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果报婴心是什么意思
果报:是指因果报应,包括好的报应,也包括坏的报应。
婴心中的婴是说“圣婴”
“抟气至柔,能婴儿乎”!!
说的是人人都有神性的一面
果报是说人性的一面
婴心是说神性的一面
人人都有两面
⑵ 论心如何造万物
lzljp668:无忧网友佛学底子深厚,具有较好的现代科学知识基础,文笔流畅又具有严格的逻辑素养,甚为希有,于当今亦是第一流的人才,让人钦敬。关于心与物的关系,既“心如何造万物”的问题,结论很容易,一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交待完了,但要想深入认识和体认确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在确信后要解释出来,让当今学人明白和相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忧网友从五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我亦认同,且认为有相当的深度和独特的视角。但我对此略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想偷个懒,借无忧仙人的文章进行表述,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并请善知识指点。
一、无忧仙人:首先,修行人应当理解,佛教并不探求所谓“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佛陀只是在为生死沉沦中的苦难众生指出一条解脱之道。然而众生生死沉沦的“业种子”来自于内,非来于外;因而解脱之道也要内观心性而趣入,非由向外驰求所可得。修行人不能理解或趣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恰恰是因为在对外物的攀援、驰求中迷失了自我。
二、无忧仙人:其次,修行人的日用之心称为妄心,又称攀缘心,又称生灭心;其特点是妄想、烦恼不绝,念头刹那生灭不住。修行人趣道之心名为真心,又名觉悟之心,又名正智;其特点是自我照了,无取无染、无系无缚。修行人成佛时所证,名诸法实相(或真如);它既是众生妄心、真心的共同依止,也是世间万物形而上的本体。所以,妄心、真心、实相有差别又相互统一;从解脱的角度讲,真如本体便是这形而上的统一体。真如与万物的关系好比水与波的关系:离了水,波无依处;离了波,水性难显示。又,波从水出,还从水入。正是由于万事万物以真如为依,出自真如、还归真如,所以才说,“三界唯心”;此处“心”者,言“大心”,真如之谓也。另一方面,从人本位的角度讲,万物的生灭、变化又与修行人的“分别心”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所以又说,“万法唯识”。
lzljp668:攀缘心是妄心不错;言修行人趣道之心名为真心,名觉悟之心或正智,这个说法则不然,何者?修行人趣道之心亦是第六识有求之心,亦是妄心,只这个是善求,修行亦是第六识修,六识不起分别为定,由定而慧,方得正智。妄心当体即空,悟之即为真心,真心照处妄心灭,所以不能说妄心真心同依实相,因真心即实相。最后“万法唯识”,不能以万物的生灭、变化与修行人的“分别心”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来解释,分别心是识(阿赖耶识见分),万物也是识(阿赖耶识相分),心与万物平等。故“万法唯识”,不是指它们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而是万法即识,识外无法。
三、无忧仙人:那又该怎样正确理解万物与心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呢?这就不能不谈到个业与共业的关系。简单地说,个业是众生自心所造的善恶识种子及其果报;共业是众生所共有的人文、自然及社会环境。表面上看,个业与共业互相独立;其实从本质上讲,它们是互相依存、互为作用的,尤其是人与他的人文、社会环境,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文、社会环境不是人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难道它们不是心所造吗?其次,人类虽然不直接创造自然环境,如地球、月亮、太阳系等等,但是生命却是以这样的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换句话,纵然“个业”中有无明和攀援等生命的种子,可是离开了合适的外部环境,种子便不能“发芽”、“生根”以结出生命的“花果”。另一方面,由于一切有情业与其外部环境本来就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这里指“前世因”),所以,只要外部环境适合,生命的业种子就一定成熟为生命本身。既然如此,说“心造万物”又有何过失?如果修行人真的证得解脱了,那又何来万物及其差别?再次,欲界、色界、无色界诸有情众生因业力差别,感受外部世界的方式有根本不同;不仅如此,欲界之内诸有情众生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有根本不同---想象一下,人眼中的世界与狗眼中的世界会有少相似呢?所以,说“物由心造”或“三界唯心”,又有何不可?lzljp668:因无忧网友没有作出个业与共业之中心与物的界定,这一点不好讨论。若说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不能得出“物由心造”的观点。另欲界、色界、无色界诸有情众生因业力差别,感受外部世界的方式有根本不同,只能说明有情的意识心的分别性,心与外部世界依然是二元对待的客观存在,亦不能得出“物由心造”和“三界唯心”的结论。
