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的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主要是因为i
b.首先题目说科举制是”第五大发明“,那么就侧重其原创性和影响性。首先排除A,易理解。然后排除c,比欧洲制度早只能说明发明时间早,不能说明其作用影响大。最后排除d,因为不是唯一的,后来也有征辟,推荐,恩荫等。
❷ 外国学者为什么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外国学者为什么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智者见智!
❸ 科举考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吗
A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隋炀帝时期,故选A。
❹ 历史上中国科举制的五大发明是神马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❺ 为什么科举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的影来响是广泛的源.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都对科举所体现出的平等和公平原则惊叹和折服.
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越南、朝鲜更如中国一样是科举社会;日本也曾经学习采用过科举制度.对内而言,“科举制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保持一个令人尊敬的文明水准,起了比任何其他制度更大的作用”.科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历史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留下了科举的烙印.科举造就了中国的读书人群体.他们的性格就成了中国人性格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性格中,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精神,蔑视其他行业的崇尚读书观念,宁可个人奋斗而不求集体解放的个人主义观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宗族观念,当官以求富贵的官本位观念,都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可以称之为“科举性格”.这种性格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❻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西方哪位学者所说 哪位大神帮帮小女子~~
原话难以考证,但丁韪良提出了类似的说法。他指出,科举是“中国文内明的最好方面”,“当今在容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丁韪良(1827-1916)是基督教新教教会长老派传教士。丁韪良是清末在华外国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丁韪良在长老派神学校毕业后,派来中国,在宁波传教。随后为美国政府提供太平天国情报。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一度回国,不久又来华,在北京建立教会。1865年为同文馆教习,1869-1894年为该馆总教习,并曾担任清政府国际法方面的顾问。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得三品官衔。1898年又得二品官衔。1898-1900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仇视义和团运动,主张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以华制华”和由美国割据海南岛以加强奴役中国。继返美国,寻复来华,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筹建大学堂,未成,随又去北京。创立北京崇实中学(现北京二十一中学),并亲任第一任校长。
希望能够帮到您!
❼ 为什么科举制会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因为科举制度,真正是开创了普通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地位的愿望。而这个制度对于统治者而言,既收获了当局想要的人才,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矛盾。
西方人盛赞我们的科举制度,是因为他们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中国人很多人会看轻我们自己的科举制度,是因为我们也同时看到过科举制度的腐朽。
而且有了科举制度,普通的老百姓就有了希望。民间矛盾可以通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去消化,对于统治者来说压力就小了许多。
❽ 为什么说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到了清朝才废除,对中国的影响很大很大
❾ 中国有四大发明,那么第五大发明在那里,是什么呢
中国科举制度
“中国第五大发明” 作者:白虹贯日
中国科举制度概述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