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快餐的发展史
1984年4月20日,中国第一家洋快餐“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单南口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快餐店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名为"美国肯德基家乡鸡"
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在深圳开设中国第一家快餐店。同年,必胜客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中国分店。
1992年4月23日,北京王府井麦当劳快餐店开张,成为麦当劳在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快餐店。
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
2003年1月10日,中国必胜客开店突破100家。
2. 洋快餐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浅谈洋快餐企业的服务营销
【摘 要】: 21世纪,服务营销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餐饮服务业追逐的热点。对于餐饮业中的重要一员--洋快餐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快餐竞争中脱颖而出则更需要加强服务营销。文章就洋快餐企业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
【关键词】:洋快餐;服务营销;问题;原因;对策
21世纪,服务营销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追逐的热点。服务营销独特的魅力与功用,相信搞市场的人都不陌生。作为服务业重要一员的餐饮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与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餐饮业服务营销,就是采取多种策略,整合餐厅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创造商机,经营顾客需求,使现有各类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以期利润的最大化。新时期的餐饮业,极应加强其"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而洋快餐,作为餐饮业中的重要一员,要想在激烈的中西快餐对峙中脱颖而出则更离不开服务营销。
一、洋快餐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餐饮行业,洋快餐企业也与日俱增。但是,令我们遗憾的是,许多洋快餐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最常用的武器仍是食品创新与价格,他们的市场竞争理念还徘徊在产品营销的阶段,以传统的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日常经营和市场营销活动[1]。洋快餐在中国本土,作为典型的顾客高度介入的服务业,有着明显的服务产品特征,这导致了其营销推广方式和侧重点与产品营销有着显著的差异。十几年的洋快餐实践和结果向我们表明,用传统的产品营销的理论来指导快餐的营销实践,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利润和效益,但也给洋快餐企业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一)洋快餐企业在中国仍然受到排斥
随着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饮食要求开始趋向简洁化和随意化。年轻的白领经常去快餐店享用自己的午餐;周末外出,西式快餐是年轻人吃饭的最佳选择;节假日,西式快餐店人头攒动……可是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也常听见有人责骂洋快餐如何冲击本土餐饮,价格多么贵,还是垃圾食品,服务太西化等等。可见,洋快餐在中国仍然受到部分人的排斥,这些肆无忌惮地言语对其发展极为不利。
(二)服务缺乏差异和个性,洋快餐只能"服务多数"
洋快餐企业的服务让国内许多快餐企业惊叹不已,我们承认它的傲人之处,同时也指出它的不足。例如,快速服务本是洋快餐的特色,95%的顾客会因此而成为回头客。但仍有不少顾客抱怨餐厅的快节奏,连音乐、说话、走路都快。还有顾客投诉辣呼呼不够辣,署条太咸等食品问题。当我们把这些意见向上反映时,餐厅回复:我们都是按标准做的,只要多数人满意就可以了。如果洋快餐企业的管理者知道"一个顾客背后有250个支持者",那么对少数人的无动于衷所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三)重视售中服务,忽视售前服务,难以吸引新顾客
洋快餐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工作在餐厅内,追求他们所倡导的"顾客百分之百满意"。他们强调"微笑服务"、强调专业品质,整洁优雅的就餐环境是他们的致胜法宝,餐厅设备严格消毒,炊具不锈钢制作,顾客不必为卫生问题担心。专门的儿童椅和儿童乐园为携带婴幼儿的父母提供了方便。顾客根本不必为找调料、餐巾纸等鸡毛蒜皮的小事烦神,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美味的食品和完善的服务。然而这一切只有当你进入餐厅成为他们的顾客后才能享受得到,即售中服务。由于洋快餐的相对陌生性和缺乏售前服务意识,新顾客对其所提供的服务在消费之前会产生紧张感,而这会导致新顾客选择其他熟悉的企业就餐以期减少实际体验和预期之间的差距[2]。这样长期不能吸引新顾客,会导致顾客资源后劲不足。
