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小故事
1、莫言
在莫言上高中的时候,莫言家里做了个猪圈,养了几头猪,没到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但是等猪长大后,猪的胃口变大了,饲料也不够吃了。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莫言父亲整天为着猪圈里几头猪愁眉苦脸。
这个时候事情发生转机了,有一次莫言在学校到了吃中饭的时间,莫言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莫言这个时候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吗。想法到好办法的莫言马上就通知了父亲,父亲听了更是一拍大腿第二天就跑去学校收拾馒头剩饭。
莫言父亲每次在学校拾馒头剩饭时,莫言很多同学眼里就是一个“丐帮帮主”,尽管是这样,莫言并没有因为同学的冷眼就一蹶不振。他的同学可能谁都没想到,就是他们眼中的丐帮帮主,几十年后,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玛丽·居里
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保罗·朗之万——另一颗伟大而聪颖的头脑,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万是热爱玛丽·居里的——当然,他的离婚失败了。
同时他还愚蠢地让自己的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这些情书最终被公布给了报社。玛丽·居里在45岁的这年,陷入了身败名裂的低谷。
保罗·艾培的女儿,玛丽·居里最忠实的学生与支持者之一,却因此与自己的父亲发生了巨大冲突,她站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你敢于赶她走,我将永远不会再见你,我的父亲。”
她一生里没有顶撞过父亲,惟独在这一件事上表现出了怒不可遏。她清晰地说了以下留给父亲也足以留给未来的话语:“如果玛丽·居里是个男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玛丽·居里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走向了她生命的陨落。有几乎三年的时间里,她的精神是在一种崩溃状态里,她被她周围的强大的、恶毒的、残忍的敌意打垮了,不得不住进一所由修女开办的医院,以求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治疗。
最终她恢复过来。强悍的意志和工作让她再度站了起来。在这之后她持续工作了22年,继续为法国和世界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泰戈尔
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
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4、爱因斯坦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向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
中学时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
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
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生存下去。
5、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从小喜欢运动,一生坚持不懈,直到老年,人们尊重地称他“老年运动家”。他在学习或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抽空参加多种文体活动,尤其喜欢爬山、骑车、赛艇、散步等体育活动。有人形容他工作时的劲头简直象个疯子,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
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就读时,尽管每天学习任务紧张,仍抽出一定时间散步,节假日还要出外旅游或划船。爱因斯坦的这种爱好,不但是从兴趣出发,而且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晚年时,还坚持劳动坚持锻炼,他经常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和栽花、浇水、剪枝,还经常邀请朋友去爬山,有意识地磨炼意志,锻炼身体。有一次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及其两个女儿,兴致勃勃地攀登瑞士东部的安加丁冰川。
他们按照登山运动员的要求,身背干粮袋,手持木拐杖,顺着山径往上爬。在旅途中,爱因斯坦谈笑风生,十分活跃,好像年轻人一样。从此,人们赠给他一个光荣的称号:老年运动家。
2.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
