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佛教中创造宇宙的佛

佛教中创造宇宙的佛

发布时间:2020-12-20 17:03:13

1. 佛教中对于宇宙,为什么说是存在的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精神不灭。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的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识田中去,在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的结果,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明。

业,有个人单独造作,也有与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虽然单独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虽然与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轻重不同。因此,业的种类,从大体上说,分有‘共业’及‘不共业’的两大类。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业报;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众生的共业所感,而有各类不同的共业,所以也感得各种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间,有著无数无量的世界,它们的成因,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无数众生,所造各类不同的共业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体,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体一样。至于那些无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没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虽不是众生活动的舞台,但却也是为了众生活动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种现象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阳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无法生存;虽然上有许多的事物,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证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释,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那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地球形成之后最出的人类,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要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又由于不共业的理由,虽然同样生在地球世界,品类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虫,上至人类,人类之中,贫富贵贱,上智下愚,也有千万差别。事实上,共业,也是不共业的分类,比如地球众生的共业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业相比,便成了不共业;同样的,不共业,也是共业的分类,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是由不共业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所以仍由共业所感。以此类推,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也有千万差别,乃至同在一个家庭,兄弟姊妹,也各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生命的来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更详细您可以参看《大楼炭经》,《起世经》 2

2. 佛对宇宙的是怎么看的

你直接问我不就得了,真无聊。
一个人出生最想解答的问题是:宇宙是如何生成的?宇宙是如何运作、如何发展的?
拿一些宗教的说法:那就是神,上帝创造了一切。佛不同,佛家一出场就揭开了宇宙的真相,公开宣称宇宙是无限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 结合“云淡风清 ”这位仁兄的解答你看下。

佛教中所讲的世界,就是普通所称的宁宙。《淮南子》云:’’上下四力一谓之宁,古往今米谓之宙。”佛教经典《楞严经·卷四》云:’’世为迁流,界为力一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米、现在为世。”这二者同是无量空间和无限时间的合称。因此佛教的世界观,也就是普通所称的宁宙观。佛经中经常提到“三千大千世界”这一概念。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指三千个世界,而是集一千个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其中含有三个千的倍数,故称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包含着!亿个世界。如此广大无际的虚空宁宙范围,在释迦牟尼佛眼中也只不过是一佛摄化之土。《妙法莲华经·如米寿量品》云:’’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它阿僧瘤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东力一五百千万亿那由它阿僧瘤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羚意云何,是诸世界,知其数否。”可见释迦牟尼佛所观察到的宁宙空间是多么深大无量,不可胜言。诚可谓:世界无量,国土众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亦是无量,那里有什么中心可言。我们人类所居的地球,在宁宙天体中,相比之下,不过是宁宙中的一粒微乎其微的微尘。现在人类的天文学研究已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实现了古人‘举头天外望”的梦想。人们看到茫茫宁宙,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仅仅银河系中的星球就已多至不可胜数,星球之间的距离亦大至不可限量。非但古人的地球中心说固无道理,即使哥白尼的日心说实属滑稽可笑。而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虚空无尽,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才是究竟的宁宙真相。

3. 佛教里的佛指的竟然是宇宙

不对,佛教更多指的是一种信仰,你看看西藏那里就能明白,通过艰辛努力的苦难磨练出心灵的纯净,这就是西藏佛教。

4. 为什么会有宇宙,人类,地球上的万物,为什么了,可能是佛创造的

宇宙的创生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回。答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当中包含着数以万计的银河系,而地球是位于广袤的银河系之中里适宜生命居住的一个行星。地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唯一星球。

5. 印度教中湿婆为毁之神灭是宇宙世界的创造者而在佛教中并不是而是护持佛法不是宇宙世界的主宰因为佛教认为

所谓宗教都复有一个同共点制,就是皈依信奉某一个或几个这种少数神明。认为宇宙是有主宰的,比如上帝、三清,还有你说的这个湿婆。但这些是都是片面而不圆满的,这些神道在佛门中统一归纳为天道众生,天道众生因福德多少及禅定深浅而分为三界二十八天。所谓的这些神明只是这些天界的众生罢了。

释迦如来指出,宇宙不变的法则就是因果业报,因业力而转的。至于这方面的理论在佛与大梵天王的一番对话中可以找到直接的答案。这里就不复述了,可以去网上查查看。

至于不论是天主教或印度教,信奉的那些神明都会说自己是唯一独在的、至高无上的神,这是种大我慢的说法,跟过去的皇帝天天说自己天下独尊是一样的,荒唐而不真实。但这些神明也是很幸运的,能听闻佛陀讲法,自己明白了业力及因果的关系,发愿护持佛法,做为护法神存在。他们是都经过皈依的佛门弟子。