(四)经常出现服务重复或遗漏,成本加大,效率降低
一名餐厅接待员在做顾客访谈时,若访上一位刚接受过其他接待员访问的顾客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顾客喜欢热情服务,但讨厌被重复服务,尤其当他赶时间时,接受两次同样但自己并不需要的服务不仅会招来顾客埋怨,也是浪费员工的时间和精力。同样如果一个需要帮忙拿纸巾或吸管的顾客却找不到服务员,他会觉得被冷落而不满。这些服务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带来的绝对是负面影响。
(五)标准化的服务得不到贯彻落实
洋快餐在很多方面讲究标准,以麦当劳为例,其主打食品永远是汉堡、薯条、可乐,即便有变化也只是原有基础上的细微调整,如在汉堡中增加点鸡肉。食品有严格的定量规定:汉堡包的直径统一规定为25厘米,炸薯条的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7分钟等。为了使各项标准能够在世界各地的连锁店得到严格执行,麦当劳编写了一本长达350页的员工操作手册,详细规定了各项工作的作业方法和步骤,以此来指导世界各地员工的工作。但遗憾的是,就算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中的标杆企业,对于其所倡导的标准也无法贯彻落实。例如,餐厅要求收拾每一个餐盘后要喷消毒水并檫拭桌椅表面,但营业高峰期很少有员工能够按标准做。至于每隔一小时用杀菌洗手液洗至手腕以上并揉搓20秒的标准更是无人遵守。
二、洋快餐企业服务营销问题之原因分析
(一)洋快餐忽视树立本土形象与服务公众
洋快餐企业进入中国之所以遭到排斥,一是因为没有树立起中国化公司的形象,没有重视本土市场和世界各国市场的差别,认为洋快餐在中国还是物以稀为贵。他们虽然把握住了各国市场的大致需要:生活节奏的加快、顾客需要快捷的服务、清洁的环境和高质量的食品。却忽略了一些细微而重要的需求:生活水平不同、消费心理和习惯不同等。二是没有"服务公众",中国人重感情,一旦接受了你的恩惠就会口软,而洋快餐没有注重"施恩于社会"。
(二)洋快餐过于重视标准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洋快餐非常讲究标准,这使得服务弹性缩小,当面对多样和多变的服务需求时,往往束手无策。作为餐饮行业来讲,人们进餐厅用餐需求是多样和多变的,有社交的、情感的、自我表现的需要,有的喜欢欢快,有的希望安静,如果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满足所有顾客,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信息宣传方式不对口,所谓的售前服务没效果
洋快餐餐厅花了很大功夫在店面POP设计上,他们试图通过繁多的海报、灯箱、横幅来向消费者传达最新的食品和促销信息,但90%的顾客把这些信息看成是一种装潢,他们的目光停留在上面的时间只有3-5秒。并且洋快餐企业员工基本上工作在餐厅内,很大程度上只能实现售中服务,你只有走进餐厅才能体会到服务员的殷勤服务和专业素质,真正走出去服务的员工只是去发优惠券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核实,来到餐厅的顾客还是没有优惠券,拿到优惠券的却很少来,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四)一人多岗,全而不专,使得服务出现重复或遗漏
洋快餐企业看重员工的全面发展和团队精神,所以对受聘员工的培训方案基本上沿着这两个方面走。一个新的餐厅接待员要学习和掌握播音、店内参观、顾客访谈、物品资料的整理、记录和行政,并且要求在当班的七小时中完成这些;一个小小的服务员也必须学会所有的煎、炸、烘、调等岗位,这样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全而不专,多而不精。尽管强调需要团队合作和明确分工来完成,但由于团队中大家都要各自完成同样繁多的任务,沟通和协调常常失效。
三、洋快餐企业加强服务营销的对策
(一)树立本土形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公众
服务营销强调的是以动制动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尤其对于跨国经营的洋快餐来说,服务营销本土化至关重要。企业应根据各国文化传统、消费水平、消费模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制定符合当地市场的本土化的服务营销组合策略[3]。1、产品:洋快餐的核心食品是汉堡、薯条和可乐,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稍作变化。例如在中国,麦当劳推出了麦香鱼、热汤等符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快餐食品。2、价格:麦当劳曾在美国推出两款定价仅为1美元的标准尺寸三明治,在快餐业内点燃了降价促销的战火。但同期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却稍有上升,虽然正值中国餐饮业由于非典疫情纷纷降价之时,但由于促销成功,客流量并未受到影响。3、渠道:争取扩大以店内为主,店外为辅的服务辐射面,不仅要顾客走进来,更要员工走出去,并通过整合营销沟通拉近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在顾客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中国化的公司形象,增强中国顾客对洋快餐的品牌认同。4、促销:从人员选择、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入手。餐厅员工最好是经过标准化培训的当地人;广告应主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来做,广告主角应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广告要充满人情味;营业推广主要利用价格折扣、优惠券和赠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应是企业的长期承诺和经营宗旨,积极支持本地公益事业。如去年11月,麦当劳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了善款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新华字典》,捐赠给贫困地区的12万多名小学生,影响非凡。