四、无忧仙人:那么心是物质的呢还是精神的?很遗憾,都不是;物质和精神是世俗人的划分,是无知人的妄想,所以佛不说心是物质还是精神,也不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原因很简单:它无助于心得解脱。其实答案已经给出了,只是有人不解而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难道说的不是心和世界的本质吗?然而如此本质不由妄想而得认知,要有观心而得实证。世俗之人不解此理,所以有驰求攀援诸事,因而沉沦生死,譬如发了疯的野马,拼命追逐自己的影子;可是一旦它的狂性修歇,一切便恢复了正常。不过,若强说之,佛教的世界观是“心物一元”。如《金刚经》所说,“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而凡夫之人执著其事。”云何不可说?实证境界,非言说境界故。所以,以世俗名词讲出世真理就是,“精神和物质是统一体”(众生但由无明、攀援妄见差别;究其实质,是由于无始以来的分别习性)。
lzljp668:无忧仙人说物质和精神是世俗人的划分,我很认同。于我等世俗之人,在未实证人法无我之前,难破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境象。要证实相有理入和行入的二途,有理无行,如望梅止渴,解不得实渴;有行无理,若迷途羔羊,识不得回家之路。生因识有,灭人色除。众生因妄想而立三界,不识心与物本无自性。要使众生返本还元,应为之说心物本幻、色空不二之理。佛不说心是物质还是精神,也不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原因很简单,因为二者皆是两边,非中道实相。但了解心与物的关系和作用,于解脱却并非无帮助,中庸曰:穷理、尽性、乃至于命。菩萨历三祗劫,自利利他,尽众生性,彻万法源,方成佛道。所以,用不同角度探索和解析心与物的关系和本质,于心得真解脱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不必彻知心物一元实质,或亦可得解脱,但只是小乘人无我之解脱,不是彻底解脱,这或许是无忧网友解脱之意吧?
佛曰“一合相”不可说,一方面是因非文字语言能到,另一方面是不直说,怕凡夫执著。所以,无忧网友之说亦无差。但实际上佛祖大慈,欲众生入佛之见故,处处在在作方便说,了义经典无不直指实相;禅宗标月之指,让学人以指明月,亦非明说,但实在说。五、无忧仙人:最后,谈一下佛教世界观的证据问题。证据分两种:一、来自修行人的实证经验。二、来自最新科学成就的佐证。不过,不是有人说佛教是迷信吗?那无忧仙人也就不准备从浩瀚的佛教经、律、论三藏引经据典了,也不准备奢谈得道高僧的证悟经验了,这里专门谈一下科学与佛教如何殊途同归的证据,也算给那些迷信科学的人一点小小的打击吧。毕竟,几千年来,佛教被人贬斥为迷信,佛教从来都是被动防御。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不同了,学佛人也该主动进攻一回了——看一看那些迷信科学的人如何有口难辩吧:——)
那么,佛教所说的心与万物的联系有何科学证据呢?请看:
一、“双缝干涉实验”第一次揭示量子现象之间不可解释的关联性以及人的因素在量子现象研究结果中的作用。
二、“海森堡(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彻底否定了科学界一直所想当然假定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它指出,所谓的“客观”世界只是人与他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贝尔(Bell)不等式及贝尔定理”,再加上爱因斯坦(Einstein)等人的EPR想象实验,无可辩驳地建立起了时空(或现实)的非局部(non-locality)性质;原来,远隔千山万水的两个仪器或者两个人完全有可能发生“即时”的“心灵感应”。
四、“波姆(Bohm)隐秩序(implicit
order)理论”破天荒地将人的意识引进量子力学,以刻画并解释世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unbroken
wholeness)本质。
五、更有人(如Gary Zukav,名著《The Dancing Wu Li
Masters》的作者)大胆地断言,将来的物理学教程中很可能会包括佛教禅定的内容。这是智者的远见还是危言耸听?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以上所列还只是心与万物表面上的关联;要想探究深层次的联系就需要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佛教的实证经验;遗憾的是,恐怕这里没有多少人同时具有两者。所以请原谅无忧仙人“言而不尽”。)lzljp668:佛法是佛内证之法,因众生皆有佛性,可依佛之教法而入佛智,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众生如深信佛之经教,依教奉行,自能证得。关于心如何生物的问题,《金刚经》、《楞伽经》、《楞严经》、《心经》、《华严经》、《大般若经》等都有圆满提示,其中又以《楞严经》较为直接,如曰: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忘;悟明为咎,想象为尘;虚空生汝心内,尤如片云现太清里,何况山河大地,亦在虚空中耶……等。
当前,世界已进入科学时代,但也是唯物主义盛行的时代,对佛理的揭示有利有弊。利者,科学而哲学,哲学而宗教,电磁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通讯真空、全息论、宇称不对称理论、测不准原理、系统论、控制论、模糊理论等科学理论和原理,已接近事物本质的探索,走到了上帝的脚下;弊者,心迷于物,向外攀求,终于实相相违,不得正知正智。但若有佛学与科学俱通者,应用已知科学原理映证部分佛学理论,让人知道佛学并不是虚妄和空洞的,而确有其事,则更能增加学人信心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滋养,修正身心,消减唳气,为世界带来祥和,则功莫大焉!
