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平台创造内容

平台创造内容

发布时间:2020-12-20 08:00:23

⑴ 守护者内容创作平台有哪些功能

越来抄越多的企业为了让各级员工拥有学习借鉴和交流共享的空间,开始构建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知识管理平台是加强企业知识共享交流,激励员工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企大在线学习平台《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关键内容:设计KM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的内容、了解清楚企业发展战略内容、分析战略实施所需知识、将内容纳入平台管理;对于平台的体验应用,设计方便易用的知识索引,根据不同层级的人员对系统平台设计不同的权限,以及比较方便更新维护系统。

⑵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那些内容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任务书
(若有与规划设计条件不一致之处,以规划设计条件为准)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简称:世博中国馆)
1.2 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核心区,处于世博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设计控制范围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其中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有过道与磁悬浮车站相接。
1.3 项目内容
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世博会举办期间,本项目是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通过各种视听效果,展示古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中国地区馆则将和世博会主题馆一起综合考虑、统筹利用,作为举办各类商业性展览和活动的场所。
1.4 投资控制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控制在6.5亿元人民币以内(不含土地费)。
1.5 设计范围
本次方案征集,应征单位(个人)需要完成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两部分的方案设计,设计成果应满足中国关于项目方案深度要求的有关规定。港澳台馆将由港、澳、台自建,应征单位(个人)只需预留用地范围,不作深度要求。
2 设计目标
2.1 突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中国国家形象
应征方案首先应符合中国2010年世博会园区的总体规划理念,体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与“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同时,作为东道主的展馆,中国馆的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因此,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突出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简洁、现代的设计语言,通过鲜明的和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外观,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展示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环境改善,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给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现中国城市文明的历程,展现中国地域与文化特征,展现庄重、友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2.2 促进区域合力,营建标志性场区
世博会举办期间,本项目与同区的世博轴、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建筑构成“一轴四馆”,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世博会后,本项目将作为展览建筑永久保留,并与同区的其他建筑,一同转化为上海市崭新的文化中心区,既能够承接各类高端会议、演出,又能够举办大型专业展览,更是上海市举办大型城市性活动的平台。
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从促进区域合力的角度出发,保证建筑的外观和空间与所处区域的空间的形象与功能定位相符,同时更应发挥并突出项目自身的亮点与特质,促进标志性场区的营建。
2.3 内外空间结合,创造优美环境
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充分把握展览建筑特有的空间与环境设计的特点,利用各种设计元素,实现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各类景观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有效衔接与合理转换,营造舒适、活跃、互动、富有吸引力的空间氛围,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享受。
2.4 发挥后续效用,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项目的建筑形象与空间设计,应为后续利用和长期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应凸现绿色、环保、健康和节能等技术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展现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
3 设计条件
3.1 规划控制条件
3.1.1 设计控制范围位置
基地总面积6.52公顷。(见附件5)
3.1.2 建筑功能
国家馆是展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特色的展馆。将设置中国知名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开放城市的城市主题展厅,建议设置展示参展地区历史、现状、文化、特色等城市特征以及与办博主题相关的主要地区展厅。
