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科技小发明创意小制作
自制小火箭可以家中飞
火箭发射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运行的基本原理是反推力。而同样科学原理的实验在家中也可以完成,也就是说,大家可以自制一枚家庭小火箭。在本次决赛上,一号选手、来自安徽的宋向阳老师就是利用非常简单的材料,现场进行了火箭发射。
台上摆放的实验材料仅仅有4样东西,分别是一张香烟盒的锡箔纸、一根缝衣针、一根曲别针以及一盒火柴。宋老师将一根缝衣针和一根火柴并排贴紧,再将锡箔纸包在外面,紧紧地把针头和火柴头包在一起,然后把缝衣针抽了出来,火箭主体就做好了。他再把曲别针掰开成45度角,做成一个支架,把“火箭”放在支架上,等待发射了。但它到底能不能起飞呢?
宋老师划好一根火柴,小心翼翼地给支架上的“火箭”点火,瞬间,“火箭”如同出弦之箭,嗖地一声,在空中滑了一道白烟构成的弧线,飞出去一米多远。全场一片掌声。别看这个实验简单,宋老师在家已经试验了3000多次,寻找最合适的火柴重量和缝衣针的粗细,计算了大量的参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实验原理:反冲原理———“火箭”中的火柴和缝衣针并排放在一起,抽出缝衣针之后,留下的通道就是喷气口了。当从锡箔纸外面点火时,火柴头受热而燃烧,燃烧后的气体顺着喷气口喷出,形成反冲力,“火箭”由此升空。如今的喷气式飞机、火箭的运行,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❷ 小学生科学小制作怎么做
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网套两只,橡皮筋两根,玻璃弹珠一颗,乒乓球一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珠,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2、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饮料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装了香皂碎片的饮料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白纸,晾干就成了香皂纸。
编辑本段3、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
材料: 1. 废弃易拉罐 2.后瓦楞纸 3. 两节1号电池 4. 塑料盖一个 5. 灯泡一个 6. 导线一段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导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首先要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然后再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出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的直角,之后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然后再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编辑本段6、自制指南针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用途,它是根据磁学原理制作的。 取三合板一块, 锯一直径为120毫米的底板。把表面和边缘用砂纸磨光。在一张铅画纸上标好符号,按尺寸把盘面剪下,贴在底盘下,取一枚大头针或缝衣针,从底盘背面中心穿过,将尖头露出盘面做轴。根据尺寸把一块白铁皮剪成指针形状,并钻一个直径2毫米的孔,把一颗纽扣固定在指针上。用一块永久磁铁触指针数次,使指针磁化。最后,把指针放在轴上。注意哪头指向北,就这头涂成红色。
编辑本段科技小制作的特点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小”字。“小”在哪里呢?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以掌握。 (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庭负担。 (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 2.活动形式 (1)开设科技课,使学生普遍受到科学教育,并辅导学生制作。 (2)建立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制作。 (3)鼓励学生自己选题,独立完成小制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 3.活动内容和辅导方法 (1)依照图纸、说明,或印制好的材料进行制作。 (2)以培养创造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的科技小制作。主要以制做儿童喜爱的玩具为主,有下列几种形式: ①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如“小鸡吃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抽拉玩具,抽拉时两只鸡头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是由于杠杆力点、支点的位置不同。学生在了解道理之后,各自设计、制作了许多新颖的杠杆抽拉玩具,如我坐火箭去太空、小猫钓鱼、打乒乓球、过峡谷等。 ②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教师利用实物讲解如何利用废旧钟表的齿轮和废旧玩具设计制作新的玩具。有些学生受到启发,自己完成了构思新颖、质量较高的活动玩具,如手操纵电动旱船、电动碰碰车、机器人、滑稽人跳舞、猫头鹰和老鼠等。 ③专题科技制作竞赛。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专题要求,各班学生人人设计制作,班内选拔出代表队,再进行年级竞赛。如一次四、五、六年级进行风力车比赛。我们规定赛车的轮子必须是用厚纸自制的,不能用现成轮子或其他代用品,其他大小、重量、样式不限。又一次进行橡皮筋动力车比赛,只限定必须用统一规格和长度的橡皮筋,其他不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制作的赛车多种多样,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4.注意事项 (1)要按年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兴趣爱好分开档次,选择不同的制作内容。低年级要选择很容易制作成功的内容,如小降落伞;中、高年级则要从难度上有所提高。 (2)要提倡创新。 (3)不包办代替。 (4)强调制作中要注意安全。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1530042.htm
14 评论(1) 分享
❸ 小学生科学创新小论文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❹ 小学科学小发明
创 意:来
家里有数不清的灯,客源厅、卧室、餐厅都是组合灯。好看是好看,可就是灯泡太多,太费电,而且三天两头坏灯泡,不是这个不亮,就是那个不亮,也谈不上美观了。如果在卧室是不需要很强的亮度的。现在有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两三节五号电池就可解决问题,为何不用它们试试呢。
制作过程:
将六个二极管并联,分别正极接在一起,负极接在一起,放在表壳内。但二极管太高,手表壳太薄,放不下,于是将这几个二极管仔细观察,发现可以去掉上部一截,并不影响质量。用磨刀石逐个磨去一部分,连成环形,放入表壳内。将线引出,找来一个废的双头小插件,引出后接到五号电池盒上却可。但亮度只相当于小手电。
改进方法:多用几个发光二极管,再加二节电池。先画了线路图。将16个二极管分四组摆放,插在万能焊接板上,用短路线并联后,再串一个51Ω的电阻限压,接到两个电池盒上。考虑两节电池电压不足,亮度不够,用三节电池,将两电池盒上下叠在一起,把二极管及线路按线路图焊接在一起即可。
把卧室灯关了,打开我的节能灯,真亮呀。这多省电!又不容易坏。成本还很低,每个二极管8毛钱,一共20多元。家里的组合灯要200多元呢
❺ 小学简单科技小制作
盐晶体工艺复品
材料:棉线制 ,筷子,扁嘴钳,金属铝丝,食盐1千克
1.将棉线以每圈1-2毫米的间隔缠绕在铝丝上,然后将铝丝弯成你想要的工艺品。
2.将盐和水(约一升)放入容器中(可选用小锅等),加热,边搅拌边将其煮沸。
3.当有晶体浮现后,熄火,用线吊住已弯好的铝丝,放入容器的盐水中。
4.把容器放入纸箱内,在周围塞些旧报纸来保温,盖上锅盖,使之自然冷却。
5.一天后将沾有盐晶体的铝丝取出,晾干,一个盐晶体工艺品就完成了。
ps:虽然有些复杂,但能拿得出手,说不定还能收到表扬。
地球仪制作过程
整个制作过程分四步:
⑴、在一只完整的乒乓球表面画上世界地图。
⑵、在薄铁皮两端和四分之一处,分别钻一小孔,并弯成弧状作地球仪支架。
⑶、在半只乒乓球上剪下直径20毫米的球面一块,粘在圆木片上。把直径4毫米的木条用砂纸一端打磨成直径3毫米的光滑圆木条,用胶水粘在球面中心处作底垫。
⑷、用大头针把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将细钢丝穿过南北极中心,固定在支架两端,使地球仪能围绕轴心自由转动。
❻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小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注意什么
分析提供学习资料 引导成果表述
学生活动:确定专题 提出假设或猜想理解学习资料 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 得出结果 分析探究结果
最后,师生共同回顾反思得出结论
特点:在教师引领下由学生简单而有效地重复科学研究地过程并作反思。
2.引领、独立、感悟模式:
教师活动:演示示范某一专题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按示范探究过程另选专题独立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学习领会 独立完成自选专题的探究过程
最后,师生感悟探究过程,进入下轮探究过程。
特点:教师引领学生独立探究相结合,通过感悟提高探究能力。
3.技术设计类活动指导模式:
教师活动:提出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原理 讨论设计创意 辅导制作 指导设计表达
学生活动:确定设计问题 理解设计原理 提出设计创意 制作 完成设计表达
最后, 师生共同反思。
4.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模式:
教师活动:提出活动目的 组织系列活动 引导表达活动成果
学生活动:理解领会活动目的 开展系列活动 显示活动成果
最后,师生共同反思活动过程。
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系统的组合或活动实现活动目标,每一单项活动中又可能有主题探究、设计制作等类型。
(三)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方法
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要注意“点”和“面”结合,也就是要把群众性活动和个别性活动结合起来。
1.建立活动小组