在此,本人不才,可为网友贡献一点认识,以助网友完成功德。按佛理,一真法界无心(名相)无物,一多相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重重无尽,三世只在当念,万里唯在方寸,真心不着一尘,说生实不生。因起妄失照,以妄观妄,建立能所,方认为有。但妄实是空,以数学谕之,实相为0,妄想为1,再多0的积聚亦0,而1的积聚则可为无穷数,而生无穷变化;楞严曰:“想相为尘”,无数妄想之尘的积聚则生出了三界诸有。小尘积大尘,大尘积万物,但不论大尘小尘皆是妄想积聚,无一非空。故五蕴先有识蕴,次而行蕴、想蕴、受蕴,色蕴。“生因识有、灭从色除”,故要返本归元,得先认识和证得色空不二之理事。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知,物质基本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与原子的距离和空间极大,电子和原子核之间距离和空间亦大,如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约500万吨),其物质若去除原子间的距离,则小行星只有不到乒乓球大,再若除去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小行星就已不到油菜子大了(中子星1立方厘米物质可重达1亿吨以上)。可见物质内部多半是空的,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起来那么实在呢?因为电子呈圆周状绕核高速旋转,使我们肉眼只能看到原子中旋转电子的表面,原子的由共价电子键集结在一起而构成物质,我们看到的亦是高速运行的共价电子键,所以看起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就象实体一样,比如一个亮点高速作圆周运动,看起来就象一个光圈,众多亮点的高速运转,就会被看成一个光球,有如实体球一样,其理如此。再进一步,原子核与电子其实亦是空,目前已有科学实验可在量子态虚空中产生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对相碰亦可湮灭;而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
,也说明了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而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成功试验也充分映正了这个观点。由此可知,原子核与电子也非真正不变的实体,实是能的聚合。能已不能称为物质了。如再进一步说,能是不是空呢?当然是,能无形无象,人可以看到它在物质中的作用,可以感受它的存在,但离开了人的妄心观察和觉受,能就不是实在的了。次一点说,它的本质来源于人的识蕴和想蕴的力量,体现在行蕴。这一点尚不能由现在的科学证知,但或许以后是可以的。
结束语:无忧仙人:然而,我们根本不需要更多;以上每一个事实都是那些别有用心、恶意攻击佛教之人的噩梦;这些人不仅没有出世间的智慧,他们连世间的常识都没有。因为没有世间的常识,所以他们代表了无知,因为他们没有出世间的慧眼,所以他们是瞎子。一个无知的瞎子来到一个慧眼菩萨云集的佛教论坛来搬弄是非,以试图动摇他人的信心,只能显示自己的不自量力;不仅不自量力,而且根本就是小丑行为——不过,要是有人愿意接着表演,请自便——一双双明亮、智慧的眼睛在等着呢!lzljp668:事实正如无忧网友所说,无忧网友捍卫正法的决心令人敬佩,但似乎有些偏激,失却中正平和。要知大乘中人,不舍佛法,亦不舍魔法,无分别故,方能抵达诸法实相,获平等性智。唯愿网友察之!