3.1.3 容量控制
中国国家馆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地上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3.1.4 建筑密度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密度不大于40%。
3.1.5 绿地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绿地率不小于25%。
3.1.6 退界控制
a) 中国馆建筑后退北环路、南环路、云台路和上南路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均不小于8米。
b) 轨道交通8号线的控制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
3.1.7 高度控制
中国国家馆、地区馆的建筑高度不超过50米。
3.1.8 街坊地面标高
街坊地面标高为+4.2米。
3.1.9 交通组织
a) 主要人行出入口建议设在上南路与云台路上。
b) 主要机动车出入口设在上南路、南环路与云台路上。
c) 建筑二层应与建筑西侧、东侧+10.0米高架步道以及南侧的磁悬浮站衔接。
3.1.10 建筑形象
中国馆是世博园区入口处重要建筑,是个标志性建筑,建筑形象简洁、现代、有中国地域文化特征。建议结合世博会主题采用生态节能技术。.
3.1.11 地下空间控制
a) 本项目的地下空间应在西侧与轨道交通8号线的预留连通口相连,南侧与磁浮站的地下空间相连。
b) 本项目的地下空间设计标高应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衔接。
c) 本项目的地下空间应与世博轴、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的地下空间连通。
3.2 基地周边建筑与环境设计概况
基地中心贯穿了东西向的高架平台系统,基地西侧依次为世博轴及世博会主题馆;西北侧为世博会期间的公共餐饮广场(世博会后建星级酒店),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和浦东滨江绿洲;西北侧为世博演艺中心;基地南侧为磁悬浮交通线。
3.2.1 浦东滨江绿洲
作为基地所在区域的景观核心,“滨江绿洲”是世博核心区内滨江设置的大型生态公园,形成以江为景、两岸呼应、拥抱浦江的效果。
3.2.2 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
总建筑面积约14.2万平方米,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世博会举办期间,作为接待国家元首级贵宾、召开会议、举办论坛、发布新闻以及举办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世博会后,是上海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以及政务会议的中心。
3.2.3 世博演艺中心
地上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世博会举办期间,作为大型公共活动,包括主题巡演、名家巡演及专场演出、专题晚会及舞会以及其他室内、室外的演出活动的举办场所。世博会后,将成为集观演、综艺研究、艺术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演艺场馆。
3.2.4 世博会餐饮场地/世博会后酒店
世博会举办期间,作为园区级公共餐饮广场用地。世博会后,将新建规模1000套客房的酒店。
3.2.5 世博庆典广场
设置在浦东滨江绿洲内,是举办世博会大型庆典活动的核心空间。
3.2.6 世博主题馆
世博会前将建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8.5万平方米;世博会后,将作为展览建筑永久保留并扩建,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5万平方米。
世博主题馆以“地球•城市•人”为名,体现“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取决于地球、城市和人的良性互动”的理念。
3.2.7 世博轴
世博轴在+10.0米平台上增加顶盖和阳光谷。磁悬浮世博车站调整至南环路南侧世博轴上,磁悬浮在经过世博轴+10.0米平台上方设置车站。在世博轴两侧的站台层下方设置站厅层,与世博轴+10.0平台相连,通过世博轴-6.0米层与轨道7号线、8号线换乘。磁悬浮车站从世博轴玻璃顶盖下方经过。世博轴玻璃顶盖与车站顶盖连为一体。
3.2.8 高架平台系统
按照世博会园区控详规划,园区步行交通采取“地面为主,高架为辅”的集散方式。高架平台系统功能主要是组织、疏导东、西向人流。在本项目中,东西两边留有进出通道口(位置见附图),通道口和本项目建筑物相连接。世博会后,高架平台系统部份将被拆除。
3.2.9 浦东核心区区域的地下空间
浦东核心区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以“丁”字形布局。其中,南北向以世博轴中心线为轴,进行110 米宽的地下空间开发,从轨道交通7、8 号线换乘的上南路口一直向北延伸到演艺中心和会议中心地下建筑部分。东西向以轨道交通8 号线周家渡站与轨道交通13 号线世博会站的换乘通道为主,横穿主题馆用地,预留通道与中国馆、主题馆相连通。
4 空间分配要求
本项目的设计内容及面积分配,可参考下表,应征单位(个人)可在此基础上依据设计经验提出详细方案。
表4-1 本项目面积总计
国家馆(㎡) 地区馆(㎡)
地上建筑面积 20000 30000
地下建筑面积 5000 15000
合计 25000 45000
表4-2 中国国家馆设计内容及面积分配表
分区 楼层 空间名称 建筑面积(㎡) 设计要求
公共服务区 地上 门厅 1000 门厅可分为外区和内区,内外区之间设票闸;
门厅外区设票务、咨询、寄存、取款、纪念品发售、雨具存放等服务设施。
观众服务区 500 设在门厅附近,设观众休息室、饮水处、卫生间、育婴室、医务室等服务空间。
餐饮区 500 供应快餐和饮料,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小计 2000
展览区 地上 展厅 12000 可按两层至三层设计,展厅局部可挑空20-30米,净高不低于8米,顶层不低于10米;
展厅平面为大跨度无柱空间;
集装箱货车可直接进入一层展厅装卸货物,并通过货梯向二层和三层展厅运送货品。
小计 12000
会议及办公区 地上 贵宾室 500 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附设独立的卫生间和服务间。
多功能会议厅 2500 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可灵活拆分为中小型的会议厅,净高不低于7米,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会议室 5间,每间使用面积120平方米,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办公用房 1000 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设接待室、领导办公室、各部门办公室、小型会议室、文档室。
