年)至南京考入中央大学地质系,开始了他踏遍青山的地质生涯。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抉择。

1940年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黄汲清教授指导下先后参加了川、黔、湘等地的地质、矿产调查和中国地质图的编制工作,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获得了长者的赞评。但由于工作繁重、收入微薄,同时需负担兄弟在复旦大学就读的部分生活费,因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时有疾病缠身。1943年前后友人成我青、刘璜先后谢世以及同事在贵州调研考察时遭匪徒杀害等一系列不幸遭遇,使他于1944年告别北碚至中央大学任助教,一度曾萌发从文(翻译、著作)弃“地”的思想。

我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在校期间,因地质、地理同属理学院,课问时有相遇,但从未交谈。1944年小可回中大工作期间,我在沙坪坝南开(当时称南渝)中学任教。一次偶然共同参加中大同学婚礼的机会,再次相遇而至相知,并于1945年10月在北碚结为夫妇,小可正于此前重返地质调查所工作。

同年抗战胜利,社会各界积极准备“胜利复员”,地质调查所须分批东行,而我因工作的学校无复员计划,须待学年结束后始能离校。期间,小可来沙坪坝等我教学任务结束后同还上海。这时候正逢国民党教育部在全国举行留学生选拔考试,且南开中学是考场之一。这样我们就近参加了考试,翌年发榜小可录取赴瑞士:的公费生,我被录取为结官价外汇的自费生。这样,从1947年起我们先后赴瑞士留学。小可在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高校(E.T.H.)地质研究所,师从凡·斯托布(Staub)教授研究构造地质,同时到纳沙泰尔大学受教于威格曼(E.Wegmann)教授。名师指导和勤奋学习,结合在国内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经验,使他在地质理论上有长足进步。平时很少做笔记的他,其时却记录了厚厚两大本的外文读书心得。当时我就读于苏黎世大学研究院学人文地理。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除了关心国内解放战争和家人平安外,过着紧张的学习生活。但好景不长,1949年公使馆就拒付公费,也不能结汇,几经交涉,每人只获得回国的路费。这是又一次考验我们作出何去何从的重要抉择。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如彭国庆、袁锡等利用路费延长学习,迄今仍未回国。我们两人路费相加,要维持一段生活然后寻找出路也未尝不可。何况E.T.H.是爱因斯坦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其地质系也享有盛誉。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地学工作应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信念使我们在欣闻上海解放后就决心筹划归国。在全国尚未解放、海道仍受封锁的困难情况下,我们谢绝了导师的挽留,于1949年10月回到新中国的怀抱。

新中国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朱夏归国后,应浙江朱庭祜先生之约,到杭州协助组建浙江地质调查所,任副所长,并对浙江北部进行地质矿产调查,我在浙江工矿厅资料室任工矿报道编辑,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这期间小可工作和健康情况都很好。记得1951年调上海筹建华东地质调查所时,每日早晨至外滩华东工业部上班。进出里弄,邻居都说他英俊潇洒像个大学生,体质比解放前有很大提高。这期间,他对山东、安徽马鞍山、大别山等地区的金、铜、铁、黄铁矿等进行了实地勘察。不久机构调整,华东地质处撤销,他调任北京地质部地矿司,主持煤田地质勘探,并到河南平顶山、山西义棠、内蒙古石拐子等重点地区进行调查、指导工作。为了照顾两老和抚养三个子女,我留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开始了漫长的三十年分居生活。

