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幼儿创造性绘画作品

幼儿创造性绘画作品

发布时间:2020-12-25 17:52:17

㈠ 如何理解艺术的真善真,请结合绘画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不少于500字

要了解美术作品,就应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就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直观形象的艺术。所以,大自然中美的东西不能称之为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一是内部形式,即“构图”;二是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

构图就是画面中诸形象、形式因素的组织安排,即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织成艺术整体的方法。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和表现手法,对各种构图类型的欣赏可以从相关的构图形式法则知识入手加以把握和分析,但更重要的是要体会构图的整体形式与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是否相得益彰构。

美术语言就是画面中艺术形象的存在形式,即作品的外在形态。美术语言由不同层次的语汇构成,即“媒材语汇”、“手法语汇”和“形象语汇”等。这些语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欣赏美术语言时,一方面可以分别欣赏不同层次语汇自身的美感意味(如对中国写意画水墨笔法技巧的欣赏),更重要是要把握作为作品整体创作风格的审美特性。

在一般意义上,所谓形式美在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中,主要是指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既和谐(符合一般规范)又具有创造性(显示个性色彩)的组合。在美术的发展历史中已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如圆形、球体、三角形、黄金分割律、蛇形线等等)和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平衡、秩序、和谐、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等)。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普遍性,是与人的生理结构、心理感受等方面相吻合、相联结的,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文化积淀的产物。正如康德在谈到审美欣赏时所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时,也由于形式美是人类审美历史不同文化积淀的产物,它必然具有不同时代、民族、地域,甚至不同个体的经验、文化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形式美的欣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形式美”表面,而应进一步深入到意义的层面。

另一方面,形式美在美术作品中还指与不同美术种类或不同媒体材料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征的美术语言和语言表达方式,诸如油画的色彩感、塑造感、笔触肌理感等,中国画的水墨趣味、描法、皴法等,以及所谓油画味、国画味、版画味、雕塑感等等。这些作为由历史中的经典作品和艺术创作、欣赏实践积累的产物,也具有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也是美术形式欣赏的重要内容。

㈡ 判断题 幼儿年龄太小能模仿别人的作品画几幅就不错了 根本不具备绘画的创造性

这样说是不对的,幼儿画画阶段根本就不是模仿阶段,幼儿根本就不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这个阶段也不是锻炼幼儿观察能力的阶段。幼儿时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扩散孩子的思维,发挥孩子本能的想象力,来完成孩子阶段改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去模仿。孩子早期一味的模仿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是非常坏的现象,等孩子长大,到了具备一定观察的能力的时候,再去模仿锻炼自己的能力。

㈢ 在绘画活动中怎样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本本主义(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机会主义(你画我也画,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那里热那里画)、机械主义(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改良主义(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上海充满了机遇,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为美术展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幼儿前往参观,或者请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参观,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㈣ 绘画大师作品的创新性,开拓性,你能理解吗

我们说,艺术家常有,而艺术大师不常有。艺术大师之所以被称作艺术大师,是因为其不仅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能和修养,而且有开拓创新甚至是承前启后独树一帜开宗立派的艺术成就和建树。

欧洲文艺复兴旗帜性人物达芬奇不仅创作了旷世经典《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优秀作品,树立了古典主义写实油画典范,而且提出了“素描是油画的基础”的重要理论,将人体学解剖学透视学原理运用于油画创作实践,确立了油画构图中的“黄金分割线”等,对后来油画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世人敬仰无可争议的一代宗师。

历数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哪一个不是在艺术创作上勇于开拓创新的典范,他们的作品各具风格,各成一家,成果丰硕,建树非凡,成为人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成为艺术史上的绚丽瑰宝,对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幼儿创造性绘画作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