小计 4000
配套服务区 地上 展览技术用房 2000 设技术制作和美工用房。
库房 净高不小于4米;
平面柱网不小于9X9米。
小计 2000
设备区 地下 水泵房、消防水池、冷冻机房、锅炉房、变配电间 3000 按具体专业要求设置。
小计 3000
停车区 地下 停车场 2000 50个车位。
小计 2000
室外区 地上 展区 / 结合入口广场设计。
装卸区 / 结合展厅和货梯设计,用于集装箱、包装箱的堆放及展览搭建用品的装卸、堆放。
国家馆 建筑面积合计 25000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20000
地下建筑面积 5000
表4-3 中国地区馆设计内容及面积分配表
分区 楼层 空间名称 建筑面积(㎡) 设计要求
公共服务区 地上 门厅 10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观众服务区 500
餐饮区 500
小计 2000
展览区 地上 展厅 25000 可按两层设计,分为31个地区展区;
展厅净高不低于8米;
展厅平面为大跨度无柱空间;
集装箱货车可直接进入一层展厅装卸货物,并通过货梯向二层和三层展厅运送货品。
地下 展览暂存库房 10000 库房净高不低于8米;
平面柱网12X18米;
可考虑采取货运坡道或大型货梯等方式与地面货运流线连接。
小计 35000
会议及办公区 地上 贵宾室 5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多功能会议厅 1500 使用面积600平方米,其它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会议室 4间,每间使用面积80平方米,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办公用房 5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小计 2000
配套服务区 地上 展览技术用房 10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库房
小计 1000
设备区 地下 水泵房、消防水池、冷冻机房、锅炉房、变配电间 5000 按具体专业要求设置。
小计 5000
室外区 地上 展区 / 设置要求同中国国家馆。
装卸区 /
地区馆 建筑面积合计 45000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30000
地下建筑面积 15000
5 设计标准
5.1 建筑体形与外观
5.1.1 边界控制
在满足规划控制条件和设计内容的前提下,应征方案应考虑尽可能的收缩建筑边界,扩大室外活动场地,满足大型活动室外布展与人员集散的要求,保证室外场地最大限度获得自然光,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室外氛围。
同时,应征方案应深入研究和处理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两个独立的单体(港澳台馆由港、澳、台自建)以及穿越单体之间的高架步行平台的构成关系,即应保证各个单体的独立性,更应实现和谐与共生的整体效果。
5.1.2 高度控制
应征方案应深入探讨各个单体的建筑高度的分布,以及穿越基地的高架步行平台对于建筑布局的影响,在保证满足基本规划设计要求,满足建筑二层与高架步行平台的衔接、满足会展建筑大型室内空间要求的同时,还应兼顾人文尺度和使用者的便利感受,同时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5.1.3 建筑外观
建筑形象和表现应符合本项目的设计目标,与周围的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呼应,同时又风格突出,充分体现世博主题、强调中国地域与文化特征、展现中国国家形象。
5.2 出入口和流线设计
出入口和流线设计既应满足世博会举办期间与世博会交通系统的驳接要求,又应保证世博会后,与主题馆等其他公共建筑的便捷联系。
5.2.1 出入口
各类出入口的类型、位置、数量和宽度应满足规划控制条件的要求,满足各类人员的使用以及安全疏散的要求。
5.2.2 步行流线
a) 普通公众
普通公众的可达范围应取决于其所参与的活动,应征方案应为普通公众提供清晰、畅通的交通通道,并有效限制普通公众进入非开放区域。
b) VIP
应征方案应为展会代表以及贵宾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以及安全和隐私保护,如可设置VIP 专用通道、贵宾停车设施等。
c) 员工及后勤人员
应考虑明确而安全的员工及后勤通路,包括进出展览区的展览举办方、布展人员、新闻媒体、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
5.2.3 机动车流线
机动车流线应与步行流线互不干扰或者干扰最小,并考虑以下内容:
a) 公众车辆的临时停靠点、贵宾停车点、室外转播车停车点
b) 巴士停车与等候区、出租车接送与停靠区
c) 消防车道和登高场地
d) 货车的集散与运输路线
5.3 空间与功能设计
5.3.1 空间设计
应征方案的空间组织应充分利用穿越基地的高架步行平台与街坊地面的标高构成关系,并可结合采光中庭、绿化与水景庭院、步行坡道、自动扶梯等设计元素,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对于沿公众步行流线和举办活动的室外空间,应提供适当的天气防护,同时应避免对建筑外观效果的不利影响。
对于公共服务区、展览区、会议区等公共活动区域,应赋予普通公众有机转换与自如流动的空间体验。
5.3.2 功能设计
应注重各类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满足同时承担多种活动的需要。
对于公共服务区、展览区、会议区等公共活动区域,应充分考虑自然光与自然通风的利用。
6 设计文件的内容及深度要求
6.1 A3版面设计文本
应征单位(个人)需要提交《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征集方案》缩影文本8份,文本规格为A3 尺寸。文本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分:
6.1.1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应以文字形式应以简洁、清晰的文字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理念、构思与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构思、手法和特点
b) 造型设计说明、空间设计说明、景观设计说明、流线设计说明、功能设计说明
6.1.2 设计图纸
满足A3的图纸规格的下列图纸(比例自定):
a) 表现图
b) 总平面图、主要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
应征单位(个人)可从充分表达设计概念的角度出发,增加表现图和设计图纸的数量。
6.2 设计成果电子文件
应征单位(个人)可将叙述内容与建筑方案的设计成果电子文件分类合并在1张光盘上。

