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出现在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哈拉帕人已经有了哪些成就
古印度时期的哈拉帕文化属于青铜器文化时代,大约指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700年这一时期。这时哈拉帕已出现早期奴隶制城市文明,哈拉帕人已学会进行各种金属的冶炼和制造各种生产工具,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建筑技术已达到很高程度。城市中有象征政治和宗教的城堡,还有大砖砌成的城墙,城墙外有壕沟,城内有浴池、粮仓、居民住宅等。
㈡ 哈拉帕文化"指的是公元前几世纪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350——前1750年)的文化。因1922年起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以及旁遮普省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座典型越市遗址而得名。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为印度河文明。
两城面积均约 2.5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4万,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西城相距约400英里,形成印度河上下游的两个文化中心,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城市国家。当时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种植小麦、大麦、棉花和胡麻等,并能制造铜器和青铜器,如斧、镰、锄头、剑头和矛头等。在修建灌溉渠道、制陶和纺织业等方面也有较高水平。能够用八进位制计数。历法是30天为1月。从居住条件看,阶级分化十分明显,为原始社会已解体、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一般认为创造这种文化的是达罗毗涂人。
哈拉帕文化的发现使印度文明史的开端从雅利安人的入侵向前推移了1000多年,从而使印度河流域被列入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
问过了.....
http://..com/question/18996939.html
http://..com/question/18996939.html
㈢ "哈拉帕文化"指得是公元前几世纪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350——前1750年)的文化。因1922年起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以及旁遮普省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座典型越市遗址而得名。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为印度河文明。
两城面积均约 2.5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4万,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西城相距约400英里,形成印度河上下游的两个文化中心,为两个彼此独立的城市国家。当时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种植小麦、大麦、棉花和胡麻等,并能制造铜器和青铜器,如斧、镰、锄头、剑头和矛头等。在修建灌溉渠道、制陶和纺织业等方面也有较高水平。能够用八进位制计数。历法是30天为1月。从居住条件看,阶级分化十分明显,为原始社会已解体、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一般认为创造这种文化的是达罗毗涂人。
哈拉帕文化的发现使印度文明史的开端从雅利安人的入侵向前推移了1000多年,从而使印度河流域被列入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
㈣ 哈拉帕文化是指什么
哈拉帕文化属于青铜器文化时代,大约指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700年这一时期。这时哈拉帕已出现早期奴隶制城市文明,哈拉帕人已学会进行各种金属的冶炼和制造各种生产工具,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建筑技术已达到很高程度。城市中有象征政治和宗教的城堡,还有大砖砌成的城墙,城墙外有壕沟,城内有浴池、粮仓、居民住宅等。
㈤ 哈拉帕文化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关于哈拉帕文化的起止时间,说法不一。据M.惠勒的考古断年定为公元前2500年至前1750年。另据D.P.阿格拉瓦尔把考古和碳—14定年相结合,断定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㈥ 哈拉帕文化的中心是哪里
哈拉帕文化的中心是雄伟、庄严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它们是上古印度文明的见证。哈拉帕城址位于旁遮普地区拉维河(印度河的支流)的左岸,摩亨佐—达罗城址位于信德省(今巴基斯坦境内)的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的右岸。两座城市大小相等,周长大约都有4.8公里,城市由位于高岗上的卫城(统治者的居住区)和较低的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
㈦ 印度哈拉帕文化的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哈拉帕文化的兴起的原因是它早早开始了海外贸易,通过海路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流域以及西方国家进行交往,出口的商品有木材、棉花、香料、象牙、珠宝等。进口的商品有铜、银、宝石、大麦、食油和羊毛纺织品,城市的文明和商业贸易使印度河流域出现最早的一批城市,并出现了早期奴隶制社会制度。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古印度不像那两个地区那么富裕。
㈧ 创立哈拉帕文化的人是达罗毗荼人么
达罗毗荼人:又称德拉维达人
㈨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
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明。从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于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又称哈拉帕文化。
遗址 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是该文明的两座典型城址,都已具备较大规模。摩亨佐达罗城址位于巴基斯坦信德邦拉尔卡纳,哈拉帕城址位于印度旁遮普邦拉维河左岸。两城面积均约2.5平方千米,人口估计各为3~4万,可能是两个独立国家的都城或城邦联盟中心。摩亨佐达罗城市规划整齐,西部为统治者居住的卫城,东部为下城居民区。卫城有城墙和濠沟环绕,北半部中央建大浴池,并有良好的供水排水系统。浴池可能是祭祀前沐浴的宗教礼仪建筑。池西有规模宏大的谷仓,池东池北可能为最高统治者的宅第。卫城南部有会堂和寺庙建筑群。下城内街道整齐,房屋用烧砖砌成。哈拉帕城址也由西部的卫城和东部的下城组成,卫城北面有6座谷仓和若干冶炼炉,还有可容数百雇工的住房,卫城南部为墓地。
经济和文化 印度河文明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还从事渔猎和各种手工业。金属加工以红铜和青铜为主要原料,采用锻、錾、焊和失蜡法铸造等技术,制造斧、锛、镰、锯、鱼钩、矛剑等。也有铅制的小瓶、银容器和金饰物等。大量陶器施红衣黑彩,器物以高圈足的盘和通体带孔的圆筒深腹器最富特征。当时还出现了棉纺织业、造船业、象牙加工业、石料加工业等。对外贸易发达,通过陆路和海路与中亚、伊朗、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进行交往。
当时已使用文字,所用符号约500个,这种文字所表达的语言一说属达罗毗荼语;一说属印欧语系。该文化青铜雕像制作颇精,有舞女、车子和动物形象等。常见陶塑女像,一般认为主要是神像。红铜、象牙、陶土制作的印章具有特色。
起源和衰落 有人认为该文化起源于西亚;有人认为主要从前哈拉帕文化发展而来,在发展中受到西亚的影响。后一种说法较为流行。其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区约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较通行的说法是外族的大规模入侵。另一个较有力的说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发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灾所造成。
㈩ 哈拉帕文化的存在问题
对这一文化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二说,其一认为该文化起源于西亚,特别是伊朗,经俾路支和阿富□抵达印度河平原。其二认为主要从前哈拉帕文化(见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在发展中存在西亚影响。目前以后说较为流行。至于该文化的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但也有学者推测为苏美尔人、雅利安人或《吠陀》等文献中所载的其他民族。关于该文化衰落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持雅利安人入侵说;有人则用地质学和生态学的因素来解释,如洪水的泛滥,河流的改道,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对沿海城市的影响)等;还有人归结为内部的削弱。关于这一文化的年代,认识也不一致,有人认为当在前2550~前2000年之间。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