阿弥陀佛

6. 佛教问题:佛对于宇宙,有过哪些划时代“预言”

佛教中有一些说法,或叫做观点,不知算不算预言。

现在我们用的很多日常词汇都是来源于佛经的翻译,如“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等,都是和尚们的创造。如“世界”,佛教把时间的流逝与更替叫做“”,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说法。认为,时间是无限长的,并且总是处于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时间状态不断地流动与更替之中。这一观点与现在的科学观点完全一致。当然,佛教这样说,不是为了说明宇宙的真理,而是为了表示佛佛相生、更替不已的哲理。

至于一“世”有多长,就不一定了。有“一刹那为一世”的说法,一刹那是一瞬间,那么一世的时间就很短。也有“一劫为一世”的说法,由于每一劫都有一位佛来主宰,一劫的时间就很长了。现在世是“贤劫”,主宰者是释迦佛;离现在世最近的过去世叫“庄严劫”,任职的佛是迦叶佛;现在世之后,将是“星宿劫”,接班的佛是弥勒佛。而“星宿劫”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到来,与天文学家所认为的太阳离开主星序,成为一颗红巨星,地球的末日来临的时间相吻合。

与时间一样,佛教把空间方位叫做“”。《楞严经》说:“东西南北曰界,过去现在未来曰世”。而且每世、每界都有佛作为主宰。但不知为什么,佛教不管南北,只管东西,如东方琉璃世界由药师佛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主宰,至于中央的娑婆世界,当然是释迦佛主宰了。关于空间的大小,佛教认为同样是无限的。《阿弥陀经》说:“由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间有佛,号阿弥陀。”《阿弥陀经》是净土宗典籍,是教人们行善念佛、死后往生西方净土的。有人把其中的“佛土”理解为星球,说是“从地球出发,经过十万亿个星球,就会遇到另一个文明星球。那里的统治者叫阿弥陀。”不知真假。

时间算一个,空间算一个。第三个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在佛教中,“色”不单指女色,它的范围更广一些,是指整个物质世界。

在佛教的本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更多的是说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法或观点,就是不要过于关注于物质世界和物质生活,要把个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修养放在物质世界和物质生活之上,从而使精神超越物质,达到“五行非有、四大皆空”的精神境界。

有人把这句话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联系,认为这是对E=mc^2的预言。他们把宇宙中的物质形态看做是佛教中的“色”(就是眼睛能看到的),把空间的能量E看做是佛教中的“空”(就是眼睛不能看到的),认为佛陀早就知道了,物质是能量的浓缩形式,质量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质能是守恒的。

其它还有。如《金刚经》中的“三段论”,即“所谓XX,既非XX,是名XX”,有人用原子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再如佛教认识论中的“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有人用当代哲学和生理学观点加以解释,说“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是感性认识,“意识、末那识”是理性认识,而作为佛教“八识之一、诸识之源”的“阿赖耶识”,则是智慧,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特殊之处,。。。等等。

以上这些,你信,则为“预言”。你不信,则为后人的“附会”,全看你怎么想了。

以上没有参考网络资料。

7. 佛教如何解释宇宙万物一切的起源

佛教不研究世间万物起源的问题,佛祖告诉的弟子的只是“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这个“世间”是指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世界。

宇宙万物一切的起源,佛教既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精神不灭。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

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的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识田中去,再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

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作的果,所谓 “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明。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

地球形成之后最初的人类,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

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要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7)佛教中创造宇宙的佛扩展阅读: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8. 佛教的宇宙观是什么

佛教的宇宙观: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其内容包含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空间上的四维上下;蕴涵有情世间与器世间的无穷无际。
十七世纪左右,伽利略开启天文探索的科学之路,人们才慢慢发现,地球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而由无数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所组成的银河系,不计其数地分散在整个宇宙之中。宇宙规模的庞大、结构的复杂,非常人所能想像,令人叹为观止。早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对于广大的时间与空间已经有精深的见解,佛经中处处可见佛陀叙说宇宙世界的组成。

