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防风眼镜的发明

防风眼镜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5 03:46:10

Ⅰ 人类发明电脑护目镜的原因

保护眼睛。电脑屏幕尤其是早期的电脑屏幕带有辐射,看时间长了引起眼部疲劳不适等症状,所以才有人发明护目镜

Ⅱ 还有人有防风眼镜吗

专家介绍,质地优良的镜片,应具备以下特点:无波纹、无瑕疵,配戴眼睛不会感到疲劳。街边小摊,小贩的眼镜片,大多是塑料镜片,较玻璃镜片是易产生划痕,最好不用。加之有些太阳镜的镜片没有磨平,消费者戴上之后,会产生看物不清晰、物品变形,引起视疲劳等现象。时间一长,不仅会影响眼睛视力,还可能染上白内障等病。
消费者最好到正规的有保障的眼镜店中购买太阳镜,并且留意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和售后服务。在挑选太阳镜时关键看镜片是否平。检测方法很简单,只需手拿太阳镜,放在一尺之外,透过镜片观察对面物品,随着眼镜的垂直水平移动,如果物品不扭曲,镜片就是平的,反之则不平,不平的眼镜会使人产生头昏、难受的症状。另外,建议消费者在挑选镜片时尽量选用灰色、茶色、绿色,因为这几色镜片遮光效果好。
此外,还要检查镜框两臂宽度会不会妨碍侧向视野。优秀质地的合成树脂框,通常宽度不妨碍侧面视野,看着清楚,戴着舒适。

正确选用太阳镜,有利于眼睛健康
一、选购常识
根据各自的喜好和不同的用途来选择太阳镜,但最根本的是要从保障配戴者的安全及视力不受到损伤的基本原则出发。减少强光刺激、视物清晰不变形、防紫外、对颜色识别不失真、准确辨识交通讯号,应该是太阳镜的基本功能。若上述功能有缺陷,轻则起不到太阳镜的作用,重则会产生头晕、眼睛酸胀等不适应症状,所以在选择太阳镜时,不能只注重款式,而忽视其内在质量。
消费者在选购太阳镜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自己选购太阳镜的目的
目前在市场销售的太阳镜主要有二种类别,一类是“遮阳镜”,人在阳光下通常要靠调节瞳孔大小来调节光通量,当光线强度超过人眼调节能力,就会对人眼造成伤害。遮阳镜能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以减轻因眼睛过度调节造成的疲劳或由强光刺激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浅色太阳镜”,也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品种,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当阳光不强烈的时候也可使用。浅色太阳镜由于其色彩鲜艳、丰富,款式新颖、多样,受到了年轻人的宠爱。对于这一类产品,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解,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长期配戴某些色彩的眼镜会导致人眼疲劳,如果配戴者误把这类眼镜也当遮阳镜用,不但起不到遮阳的效果,还可能损伤人的眼睛。
我们要选购太阳镜,首先要确定自己选购的目的是为遮阳、还是为了搭配服饰、起装饰作用?除了遮阳以外,是否还有防紫外功能方面的要求?对镜片的安全性能有无特殊要求?只有明确这些目的,再结合款式和戴在本人脸部的实际效果,才能购买一副合适的太阳镜。
2、学会看懂产品标识
一副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的太阳镜,并不一定具有防紫外或抗冲击等附加的防护性能。只有当产品上有明示性能时,才会对这些指标进行考核。
a) 有关防紫外功能的标识
紫外线是指波长在200nm~380nm之间的太阳光线,包括三类:UVA波段为315nm~380nm,UVB波段为280nm~315nm,UVC波段为200nm~280nm。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290nm~2000nm)中紫外线约占13%,其中UVA占97%,UVB占3%,UVC接近于0。紫外线对人眼的损伤主要决定于紫外线的波长、辐射时间和辐射强度以及人眼自身防卫机制的强弱,角膜、晶状体是最常受到紫外线损害的眼部组织,日光性角膜炎和角膜内皮损伤、日光性白内障是与之最相关的眼部疾病。为了保护眼睛的健康,可以选择具有防紫外功能的太阳镜,尽量消除380nm以下的紫外线。选购时应特别注意玻璃镜片的防紫外功能,从抽查统计情况来看,玻璃片很难完全达到防紫外的要求。
b) 有关安全性能的标识
具有安全防护性能的太阳镜,其镜片采用诸如PC片等抗冲击的材料制作,在标签和说明书上往往会标上“有抗冲击性能”、“通过美国FDA认证” 、“符合欧美最高标准”等等,如果产品能达到标识上的要求,对于摩托车手、驾驶员等对安全性能有特殊要求的消费者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应索取完整的包装,并将其保存好,这些是制造厂对产品性能的承诺。或让商家将这些附加的防护功能注明在发票上,一旦发生纠纷,就不至于因缺乏证据而被动。
c) 镜片颜色深浅要符合使用目的
镜片颜色深浅的选择,应视所需活动的场所而定,针对不同的光源和场合,镜片的颜色会影响遮光效果。要使太阳镜能有效遮挡夏季强光,眼镜的颜色应有足够的深度,但骑车或驾车者,不要选择颜色太深的镜片。
二、鉴别常识
消费者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简单地辨别一下镜片的内在质量:
1、镜片的度数应满足对平光镜片的要求,并且不应有影响视力的光学疵病。简便的鉴别方法为,可将太阳镜置于眼前,透过镜片观察远处目标,如窗框或门框等,再将眼镜上下前后移动,目标不应有摆动及波浪形变形。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太阳镜镜片表面的灯管影像,移动太阳镜使灯管影像出现在镜片的不同部位,灯管影像不变形为最佳,目前市场上的偏光太阳镜,大部分是使用厚度为0.7mm的树脂偏光镜片,由于镜片薄,在装配中很容易产生变形,选购时应特别注意。
2、镜片的颜色不能偏,应使周围环境的颜色不失真。在没有配戴太阳镜前,先观察红、绿、黄等颜色的物体,然后戴上太阳镜,观察同样的物体,两次观察的颜色不能偏色,否则会降低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能力。对于镜片为彩色的太阳镜特别应注意此项的鉴别。
三、使用常识
太阳镜配戴不当易患眼疾,阴天和在室内没有必要戴太阳镜。有些人不分场合,不论太阳光强弱,甚至在黄昏、傍晚以及在看电影、电视时也戴着太阳镜,这必然会加重眼睛调节的负担,引起眼肌紧张和疲劳,使视力减退、视物模糊,严重时会出现头晕眼花、不能久视等症状。对于视觉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的婴儿、儿童等不宜配戴太阳镜。
除了玻璃片的太阳镜外,其它的太阳镜镜片材料耐磨性不高,使用者应经常注意太阳镜的表面情况,当磨损影响清晰度时,应及时更换。

