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性的建筑

创造性的建筑

发布时间:2020-12-25 06:08:39

创造是什么意思

意思: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性。创造新纪录。专劳动人民是属历史的创造者。

创造

拼音:chuàng zào

出处:《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杂交,创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记录。”

朝代:近代

作者:秦牧

(1)创造性的建筑扩展阅读:

创造的近义词:建造、创办、缔造、创设

一、建造

建筑;修建:建造房屋。建造花园。

引证解释:冰心 《寄小读者》十:“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二、创办

开始办:创办学校。创办杂志。许多乡镇都创办了农机修造厂。

引证解释:巴金 《关于<海的梦>》:“不久施蛰存同志创办《现代》月刊,托索非向我组稿。”

三、缔造

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共同缔造和平与繁荣的21世纪。

引证解释:茅盾 《右第二章》二:“﹝ 李先生 ﹞想到他十年来艰苦缔造的快乐家庭转眼就要沉没在残酷的炮火中,忍不住也滴了两点眼泪。”

四、创设

创办:创设研究所。创造(条件):为技术攻关~有利的条件。

引证解释:叶圣陶 《城中》:“一个学校的创设,虽然算不得一件大事,却在这城里多数人的心海里掀起了波浪了。”

㈡ 詹天佑为什么要回国回国后他做了哪些非常不得了的事情

詹天佑要回国是因为:詹天佑有一颗爱国之心,他希望立即回国,建设祖国。

詹天佑创造性的发明了“人”字形的铁路,巧妙地解决了坡度的陡峭问题。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

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2)创造性的建筑扩展阅读:

湖北詹天佑故居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湖北省武汉市故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其向阳的东、南、西三面环以回廊,其中东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则为廊庑。

主入口为八字形石台阶,大门、走廊均居于正中,呈内走廊布局。在上下两层走廊的两侧各有三间大小不等的房间,楼上右前房为詹天佑的卧室。顶部为红瓦四面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楼前是种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现保存完好,辟有詹天佑故居陈列。

2001年06月25日,詹天佑故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㈢ 划分句子成分:建筑是极力推崇建筑工人的创造性劳动.

建筑师是主语
极力是状语
推崇是谓语
建筑工人是定语
创造性也是定语
劳动是谓语
本句主干是 推崇劳动.

㈣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是哪五大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

1、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

客家围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

3、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4、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

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干栏式建筑。

5、云南一颗印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既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

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位于滇中高原地区,与当地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风大的气候环境特点相适应。多采用厚土墙及筒瓦铺屋顶。通常为楼房,房间分为两层,牲畜及杂物在楼下,人住楼上。楼下正房是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

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㈤ 奥斯曼巴黎城市改建是创造性破坏还是粗暴地折断了巴黎的历史