⑶ 在秀友创作内容,与在其他平台做内容,有什么不同

给个平台有各个平台的要求

⑷ 怎么做内容建设

1、内容的原创性:
网络的开放平台使得人们发布信息都非常的自由和随意,网络文章的转载,伪原创,让网络环境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现在,网络内容的原创性越来越难得。因此,企业网站在内容让保持原创性,不仅能够让企业的网站充满新鲜感,而且能够得到搜索引擎的认可,使网站的关键字有不错的排名、

2、内容的真实性:
现在的网络,虚假的信息太多,人们对于虚假信息都非常的反感。因此,做为营销型网站推广,保证网站内容的真实有效,提高用户信任度,才能够让网站平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3、内容的实用性:
内容的实用,能够让网络用户更容易关注您的网站,浏览网站的新闻和了解网站的产品和服务。这就到达了网站推广的前期目的引起网络用户的关注,刺激消费,促成行动。

4、内容的系统性:
网站内容的系统全面,能够很好的让网络用户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网站;更系统、全面的获得用户需要了解的产品和服务。解除网络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疑问。

5、内容的相关性:
保持网站内容和实际的产品、服务一致性。不要为了丰富网站而罗列不相关的内容在企业网站上。保持网站内容的相关性更能够体现企业网站的正规性、权威性、实用性。提供用户浏览网站的兴趣,增强企业网站的营销能力。