1955年,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石油无法进口,外国反动学者又鼓吹“中国贫油论”。当地质部召开全国石油普查会议之时,小可出于爱国和反驳国外反动言论之心,自告奋勇去大西北勘探油矿等资源。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1955至1958的4年中,当时西北地区交通困难,装备简陋,其艰辛程度是今天的年青人难以想象的。一个国外归来的游子,坦然面对生活条件方面的很大变化。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他率队勘察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获得良好油气远景,为建设克拉玛依油区作出了贡献;之后至青海柴达木盆地作全面油气普查,并于1957年获得冷湖浅钻中出油和马海盐湖的天然气等业绩;同时还对藏北、昆仑山北坡开展石油以外的金属矿产等调研,并穿越昆仑、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到藏北工作。在这整整4年时间里,除了到北京汇报工作之余短期回家外,再无任何节假日,有一年里春节也未能回家。在高寒山区的日子里,夜间帐篷中茶水冻冰,只能以酒代茶,车行受阻,脱下棉衣填轮前行,更无新鲜食品营养,以致体质日衰。为维持必要的营养和御寒,只得以高价罐头食品和酒来补充能量。在影响寄家工资数时,戏称他负担我一人生活费,由我负责全家生活费。为了保证他的健康,我们无怨无悔,不足之时,先翁变卖部分藏书补缺,但从不对外声张。在此期间,他以乐观主义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但在工作中成果累累,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为地质界许多同仁津津乐道。1959年和1960年奉调至东北松辽盆地,与关士聪先生一起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设夜以继日地工作。作为大庆油田发现的有功人员之一,他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世纪60年代初,他对南方各地的油气地质进行了调研,并参加华东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主持华东各省1∶20万地质图幅的野外验收与报告审定,进行了区域地质矿产的广泛研究。在此期间,业治铮先生、刘光鼎先生先后调至海洋地质研究所,住在同一院内,在业务上相互交流,为他们在学术上长期合作打下了基础。此时,华东所在李公俭所长领导下,工作开展比较顺利,但好景不长。文革开始,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遭受了各种不公的遭遇,然而,他仍念念不忘探索中国油气地质和大地构造的理论。在特殊困难的情况下,他率先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并运用于中国油气盆地的研究。在文革后期,他得悉崔振东同志来江苏主持石油勘探工作,欣然接受邀请,重新到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一线工作。1975年前后,他抱病随王震副总理至黑龙江、山东等地视察金矿勘探,后因病情加剧到上海诊治,却因医疗关系在南京,不能在沪住院治疗。此时腹痛难以行动,只能向里弄借了板车由子女推进送至华山医院作局部治疗。文革结束后,因胰胆剧痛,进入南京工人医院治病。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他的医疗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治病期间曾得到原地矿部石油地质局和江苏省科委领导、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和华东地质研究所等领导、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仰仗工人医院医师高超的医术,经过长达12小时的手术,终于切除了病灶。但因体质虚弱,术后高烧等反复多次,九死一生。但不管处境如何,健康状况如何,他对石油地质和大地构造的研究从不间断。1978年起的最后12年时间里,他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的关注从未停止。他在致力于江苏的油气勘探的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就“石油普查的广阔领域”与“对石油普查工作部署的设想”提出了重要的工作建议。在塞风同志主持的第二轮油气普查工作会议上,他的意见受到了高度重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先后赴法国、荷兰和加拿大等国参加有关国际学术活动。他在第26届世界地质大会上作大会报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4年,他调回上海任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顾问,并兼任同济大学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开展“中国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研究”,同时将他在勘察调研和理论研究中总结的学术论点结集发表为《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及《板块构造基本问题》的专著出版。八十年代中期,他对西北地区情有独钟,更为新疆的油气发展高兴。在他重返新疆会晤李奔同志、再次探察归来,因肠梗阻在华东医院又一次开刀后,体质明显下降,但他仍对全国的石油勘探事业十分关心,并不断提出重要的工作建议。他不但筹建了石油地质研究所,并主持和领导了无锡的盆地研究室,系统地开展对中国油气盆地形成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以指导勘探决策,还通过中国石油学会组织原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的有关专家研究和探讨中国油气盆地的形成条件和油气分布,主编出版了《中国中、新生代的盆地构造和演化》一书。特别是由他主编的《中国沉积盆地》一书,由于是《世界沉积盆地丛书》的首卷,其外文版在荷兰埃尔赛伟出版社出版。朱夏作为主编,不仅要对整体布局及结构进行协调,还要花大量时间对文字特别是外文文稿进行润色以及与出版社联系等。他每天坐在沙发上,躬着身进行阅读修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的找油哲学认为:“对一个找油者来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断地探索求知,他的责任永远是面向未来,探索途径”。这也是他多年来执著追求的。多年来,他利用能阅读英、德、法、俄多国文字的条件,密切关注着国内外学术思想的最新发展,并有多篇译著。在工作中,他十分乐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有关同志进行交流,以期促进国内油气勘探事业和学术思想的前进。记得1990年之初,他已因病体质日益下降,他忍着病痛,坚持去无锡中心实验室在4月17日做了一次关于“活动论构造的历史观”的报告,还想整理完成,终因病情日重而未能亲自全部整理成文。当5月20日返沪时,小可的双脚已肿至膝盖,医生立即嘱其住院,他真可谓为石油地质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此前,为了与编制《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的同志探讨,常常一谈三、四个小时,常引起我小孙子的不安,感到祖父太累了。小可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以党外布尔什维克要求自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对工作极其负责,尊重前辈学者,虚心求教,也善于同性格各异的同人团结共事。对年青的朋友和学生,他甘为人梯,悉心帮助,因此易与人相处,被人认为良师益友。