建立科技活动小组,就是为了突出“点”,通过发展部分学生的科技特长和爱好,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学校的科技教育。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可成立的小组很多。 “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组,是一项内容广泛、意义重大的科技小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不仅可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勇于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科技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可使青少年掌握绘图识图、木工、钳工、电工、油漆工等技术。
这种小组是以科技制作为主,也是基础。改革、创新是主旨,发明、创造是方向。进行这项活动时,要注意组织辅导,爱好科技制作的青少年比较多,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分层次、分级别组织好,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程度的要求,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按不同兴趣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制作小组,使活动的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制作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的制作,也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工作学习用具、游戏玩具、工农业生产设备模型、教学演示仪器和其它实用器材等。如简易天平、指南针、风车、水车、简易显微镜、望远镜、验电器、收音机等电子小制作,等等。在这些方面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和使用。
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要先对已有的资料进行直观解释,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做,通过仿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但仿做不是主要目的,是活动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构思、设计,不能让小学生没依据的空想、乱想,而是在教师提供线索的指导下,进行联想,做出新的改进和创造,或者在原制作的启发下提出新的作用方案,如果在教师帮助分析下,认为可行,那么这可能就是小发明、小创造,这时活动的收获和意义是难以形容的。
另外,还可以组织科技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等活动,走向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考察,也可以指导小学生做一些科学小实验。为了提高科技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还要组织一些相应的科技比赛、科技成果展览评比、科技小论文比赛等。
2.搞好科普活动
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应突出“部分”,面向“全部”。由于少年儿童的不定性特点,各个方面的潜力很大,特长爱好的表现有早有晚,所以搞好群众性的科普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群众性课外科技活动受益面广泛,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普报告、科技专题讲座、故事会、科技知识竞赛、智力竞赛、放科技幻灯、电影和录像等,有些内容可组织全校学生直接参加,有些活动内容,宜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如竞赛一类的活动,可采用由班组到学校层层选拔的办法,对成绩好的班组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奖励,学校应有一定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对科技活动起码一学年要表彰一次,形成制度,按时比赛,及时奖励。平日要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
❼ 小学生科学趣味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
1.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 食盐黏结剂-科学小实验
食盐黏结剂-科学小实验
小石头拿爸爸的钓鱼竿玩耍时,被妈妈训了一顿,他撅起了嘴。这时,哥哥安慰小石头说:没有钓鱼竿也能钓冰。于是,小石头的气,顿时烟消云散。
“能钓冰?怎么钓啊?”
怎么做呢?
必备用品
线、食盐或氯化钙(作干燥剂)、杯、冰块(最好是四方形)。
1.杯里装冰块,然后将线的一端搭在冰块上。
2.在搭着线的冰块上撒一些食盐(或氯化钙)。
尽量把少量的食盐撒在搭线的冰块上。
3.等10-20秒后小心地提起线。
为什么会那样呢?
冰块随线被提上来。
因为将食盐放在冰上时,冰在低于0℃的温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盐撒在冰块上时,结冰点就会更低,在0℃下结冰的冰块便开始融化。
也就是说,撒有食盐的部分,冰被融化,变成小水窝,将线埋于其中。但是,随着冰块的融化,盐的咸度逐渐下降,使水的结冰点重新被提高而结冰。于是线就被冻到冰块里面了。
这个原理被利用于我们生活中的还有哪些呢?
冬天的大雪使路面结冰时,被用来做融化雪的物质(除雪剂)的,正是盐或氯化钙。因为氯化钙比盐更有效,所以在一些国家主要使用氯化钙。而平均气温稍高的日本,用廉价的盐来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