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原子弹的发明阅读答案

原子弹的发明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1-08-05 00:43:57

Ⅰ 原子弹是如何发明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从1939年起,由于法西斯德国扩大侵略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难。 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 正当这一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
1940年夏天,德军占领法国。法国物理学家J.-F.约里奥-居里领导的一部分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英国曾制订计划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J.查德威克为首的科学家小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J.R.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在美国,从欧洲迁来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首先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奔走推动,于1939年8月由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第32届总统F.D.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才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但开始只拨给经费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才扩大规模,到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的庞大计划,直接动用的人力约60万人,投资20多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 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制造原子弹,既要解决武器研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还要能生产出必需的核装料铀235、钚239。天然铀中同位素铀235的丰度仅0.72%,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以上。当时美国经过多种途径探索研究与比较后,采取了电磁分离、气体扩散和热扩散三种方法生产这种高浓铀。供一颗“枪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高浓铀,是靠电磁分离法生产的。建设电磁分离工厂的费用约3亿美元(磁铁的导电线圈是用从国库借来的白银制造的,其价值尚未计入)。钚239要在反应堆内用中子辐照铀238的方法制取。 供两颗“内爆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钚239,是用3座石墨慢化、水冷却型天然铀反应堆及与之配套的化学分离工厂生产的。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当时的工程规模。由于美国的工业技术设施与建设未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又掌握了必需的资源,集中了一批国内外的科技人才,使它能够较快地实现原子弹研制计划。
德国的科学技术,当时本处于领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国在核技术领域的水平与美、英大致相当,但后来落伍了。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E.费密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A.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原子弹,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国有不少知道“曼哈顿工程区”内幕的人士,包括以物理学家J.弗兰克为首的一大批从事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城市。当时,日本侵略军受到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有力打击,实力大大削弱。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进攻,又几乎全部摧毁日本海军,海上封锁使日本国内的物资供应极为匮泛。在日本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美国仍于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有的两颗原子弹。
苏联在1941年6月遭受德军入侵前,也进行过研制原子弹的工作。铀原子核的自发裂变,是在这一时期内由苏联物理学家Г.Н.弗廖罗夫和Κ.А.佩特扎克发现的。卫国战争爆发后,研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学家И.В.库尔恰托夫的组织领导下逐渐恢复,并在战后加速进行。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原子弹试验。1950年1月,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下令加速研制氢弹。1952年11月,美国进行了以液态氘为热核燃料的氢弹原理试验,但该实验装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1953年8月,苏联进行了以固态氘化锂6为热核燃料的氢弹试验,使氢弹的实用成为可能。 美国于1954年2月进行了类似的氢弹试验。英国、法国先后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进行了原子弹与氢弹试验。
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原子弹。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959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中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Ⅱ 原子弹是怎样发明的

1938年12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的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经过6年试验,把铀原子分裂成功。裂变反应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找到了释放原子能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链式反应,不断供给核分裂所需要的大量中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丹麦的伟大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逃出纳粹统治的同事中获悉裂变反应的消息。1939年初,波尔前往美国,把这项消息告诉美国的科学家。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等人,意识到可能利用核裂变制成有空前破坏力的原子弹。

第一颗作战原子弹爆炸

1939年夏天,西拉德等人得知德国科学家开始讨论利用原子能和禁止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铀矿石的消息,非常担忧。西拉德在拜访了罗斯福总统的好友和私人顾问、经济学家萨克斯以后,又和爱因斯坦会晤,请爱因斯坦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上签名,信由萨克斯转交给罗斯福。这封信阐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萨克斯在白宫和罗斯福共进早餐的时候,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拿破仑由于没有支持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因此错过了用潜水艇装备法国海军打败英国的机会。罗斯福给萨克斯的论证打动了,决定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一处隔离地区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这颗炸弹的暗码叫“胖子”。试验结果比预料更为成功。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丢下第一颗作战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丢下第二颗。