⑶ 用心创造美
金色九月,我再次走进学校,我又升了一级,我上了一个新台阶。相信自己在新的学期里有更出众的表现!按照惯例,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再次盛大开幕了!
我准时守在电视机旁,左手拿本,右手拿笔,做好记录的准备,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屏幕。
随着主题歌《第一课》美妙的旋律,我们走进了开学第一课的殿堂。今年的主题是——美就在你身边。正如罗丹那句话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有了这么一双能够发现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美的眼睛,你眼中的世界将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第一节课上,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来到了现场,当了老师。她讲到了在太空中回首遥望地球——一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好像还散发着光芒。再看周围,漆黑的宇宙,这时才能感觉到地球之渺小。奇妙的宇宙,等着你去发现它深藏不露的美。只有去探索才能发现美,这是探索之美!
目睹姚明的非洲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动物的灵气;韩美林,亲切地把自己的小狗叫做二锅头,这些都是自然之美。而我们只有迈出自己的脚步,走进大自然,亲近这些富有灵气的动物,才能感受到这自然之美!
叶诗文、焦刘洋——2012年奥运泳坛上的中国著名人物,我们只看到2012英伦领奖台上的她们,却不知其背后的一面。焦刘洋,很早就步入了奥运的圣殿。可一次次的失利,轮番进攻焦刘洋的内心深处。但她有一种力量永远不可打倒——自信的力量。她始终相信自己会成功。在今年夏季,她第一个触摸住伦敦200米蝶泳决赛的终点!那一刻,这是体育之美,是中国之美,也是自信之美!
刘大成,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明星。他的创造力很强,他用树叶、药瓶、针管、花生壳、梳子等物品演奏了优美的曲子。最后,他总结了制胜的秘诀,有声音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他的表演,是创造之美。让我们动起手来,共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
吴斌,一位巴士司机,正当他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被由窗外飞来的一铁块猛击砸中了腹部。但他第一时间握住了方向盘,刹车,挂档,打双闪等一系列的动作,仅用了45秒钟。这45秒钟,拯救了一车的乘客!他在45秒钟内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伟大的!在他开车9年生涯中,从没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圈。这就是一个负责的司机,他平凡的举动创造了卓越和伟大。吴斌走了,但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吴斌,中国最美司机,当之无愧!
接着,《开学第一课》的老朋友于丹,用精美凝练的语言高度阐述了大美和小美的关系,无论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个体,但是用普通平凡的行动创造了道德的大美。
最后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现场讲述了他们之间相互鼓励拿下冠军的精彩故事。他们之间的击掌、拥抱为我们展示了团结之美!
哪里有美?美就在身边!探索之美,和谐之美,自信之美,创造之美,平凡道德之美等都是美的再现啊!
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用心学习基础知识,探索科学,编织探索的花环;我们同学和睦相处,创造班级师生和谐的音符;我们追求理想,虽然历经挫折,但要扬起自信的风帆;虽然我们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但是我们也要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用心创造,打造文明的新风,给周围的人带来新鲜的气息,带来高尚的道德美!
让我们每一人留意生活中的小美,用心经营,让它们开花 ,让美丽的生活之花开在我们的四周,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很幸福精彩的!