Ⅲ 护目镜的制造材料

这种镜片在制造时,在一般光学玻璃配方中再加入了一部分金属氧化物,如铁、钻、铬、锶、镍、锰以及一些稀土金属氧化物如和钕等。这些金属氧化物能使玻璃对光线中某种波段的电磁波作选择性吸收,如铈和铁的氧化物能大量吸收紫外线。采用这种玻璃镜片可以减少某些波长通过镜片的量,减轻或防止对眼造成伤害。不同颜色的防护镜片可以吸收不同颜色为主的光线。 这种眼镜分两大类,一为吸收式,一为反射式,前者用得最多.
镜片毛片一般均为圆形,规格以其直径表示,单位为mm,有φ48、φ50、φ52、φ56、φ60、φ65、φ70等。最常用的为φ56、φ60、φ65三种规格。由于大镜框的流行,使φ70等大尺寸镜片的使用有所增加。

Ⅳ 电脑护目镜是谁发明的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

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

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最早发明了近视眼镜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

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向左转|向右转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

然而,与此同时,将透镜装入框中的放大透镜用于阅读已经在欧洲和中国出现了。

关于眼镜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中国传入欧洲一直存在着争论。

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

宋朝之前中国已经出现眼镜雏形。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

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

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

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4)防风眼镜的发明扩展阅读:

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等。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及散光眼镜四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

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虽然近年隐形眼镜及激光矫视手术越来越普及,但眼镜仍然是最普遍的矫正视力工具。

中国的姑苏(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苏州生产眼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我国的眼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明代崇祯初年(西元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于是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

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

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效果丝毫不差,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自主验光配镜的开始。

镜架文化也是体现在材料质量的高低,镜架外形、颜色、装饰的精美程度,以及图文含义等方面。古代的镜架上往往刻有福、禄、寿、财等花纹图案,体现着“福在眼前”、“福寿双全”、“官运亨通”、“四季发财”等价值内涵。