⑸ 创业项目生成平台主要有哪些

创业项目生成的平台主要有你自己创造的一个能力和机会。

⑹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内容简介

本书以管理为基础、以技术为主线,详细讲解与电子商务技术管理有关的基本回原理、方法和技术答。全面阐述如何应用这些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电子商务建设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营和管理。本书强调以电子商务技术创造组织的价值,以电子商务技术创造新的事业。

⑺ 完整的做一个平台网站要招哪些人

完整的做一个平台网站要招:

1.策划——负责网站整体策划,文字方案。

2.程序——负责网站前后台程序编写。

3.美工——负责网站整体框架和效果图。

4.测试——网站上线前进行性能测试。

5.编辑——维护网站内容。

⑻ 怎样打造一个用户贡献内容的系统引擎

Sangeet Paul Choudary是专栏作家,也当过一些创业公司的顾问,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用户贡献内容那平台就像死亡之城,毫无生机。内容创造者则是平台上很重要的角色,创业公司要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平台就需要做好三件事:1. 弄清楚这个平台上的内容创造者的动机是什么; 2. 制作一套体系和规则去迎合这样的动机,给他们激励;3. 尽可能地扩大内容贡献者的数量。从产品角度看,以下就是可帮助形成平台式思考的六个维度:一、你的产品是只有工具还是只有社区,还是两者皆有?或者说,你是提供易用的工具还是为这些内容创造者带来观众?(是Tools还是Pipe?)Tools: 如果工具好用的话,可降低生产内容的门槛,可帮助好作品的产生。比如 Instagram 就让照片拍摄和处理变得简单很多,而像 Vimeo 则为用户提供了存储高质量视频的服务。Pipe: 有些平台为内容创造者提供渠道,帮他们找到受众。比如 Dribbble 上就汇聚了大量的设计师,大家就可互相浏览作品并讨论。Tools+Pipe: 最有竞争力的平台可能就是那些既提供工具也形成社区的。比如 Instagram 在提供好用滤镜的同时也有了图片为主的社交网络,这也让 Instagram 取胜了过去只提供工具而没有社区的应用Hipstamatic。而最近 Hipstamatic 也推出复兴之作Oggl,也是 Tools+pipe 模式,你可调用社区里其他用户的滤镜来用于自己的照片。在唱吧之前也有一些“手机 KTV”类的应用,但它们就是单纯的工具,并没有社区。做 Tools+Pipe 的唱吧的成长性就比其他玩家要好得多。二、 比起现有的平台,你的产品有没有提供更好的机制或技术能让用户更好地创造内容?网络服务的切换成本是相对较低的,用户不会死认一个选择。在这种情形下,能降低内容生产门槛的平台会更具吸引力。比如 Twitter 的模式就在降低内容生产门槛,现在发推的人比写博客的人要高出好几个量级。Twitter 不仅是提供了易用的工具,它还在帮这些内容创造者找来观众,也就 Tools+pipe 的形式。Instagram 也是类似的。三、平台上产生这些内容之后,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筛选内容机制?在平台产出内容之后,内容策展和筛选就该发挥作用,毕竟你需要区分出哪些是很水的内容而哪些是干货。一般内容筛选和策展有以下三种模式,而规模化的平台普遍都把这三种方式综合利用:靠算法:这种就是靠一定的规则和算法去做内容策展,比如所谓的热门排行。但它也会给下面将提到的社会化策展和编辑推荐这两种方式特定的权重。社会化策展:这是现在几乎所有平台都在使用的。平台会提供工具,让用户可以参与到内容筛选的过程中,比如可以转发、标记、Like、赞以及投票等等。内容列表则是更深一层的内容策展,它可找到内容间的串线,比如知乎的收藏夹或是豆瓣里的豆列。编辑精选:虽然大家都希望整个系统能够自动有序地运转。但在产品早期,平台没有太多内容贡献者,整个系统没跑起来,编辑力量是重要组成,承担助推器的角色。四、热点榜有无清晰的规则,是否大家都有平等的机会登上热榜?在你开启这个平台之前,最先要了解的就是用户产生内容的动机。自我表达和曝光通常都是动机之一。但是,一个平台也得有策展和筛选机制去区分优质和平庸的内容,并且登上热榜会带来更大的曝光度。在这两个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你得让用户知道这其中的规则是什么,给大家平等的机会。就像很多站长都会研究 SEO,为的就是能在搜索结果里排个 “ 好名次 ”。但如果某个搜索体系里它没有明确规则的话,那用户会对此困惑并不会再花时间去研究它。类似热门榜里就是呈现 “ 获得转发最多 ” 的内容就算是比较明确的规则。五、除了自我表达外,平台上还有没有别的激励?虽然说自我表达以及在平台上收获社会资本 (如粉丝) 已经是很大的激励,但是,如果一个平台还能提供其他的激励那它就会更有竞争力。比如说创意设计类社区不少,但下面两个就很有自己鲜明特色和竞争力:Threadless: (内容贡献者的)自我表达+(围观用户的)社会化策展+潜在金钱收益。(它是一个T恤设计社区。如果你的图案得票最高的话,就可把它印制成t恤并出售和参与分成。当然它现在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别的商品类别了。)Dribbble: 自我表达+社会化策展+可接触到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六、 你能不能把普通用户也转化为内容创造者?90-9-1 法则说明了内容贡献者总是占用户群体里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智能手机和产品体制设定其实都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内容贡献的有利因素。一个可持续可规模化的平台它在早期就是要努力地找到那些内容贡献者,有了内容之后会吸引 “ 普通围观用户 ”。一旦这群用户达到一定量级后,就得有重要的一步,即尽可能把这群人里的一部分也转换为内容贡献者。如此下来才能有良性循环。但话说回来,受众和内容贡献者间也是有鸡 - 鸡蛋问题。如果没有聚集受众,平台上用户缺少交互,用户贡献内容的欲望也会变小。社区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做起来的。)