⑷ 请教佛教 这个世界是如何制造的创世的技术细节是什么众生皆苦 创造一个苦海有何意义
佛陀对人类来龙去脉的惊世预言
1。人类的起源
《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1>,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 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禁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 (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恋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爱状况,如经云:“南瞻部洲人、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卢洲人,无我我所,树枯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
佛经提到这四大洲人的寿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货洲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东胜神洲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
(1)、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
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其它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类)的情爱婚姻如前已述故从略。
(2)、北俱卢洲(又名郁单曰):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故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则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
如经云:“郁单曰人若于女人生染着,随心所爱,回目观视,彼女知情,即来随逐,其人行至于树下,所将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亲戚类者,树枝如本, 不为下垂,其叶应时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华果,亦不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树即低枝,垂条覆荫,枝叶成郁,华果鲜荣,亦为彼人出百千种床敷卧具,便共相入于树下,随意所为,欢娱受乐。”
这是描述男女情爱状况。当时可以随心所爱,而树枝会分辨有否有血缘、亲族关系,若没有亲族关系,就低垂枝叶遮蔽外界视线,并铺出床具来。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类交合状况、婚嫁之法,以及当时人生育、养育状况:“若行欲时,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净。”“郁单曰人,住于母胎,唯经七日,至第八日,即便产生。其母产讫,随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南西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
北俱卢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长大成人,但也不会回家。男女同类各聚一处,不置设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财产。由业力福报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寿命千年后,无疾而终。死后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鸟来将尸体叼走,不用担心环境污染。能够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须前生修十善行。
如经云:“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
(3)、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与我们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环境、福报、寿命均优于地球人类。而略次于北俱卢洲。
3、人类的最终消亡
“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因欲望引发争斗乃至战争,最后由盛而衰。
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心重,渐渐由蜜酥妙味;而变为粗质的五谷杂粮。
按诸经论所说,人寿起初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人身量亦减短一寸)一千年减十岁,万年减一百岁,如是次第往下减,将来减到人寿三十岁时,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享尽,连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普通应用物资、珍宝、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渐渐破坏没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厌离心又失掉了。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比现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乱症还厉害百倍。得病即死,亦无医药相救。
如是经七个月零七天,在上次饥馑劫中所剩下来的那一分人数,在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这时早已没有国王,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军政领袖。国土空废,城镇败坏,只有一些小的村庄,洒洒落落的相去很远。
灾病劫过后,人们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厌离心,(思离苦得乐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经过一千年,人寿减到十岁时,身形才一尺高,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十岁人为上寿。普通活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不等。到这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所敬。这时刀兵劫降临,人心残忍到极点!无论父母妻子,兄弟眷属等,互有杀害心。因业力所感,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来,都成了杀人利器,所谓草木皆兵。这样无论男女,如邪魔附体一般,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于是隐于山野。
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惭愧’心,护法善神护持他,从山野出来之后,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亲爱,视如亲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厌离心,希望从此永远离苦得乐。
这时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认为过去是由于不善心、杀心,致令亲族人类残杀殆尽;今后宁可共行善法,先离杀业,离杀业已,十岁生子,渐渐增至二十岁,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 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以此类推。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这时地面平正,衣食丰足,七宝、五味、种种出现,人们也知道孝顺父母,恭敬沙门(出家修行者)。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菩萨始出世,龙华三会说法,度释迦佛灭后遗法种福之人,然后再化同缘。
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将灭尽时,佛为哀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多住世一百年,众生有听到此经,看到此经的,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皆可得度。过此百年,佛法灭尽,再也没有佛经文字了。