奥斯曼毁了巴黎?
生活时报
历史学家们是不会同意以“假设”来研究历史的。但是,当许多法国建筑师用大量的图片、数字、模型向我说明,如果没有奥斯曼150多年前大刀阔斧的改造,巴黎应该更美丽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惊了!奥斯曼改造巴黎乔治·欧仁·奥斯曼(1809-1891),时任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第二帝国(1852-1870)时期,由拿破仑三世任命为对巴黎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总负责人。奥斯曼改造工程的痕迹,在今天的巴黎到处可见:市中心几条主要的林荫大道是他策划的;许许多多的小广场、喷泉、雕塑甚至教堂、公园,都是他主张或遵从拿破仑三世的旨意修建的;巴黎纵横交错的给排水系统,是他规划的;大量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监狱等设施拔地而起,也是他的功劳。总而言之,奥斯曼“拆”得如何先不说,“建”的功劳却有目共睹。无论是风格式样还是建筑质量;无论是大的规划比例,还是细节的处理;无论是建筑思想还是建筑语汇……都有严格具体的要求,保证了巴黎建筑风格的稳定和连续,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容否认,奥斯曼的功绩,烘托了旧帝国的辉煌,也确实方便了生活。但是,如果他在巴黎的改造过程中能够从善如流,保持原来以赛纳河为核心自然形成的城市布局和风格的话,现在的巴黎会更有味道!奥斯曼毁了巴黎?近年来,对奥斯曼的研究和反思,成为法国建筑界的热点。尤其是近年与其同时代的亨利·西美弘伯爵的8张巴黎规划草图被发现后,人们才明白,巴黎原本的中世纪传统若得到充分保护,应比现在更美丽。因而,“奥斯曼是不是毁了巴黎?”成为许多报刊讨论的主题。被这个题目所吸引,记者采访了法国著名建筑史、艺术史学者、《奥斯曼分析》一书的作者尼古拉·沙敦、巴黎市政府“建筑许可证颁发”总监莫里斯·罗朗、法国华夏建筑研究学会主席邱治平、北京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旅居法国的华揽洪老先生及其女儿、作家华新民。他们的看法竟如此类似:今天人们认为巴黎是美丽的,主要是因为奥斯曼没来得及毁掉的那些建筑。当然,还有他建的一部分建筑,经过150年,这些质量优异、富有欧洲文化风格的建筑也已成为古迹。但是,奥斯曼设计、规划上的严重错误,令巴黎付出了它不该付出的代价,而且永远不可挽回:其最大的败笔是对巴黎市中心、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城岛的拆建。为了修建一条贯通巴黎南北的大道,奥斯曼消灭了一座中世纪的岛屿——法兰西文化的摇篮。岛上数不清的小房子被夷为平地,代之以当时流行的石头大房。城岛被改建成一个死气沉沉的行政中心,主要由巴黎市警察局、法院和一家医院组成。其实,城岛本身就可以成为一座完整的中世纪建筑的艺术博物馆,现在只是几件艺术品(如巴黎圣母院)摆在了现代的橱窗里。对城岛的改造,集中体现了奥斯曼的短视,就连他的赞赏者也因此感到底气不足。而奥斯曼的前任、“美化巴黎委员会”主席亨利·西美弘的方案是绕开城岛(他的方案被奥斯曼抛弃),在赛纳河边另外修路架桥。今天人们认识到了他的远见,但已经太晚了。据统计,奥斯曼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10%的私人宅邸。像圣日尔曼区的大批私人豪宅、巴斯兰堡街漂亮的新古典主义宅邸、巴黎歌剧院附近的宅邸、路易十六时期的入关大楼和法兰西学院对面的圣拉唐骑士府邸的塔楼等,这些消失的建筑,至今令人惋惜不已。在开辟新的交通网络和建设昂贵的新公寓楼群之后,由于大规模的搬迁,传统的社会网络遭到破坏。大批社会底层的人被赶到没有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恶劣的郊区去居住,那里建起的大批毫无味道的“睡觉城”,甚至至今仍是被冷落的一部分,成为社会问题的重灾区。原来巴黎“贫富混杂”的平衡被打破了,西南部越来越“高贵”,东北部越来越混乱。可以说,人们今天碰到的许多麻烦,那时已显现端倪!奥斯曼是个专制、跋扈、压制不同意见的人。也许正是他的铁腕、自信和日耳曼血统的简单、执着,加上拿破仑三世对他的支持,成就了他“改造巴黎”(或许是毁坏巴黎)的“伟业”?当然,评论他的功过,不能脱离150年前的历史、不能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还没有普遍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法国直到1913年才出现《文物保护法》。而奥斯曼时代,尤其是他本人,对老房子拆还是不拆,只是考虑“需不需要”。关键是如何规划和建设奥斯曼在改造巴黎的过程中,肆意毁坏文化古迹,也破坏了巴黎整体文化氛围的所作所为,已被永远记入历史。法国有一本书《毁坏文物史》,书中列了一个“破坏者”的名单,奥斯曼不幸榜上有名。研究奥斯曼,是为了在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专家们有针对性地对此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一、保护文化古迹是否值得?沙敦先生的回答是:绝对值得!保护文化古迹,不仅是文化利益,也是商业利益。他说,欧洲有许多城镇,要说有什么名扬国内外的名胜,好像也找不出来,但是旅游收入、城市名气、执政者形象,一点也不差。原因就是注意保护城市整体的魅力。靠几个名胜作招牌,当然需要,但最主要的是整体保护。邱治平先生的观点更为鲜明:文化灵魂、历史遗产是无价的!如果只着眼前利益,一定会为后人所耻。华揽洪先生说,保护古迹和城市现代化兼顾,使之相得益彰,的确有一定难度,但绝非没有办法!尤其是现代人已掌握了“旧瓶装新酒”(即在不伤老房子筋骨的前提下,安装现代化设施)的技术。华新民女士说,“整体保护”,也就是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如何防止古老文化被一点一点地蚕食乃至面临灭顶之灾,是今天文化人最大的忧虑。二、为了改善交通,就对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大动干戈,是否应该?专家们指出,奥斯曼所解决的巴黎交通问题,只管了几十年,真正使巴黎交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是1900年巴黎地铁的兴建。因此,若说现代化,奥斯曼之后还有贝安维诺(第一个建设巴黎地铁的工程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拆”、“扩”,用这个方法解决交通问题,真正是缘木求鱼。道路的宽度是永远也赶不上人们对缩短出行时间的要求的。过去,面对老旧的房子,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一对法国知识分子夫妻对记者说,40年前,他们在巴黎读书的时候,看到“洼地”(奥斯曼没有拆毁的、今天吸引游客最多的老城区)的老房子,也觉得落后,维护成本太高、没有现代舒适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现在回头看看,才知道当时我们多么幼稚!”从故纸堆中抬起头,看眼前的巴黎,我明白了,奥斯曼和他的继承者们创造了巴黎的今天,但也毁坏了巴黎的昨天和前天,而巴黎的昨天和前天本来是可以令今天的巴黎更加夺目的。今天人们在提到奥斯曼的功绩时,也越来越多地提到他的劣迹。这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一个城市——巴黎、一个国家——法兰西,甚至整个人类的遗憾。(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

