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昉的绘画有什么艺术特色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周昉的绘画艺术特色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昉擅长的画科不及其师张萱广博,他长于仕女画、肖像画和佛像画,仅限于人物画中的各个分支。但周昉有许多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他创制出体态端严的“水月观音”,将观音绘于水畔月下,颇有艺术魅力。这不仅为画工所仿,而且也成为雕塑工匠的造型样式,流传极广。更重要的是,后人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并立,合称“四家样”,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样式,为历代画家所推崇。
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别创一体。周昉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
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B. 周昉的作品有哪些
有《浑侍中宴会图》、《刘宣武按舞图》、《独孤妃按曲粉本》、《仲尼问礼图》、《降真图》、《五星图》、《扑蝶图》、《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调琴啜茗图》、《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卷、《妃子数鹦鹉图》等72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以及诸位真人、文宣王十弟子的画像等等,共有许多幅。
C. 周昉的个人简介
周昉 ,字晦叔,生卒年不详,周钦之曾孙。
谱载:昉为南宋宁宗嘉定时,官至兵部侍郎,告致仕,讲学桂庄书院,与湖南提刑张声远,知军史弥宁时常来往,俱有诗题刊石……端平年间(1234年)忽坐诬削籍,累及宗族。
D. 周昉的绘画代表作品有哪些
周昉也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作品和在他前后同流派的仕女画大大推动了贵族的绘画的进步。周昉出身于贵族,绘画曾受张萱影响。他的肖像画颇能传神。
有一次,他和另一位画家韩幹同时为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画像,画完后,众人连连赞赏,分不出高下。郭子仪的女儿看了,说韩幹的画“空得赵郎状貌”,而周昉则“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性情笑言之状”。
周肪出身豪门显宦,本人又先后任过越州、宣州长史。平素往来卿相间,熟悉并喜爱上流贵族社会生活,他的大部分作品皆是描画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代表作有《戏婴图》、《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近百件。
周昉笔下的仕女形象,脸颊丰腴、圆润,体态丰肥健美,浓纤疏淡表现得恰如其分。设色艳丽浓郁,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运笔圆浑略带方劲,笔迹细腻犹如屈发,与盛唐吴道子的奔放完全不同,这也是时代氛围不同而形成的特征。
周昉的《戏婴图》被视为“神品”,成为收藏家竞相争夺的对象。他雕塑的《水月观音》也为当时和后来者纷纷模仿,被称为“周家样”。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
E. 急!求助周昉、张萱的作品特点、风格!
张萱:画风:工整而妍巧,肥硕而浓丽。点缀景物亦穷其妙,特别在揭示人物的内心心理状态方面尤为突出。《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风格: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颇具风姿,成功地提示仕女的内心精神世界《簪花仕女图》和《执扇仕女图》
F. 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 ”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 ”。
水月观音之体,周家样
G. 周昉与“周家样”有什么艺术影响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他活跃于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在位时期,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和人物画家。他出身显贵家庭,其兄周皓是一位有战功的将官。他曾先后担任越州、宣州的长史。周昉的官宦生涯和贵族地位使他长期悠游于贵族子弟间,因此有机会接接触张萱的绘画主题。周昉画风与张萱非常相似,以至于后人要从周昉不在仕女耳根敷染朱色这一“小异”来区别两人的作品。事实上,周昉还有许多张萱所没有的创新。
周昉擅长的画科不及张萱广博,他长于仕女画、肖像画和佛像画,仅限于人物画中的各个分支,但他有许多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周叻作画非常认真,据说创作时他不停地思考,以至于在梦中见到了所求的形象。周昉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也就是将观音绘于水畔月下,很有艺术魅力。这不仅为画工所模仿,而且也成为雕塑工匠的造型样式,流传极广。更重要的是,后人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并立,合称“四家样”,成为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样式,为历代画家所推崇。