小可在致力于地质科学的一生中,一直爱好他从童年时就深为向往的诗,并在一生中写下了不少诗词,其中他自认为有两首可以借用来概括他的为人。其一是他五十年代在柴达木盆地写的:

席地幕天任所之,

鲁戈在手夜来迟,

山经石理商量遍,

独向寒崖索小诗。

写的是当时的情境,但不妨看作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也就是以开阔的思维,做坚韧的工作,在宽广的学识基础上,探索独到的知识。另一首是他的“题红色大理石”:

未许苍山染黛青,

还愁冷面白无情,

此身愿与珊瑚伴,

银烛秋光暖画屏。

这是他年将七十时写的,题外之情,似乎在咏叹着一个高洁持身而又热情待世的诗人学者正以银鬓盈颠,青春尽献之身,在地质工作者丛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质进步的“画屏”中不断送着温煦的暖意。这充分表现出他热爱生活,热爱地质工作事业。不幸的是病魔却过早夺走了他的生命。可以告慰于他的是,祖国的经济建设正蒸蒸日上,他昔日辛勤勘测的“西气”即将“东输”,为祖国建设和人民服务,东海天然气已为浦东工业和人民服务,陆上各地区的石油勘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疆塔河还发现了亿吨级大油田。在这十年祭时,更有众多的同行学者和学生在怀念他,并在应用和发展他的理论方面不断有新的建树,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B. 中国地图全图大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中国地图的图面范围、国界线、重要岛屿的绘内制等有着严格的规定。容

不仅是正式出版的地图作品,普通网民制作和传播的(尤其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中国地图也应该严格遵循这些规定,以保持中国疆域领土的完整性。

中国地图指着重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以及疆域内各类地理要素的分布的地图。

按照地图的一般分类方法,中国地图分为政区地图、地形图、自然地理地图、人文地理地图、卫星影像地图等类型。

(2)安徽马鞍山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中国地图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

(1)图幅范围:东边绘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汉朝以前的历史地图除外);

(2)中国全图必须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并用相应的符号绘出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亿的,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可由9段线改为7段线,即从左起删去第2段和第7段线,可不表示钓鱼岛、赤尾屿岛点。

2、正确表示中国国界线与地貌、地物、经纬线、色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正确标注国界线附近的地理名称。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地图

C. 怎么学习地理

平时多看看世界地图,记记主要的地理位置,著名的山脉,河流,多看看关于地理的视频,看看课本

D. 高一地理

(1)季风水田农业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2)水稻 水热 冲积平原 劳动力 人口 种植水稻
(3)秦岭-淮河 洪涝 干旱