同时,梁架上往往还雕刻着店名、字号、人名、含金量等。依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帝王、达官贵人所用镜架多用金、银、玳瑁、象牙等贵重材料,而普通百姓所用眼镜多用铜、铁、钢、木等材料。

眼镜的梁架图案,由最初的拱桥形、门字形、城门洞形、弧形,逐渐过渡到一字形、竹节形、上下翻梁形等;梁卡、边卡、由云纹形、猫头形、虎头形过渡到鹰头形、二点形、梅花点形等形状。

现代镜架在古代镜架文化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从设计到装饰,花纹图案以及色彩上,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新的价值观和美学观。

从镜片的功能上讲,它具有调节进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视力,保护眼睛安全和临床治疗眼病的作用。对屈光异常引起的儿童斜视和伴有头痛的屈光异常患者,配戴眼镜后均可治疗。

而眼镜架的功能,除其为镜片配套构成眼镜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还具有美容、装饰性。现代流行者强调,眼镜要有与时代人的面部化妆及服饰的和谐,反映社会阶层高、学问高雅、时尚等等象征。

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力保健工作的开展,眼镜在人们生活领域中将要发挥重要作用。”专家说,摘镜对不少人来说也算是“刚需”,所以他们不会因为某些言论就彻底放弃手术,相反,会花更多精力去考察,去寻找解决办法。

27岁的孙先生打算过完年回南京把手术做了,但蔡瑞芳“封刀”的消息就给他当头一棒,孙先生一直关注事情的发展,直到后来蔡瑞芳自己出来解释“被误解了,不继续做LASIK并不是因为认为LASIK有潜在危险或是有问题,而是有其他的考量。

LASIK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近视手术,能够非常精确地矫正近视者的度数,孙先生更坚定自己要手术的决心。

Ⅳ 眼镜架发展历史

眼镜是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而制作的简单光学器件。由镜片和镜架组成。矫正视力用的眼镜有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老花眼镜以及散光眼镜四种。保护眼睛用的眼镜有防护镜、防风镜和太阳镜等。

眼镜即是保护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种美容的装饰品。从镜片的功能上讲,它具有调节进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视力,保护眼睛安全和临床治疗眼病的作用,对屈光异常引起的儿童斜视和伴有头疼的屈光异常患者,配戴眼镜后均可治疗。而眼镜架的功能,除其为镜片配套构成眼镜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还具有美容、装饰性。现代流行者强调,眼镜要有与时代人的面部化妆及服饰的和谐,反应社会阶层高超、学问高雅、时尚等等象征。

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力保健工作的开展,眼镜在人们生活领域中将要发挥重要作用。

【培根与眼镜】

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眼镜的起源和发展】

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以免受频繁换两副眼镜的折磨。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今仍是个谜,但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清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Ⅵ 平光眼镜和平光电脑护目镜是谁发明的

关注
眼镜是由谁先发明的,是由欧洲传入中国还是由中国传入欧洲?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是从中国传到外国的,在中国眼镜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变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文化遗产之一。

关于透镜和眼镜的历史,我们可以从战国时期,墨子l5卷中已经记载墨子很多有关光和对平面锤、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论达。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发现了月亮的盈亏和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借助透镜。
中国最古老的眼镜是用水晶制成的,做成圆形单片镜,最初这种水晶片不是用来矫正视力的,而是用来治疗“去赤眼”即红眼睛病的,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有水晶的医疗作用“去赤眼”。在古时候中国人都在拼命的读书,“家无读书郎,功名何处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书去赶考才有出人头地,才有出路,才能读书当官。由是就挑灯夜读,凿壁偷光等等手段都来了,这股拼命劲就像现在参加高考一样。读书读的眼睛都红了,视物也不清晰了,于是家长着急了,家庭条件差点的用冷水洗洗眼睛去去火气,家庭条件富裕点的就去珠宝店,订制二片水晶片去去心火医医红眼病。珠宝店的伙计天天被东家(老板)呼来呼去的使唤,心里挺烦,工作起来有抵触情绪,一不小心把平面水晶片平磨成凹面水晶片。读书郎来取水晶片,往眼上一贴凉悠悠的眼睛挺舒服的,往远处一看,咦,眼睛视物不迷糊了,远处物境也清晰了,这样第一副近视镜就这样在无意中诞生了。

Ⅶ 眼镜的历史

【简介】

眼镜是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而制作的简单光学器件。由镜片和镜架组成。矫正视力用的眼镜有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老花眼镜以及散光眼镜四种。保护眼睛用的眼镜有防护镜、防风镜和太阳镜等。