大千世界的组成 :
佛教的“世界”一词含有“天地万物”、“宇宙”之意,《楞严经》卷四云:“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由此可知,佛教的“世界”,包含时间和空间。
佛教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小“世界”所构成,《起世经》中记载:首先由众生业缘的风刮起,在虚空中形成盘状的大气层,称为“风轮”。接着在大气层上空中心,由风所集,逐渐成云,凝聚成雨,下降形成水层;此水由于业力的缘故,不往外溢,周围并有风轮为墙,维持住水层,此称“水轮”。由于众生的业风,水轮之内逐渐形成硬石,称为“金轮”;金轮的表面是山、海洋、大洲等,即所谓的大地。“须弥山”是大地的中心,周围有九山、八海环绕,其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毘提诃(东胜神洲)、拘罗洲(北拘罗洲)、阎浮提(南赡部洲)、瞿陀尼(西牛贺洲)。阎浮提就是我们生长的地球。此一小世界被称为“须弥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

根据《起世经.阎浮洲品》描述:一千个世界集合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合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合为一个“大千世界”;因此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一佛的化境,约当为一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经称为“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世界”,可见宇宙的浩瀚广大。

由上可知,佛经的宇宙观与现代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现代科学家甚至还未能到达佛经宇宙观的无尽境界。科学家说银河系之上是星云团,这个星云团有一百万亿银河系,无怪乎佛教讲到世界都是说无量无边;讲到众生,就是无数无尽、不可说、不可说。

有情世间:
宇宙世界在佛教可大分为专指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和有情生命所构成的“有情世间”。
以须弥世界而言,有情众生所存在的处所,有所谓“三界”之说,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众生具有婬欲、情欲、色欲、食欲等,其众生种类又可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等六类,称为“六道”。一般而言,地狱居于须弥世界的底层,然后渐次提升,住着饿鬼、畜生、人、阿修罗等;从须弥山的山腰处开始,住着四大天王,山顶是“忉利天”(三十三天);依序上升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等欲界二十八天所在之处。
欲界的上面是色界,此处的众生已远离婬欲和食欲,由化生而有,一切色身、宫殿、用具皆庄严曼妙。色界众生因习“定”而生,依序分为四禅天、梵天、五那含天、无想天。
再往上是无色界,因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已无身体、宫殿、国土,是纯粹的精神世界,共有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三界为六道众生所居,其众生特色与居处虽有优劣,却免不了生死的轮回,故属迷界;《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佛教圣者的境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则超出三界之外。六道众生因善恶业缘而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如果能趋向圣道,则可往生佛国净土,不受生死之苦,乃至成佛做祖,与宇宙实相相融不二。

世界的成住坏空 :
佛教讲无常,是因为洞悉宇宙万物乃至有情生命不断经过成、住、坏、空四劫,无时无刻都在变异之中,生灭循环不已。
每一个世界从成立到毁灭,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四劫之中各有二十中劫,总合为八十中劫,称为一大劫。
成劫:为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的时期。即由有情的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的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慢慢又形成山河、大地、生物。
住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的时期。此一时期,每一中劫含括增劫和减劫;人寿由八万四千岁,每经百年减少一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减劫”;人寿由十岁,每百年增加一岁,渐次递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合一增劫减劫约当一千六百万年,二十中劫合计为三亿二千万年。每逢减劫时,便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
坏劫:此一时期的世界经由火、水、风三灾而毁坏。首先是有情生命的灭绝,称为趣坏、有情坏;其 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起大火灾,把初禅天以下的器世间烧坏;次起水灾,水淹至二禅天;最后是风灾,坏灭三禅天,称为界坏、外器坏。唯四禅天不为三大灾所坏,就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经过八万大劫,仍归坏灭。
空劫: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的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的空虚中。
待世界又成,又是一个成住坏空的大劫。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覆生灭,每一周期大约要十二亿八千万年。要之,佛教对世界的成、住、坏、空有详尽的说明,实非目前科技所能证知的。

十方佛土
吾人所在的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佛土,三恶五趣杂居,众生于其中堪能忍受,故娑婆有堪忍的意思。佛陀曾显现与娑婆秽土迥异,清净光明的内证境界,也不断提到他方佛土的清净庄严,鼓励人们发愿往生他方世界。凡此,皆证明佛教对宇宙时空的了知超越现代科学的研究。《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彼国黄金铺地,七宝楼阁,无三恶道,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大家耳熟能详的《药师经》说,东方药师如来的琉璃世界,民生物质丰富,一切随心所欲,人民善良敦厚,充分说明他方世界的存在。

佛教介绍清净安乐的佛国净土,目的是希望让娑婆世界苦难的众生发坚固愿,或施善修行往生,或生信心勇于度众。因为国土世间乃有情众生业缘所招感的依报,唯有身口意的清净行善,才能改善器世间的环境。因此,佛教的宗旨是在令有情发心立愿,建构即心即佛的“唯心净土”,转娑婆秽土而成人间净土。