⑼ 什么是平台游戏平台 怎么创造

本人就是游戏行业的人

首先游戏平台就是提供玩游戏(下载游戏)的网站,举几个例子,比如VS,浩方对战平台;比如魔兽战网;比如页游的4399,37wan这类平台,手机游戏平台如微信。

平台的建立问题,一般要积攒用户,在通过转化用户(转化成玩游戏的用户),比如微信平台和qq游戏平台,首先是积攒了大量的qq或者微信用户,再通过推广游戏来吸引这些用户中喜欢玩游戏的人,从而形成了平台。同理网络游戏平台和360游戏平台,这类平台都是互联网大鳄。另外4399游戏平台是通过早期做flash小游戏下载做起来的,积累了不少玩游戏的用户,大家都是奔着游戏去的,所以用户质量很高。

当然也有为一类题材游戏提供的游戏平台,比如浩方之类的平台就是乘着魔兽争霸,dota,反恐等局域网游戏风靡而特定的平台,而战网则是暴雪为自己游戏量身打造的平台。

至于怎么创造平台

  1. 通过建立游戏或者游戏和周边的网站汇聚人气,然后衍生出游戏业务部门(比如YY游戏平台,搜狗游戏平台,迅雷游戏平台)

  2. 建立游戏专门的平台,比如类似浩方这种(不过这种游戏很久才会出一个,而且已经有vs,11平台占据市场了),目前大部分做法是同游戏开发商合作,代理他的游戏,平台负责推广,当然如果平台运营实力不行,游戏开发商为什么找你呢?这个涉及到商务和推广了,这就海了去了

⑽ ugc 如何鼓励用户创造内容

事实上,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网络或者其他专互联网媒体合作平台的营销,属销售,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保持一种开拓。
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论坛,微博,博客,SNS,Flickr和视频等。
具体操作的话,个人建议还是找更专业的公司,比如梦飞网络科技,是第一套自己的“搜索+免费+社交”三网融合新的互动媒体,广大企业,用户,合作伙伴,包括传统媒体,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在技术方面能参与进来。

阅读全文

与平台创造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