眼镜即是保护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种美容的装饰品。从镜片的功能上讲,它具有调节进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视力,保护眼睛安全和临床治疗眼病的作用,对屈光异常引起的儿童斜视和伴有头疼的屈光异常患者,配戴眼镜后均可治疗。而眼镜架的功能,除其为镜片配套构成眼镜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还具有美容、装饰性。现代流行者强调,眼镜要有与时代人的面部化妆及服饰的和谐,反应社会阶层高超、学问高雅、时尚等等象征。

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力保健工作的开展,眼镜在人们生活领域中将要发挥重要作用。

【培根与眼镜】

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眼镜的起源和发展】

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以免受频繁换两副眼镜的折磨。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今仍是个谜,但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清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Ⅷ 眼镜的起源

眼镜的雏形始于东汉水晶凸面镜,江苏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里,出土了一只小巧玲珑的水晶放大镜。它是水晶凸面镜,圆形,并镶嵌在一个指环形的金圈里,它能使物体放大五倍。

刘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由此可见早在东汉初年,中国的造镜技术和工艺就已经十分高超了。这为眼镜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宋时期,管监狱的小吏史沆,首先发明了成形眼镜。外形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材料是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之类。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是13世纪末来到中国的。后来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

由此可知,在中国的元朝初年,眼镜就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他于1295年才返回自己的国家,而他的父亲尼克罗·波罗、叔父马菲欧·波罗却早在1269年之前就来到中国做贸易。他的父亲和叔父早在那时就已经把这种东西带回了意大利。

(8)防风眼镜的发明扩展阅读

眼镜的作用

1、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

近视眼因为远方的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造成视远物不清楚,而配戴了近视镜后,就可以获得清晰的物像,从而使视力得以矫正。

2、戴眼镜可以减轻视疲劳

近视而不戴镜,必然导致眼镜极易疲劳,其结果只能是促使度数日益加深。正常戴镜后,视疲劳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3、戴眼镜可以预防治疗眼外斜

近视眼视近时,眼的调节作用减弱,时间一长眼外直肌作用超过内直肌,就会引起眼位外斜。当然,近视伴外斜,仍可通过近视镜矫正。

Ⅸ 关于防风眼镜的选择

  很多骑车的朋友,光线充足的时候可配戴太阳镜防止沙尘,但是阴天起风沙的时候配戴太阳镜会影响能见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无色透明的防风眼镜成为了阴天起风沙时候的首选眼镜。但市场上的防风眼镜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选择防风眼镜成了我们关注的话题。下面就让小编为您支招,教您如何选择防风眼镜。
 

  1、 选择防风镜镜片材质
 

  一般选购一副防风镜至少要100元或以上,市场很多30元、40元的产品都是采用塑料镜片制成,故售价低廉。但是长期配戴塑料镜片,对眼镜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塑料的气味容易刺激眼角膜,从而引发流泪、红痛、急性充血等症状。合格的防风眼镜的镜片应该采用的镜片为PC宇宙片,具有抗冲击性强,轻薄,韧性好等特点。如发生意外,不易呈尖锐状碎裂,可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眼镜。也有用光学CR-39材料制成的,优点是光学性远远高于PC宇宙镜片,但耐冲击性不强,考虑到使用者的针对人群,还是PC镜片在此领域更胜一筹。
 

  2、 防风镜密封胶圈的选择
 

  一副好的防风镜都是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的密封胶圈,不但能更亲近人体皮肤,还可有效的防止沙尘透过缝隙进入眼内,配戴舒适。现市场上多数产品都采用硅胶材质制成,造价低廉防风镜的产品采用的是塑料,容易氧化、变硬,不能牢固的贴合皮肤并造成压痕。长期配戴容易磨损皮肤。
 

  3.防风镜镜框选择
 

  防风镜整体材质尽量选择树脂或TR-90的,尽量避免选择金属的,如果行车发生撞击容易造成对面部的伤害。镜框的固定方式以松紧带为佳。

Ⅹ 问两个惊天动地的问题:1、眼镜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麼呢 2、世界上第一个知道牛奶可以喝的人,到底对牛

1镜还没有发明之前人类还不知道有这一类生物,在发明了眼镜之后,才根据眼镜叫这类生物眼镜蛇,。
2挤、牛、奶

阅读全文

与防风眼镜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