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判断创造性是应以何种人的认识为基础
创造性就是没有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了!
Ⅱ 如何认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
两个大学毕业生同时被分配到一个公司。两年过后,A大学生被提拔为副科长。B大学生对此心理很不平衡,他找到公司老总说: 我们两个不是一块来的吗?工作上我们都非常努力,怎么提拔了他,没提拔我啊? 老总非常有耐心,说: 小B,那好吧,我要给你说清楚了。但是,你来了这么久,你帮我干一件事吧。现在是下午四点整,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场去一趟,看有什么东西卖的没有,回来跟我说一声。 小B说, 那好,我去看一下。 说完咚咚下楼了,不一会回来说: 老总,市场上有个农民推着手推车,正在卖土豆(马铃薯)。 老总问: 这一车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啊? 老总,我没问,我去问一下。 小B又转身跑下楼去,回来后说: 老总,这车土豆300多斤。 老总问, 大概多少钱一斤呢? 噢,我还真没问,我再去问一下吧。 不一会回来说, 老总,八角钱一斤。 老总又问: 要是全部都买了,能便宜点不? 老总,您等一会,让我再去问一下吧。 过有一会工夫,小B气喘吁吁地上楼说: 老总,我问好了,6角钱一斤就卖的。 老总看小B前后跑了四趟,汗水出来了,端一杯热茶过去,说: 小B你先坐下,休息一会, 于是,又把提了副科长的小A叫了过来,说: 小 A,你到隔壁市场去看一下,有什么东西要卖没有,回来给我讲一下。 小A既稳重又迅速地下楼了。不一会儿回来了,对老总汇报说: 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在卖。 大约有多少斤啊? 我顺便打听了一下,300斤多一点。 那多少钱一斤呢? 我还真问了一下,8角钱一斤。 要是全部包了都买呢,他能不能少一点啊? 我也问那位老农啦,他说6角钱一斤就卖。 老总说: 叫他进院里来吧,我们都买了。 小A紧接答道, 我已经叫到门口了,老总,就等您一句话啦。 小B一看到这个过程和结果,心里明白啦,气消了,走人了。
不言而喻,由于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或结局,踏实肯干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说来,有无创新思维能力,即应变思维的能力,超前思维的能力,联想思维的能力等更为关键。这个故事深刻启示我们,只用体力工作的员工,只能够得上基本称职的员工,既用体力又用脑力工作的员工,才算得上合格的、优秀的员工。
2、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大与小),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天地。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人,可以说,都是创新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凭借高超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优化组合,正确评价,对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认真梳理。一句话,他们靠智慧、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开拓出了事业上的一片广阔天地,被人们所赞颂,所称道。
清代名将杨时斋,善于逆向创新性思维,组织管理军队,指挥训练打仗,既做到了 军中无闲人 ,又展示了他的非凡谋略,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在行军打仗时,他把聋子留在左右使唤,从而避免了军事机密的泄露;他让哑巴传递密信,即使被敌方捉住,也问不出所以然;他让瘸子守放炮座,既坚守了阵地,又避免了逃兵;他让盲人伏地远听,以及时察觉敌人的行动,先机制敌。显然,通过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使兵员都派上了用场,编配上达到了最佳组合,整体作战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
另据报载:南方有一家合资企业,在一般人看来,劳动生产率已经到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 的地步,再没有任何潜力,乃至任何招法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下属一位车间主任应聘竞争上岗。上任后,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他对公司所属四个车间分别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个车间都是男孩(同志),好,加几个女孩(同志)进去,效率大大的提高。我们经常有人说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 女 + 子 =好。
第二个车间都是青年人,好,加几个中老年人进去,老成持重,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好,加几个青年人进取,增添了活力,效率直线提高。
第四个车间,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怎么提高效率呢?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这个车间都是本地人。好,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摽劲干,效率大幅度提高。
结果,面貌改变了,效率提高了,效益增强了,事业做大了。
3、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谋略。
创新思维能力超高、超众,就能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胆识的大小,谋略水平的高低。
记得很小的时候参加游园联欢会,看到一则至今不忘的灯谜: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
17匹马的1/2是8匹半,难道要杀掉一匹马分马肉吗?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一位智伯帮助解决难题。
智伯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9+6+2=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者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矛盾摆平了,句号画圆了,皆大欢喜了。
这位智者,智就智在他高超驾驭并巧妙极致地运用了创新思维中的多元思维、偶然思维、无界思维、超常思维等知识理论,以及深奥数学原理,解决了现实中看似没有答案即 难题的难题 。
现实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结构不都是说一就一,或一分为二的,有时则是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事物这种一分为多和多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更具普遍性和规律性。在自然界,很多动物是四足或多足的,很多花是多瓣的,很多植物是多根、多枝、多叶、多果的,很多山脉是多峰的,所有的河流都是多弯的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类似上述困扰我们的难题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创新思维能能力很高超,很独特,就会有胆有识,信心百倍,思路就宽,办法就多,就能迎刃而解, 柳暗花明 。否则,创新思维能力低下,无勇无谋,就会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甚至 走投无路 。
4、创新思维能力的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目标设计。
有无创新思维能力,有哪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准确了解、把握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小及其表现形式,将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设计。
1979年我被提升为排长后,在仕途道路发展上,有五种前景路子可供选择:一是做政工干部;二是作军事干部;三是做技术干部;四是做后勤干部;五是做转业干部。我根据自己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特点,选择了政工干部这条路径,经过努力,83年我由排长破格提升为指导员,87年任副教导员,89年任教导员,92年被提升为副团职,96年任研究生队政委。实践证明,我确立的方向是对头的,路子走的是对的。
可见,清楚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及方面,可以使我们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科学设计自己,从而更好地锻炼发展自己,修正完善自己。事业的成功乃至辉煌、伟大,要求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相结合。如果不了解自己属于何种素质、何种类型的人才,就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工作干不出色,事业不会有为,而且还会不自觉地浪费自己可贵的天赋。试想,孙中山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鲁迅、郭沫若如果不重新选择,充其量不过是个高明的医生,他们决不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因斯坦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陈景润如果不重新选择,就不会成为震惊世界的数学家。