综而观之,佛教讲说的佛国净土,在时间上是“竖穷三际”,在空间上则“横遍十方”,非科学所能测度。

色空不二的宇宙观
佛教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如同圆环,没有起点与终点,因此无所谓宇宙的起源与创造之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宇宙的真理——缘起,即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事万物莫不是在因缘和合之下产生、消长乃至灭亡,而宇宙运转的法则,佛教提出六因、四缘、五果的因果论以为阐述。
至于宇宙的缘起,佛教小乘诸宗派主张“业感缘起”,说明有情众生所行善恶事将招感现世或来世相应的果报,其中又有正报和依报之分。正报是指众生本身的美丑、智愚,依报则是外在环境的差别。因此,宇宙世间的形成与转变,有情与无情有相当密切的相互关系。
法相宗的唯识说,进一步提出“赖耶缘起”,主张万法皆由业感受报的主体阿赖耶识所变现。由于阿赖耶识含藏各种种子,遇缘起现行,现行又回薰种子,受薰的种子遇缘又起现行,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宇宙万象不过是阿赖耶识所变现。

主张“真如缘起”者,则依据《楞伽经》、《密严经》所载,叙说有情如来藏中的自性清净心,才是万法生起的根源,由于真心被杂染蒙蔽,产生阿赖耶识,而使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不已。由是,佛教对宇宙的诠释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每一个有情众生,依着自己迷悟的深浅,而能显现出不同的世界。

华严宗主张宇宙中的任何一法可成一切法,另一方面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种万事万物互为缘起而成一体的论说,即法界缘起。法界缘起的宇宙观强调唯心所起的法界互为缘起,乃依据华藏世界从整个宇宙的成立状况来叙说万事万物的形成原理。

以上各种宇宙缘起之说都离不开有情心识的造作,只要觉悟此心即佛,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会和我们一起成佛,造就出清净的佛国净土。

从缘起论,我们对宇宙的现象有了全盘的概念,然而宇宙的森罗万象,其本体究竟如何?关于这个问题,佛弟子曾作过深入的研究,从早期的“三世实有,法体恒存”到大乘初期的“缘起性空”产生空有之争,而渐渐汇归两家成“真空妙有”,发展至“即空、即假、即中”的色空相融说,亦即现象不离本体,本体即是现象。因此,吾人不必向心外去探讨世界,要向心内追求,把宇宙纳于胸中,对宇宙万物便可以了然,因为法界只在当下一念。一念证悟本体,宇宙万象无不豁朗分明。

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地探讨宇宙的奥秘。在科学不发达的上古时代,人们不知道来自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地水火风等各种变化究竟是从何而来,以为冥冥之中必有主宰的力量。世界各民族都发展出他们的真神信仰,如印度的梵我、中亚的阿拉、欧洲的上帝,多神教更赋予自然界神格,如日神、月神、水神、风神等。佛教认为宇宙乃缘起,一切事物皆在因缘和合下产生。因缘际会时,一切现象的生起,是那么真实确切;因缘变化时,昔日情景随之灰飞烟灭。宇宙世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没有恒常不变的存在,所以佛教说“无我”、“空”、“真如”、“妙有”,不论说空说有,不外希望人类能从缘起中道的真理,印证宇宙实相。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心能生万法,因此,唯有从修心出发,才能证知宇宙的奥秘。

9. 宇宙的创造者是上帝还是诸佛菩萨

犹、基(含天东新三抄个)、伊(含什逊等多个)均认为是同一个神,尽管名称各不一样,因为这三大教有共同的起源,只承认唯一真神,并且他们均认同一始祖亚伯拉罕(亦称易卜拉辛)。这三大教的耶和华、安拉是同一神,三大教均承认这一点。
佛教没有创世说,神、人、动物、阿修罗等等,在佛教中地位是完全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有人将佛教看做是无神论的,不过此无神论不同于反宗教的无神论,因为佛教是承认有神的,只是神在自己的界中,如同人在自己的界中一样,谁也不比谁高。

上述同源一神论的三大教认为创世者是神(犹基称耶和华、伊称安拉),印度教认为是梵天,中国古人认为是盘古......谁也说服不了谁,原因是都无法得到验证。

由于这个问题提在宗教板块里,因此不做科学方面的回答。

阅读全文

与佛教中创造宇宙的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