诺贝尔于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进行炸药的研究。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受重伤。浴室他租了一条驳船在马拉伦湖上开启了炸药的新研究。
一次试验中,一只装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来减少震动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诺贝尔意外地发现,硝化甘油与硅土混合物不仅使炸药威力不减,而且生产、使用和搬运更加安全。后来,他用木桨代替了奎土,制成了新的烈性炸药称为达纳炸药,。
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 “特种达纳炸药”,又称 “特强黄色火药”。诺贝尔的众多发明,使他无愧于 “现代炸药之父”的赞誉。
(2)诺贝尔发明小故事扩展阅读
炸药的历史发展
炸药经过苦味酸、黑索今等的发展,逐渐成为C4塑料炸药。1771年由英国的P·沃尔夫首先合成苦味酸。1899年由德国人亨宁发明的黑索今是在原子弹出现以前是威力最大的炸药。
C4塑胶炸药原产捷克,现在美国也是主要生产国。这种炸药能轻易躲过X光安全检查,这一点是恐怖分子喜欢使用的原因。未经特定嗅识训练的警犬也难以识别它。正是由于C4的这些性质,所以它一般都是各国军队使用的,普通民间难以得到。
3.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简短的话
诺贝尔研究炸药抄的过程中,袭亲人都不幸离世,但诺贝尔化悲痛为力量,一直在研究炸药。
诺贝尔返回瑞典,与父亲及弟弟共同研制炸药,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毁工场,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们再进行试验。他因此一度把实验室设在了斯德哥尔摩市外马拉湖的一条驳船上。 该年秋季,诺贝尔成功发明硝化甘油炸药用雷管;10月,获得硝化甘油炸药的专利。
因硝化甘油工厂爆炸,弟弟耶米尔惨死,关闭瑞典工厂,前往在德国建厂;10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药公司。
(3)诺贝尔发明小故事扩展阅读: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制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并且像粘土一样软硬适中的“矽藻土炸药”,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
诺贝尔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4. 诺贝尔发明火药的故事
诺贝尔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了。 他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他的母亲是瑞典著名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诺贝尔刚出生的时候身 体不好,经常会生病,这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他的母亲为了让这个孩子可以活下来,给予了他比其它孩子更多的关爱。
诺贝尔 的父亲非常热爱发明,并且对炸药特别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实验室被自己研制的火药炸毁了,父亲的脸上也满是灰尘,但是这次小意外让诺贝尔的父亲对进一步 发明炸药充满了信心。为了赚钱再建一个实验室,诺贝尔的父亲去了荷兰,后来又去了俄国。而诺贝尔的母亲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个小店,靠卖一些乳制品和蔬 菜来维持家庭生活。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工作又很辛苦。所以诺贝尔很小就开始在大街上卖火柴,以此来减轻母亲的负担。这个时候的诺贝尔对火柴充满了兴趣,他 喜欢火柴的亮光划过黑暗时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光亮;他也喜欢火柴燃烧时散发出的那种淡淡的气味;当然他也对父亲一直执着的炸药实验充满了兴趣。
1841年,诺贝尔开始进入斯德哥尔摩的一所小学学习。诺贝尔就读的小学大部分都是富家子弟,他们看不起穿着粗布衣服的诺贝尔。但是诺贝尔却非常用功,尽管有时会因为身体不好而请假,但是勤奋的诺贝尔在每次期末考试都会考取第一名,这又让那些富家子弟非常嫉妒。
1842 年1月,父亲在俄国得到第一笔奖金之后,就把全家都接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并在那里开办了一个制造水雷和炸药的工厂。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来到俄同之后不 能去当地的学校读书,只能请家庭教师教他们俄语和一般的常识。经过刻苦学习,诺贝尔很快就跟上了俄国学校的课程,并且像以前一样每次考试都能取得非常优异 的成绩。这时候的诺贝尔对炸药充满了兴趣和渴望,为此他经常把父亲工厂里的炸药偷出来,自己偷偷地燃放。当诺贝尔的这一危险的行为遭到禁止之后,他做了一 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自己研究并制作炸药。诺贝尔在父亲的书里发现了制造火药的配方,并且自己亲自动手配制起来。他从家里把冬天烧火的木炭找了出 来,再从火柴上把硫磺刮下来,接着去父亲的工厂里偷来硝酸钾。通过多次实验之后,诺贝尔知道了制造火药时这些成分的最佳混合比例。