Ⅲ 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在今天的发展,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动力新陈代谢,革故鼎新,谋求发展;二是积极进取,对外开放,吸收包容中外优长,以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传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两种途径:一是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以文献档案的方式作用于当下;二是有选择地汲取阐发,与当代文化相融以传续发展。中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其在今天的繁荣发展,正如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所指出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选编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其中,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发展并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充满着丰富的智慧和优秀的精华,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行为操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时代精神,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经验成果,发展现代科技,创造现代文化形式,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竞争的历史进程中寻求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快速发展所遭遇的挑战和困难几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国走出了一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在国际上树立起全新的大国形象,这正是得益于中国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巨大的勇气和底气,努力践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转化”是在已有基础上做出顺应时代的变革与完善,“创造性”则是在前人没有的条件下从无到有的新创新建;“发展”是在既有基础上的向前开发拓展延伸,而“创新性”是在旧有基础上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上,创新思想理论,创新价值观念,并通过理论成果和文化产品的传播,教化国人,进而确立并形成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理念。
中华民族在历尽百年屈辱之后痛彻意识到:只有国力强,文化才能强;文化强,国力则更强的深刻道理。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转变发展模式,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物质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强国人文化需求的意识和文化消费能力是基础;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服务体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统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提升国民人文素质、文化修养、行为养成、艺术鉴赏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国粹、研究阐释新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是要务;不懈努力,不断推出和积累真正具有世界水准的人文学术研究成果和文艺作品,鼓励艺术大胆创新实验是核心;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对话的参与和发声意识是重要的举措。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为中国的伟大变革与复兴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支撑。(冯远)
Ⅳ 意识的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前提么
意识的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前提么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Ⅳ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反映特性和创造特性的关系
认识的反映特性是我们对客观事物在脑海中的近似描摹,经过我们思维的加工,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对该事物进行延伸发展深入,比如根据蝙蝠设计出雷达等。
Ⅵ 只坚持认识的反应性,看不到认识能动的创造性。就会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这句话是正确的。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存在和思维存在同一性。
但是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或者是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科技。这样武装我们的头脑,我们才能够认识到认识能动的创造性。
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的坚持,认识的反应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如果太愚昧的话,也会被动摇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这句话也告诫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要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
Ⅶ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是什么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都有一定的目的,并通过计划去实现我们的认识.比如我想知道怎样才能使我的博客更加受欢迎,(这是目的)我就会去了解受欢迎的博客有哪些成功的要素。(这就是计划)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为了弄好我的博客,我有空就会在头脑里面设计我的博客,让我的博客看起来更好看,更方便读者阅读(这就是主动创造性),虽然网上能美化博客的元素有很多,但我在设计时不可能把它们全部用在我的博客上,这样会很杂乱,我只能选择最需要的元素放在博客上。(这就是自觉选择性)
学习其实就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了,学习是有目的的,而且我们的学习一般都是有步骤的。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主动创造出很多东西(比如举一反三),而且还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
(7)认识的创造性扩展阅读
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Ⅷ 认识的能动性反映具有创造性,论述主体怎样才能创造性认识客体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内.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容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认识的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概念、理论体系;创造蓝图;指导实践.
③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创造不是臆造,而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也是反映,但是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反映.实践是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基础.
Ⅸ 创新性认识
基于上述成果,创新性认识概括为如下几点:
(1)从地下水科学角度阐明了农田区地下水变化与降水量和农业开采量之间互动机制,发现研究区作物需耗水的有效降水量变化驱动农业开采量响应变化,有效降水量减少加剧农业开采对地下水位下降影响程度;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强度呈现每年雨季前的1~5月份较强、6~12月份较弱的规律,其中每年3月份影响最为强烈,1990~2006年多年平均下降幅度为1.005m/a;每年10月份影响最弱,1990~2006年多年平均下降幅度为0.876m/a。
(2)通过对近50年来石家庄农业区农田活动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及降水等资料分析和相关机制研究,发现1956~1981年期间随着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蔬菜产量的改变,区内农业开采量呈线性相关响应变化,即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农业开采量显著增大;自1982年以来,农业开采量变化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蔬菜产量之间线性正相关性明显弱化,即随着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农业开采量增大的幅度明显变小,与农业节水增产技术应用及其水平不断提高密切相关。
(3)将投影寻踪数理方法与MapGIS技术相结合,对农田要素影响地下水状况进行诊断分析,其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Ⅹ 认识的能动性反映具有创造性,论述主体怎样才能创造性认识客体
看政治书 实践是主体-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客体发生实际内的物质的相互容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应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