㈥ 我国被列入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有哪些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共21处:北京故宫专、长城、敦煌属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皖南古村落____西递.宏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____青城山、云冈石窟、庐山风景名胜区。

自然遗产共4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____乐山大佛。

㈦ 建筑工业化会不会对建筑师的创造性有所影响

建筑师,抄是指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

㈧ 女生学建筑学好吗就业方面是不是有性别歧视

一说起建筑专业,很容易会和尘土飞扬、噪声嘈杂的工地联系在一起,有人觉得这专业不适合女生。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把建筑和土木混为一谈了。”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小朱经常这样给外行解释,“一幢房子长什么样、外立面、空间结构怎样,这是建筑学的事情;房子建得牢不牢,钢筋用多粗、楼板有多厚,这就是学土木的人考虑的问题。”
绍兴人小张,浙大建筑系毕业,在杭州一家甲级设计研究院工作,是本次采访中唯一学建筑的女生。1998年,小张参加高考,643分,超一本线93分,全省排390多名,录取浙大。
小张说,她跑工地的次数不多,主要是面对电脑、运用各种制图软件设计、出图,“倒是学土木的要经常和工地打交道。”
而王竹副院长却说,“去工地现场反而是学建筑的人更应该做的事情。建筑师跑现场,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能帮助你选定合适的建筑材料,让施工单位和工人根据你的意图,完整地实现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小张读本科时建筑系有两个班,共50人,女生占了2/5。
小何班上22人,有10位女同学,“兄弟班25人,女生有16人。”
小朱回忆,当年班上有30人,男女比例接近1∶1。
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小张认为女生学建筑有两大优势:女生的专业持久性和稳定性比男生好,尽管在创造性上比男生稍微弱一些;女生的突出优势是心细,擅长做方案、施工图,比如女生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往往能细致考虑、照顾到不同人群在使用这一功能区域(如卫生间、楼梯走道等)的感受和方便程度。

学建筑有点苦
在校和工作后加班多
“学建筑会比其他专业辛苦一些。”三位毕业生都承认,在校熬夜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赶作业的时候。
建筑系的作业多以图板、实物等形式展示,做起来复杂,但不枯燥,“要求我们既要融入艺术的浪漫,又能综合技术的理性与严谨。”
“现在还记得,每当教室熄灯后,宿舍的走廊里,几十号人一字排开,人人腿上放一块画图板,在路灯下熬夜赶作业,那场面是相当壮观。”回忆起这一情形,小朱两眼放光,“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但我们乐在其中。从创意、想法到变成实物,一步步接近成功,是种很奇妙的感受。”
小朱说,做建筑设计,加班是常有的事,但是很有成就感。
“一个是刚工作经验上还欠火候,再也是建筑设计的特性决定的。建筑设计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永无止境,只要乐意,永远都有修改的余地。在项目许可的时间内,一个有追求的建筑设计师,都不会容忍自己的劳动成果只得60分。”

做职业建筑师是就业主流
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三类:一是考公务员,进规划局、建设局等政府部门,或者考研进学校当老师;第二类是到房产企业做建筑师;第三类是像这次采访的三位建筑师一样,进建筑设计院做职业建筑师。
第三类是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一位建筑设计院的人事负责人说,好的设计院,往往集中了高端的技术优势,重大工程、重点工程项目多,如果参与其中,能全方位锻炼职业建筑师的专业能力。
小朱、小何当初选择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也是看中它的品牌、技术实力和发展平台。“我们设计院设计了一大批像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西湖文化广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黄龙体育中心等经典工程,青年设计师有许多参与重大工程的机会,这对个人的成长是难得的。”

这几年房地产业起伏不定
建筑师薪酬如何?
一位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人事主管介绍,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80%左右,他们对建筑设计师的需求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50%,建筑设计行业的人才总量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长远看,建筑设计行业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建筑设计这行收入是慢慢积累的,与职称、专业技能都有关系。”一位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说。“刚进设计院,年薪五万左右。五年以后,评出工程师职称,年薪达到10万元左右。现在是高工,待遇又上了很大台阶,一年三四十万。”

阅读全文

与创造性的建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