Ⅲ 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邓稼先阅读答案

1.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对于这些,有一个人,很清楚却又不太明白”的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次写到邓稼先的父亲,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邓稼先终成一代原子弹之父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交待主人公邓稼先研制原子弹的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生历程。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为下文作铺垫。(意对即可)
2.学识渊博的杨振宁很清楚年轻的新中国自主研发原子弹面临的种种艰辛,而对于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又难以想象,借此说明邓稼先的贡献巨大。 (意对即可)
3.(1)说明邓稼先受到父亲良好的影响,为他日后在原子弹研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和人格基础;
(2)父子二人相互映衬,使邓稼先的学品人品得以更鲜明、更丰满的体现。(意对即可)
4.(1)坚实的学问是根基。邓稼先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学师从名家,留学美国,勤奋攻读,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2)崇高的爱国情感是动力。邓稼先撕踩日本旗、学成归国、临终不忘祖国核事业等都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他坚持不懈的原动力。
(3)无私的献身精神是支柱。二十八年隐姓埋名,不顾个人安危进入核试验现场寻找原因,没有无私的献身精神是不可能的。
(4)持之以恒的攻关是保证。面对原子弹研究一片空白的情况,邓稼先率领科研小组经过多年的发奋攻关,才敲开了原子弹设计的大门。 (言之有理即可)

Ⅳ 罗伯特 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实用文阅读答案

看不懂问题...

Ⅳ 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的发明的哪一年发的(急)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抄弹成功爆炸

1960年,苏联袭撤走所有专家。历史,注定了中国的尖端科技事业只能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路。
1961年7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自力更生发展原子能的决定。
“娃娃博士”邓稼先带着从各地调来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从最基础的3本书学起。1960春天,在北京北郊的灰楼里,邓稼先率领的理论设计队伍用4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运算,装计算稿纸的麻袋堆满了房间。
为给原子弹轰爆实验提供炸药部件,著名金属物理学家陈能宽率领30多人的攻关小组,利用一台普通锅炉浇铸部件,马粪纸当作药模,一把双层结构的铝壶当作容器。为了使炸药部件密度均匀,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手工搅拌,有毒的粉尘和蒸汽充满整个帐篷……
创业异常艰难。然而,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压倒会战大军。1964年的深秋时节,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面对大漠戈壁上的擎天云团,一位政治家断言,那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像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Ⅵ 原子弹发明后爱因斯坦说了什么

当美国在日本投下两个原子弹的时候,爱因斯坦曾经痛心疾首的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事实上,当初美国准备的原子弹的时候,爱因斯坦曾经去阻拦过,但是没有成功。

科学家的想法是单纯的,他们只会做研究却也不会想着用这些武器去制造伤亡,当初,爱因斯坦在德国被纳粹迫害,被逼无奈去往美国,随后在美国的安排下开始研究核武器。

而当初爱因斯坦愿意为美国而研究核武器,也是因为考虑到德国已经在研究了,若是美国也拥有核武器,则可以互相制衡,使得德国不敢使用核弹,因此爱因斯坦从未也想过,会在战争中用上核弹,看到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伤亡,作为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自然会不安心。

拓展资料:

爱伊斯坦自己承认憎恨战争,在二战时反对德国纳粹主义,当时的德国科技很发达,许多科学家都出自德国,以工业为基础的军工业需要高科技的支持,况且德国向来对闪电战情有独钟,所以德国在军备质量上一点也不落后,当时的U型潜艇以及二战末期姗姗来迟的“德国领空救星”——He—178喷气飞机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当时的反法西斯阵营急切需要一种压倒性的武器来压制法西斯力量!相对论的提出为原子弹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应该是抱着“以暴力达到和平”的希望吧,所以为美国研制原子弹。

Ⅶ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小故事阅读答案 急急急急急急急!!!我在线等!!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阅读全文

与原子弹的发明阅读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