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砖窑是如何烧出砖的
砖窑是烧出砖的原理:
1、烧制普通砖的原料是以黏土、页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过900余度的高温焙烧而成。
B. 欧洲最早的砖块是哪个时候烧制的
欧洲红砖由古巴比伦人发明,具体时间无法考证。
欧洲红砖是以粘土,页内岩,煤矸石等为原料,容经粉碎,混合捏练后以人工或机械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在900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由古巴比伦人发明。
欧洲红砖技术标号一般为75号到100号。普通烧结砖(红砖)也叫标准砖的尺寸是240*115*53(单位毫米) 色泽红艳,有时则为暗黑色。普通粘土砖既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又因其多孔而具有一定的保温绝热、隔音等优点。因此适用于作墙体材料,也可用于砌筑柱、拱、烟囱、地面及基础等。老式建筑多用它作建筑材料。由古罗马人发明,欧洲很多留存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屋顶和墙面都有欧洲红砖的影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C. 什么时候有的砖是谁发明的
距今已有5000年,堪称“中华第一砖”,具体发明考古无法证实。
2009年~2010年,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对蓝田县新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发现仰韶文化晚期烧结砖残块5件,未曾烧过的土坯砖残块1件。此外,还发现龙山文化早期烧结砖残块1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杨亚长介绍,5件仰韶文化晚期烧结砖块中有3件出自该文化时期的窖穴中,另2件出自仰韶文化晚期文化层中。土坯砖残块则出自仰韶文化晚期窖穴中。
据了解,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3)发明烧砖扩展阅读:
分类:
1、按材质分: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灰砂砖、混凝土砖等。
2、按孔洞率分:实心砖(无孔洞或孔洞小于25%的砖)、多孔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2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的砖,常用于承重部位,强度等级较高。)
3、空心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40%,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砖,常用于非承重部位,强度等级偏低。)
4、按生产工艺分:烧结砖(经焙烧而成的砖)、蒸压砖、蒸养砖。
5、按烧结与否分为:免烧砖(水泥砖)和烧结砖(红砖)。
D. 为什么中国古代只烧制青砖不烧制红砖
您确定古代不烧红砖吗?
我觉得有可能是因为青砖在质量、强度、性能上优于红砖,而且青砖能保存下来。现在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都是有名的建筑,因而都是用青砖制造的。
也许普通百姓家有用红砖的吧,过那么几十年就坏掉了,保存不下来。
我网络了一下,有这样解释的:
青砖是过去的烧砖窑烧出的砖坯出窑后工人浇水使之冷却,故而颜色是青蓝色的而红砖则是风冷凉却,保持了刚出窑时的颜色。强度红砖要好一些。
古代用青砖是因为那时的砖窑的风孔设计和出窑后的冷却工艺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只能用水冷后出窑的青砖
E. 砖的具体烧制过程(请高手说的详细一些)
利用电石灰等工业废渣生产小型空心砌块
1、原料配比
空心砌块原料质量见表1。
表1 空心砌块原料配比
项目
承重砌块
非承重砌块
粉煤灰(干灰)
20-40
30-45
电石灰(水分不大于10%)
20-25
20-30
32.5级硅酸盐水泥
10-15
5-10
炉渣(粒度不大于15mm)
20-30
15-20
浮石(粒度不大于15mm)
20-30
15-20
半水石膏
3-5
3-5
外加剂
3-5
2-3
废砖粉
2-3
1N2
水
10-14
10-14
2、生产工艺
空心砌块的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空心砌块生产工艺流程图
2.1原料预处理
(1)粉煤灰磨细
粉煤灰最好使用干排灰。取总量1/10的粉煤灰,将其用粉磨机磨细至200~300目。
(2)电石灰磨细
电石灰使用含水率不大于10%的较干灰,并将其磨细至80~100目。每一批电石灰含水率需经测定,以便配料。
(3)炉渣、浮石应使用锤式破碎机细碎。细碎料粒径以小于15mm为宜。
(4)废黏土砖的处理