⑸ 佛教的异熟心和果报心两者区别何在
异熟心是果报心的一种,果报心是总说,
异熟心是分说,详细的分类的其中一种,
异熟心是证得前三果圣人的一种果报心。
⑹ 诽谤一个初发心要成佛的人,果报是什么
一般真正的发心的菩萨 他遇到这类的人一定是会祝福这个人 如同看到一个要堕落的人一定会去接引他而不是再踩一脚 即使这个人业报应该堕落地狱 一定会念佛回向此人不令堕落地狱 消除他的恶业
如果不是这个发心的人根本是打妄想
标榜自己发心了而已 实在是自赞毁他 不知诸法空相 此人反而容易堕落地狱
南无阿弥陀佛 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
⑺ 信佛讲因果,人身口意和起心动念造业,会有哪些果报
是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爽”是差失,违背的意思,如:爽约,毫厘不爽,屡试不爽)。“纵经千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可以在“网络”中搜索“《现代因果报应录》(道升居士编著)--学佛网” 、 “现代因果实录三合一” ,里面有很多关于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事实。“色是刮骨钢刀”,“万恶淫为首”,可以在“网络”中搜索“白话《寿康宝鉴》_网络文库” 、 “关圣帝君戒淫经注解--学佛网”,里面有很多戒淫得福、邪淫得祸的因果报应的事实;还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地狱变相图-大圆满法网”,里面有地狱中受报应详细的图像讲述,看了会大开眼界。
另外,做了善事会改变命运,可以在“网络”中搜索“了凡四训白话文--学佛网”,里面有详细的讲述。
而最不可思议的因果报应是“念佛能成佛”,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或“阿弥陀佛”四个字, 其中“阿”读【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当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会亲自来接引你,如弹指顷就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获得无生法忍,这是七地以上菩萨才能达到的境界,具备天眼洞视(十方三世一切事情都看得见)、天耳彻听(十方三世一切音声都听得见)、他心遍知(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想的是什么)、宿命通(知道自己及众生以前生生世世的事情)、神足通(各种变化神通),寿命无量,也不再有生死,彻底脱离六道轮回,而且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成佛。
发心念佛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才发一念求生极乐世界的心,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内便生莲花一朵,并标上这位念佛人的名字。如果这位念佛的人愿心精进,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莲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将来你往生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手上拿的莲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莲花。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这个花长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点,你那朵莲花就一日比一日萎悴,最后就自动殒灭了。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 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说归依瞻礼阿弥陀佛的人“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又说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十方三世一切佛都称扬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能学习,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做阿惟越致菩萨,获得无生法忍,这是七地以上菩萨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成佛快速,学习其他法门我们一生的时间根本不够。至于这句佛号的详细意义,可以看看《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会集本,全称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并且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净空法师影音报恩讲堂”,里面有其详细的视频讲述。
而且念佛现世就能得大利益,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念佛感应见闻记--学佛网”,里面有很多念佛获得感应的事实。
可以在“网络”中搜索“e世纪往生传”,里面有很多当代人念佛往生的事实。
还可以在“网络”中搜索“程晋林居士助念心得(41集)--学佛网”, 里面有很多临终助念心得。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我们要向身边的亲友广泛介绍因果报应、介绍念佛法门,使他们也早日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早日成佛,如果能这样做,佛说此人是最孝子、真善友!
(如果觉得自己搜索嫌麻烦,我已经把它们做成了pdf形式,请下载下面的附件。)
南无阿弥陀佛!
⑻ 如何以心念转变业力,感召境界和果报
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就转过来了。业力身的根本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有我,一切都为我,这是业力。如何转?从今之后,起心动念再不想“我”,一切都想众生,为社会、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就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如果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业力就转不过来;决定没有自己,舍己为人,为佛法、为众生,就转过来了。
⑼ 今生做算命的行业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
谁算命算得准?那麻烦帮我算一下下期五百万中奖号码是多少。哈哈!
⑽ 因果报应究竟是依据发心、行为本身、还是后果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去看: 第一,因果报应的依据是缘,佛教认为这是揭示世界的一个普遍的规律 佛教的宇宙观认为世界万物是由于因缘和合而成,那么因缘决定了事物的因果。这个缘,不是发心产生的,而是独立于心的一个客观。这应该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根本区别。 强调发心而产生因果,这是西方宗教的一个特点。基督教说这个世界的产生,完全是由于上帝的一个理念,比如说《圣经》的创世纪中说,“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所以,如果认为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因果是由于发心造成的,必然会引导人们去追问最高的发心是谁,而这种追问,就会进入神创论。这个逻辑很简单,人的报应是人的发心造成的,这可能在这个层面上可以合理解释,但如果追问,动物之间的报应,自然的报应是谁造成的,就必然要寻找一个更高级别的发心者。显然,人的发心不会是这些事物之间报应产生的原因,那么,神的结论就自然产生了。 佛教否认这个世界是佛创造的,也就是否认了神创论,当然也否认了人的发心决定事物的决定作用。因而,缘作为事物的因果是唯一的依据。 第二,就个人行为来说,用发心来解释因果报应是不周延的 用发心可以来解释某些因果报应,但不能解释全部的因果报应现象。一个人产生恶念而招致恶果,但不排除确实有人确实出于善念,行为没有瑕疵而导致不幸。对这种现象,用发心去解释,尽管可以把原因远远推到前世之业的上面,也会在本质上失去说服力,给人以不周延的感觉。 当然,也可以出现的现象是,尽管一个人出于恶念,但结果可能会完全相反,这也是无法用发心合理解释的。 佛教对这些现象给出的正确解释是,一切皆是缘。 所以,佛说发愿普度众生,也没有把发心作为唯一的条件,去包打天下,而是说“佛度有缘人”,缘是决定条件,没缘就度不了。 顺便说一句,至于行为本身和后果更不是因果报应的依据,而是因果报应本身。所以,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