周昉的人物画十分出色,写实技巧相当高。他的作品气韵生动,妙于以形传神,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历(766~779年)初年,尚书令郭子仪请人为他的女婿赵纵侍郎画像,先请著名画师韩A,画完之后,大家都认为形象逼真,赞不绝口。又请长史周昉画了一张,大家又齐声称妙。二人当时都颇有名气,郭令公将两张画像并挂于墙壁上,反复比较,一时难以决定二者的优劣。这时正好赵夫人回家探亲,令公问她此画何人,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赵郎。再问她哪一幅画得逼真,她说两画都相似,后画者为佳。又问其所以,赵夫人说:“前画空得赵郎状貌,后画兼其神思、情性、笑言之姿。”由此,郭子仪才决定了以周昉画为优,送给周昉锦彩数百匹。这个故事说明,在人物写真上,韩A只得其形似,而周昉却能得其精神实质姿质,画技更高一筹。它反映了周昉能够入微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以形传神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周昉还十分注重听取下层民众对其画的意见。他曾在长安通化门外新修的章明寺画壁画,画就草稿以后,京城人士来观者数以万计,并纷纷提出意见。有人说好,有人指出缺点,周昉虚心倾听,经过了一个月的修改,使公众完全满意,而被推为当时第一。
周昉不仅在肖像画上挖掘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更悉心于将宫中各类仕女的心态微妙地展示在绢上,如忧郁、感伤、悲叹、惆怅和怨情等,概括地表现出经过“安史之乱”后,唐宫仕女们颓唐的精神状态。这也是走向下坡路的大唐帝国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周昉的忧患意识和对被幽禁于深宫的宫妃们的同情,深化了仕女画的主题。张萱与周昉分别生活于“安史之乱”前后,时代的差异必然会在他们的仕女画中的女性精神面貌上有所反映。
周昉的仕女画代表了中唐仕女画的主导风格。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体态丰厚,曲眉丰颊,以肌肤丰满为美,所着衣冠全是贵妇之妆,衣裳用笔简劲,色彩柔丽,反映了宫中仕女单调寂寞的生活,如扑蝶、抚筝、对弈、挥扇、演乐、欠身(打哈欠)等。北宋《宣和画谱》记录了他的72件画迹,均已湮没于世。遗憾的是,没有周昉的摹本传世,但有一些古画相传为他的名作,如《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和《调琴啜茗图》卷,代表了周昉独有的绘画特征。
周昉的艺术影响是通过“周家样”传播于后世的。他的仕女画被当时的批评家论作“画仕女为古今之冠”。晚唐的仕女画家们几乎都处于墨守“周家样”的阶段,“周家样”独步晚唐仕女画坛。“周家样”的艺术影响早在唐代已超出了中国本土,它的艺术魅力为邻国新罗的画家所倾倒。贞元年间以来,很多新罗人曾到周昉活动过的江准一带以善价求购周昉的画迹。“周家样”不仅影响到新罗的人物画,而且漂洋过海至东瀛,波及日本奈良时代的佛教造像,如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吉祥天女像》。这个时期日本仕女画的造型便是直取“周家样”之形,如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鸟毛立女屏风》等。
H. 周昉的介绍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别创一体,有“周家样”之称。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I. 历史上“周昉改画”有着怎样的典故
周昉,字仲朗,京兆(今长安)人,出身官僚家庭,好属文,善画,尤以仕女画闻名于时。其兄周皓善骑射,因随哥舒翰征吐蕃有功,授执金吾(皇家卫队长)。一次,周皓奉命监修章敬寺,德宗召皓云:听说你弟弟周昉善画,朕打算召他来画章敬寺神像,卿可先同他打个招呼。经数月,周昉果然被召到章敬寺来画神像。周昉画神像之际,都城的人争相来参观,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他边画边听,凡他认为有益的议论,随时改正,待是非语绝,方才定稿。时人“无不叹其精妙,为当时第一。”正因为他对艺术创作如此严肃认真,所以才能取得划时代的成就。又有一次,郭子仪请韩杍为女婿赵纵画肖像,看的人都夸画得好。后又请周昉为赵纵画像,画得也很好。郭令公分不出高低,就把两幅画像列置坐侧,请别人帮助比较。因赵夫人(即令公之女赵纵之妻)回家探亲,令公问她,两画画的是谁?对曰赵郎。又问哪一幅画得最像?答曰两幅画得都像,但后画得更好。再问为什么?答曰:“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者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这说明,周昉画人物,不仅注意描绘外形,更注意神态刻画。流传至今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其人物动态之细微,表情之含蓄,色彩之丰富和谐,都是别人难以达到的。难怪时人称赞他的仕女画“为古今冠绝。”
周昉画仕女,因风格独特,技艺高超,影响巨大,被视为“周家样”,而“妙创水月之体”(即水月观音)则更是典型。但这水月观音究竟是什么样子,因没有直接的实物,难以详说。不过白居易有一首题周昉《画水月观音赞》诗可作参考:“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相,万缘皆空。弟子居易,誓心归依,生生劫劫,长为我师。”参照敦煌晚唐壁画以及榆林窟西夏壁画、元牧溪所画《水月观音》样式大体是一样的,观音身披半透体纱衣,坐水旁巨石上,石上竖一净瓶,一轮明月作背景,观音神态安详。确如白居易所说,“一睹其相,万缘皆空。”可见周家样影响之深。更有甚者,周昉的绘画还闻名海外,贞元末(805)新罗国人在江淮间以高价收购周画数十卷,持往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