E. 安徽地理具体情况

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省会合肥市。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市)首字。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河南。

自然地理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 灵秀而繁盛的合肥市[1]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省内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人文地理
根据《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9;0-14岁人口为1069.9万人,占17.98%;15-64岁人口为4274.5万人,占71.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8.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1.0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61.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62.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政区地理
安徽省共有16地级市,6县级市,45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
撤销原巢湖市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2]此次撤销的地级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因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得名,下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
为理顺巢湖管理体制,专门成立了巢湖管理局,统一管理巢湖规划、水利、环保和巢湖流域主要控制设施管理事务。从8月22日起,安徽省将全面启动行政区划调整的对接实施工作,计划9月10日前基本完成人员安置等主要工作。

历史地理
安徽建省
安徽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苏两省),从原江南省的安庆府、徽州府各取两个首字,简称为“安徽”,首府定于安庆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而“皖”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象征着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顺治二年(1645年),清设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驻江宁府,右布政使驻苏州府。今安徽境内所属府、州、县隶属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辖今江苏。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7府及滁州、和州、广德3直隶州,从此安徽省正式建立,与江苏省分治。
文化地理分区 秀色江南、徽风皖韵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皖西南地区,以安庆市(古时称宜城)为中心,属于古皖文化发源地。皖东地区(滁州、马鞍山、芜湖)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属于淮扬(即淮左)、西吴文化区、南京都市圈成员。皖中地区(合肥、六安)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皖南地区则是江南吴越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徽州(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文化和浙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故今天的浙江文化与之相类似。皖北(宿州、阜阳、亳州、淮南、淮北、蚌埠等)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
正是基于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安徽丰富繁荣的文化资源,和渊远流长的灿烂历史。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安徽这片江淮大地上,团结努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造了安徽繁荣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灿烂文化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在蚌埠市禹会区发现的禹墟距今约4000年,乃是中华封建历史的开端。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辉。新安江流域的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有力地诠释了儒家文化与经商之道的结合真谛,开创了“儒商”典范。徽商纵横华夏,徽州文化更是广播万里。徽州培养出的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长江流域的安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浑厚的底蕴,安庆文化博大包容、深沉细腻,桐城派可以说是安庆文化在明清时期的一个不小的结晶,安庆文化是长江中下游一朵美丽的奇葩。安徽的戏剧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徽剧(发源于安徽徽州、池州与当涂,发展于安庆石牌)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发源于安徽安庆-湖北黄梅一带的长江流域)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扬剧和越剧在安徽大地上也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建置沿革

区域/朝代 淮河以北 江淮之间 长江以南
西周 宋国、蔡国、徐国 吴国、六国、舒国 吴国
东周 宋国、楚国 越国、楚国 越国、楚国
秦 泗水郡、陈郡、砀郡 九江郡 九江郡、庐江郡、彰郡
西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
东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
三国 曹魏豫州、沛国、徐州、扬州 魏国扬州、吴国扬州 吴国扬州
西晋 沛国、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东扬州
东晋、十六国 后赵、前秦 东晋 东晋
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朝宋 南朝宋、齐、梁、北周 南朝宋、齐、梁、陈
隋 汝阴郡、谯郡 钟离郡、江都郡、历阳郡、庐江郡、同安郡 丹阳郡、宣城郡、新安郡
唐 河南道 淮南道 江南西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国、南唐国、后周 吴国、南唐国
北宋 京西北路 淮南路(后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江南路、江南东路
金、南宋 金朝南京路 南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南宋江南东路
元 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
明 南京(南直隶) 南京(南直隶) 南京(南直隶)
清(含太平天国)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中华民国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皖北行署,安徽省 皖北行署,安徽省 皖南行署,安徽省