(二)在服务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会倾听顾客意见
快餐以满足大众化消费需要为核心,讲求卫生、快捷和便利,麦当劳的QSCV和肯德基的 CHAMPS标准堪称洋快餐的典范[4]。但服务的标准化并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一成不变的服务标准会丧失顾客,所以我们在制定严格的标准以确保服务质量趋于一致的同时,必须实现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这就需要洋快餐企业仔细收集顾客信息,建立顾客档案,并根据顾客的喜好情况,为顾客提供差异和个性服务,使顾客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和对企业的好感,进而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科学地倾听顾客意见是我们更好的提供差异和个性服务的捷径,让消费者自己告诉我们他需要怎样的服务。
(三)信息先行,加强售前服务,吸引和留住顾客
为了吸引新顾客和留住老顾客,确保洋快餐企业具有源源不断的顾客流,餐厅在做好售中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售前服务-顾客不消费的时候依然为他提供资讯。由于餐饮服务在顾客消费之前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于是可以在已署名并要求回收统计的优惠券上提供一些有形线索来帮助顾客了解和认识服务,减少企业和顾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服务消费。同时,由于现在的顾客越来越关注就餐给他带来的情感认同和身份、地位上的利益,洋快餐的延伸产品越来越被顾客重视,为了避免这种延伸产品的重要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就需要使服务通过传播、广告、促销活动等方式被顾客所认同。吸引顾客来,又如何留住他?顾客总是希望获得大于其所付成本的产品或服务。因此,餐厅必须为顾客提供了最大的让渡价值,即顾客价值与顾客成本之差[5]。增加顾客价值:首先从产品质量入手,制定严格的指标如半成品储藏温度等以保证食品的独特风味,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采购系统把好原材料关。其次,继续提倡快捷、友善和周到的服务。第三,培训员工谦恭有礼,为顾客带来较高的人员价值。最后,提升洋快餐的形象价值。麦当劳金黄色的"M"大门,象征欢乐与美味。麦当劳叔叔、肯得基上校则代表祥和友善。光顾洋餐厅,成为对美式饮食文化的一种体验,也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现代化幸福生活的象征之一。减少总顾客成本:提供快速服务可以为顾客节省等候时间,标准化的食品可以节省顾客点餐时的煞费苦心……顾客就是在综合考虑价值与成本之后,做出消费选择的。
(四)加强团队合作与专业分工,倡导服务分离和调节,避免服务重复或遗漏
1、加强团队合作与伙伴沟通,明确内部分工,各展所长,做到专而精:洋快餐企业可以要求每一个员工学习多个岗位,但要有轻有重,个性突出,每个人不必每天做所有事,只要在团队内协调好,谁负责什么事,负责哪快区域就行了,然后每日轮换。2、服务分离和调节:服务分离是指在服务过程中让服务人员与消费者实行部分地分离,也即服务半自助化,比如让顾客自助取用餐巾纸、吸管和番茄酱等。同时,由于餐饮服务是不能储存的,易消失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时间、空间和价格的调节来调节供求矛盾,以克服餐饮业不能用服务储存来平衡供求矛盾的困难。
(五)专人专业训练与"走动式管理"相结合,贯彻落实服务标准
1、用餐厅第一名的训练代表做服务培训胜过于让他亲自做服务,这样可确保标准服务地准确传递。此外,我们还得利用训练简介和录像之类的方法辅助基本训练。2、"走动式管理"-管理者亲临第一线,不管以什么身份,神秘顾客也好,高级视察员也好,他们的任务就是督促和鼓励员工,让员工时刻提醒自己服务要标准,因为随时有双眼睛盯着自己,并以此作为员工晋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柳思维,邹乐群. 市场营销学[M].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3-56.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9版.
[3] 冯云廷, 李怀斌. 现代营销管理教程[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王孝明. 麦当劳的18堂课[M]. 九州:九州出版社.
[5] 夏铁军. 美国的餐厅经营[M].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3. 为什么洋快餐在中国那么受欢迎
麦当劳,肯德基(不知为何两家总在一起)其实又不好吃,又偏贵,但他们的经营战略很成功,让人佩服。他们的优势如下:
1、方便快捷,立等可取。
2、环境不错。其实并不优雅,但是宽敞,明亮,整洁,活泼,有气氛。很多人来不是为吃,而是喜欢那里的气氛。还有一点:自由,不会老有服务员上来打扰。
3、吸引儿童。这个太聪明了。除了麦当劳,肯德基,哪家饭店重视儿童?