15岁 的时候,诺贝尔按照父亲的意思,去了意大利等国留学,毕业后回到了瑞典。在国外生活的几年让诺贝尔体会到了语言的ffi要性,于是他在空闲的时间学习r英 语、法语和德语。后来诺贝尔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了解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了炸药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千是在1854年,他又回到了父亲的身 边,决定以后要从事化学研究,并且要对现有的炸药进行改造。'
事实上,在唐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黑火药,只是在运输和使用时非常危 险,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爆炸和火灾。后来,黑火药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并不满足黑火药的性能,于是他们希望能够制造出更猛烈的炸药。诺贝尔刚好正处在有这一要 求的时代。一次,•当诺贝尔听说法国已经有人研究出了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炸药时,内心再也按捺不住改造火药的冲动,诺贝尔对研制火药的热情再次被激发了。
当 时有个意大利人已经制造出了一种叫硝化甘油的强烈爆炸性液体,但是这种液体在运输和制造的过程中都非常危险,轻微的震动就有可能导致爆炸。于是,诺贝尔开 始专心致力于引爆物的发明,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终于研究成功了一种现在的引信雷管中仍在使用的炸药引爆药——雷酸汞。
在这次研制的过程 中,诺贝尔差点丢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因为就在诺贝尔的实验即将成功时,他的实验室突然发生了爆炸,当人们都以为诺贝尔就这样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时,奇迹产 生了。当硝烟散去,诺贝尔竟然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满脸的伤痕,满身的血迹。但是诺贝尔不顾身体的疼痛,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激动地跳了起来,因为这一次他 成功了。他说:只要试验成功了,身t的伤痛根本算不了什么。
接下来,诺贝尔又开始研制硝化甘油的稳定剂。开始他将硝化甘油和黑火药放在一 起,但是那只会引起燃烧而不是灿炸;后来,他又用甲醇的液体代替了黑火药,而这一次,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瑞典获得了这一发明的专利。就这样诺贝尔和他 的父亲带着这项专利,来到了法国。拿破仑三世很看重他们的发明,给了他们10万法郎,并允许他们在海伦坡建造了一个实验室。正当诺贝尔和他的父亲沉浸在巨 大的喜悦中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海伦坡实验室发生了意外的大爆炸,这一次爆炸不仅把诺贝尔的父亲炸成了半身不遂,而且使诺贝尔正在做实验的弟弟丢掉了生 命。更重要的是,这次爆炸之后,人们对诺贝尔的实验产生了憎恶之情,于是身败名裂的诺贝尔回到了瑞典。
为了不使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诺贝尔 在马拉湖上租了一艘船,并在船上建了一个实验室。他这一疯狂的举动,换来了“科学疯子”的称号。可是在船上做实验是很不方便的事情,于是经过多次申请之 后,政府允许诺贝尔在一个远离市区的地方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生产硝化甘油的工厂。此时的诺贝尔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悄地向他靠近。因为硝化甘油是用浓 硫酸跟甘油反应制成的,所以在成品中经常会有硫酸的残留,而这样的后果会促使硝化甘油自行分解而导致爆炸。所以,正当诺贝尔生产的硝化甘油销往世界各地 时,噩耗从世界各地传回到了诺贝尔的耳朵里——很多地方由于硝化甘油而引起了火车、轮船、库房、工厂的大爆炸。这种灾难性的爆炸让人们感到恐慌。于是世界 各国政府都下令禁止使用硝化甘油。
然而,诺贝尔并没有因为各国政府对硝化甘油的禁令而感到沮丧,相反,这更坚定了他要发明硝化甘油稳定剂 的信念。于是,诺贝尔来到了使用硝化甘油最多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考察,还在那里建了工厂,并且开始致力于硝化甘油的改善工作。就这样,经过艰苦的实 验、多次的失败之后,诺贝尔发现可以用硅藻土来使硝化甘油变得安全,因为硅藻土是一种多孔性固体物质,所以它可以吸收硝化廿油。这一次诺贝尔终于成功了, 他研制出的炸药不仅药力猛,而且还非常安全。1868年,诺贝尔和他的父亲获得了瑞典科学院颁发的最高奖“雷特斯泰奖”。喜欢钻研的诺贝尔在1875年成 功制成了可以在水中使用的胶体炸药,并且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葜定军事工业基础的颗粒状的无烟火药。为此,诺贝尔有了“炸药大王”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