交通地理
公路
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蚌埠、淮南、滁州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天长、桐城、繁昌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芜湖长江大桥铁路运输
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高铁线路
主要有: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速铁路、宁安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合安城际(规划中)、合福客运专线、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规划中)、合武高铁等。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
高铁站
(含在建及规划中) 安庆长江大桥水路运输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 一级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
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 二级港口:铜陵港
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 三级港口:池州港
民航运输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 安庆天柱山机场 黄山国际机场 阜阳西关机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在建) 池州九华山机场(在建) 蚌埠机场(军用) 芜湖湾里机场(军用)
管道运输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

山水醉城,皖东中心-滁州(13张)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交通枢纽重点建设水路枢纽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蚌埠市铜陵市淮南市阜阳市重点建设铁路枢纽蚌埠市合肥市阜阳市安庆市芜湖市铜陵市重点建设公路枢纽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安庆市滁州市铜陵市阜阳市

F. 王思涌简介

王恩涌
著名文化地理专家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地理学科教学知道委员会副主任
《人文地理》杂志副主编
简介
王恩涌教授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毕业后留系。从53年-83年在系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曾担任系秘书、助理、副系主任。1983年5月-1984年5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多伦多大学地理系进修。回国后即转向人文地理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开设文化地理与政治地理课。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编写的《文化地理概论》的教材已于91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政治地理学在国内中断近四十年,在北大开设亦引起人们注意。在科研方面比较注意"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与时空变化的关系和政治经济的宏观发展趋势。在"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文明起源纵横谈"和"人地关系"等文章中对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的相互影响的理论和实际作了较全面与辨证的说明。在城市地理方面,对梧州与北京的研究中,运用时空关系分析,及其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论证。对昌平卫星城研究成果获91年北京社会科学方面一等奖。此外,对地理教育与旅游方面亦作过一些研究。
在社会工作方面担任过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85年-91年),地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91年至今),"人文地理"副主编(89年至今)等职。
近年参与主要规划项目
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总体规划
马鞍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G. 马鞍山和安庆哪好

从居住条抄件来说马鞍山城市规模较小,生活节奏缓慢,比较适合生活和居住以及养老,但是处于南京旁边,房价仍在不断上涨。安庆不太了解,文化气息应该比较浓,房价应该比较低。
工作上,马鞍山也是新兴工业城市,处于皖江地区的东部桥头堡,经济发展也比较快,工作机会也比较多,安庆嘛,不好说,我只知道一个安庆石化,其他就不清楚了。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说,马鞍山实力强出安庆一大截,况且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也不是徒有虚名的!