4、人性设计。游乐设施,带护栏的坐椅,高矮不同的洗手池。洋快餐店的洗手间很干净,国内很多餐馆就比较脏。
5、不断出新。每过两三月推出一个新品种。老外真是精神可嘉。
6、广告效应。不管味道如何,声势造得够大。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全方位出击。把nba明星和麦当劳捆绑销售也是个高招。
4. 洋快餐的历史
快餐
快餐(a quick lunch (or meal); a snack; fast food )kuài cān 预先做好的能够迅速提供顾客食用的饭食,如汉堡包、盒饭等。又叫盒饭。港台一带获译作速食、即食、便当等,而消费者对快餐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止外来语原意所能包容。但无外乎这么几点,即快餐是由食品工厂生产或大中型餐饮企业加工的,大众化、节时、方便,可以充当主食。
快餐 最早出现于西方世界,英语称为〃quickmeal“或〃fastfood〃。引入中国之后,中文名称就叫〃快餐〃,即烹饪好了的,能随时供应的饭食。其实通常我们所说的〃快餐〃准确地来说应该叫中式快餐,俗称盒饭。它是中餐吸收外国饮食文化而形成的饮食方式。它以明快、方便、节约的显著特征走进了千家万户
唐代市场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这“立办”,便是唐代的快餐。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而且要他立即赴任。吴凑在上任前,邀请亲朋好友家中聚餐,虽然时间很紧迫,可是接到邀请的客人到来时,酒宴已在桌上摆好了。有些客人大惑不解,吴府的人回答道:“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到了宋代,在东京、杭城等地,市场上有一种比比皆是的叫“逐时施行索唤”和“咄嗟可办”的餐饮,如同今日所谓的方便快餐了。
快餐的主要分类
1、按经营方式、工业化程度可分为:传统快餐、现代快餐;
2、按菜品风味可分为:中式快餐、西式快餐、中西合璧式快餐、其它快餐;
3、按品种形式可分为:单一品种快餐、组合品种快餐。
快餐的作用与地位
快餐业的发展是由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决定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方式改善
的迫切需要,是人们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家庭服务和单位后勤服
务走向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其作用:
1、快餐业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产业;
2、是国民经济发展和餐饮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3、是传统餐饮走向现代餐饮的突破口和先行军;
4、是人们休闲消费、旅游消费、购物消费等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5、是国家扩大内需、吸纳社会就业和扩大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6、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与国际餐饮市场对接的生力军。
快餐产业化的内涵
中式快餐产业化内涵界定为快餐的社会化、工业化、集约化。
快餐的社会化,就是依据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即“分散的、互不联系的个别生产过程
转变为互相联系的社会生产过程”。把传统的餐饮业,一家一户的做饭炒菜,餐馆及饮食
店的单病作战状态,改造成为具有专业化社会分工的行业,把人们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满足人们现代生活节奏和营养与保健意识的需要。
快餐的工业化,就是以快餐生产的整个工艺为主线,用部分机械代替手工,用定量代
替模糊性,用流水线作业代替个体生产,将传统中国菜的一部分品种变为工厂化工程化操
作,生产出标准化的、感官形态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烹饪产品——菜肴、面点;或加工出
适合家庭烹饪的成品、半成品。
5. 洋快餐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跟着洋人漂洋过海而来的
6. 洋快餐是何时进入中国的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
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
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开设中国的第一家餐厅。
1992年4月,北京王府井麦当劳餐厅开张,成为麦当劳在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餐厅。
1990年必胜客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中国分店。
2003年1月10日中国必胜客开店突破100家。
7. 洋快餐为什么在中国盛行
洋快餐之所以在中国经久不衰,唯一的原因是比中国的本土餐饮在品质上相对保证一点,在就餐环境上干净一点,其产品的制作标准,能做到长期不变。而仅仅就是这么一点点优势,就打败了中国的本土快餐。
8. 中国本土洋快餐
华莱士吧,是本土最大的西式快餐企业,创建品牌以来,先后在闽、浙、赣、粤、湘、津等全国各省市城市开设连锁餐厅,公司经营的汉堡、炸鸡、薯条等产品,美味与品质兼具,时尚与文化领先,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华莱士已经成为业内知名的西式快餐加盟品牌,其影响力也涉及全国。华莱士快餐品牌已经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其他不知名还有各种小汉堡店,哆哆客啊,麦立美啊这些
9. 洋快餐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快餐最早出现于德国,英语称为“quickmeal”或“fastfood”。引入中国之后,中文名称就叫“快餐”。
10. 洋快餐为什么这么火
因为洋快餐除了食物本身外,比较注重饮食环境和比较顾及到前来就餐人的感受~