废黏土砖粉可以作为粉煤灰活化的晶种,诱导粉煤灰活性激发。可将废黏土砖粉碎,粉磨至100~200目。
(5)水的预处理
将自来水用蒸汽直接中热至80~100℃,高温水有利于废渣活化。
2.2本合料的配制
(1)按配料单用自动计量装置或人工计量出粉煤灰、炉渣、浮石、电石灰、废砖粉、石膏、活化剂等原料后,通过输送装置送入轮碾机。
(2)将配合料送入轮碾机后,开动轮碾机,陆续加入规定量的水,轮碾3~5min。最好使用热水。如无热水,也可使用常温水。轮碾工艺可促进废渣的活化,使活化剂、电石灰、石膏和废渣充分接触,不可忽视。
(3)轮碾后的配合料由输送机送至熟化仓,保温、保温熟化。熟化料温不低于30℃,以40~60℃为宜,可采用暖气、管道等方式供热。在一定温度下,有利于活化剂、石膏对粉煤灰、炉渣的激化,充分激发其潜在活性,熟化时间控制在4-8h。
(4)废渣在充分熟化后,活性大大提高。这时可进行成型配料。将废渣活化料加入搅拌机,边加料边喷洒水,加完后,搅拌20-30s。再加入32.5级硅酸盐水泥和预匀化后的各种外加剂,继续搅拌3-5min即可出料。搅拌时,要严格控制加水量。轮碾后的物料以抓在手中,用力一握能成团,手松开后,轻触料团就能散开为宜。
2.3砌块成型与输送
将搅拌好的物料用输送机送至成型机,进行砌块成型。一般成型压力以18-20MPa为宜。
2.4养护与码垛
砌块的养护有三要素:湿度、温度、时间。
湿度:废话渣空心砌块强度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水泥、废渣有效成分的水化程度。水泥的水化需要大量水、因此,砌块的养护必须有水参与。
温度:水化反应速度与温度成正比,要提高空心砌块的固化速度,在保证湿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提高养护温度。
时间:保温时间越长,其强度越高,在不影响作业的影响下,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应昼延长一些。
砌块刚成型时,强度很低,不宜移动,采用就地带模养护。为加快模板周转,腾出场地,要昼缩短就地养护时间。在砌块能搬动时,可将其移至堆场,码垛养护。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气温为15℃时,h可以码垛,18d允许出厂;平均气温为25℃时,养护24d即可码垛,14d左右可以出厂;平均气温为35℃时,养护16h即可码垛,10d左右可以出厂。气温较低的季节利用蒸养室在50℃左右,蒸养7-8h,可直接码垛。一般采用人工码垛,码垛高度小于1.8m。
养护场地要平整。如采用露天养护,应在成型后3-4h时淋水1次,并在毛坏上覆盖塑料布。
2.5检测
产品出厂前应随机取样,对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厂。
另外:
传统的黏土砖的生产流程
http://www.brick.energytek.com.tw/c-main.htm
F. 哪个朝代开始烧红砖
红砖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捏练后以人工或机械压制成型,经干燥后在900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由古罗马人发明。现在欧洲很多留存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屋顶和墙面都有红砖的影子。
在我国古代,烧砖工艺在战国以前已经成熟,不过那时因为等级制度不能烧红砖,必须在烧成红砖后再加一些工序变成青砖方可。
到了清末民国,我国民间才有烧红砖的历史。
G. 砖是如何发明的
石料少,采石难,民居不能用石料。但是,随着原始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房专屋的规格在提升。最早的民属居开间小,低矮,用料可以差些。如河北武安县的磁山遗址的先民住在圆形或椭圆形的半地穴式建筑中,面积只有六七平方米,但经过二三千年的发展,人类的居室普遍增大到20来平方米一间,房屋的高度也提高了不少。于是,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提高了。可以说,砖的发明是应运而生。
也许是偶然的发现,也许是受了制陶技术的启示,到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先民们发明了土坯砖,发明了烧制红砖。
H. 我国烧砖历史是哪个朝代开始的
砖与烧制陶器的方法差不多,我国早在80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就会烧制陶器了,至迟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我国就能烧制建造房屋宫殿用的砖瓦了。
I. 红砖的烧制过程及有几种方法还有怎样烧制红砖
选土。沙土不行,最好是粘土。
将土地灌溉,土用手能握成团即可。挖掘机或铲车等
装上拖拉机,拉到制坯台。
煤灰或炭泥,混入土中(加内燃)。纯土烧制的砖耐压力达不到,属于老白坯。早已淘汰
J. 红砖是谁最先发明出来的
古代罗马人发明了砖窑烧制红砖的技术,中国则是从唐朝开始流行使用烧制砖来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