H. 安庆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曾经出现过那些有影响的人物

庆,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工业。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82年历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1.基本市情
1.1 区位交通
安庆市位于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位于宁汉长江黄金水道之要津,是连接武汉和南京两大经济圈的中心纽带城市。历来是长江中下游及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 因为军事战略如此重要和张英、张廷玉父子的极力举荐,所以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曾一度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四个沿江城市并列为中国“长江五虎”城市。 安庆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长江十大港口城市,是国家一级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货轮和万吨油轮;公路方面,安庆是中国东西向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出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南北向大道206国道的交汇处,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汇合,同时建有安庆长江大桥。铁路方面,合九铁路贯穿境内5县(市),与大京九铁路相连。随着宁安城际建设的加速,合安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安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距离,将会被极大地拉近。增强了安庆与长三角地区各大城市之间的军事防御和经济联系。届时,通过陆路、铁路交通,安庆到南京仅需2个小时,到上海仅需4个小时。民航方面,安庆天柱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
1.2 人文历史
安庆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应该建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了血腥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又“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支枪,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并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四年(1908年)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在安庆成为安徽省历史上第一个省会省市后,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1.3 生态环境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菱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率达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03平方米。但是,由于过去实行“牺牲环境要经济利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安庆整体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比如说安庆的花亭大沟周边环境就很不好!
1.4 自然灾害
安庆防洪同马大堤
安庆是全省旱涝灾害的次频繁地区(仅次于阜阳和正阳关)。以某一旬出现旱为旱旬、出现涝为涝旬,平均每年有8~10旬的时间非旱即涝,占全年时间的22~27%,有5旬时间是大涝或大旱。一年内旱涝相连的年份占70~95%左右。一年内既出现大涝又出现大旱的机遇较多,约3~4年一遇。旱涝季节分布,干旱以秋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又次之,春季最少。水涝主要集中于夏季,大致从4月下旬到6月下旬都是涝多于旱,尤以6月下旬大涝旬多出大旱旬1倍以上。7月中旬后梅雨结束,旱明显多于涝。
1.5 现任主要领导
现任中国共产党安庆市委员会书记、安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安庆军分区党组书记:朱读稳 现任安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肖超英
1.6 城市竞争力
目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统计,安庆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安徽省居第6位。列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之后。
1.7 城市发展
早在中华民国时期,著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大纲》就提出了大力建设安徽安庆市,并跨江发展建设双联市,形成规模与武汉、南京大略的城市,形成强大辐射,带动皖南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李鹏、朱镕基、回良玉、吴仪等先后视察安庆,他们对安庆的经济发展十分关心。但由于受到自然灾害频发、市民经济创新能力不强、省会迁移而沦为地级市、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重新明确了安庆的定位,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集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庆的发展,不仅纳入皖江城市带中的重要一轴,也纳入到面向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不过,现在安庆经济在全省较为偏后,与规划目标相差稍远,故实现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未来的安庆(大约10年以后),将逐步建成一个辐射皖鄂赣三省的产业布局齐全的跨江大城市。
1.8安庆方言
由于安庆地区地理位置处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带。因此,安庆地区方言存在地域的多样性。安庆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编辑本段2.人文地理
2.1 名称由来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潜山县有天柱山,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山,也叫万尖山,古时候是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汉武帝南巡封禅天柱山,称之为南岳,旧称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潜水),注入长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2 建置沿革
安庆府城古地图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年)“ 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考虑南宋边疆安全,为了阻止金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省会(皖省省治)。新中国成立后,安庆单独建市,是皖西南(不包括桐城市)的中心城市。
2.3 1949年后城建大事记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辖13县。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辖1市、11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安庆地区辖8县。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9号)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由安庆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05]38号)批准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五横乡、大龙山镇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
编辑本段3.行政区划
3.1 市辖区
市辖区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乡镇
迎江区 207 24.42 246003 宜城路、新河路、华中路、人民路、孝肃路、建设路 老峰、龙狮、长风、新洲
大观区 204 29.56 246004 德宽路、玉琳路、龙山路、菱湖、集贤路、石化路、花亭路 海口、十里铺、山口、皖河农场
宜秀区 410 19.06 246003 大桥、菱北 杨桥、大龙山、罗岭、白泽湖、五横

3.2 县
县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镇 下辖乡 政府驻地
怀宁 645 40 246121 高河、月山、平山、三桥、小市、黄墩、黄龙、公岭、马庙、金拱、茶岭、洪镇、江镇(中国包子之乡)、石牌 雷埠、清河、秀山、凉亭、石镜 高河
枞阳 1808 96.21 246700 枞阳、藕山、老洲、周潭、陈瑶湖、横埠、项铺、汤沟、钱桥、麒麟、义津、官埠桥、浮山 铁铜、凤仪、长沙、钱铺、白梅、白湖、金社、会宫、雨坛 枞阳镇
潜山 1686 57.21 246300 梅城、王河、源潭、余井、黄泥、槎水、官庄、水吼、黄柏、黄铺、天柱山 油坝、痘姆、塔畈、五庙、龙潭 梅城
太湖 2031 55.83 246400 晋熙、徐桥、新仓、小池、寺前、天华、牛镇、弥陀、北中、百里 大石、城西、江塘、汤泉、刘畈 晋熙
宿松 2394 80.28 246500 孚玉、复兴、汇口、许岭、下仓、二郎、破凉、凉亭、长铺 高岭、程岭、九姑、千岭、洲头、佐坝、北浴、陈汉、隘口、柳坪、趾凤、河塌、五里 孚玉
望江 1357 60.47 246200 华阳、杨湾、漳湖、赛口、高士、鸦滩、长岭、太慈 雷池、凉泉 华阳
岳西 2398 39.86 246600 天堂、店前、来榜、菖蒲、头陀、白帽、温泉、响肠、河图、五河、主簿、冶溪、黄尾 毛尖山、莲云、青天、包家、古坊、田头、中关、石关、姚河、和平、巍岭 天堂

县级市
县级市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镇 政府驻地
桐城(并入合肥经济圈) 1572 74.48 231400 文昌、龙眠、龙腾 双港、新渡、金神、孔城、范岗、青草、吕亭、大关、唐湾、鲟鱼、嬉子湖、黄甲 文昌

编辑本段4.交通运输
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合安高速(G4212)、京台高速(G3)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长江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安庆天柱山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
编辑本段5.经济发展
5.1 概述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988亿元,财政收入达121亿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
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00多种。
5.2 地区生产总值
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88.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3.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8.57亿元。
5.3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5.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8.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75.4亿元;集体企业6.2亿元;股份制企业231.0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0.3亿元。重工业增加值222.9亿元;轻工业增加值145.7亿元。全市新产品产值72.7亿元。 全年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9%。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6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原煤生产下降10.4%,发电量下降3.4%. 安庆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民路
5.4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9.4亿元。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408.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69.6亿元。在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402.6亿元;制造业投资360.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43.5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85.7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2亿元,商品房销售销售额85.1亿元。 “861”行动计划成效显着。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171项,总投资规模2161.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14.3亿元。
5.5 国内贸易
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亿元。分城乡看,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6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90.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43.4亿元;住宿业零售额4.8亿元。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27.5%,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7.1%,汽车类增长82.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5%。
5.6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10全年进出口总额68093万美元。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2255万美元。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6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755万美元,当年外派劳务人员104人。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93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6亿元。
5.7 财政、金融
2010年全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2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6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61.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1156.0亿元。
5.8 经济开发园区
国家级安庆经济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省级开发园区:安徽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安徽太湖经济开发区、安徽宿松工业园、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安徽安庆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安徽潜山经济开发区等。(石牌经济开发区申报之中。)
编辑本段6.文化艺术
6.1 京剧发源地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秋天,为庆祝乾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 京剧鼻祖:程长庚
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自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进京,原本只为进宫祝寿演出而来。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三庆班演完祝寿戏欲罢不能,就留在北京继续进行民间演出。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三十岁,演旦角,擅长二黄腔,技艺精湛。《目下看花记》称他:“体干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因此三庆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徽班在进京演出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使自己更加丰富,不久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种。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他们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徽班进京开始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 在捧旦之风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艺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宠。抵达北京后,他接替原三庆班班主余老四掌班,一做就是30多年,同时还担任了京师戏曲界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通过精忠庙对北京的戏班、戏园实行行政管理,他也成为梨园领袖。继高朗亭之后,程长庚、徐小香、杨月楼、刘赶三等人均任过此职。 至嘉庆初,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导地位,据《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下此则‘徽班’‘小班’‘西班’,相杂适均矣。”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6.2 地方戏剧——黄梅戏圣地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据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县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历史上不少时候两县曾属同一行政区域。就是共产党创建初期,两县还属同一个党支部。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中国戏曲志》、《黄梅县志》、《宿松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宿松人就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十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严风英是黄梅戏著名演员,真正唱活黄梅戏,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等。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江淮官话。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http://ke..com/view/17885.htm

阅读全文

与安徽马鞍山人文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